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A12-T6铝合金表面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薄膜的特性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明安 谢玄 +3 位作者 戚海英 张新明 李慧中 杨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25-1029,共5页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2A12-T6铝合金表面自组装双-(!-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硅烷偶联剂(SCA)薄膜结构特征,并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评价了薄膜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铝材表面自然晾干,SCA薄膜分子之间主要通过氢键连接,腐蚀电流...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2A12-T6铝合金表面自组装双-(!-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硅烷偶联剂(SCA)薄膜结构特征,并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评价了薄膜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铝材表面自然晾干,SCA薄膜分子之间主要通过氢键连接,腐蚀电流密度减小1个数量级以上.120℃的加热处理促进铝板表面通过SiOSi链接而形成SCA网状薄膜结构,并通过在界面上形成SiOAl界面相结构而与铝板表面牢固连接,腐蚀电流密度降低2个数量级以上.SCA乙醇溶液浸泡处理10min比浸泡2s~1min的铝板表面SCA薄膜内氢键缔合羟基要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γ-乙氧基硅丙)硫化物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薄膜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田瑞亭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38-540,共3页
用γ 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CPOS)、钠、硫及含硫化合物合成双 [3 (三乙氧基 )硅丙基 ]四硫化物 ,找出了最佳工艺条件 :m(CPOS)∶m(Na)∶m(Na2 S)∶m(S) =72∶(2 .5~ 3)∶15∶(15~ 18) ;温度控制在 75℃ ;回流 4h。w (S) =2 2 3% ,转... 用γ 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CPOS)、钠、硫及含硫化合物合成双 [3 (三乙氧基 )硅丙基 ]四硫化物 ,找出了最佳工艺条件 :m(CPOS)∶m(Na)∶m(Na2 S)∶m(S) =72∶(2 .5~ 3)∶15∶(15~ 18) ;温度控制在 75℃ ;回流 4h。w (S) =2 2 3% ,转化率达 96 %以上。经多家用户检验和使用 ,在橡胶中补强和粘合作用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乙氧基)硅丙]硫化物 橡胶助剂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的无水合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雷 陈国辉 +1 位作者 江文辉 王学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44,50,共4页
以价廉易得的九水硫化钠、硫粉、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甲苯作溶剂,合成了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讨论了反应物比例、溶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硫与九水硫化钠的物质的量... 以价廉易得的九水硫化钠、硫粉、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甲苯作溶剂,合成了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讨论了反应物比例、溶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硫与九水硫化钠的物质的量比为3∶1;甲苯与九水硫化钠的物质的量比为36∶1;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多硫化钠的物质的量比为2.1∶1;无水乙醇与多硫化钠的物质的量比为8.0∶1;反应合成温度为80℃;反应合成时间为3.5h。制得的产品外观为淡黄色,贮存时间长,产率为95.43%,含硫量达2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乙氧基硅丙)硫化物 九水硫化 甲苯 γ-氯丙乙氧基硅烷 无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照法合成1,3-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咪唑氯鎓
4
作者 张荣 谢有超 +2 位作者 喻昌木 彭黔荣 杨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15-1921,共7页
比较了三种常规合成方法制备1,3-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咪唑氯鎓时,甲苯、乙腈做溶剂和无溶剂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认为溶剂极性较大和反应温度较高时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同时,首次采用微波辐照法合成了1,3-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咪唑... 比较了三种常规合成方法制备1,3-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咪唑氯鎓时,甲苯、乙腈做溶剂和无溶剂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认为溶剂极性较大和反应温度较高时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同时,首次采用微波辐照法合成了1,3-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咪唑氯鎓,并考察了微波辐照功率、时间、投料比等对产品收率的影响;与常规合成方法相比,微波辐照合成1,3-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咪唑氯鎓具有反应时间短、收率高、不需要有机溶剂和操作方便等优点。该研究为快速、高效合成1,3-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咪唑氯鎓提供了新方法,为其他类似双硅烷化的有机硅前体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3-乙氧基硅丙)-咪唑氯鎓 溶剂 微波辐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碳纤维增强纸基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国亮 王士华 +3 位作者 李志强 郭帅 龙柱 汤龙其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6,共8页
采用双-[γ-(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Si69)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对PAN基碳纤维(CF)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利用SEM、FTIR、EDX对改性前后的CF进行表征,测量接触角和表面能、力学性能和界面性能;通过湿法成形技术,制备不同改性CF... 采用双-[γ-(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Si69)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对PAN基碳纤维(CF)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利用SEM、FTIR、EDX对改性前后的CF进行表征,测量接触角和表面能、力学性能和界面性能;通过湿法成形技术,制备不同改性CF增强聚酰亚胺纸基摩擦材料,并测试其孔隙率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改性CF相比,Si69和A151能够有效地增加CF表面粗糙度,且新基团的引入使接触角变小,提高了CF表面活性,改善了纤维与树脂之间的结合力,使得A151-CF表面能增加了37.3%,Si69-CF表面能增加了109.4%,A151-CF/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增加了19.1%,Si69-CF/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提高了45.3%;相比未改性CF,Si69改性CF使纸基摩擦材料孔隙率下降了20.2%,A151改性CF使纸基摩擦材料孔隙率下降了8.8%;表面改性CF能够提高纸基摩擦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其中Si69改性CF增强纸基摩擦材料摩擦学性能优于A151改性CF增强纸基摩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材料 碳纤维 -[γ-(乙氧基)丙]硫化物 乙烯乙氧基硅烷 表面改性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橡塑硫化助剂的合成
6
作者 陈雷 陈国辉 江文辉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948-1950,1954,共4页
以九水硫化钠、硫粉、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甲苯、乙醇作溶剂,合成了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二硫化物。讨论了反应物比例、溶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硫与九水硫化钠的物质的量比为1.... 以九水硫化钠、硫粉、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甲苯、乙醇作溶剂,合成了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二硫化物。讨论了反应物比例、溶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硫与九水硫化钠的物质的量比为1.05:1,甲苯与九水硫化钠的物质的量比为36:1,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过硫化钠的物质的量比为2.1:1,无水乙醇与过硫化钠的物质的量比为5.0: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 h。最终制得的产品外观为淡黄色,类乙醇香味,产率为95.63%,含硫量达13.8%,产品贮存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乙氧基硅丙)二硫化物 硅烷偶联剂 无水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Cr基体表面GO/BTESPT硅烷复合膜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明 陈国美 +3 位作者 倪自丰 杨鑫 孙中浩 赵永武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23,共8页
为了防止40Cr金属基体的腐蚀,在其表面制备添加氧化石墨烯(GO)改性的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BTESPT)硅烷复合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分析GO/BTESPT硅烷复合膜在40Cr基体表面的成膜性和疏... 为了防止40Cr金属基体的腐蚀,在其表面制备添加氧化石墨烯(GO)改性的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BTESPT)硅烷复合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分析GO/BTESPT硅烷复合膜在40Cr基体表面的成膜性和疏水性,采用硫酸铜滴定试验和Tafel曲线测试研究其耐蚀性能。结果表明:GO/BTESPT硅烷复合膜在40Cr基体表面成膜性较好,接触角增加至87.41°,表面疏水性增加;与未处理的40Cr基体相比,GO/BTESPT硅烷复合膜试样耐硫酸铜腐蚀时间可达8.41 min,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了近2个数量级,腐蚀电位正移,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能,GO/BTESPT硅烷复合膜在3.5 wt%的NaCl溶液中浸泡3 d后,仍具有一定的耐蚀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γ-(乙氧基硅)丙]-硫化物(BTESPT) 硅烷复合膜 疏水性 成膜性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表面自组装分子及缓蚀剂复合膜的制备及耐蚀性能 被引量:8
8
作者 徐斌 满瑞林 +4 位作者 倪网东 李兵 胡豫 曹晓燕 颜莎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99-502,508,共5页
在铝表面组装一层仅数分子厚的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BTESPT)偶联剂膜后,将其浸入某分子中含有长链烷基的有机酸酯缓蚀剂A溶液中,取出吹干后在一定条件下固化形成致密疏水的复合膜。通过盐雾试验、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评价了... 在铝表面组装一层仅数分子厚的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BTESPT)偶联剂膜后,将其浸入某分子中含有长链烷基的有机酸酯缓蚀剂A溶液中,取出吹干后在一定条件下固化形成致密疏水的复合膜。通过盐雾试验、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评价了复合膜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膜固化后膜层结构致密具有良好疏水性,对铝合金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且膜中不含重金属和氟化物对环境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乙氧基)硅丙]硫化物 缓蚀剂 耐蚀性 电化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橡胶/膨胀蛭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晓松 王志峰 +1 位作者 刘日鑫 张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44-1548,共5页
用硅烷偶联剂Si-69对膨胀蛭石(EVMT)进行改性,并用模压法制备了SBR/EVMT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分析了EVMT的改性效果,研究了改性EVMT和Si-69的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热重测试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 用硅烷偶联剂Si-69对膨胀蛭石(EVMT)进行改性,并用模压法制备了SBR/EVMT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分析了EVMT的改性效果,研究了改性EVMT和Si-69的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热重测试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Si-69能通过共价键键合在EVMT表面,用改性EVMT填充SBR能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邵氏A硬度、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同时,经Si-69改性后的EVMT,在SBR基体中分散均匀,两相相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橡胶 膨胀蛭石 -[3-(乙氧基)硅丙]硫化物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橡胶/膨胀珍珠岩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晓松 熊煦 +2 位作者 刘日鑫 徐亮成 付强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83-1587,共5页
用硅烷偶联剂Si-69对膨胀珍珠岩粉进行表面改性,并用模压法制备了丁苯橡胶/膨胀珍珠岩复合材料。考察了Si-69和改性膨胀珍珠岩粉的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热重测试(TGA)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了复... 用硅烷偶联剂Si-69对膨胀珍珠岩粉进行表面改性,并用模压法制备了丁苯橡胶/膨胀珍珠岩复合材料。考察了Si-69和改性膨胀珍珠岩粉的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热重测试(TGA)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撕裂断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改性膨胀珍珠岩粉适量填充丁苯橡胶能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膨胀珍珠岩粉经适量Si-69改性后,有利于提高其与丁苯橡胶的两相界面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橡胶 膨胀珍珠岩 -[3-(乙氧基)硅丙]硫化物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膜层微观结构对铝合金表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姣姣 刘燕红 +3 位作者 李家平 刘燕仪 尚伟 温玉清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39,共10页
为了研究具有不同官能团的自组装膜层微观结构对铝合金表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自组装膜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分别制备月桂酸、双(γ-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BTESPT)、癸二酸铵这3种自组装膜层。采用SEM、XRD、FT-IR对自组装膜层进行... 为了研究具有不同官能团的自组装膜层微观结构对铝合金表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自组装膜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分别制备月桂酸、双(γ-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BTESPT)、癸二酸铵这3种自组装膜层。采用SEM、XRD、FT-IR对自组装膜层进行结构表征,并分别对3种膜层的电化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分子都在铝合金表面成膜,但BTESPT自组装膜最为致密。通过交流阻抗测试和极化曲线测试,3种膜层的阻抗值分别达到了3.3×10^(7)、1.1×10^(15)和6.8×10^(7)Ω·cm^(2),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4.5×10^(-7)、5.6×10^(-8)和9.6×10^(-8)A/cm^(2),通过拟合电路分析膜层耐腐蚀机理。盐雾试验结果显示,BTESPT自组装膜层在第16天才产生腐蚀点,要优于另外2种自组装膜层。分析推导认为BTESPT自组装膜的微观致密结构为膜层具有更优的耐腐蚀性能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月桂酸 (γ-乙氧基)硫化物 癸二酸铵 自组装膜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Cr钢表面TEOS改进硅烷膜的制备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敬春 赵衍涛 +1 位作者 孙中浩 赵永武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1-237,共7页
目的为了提高钢材表面的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含正硅酸乙酯(TEOS)的硅烷液,在40Cr合金钢表面制备TEOS改进硅烷保护膜,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了最佳TEOS改进硅烷液的工艺参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中性盐雾实验失重法、电化学阻... 目的为了提高钢材表面的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含正硅酸乙酯(TEOS)的硅烷液,在40Cr合金钢表面制备TEOS改进硅烷保护膜,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了最佳TEOS改进硅烷液的工艺参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中性盐雾实验失重法、电化学阻抗法和极化法对其成膜性能和耐腐蚀性进行测试。结果 TEOS改进硅烷膜的耐硫酸铜腐蚀时间相对于硅烷膜提高了近50%。电化学极化测试可以看到TEOS改进硅烷膜的腐蚀电位正移,腐蚀电流密度大幅度下降至1.883×10-6 A/cm2。电化学阻抗谱测试中,在阻抗-频率Bode图中低频区,杂化硅烷膜试样的阻抗值大于硅烷膜试样的阻抗值,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能;相角-频率Bode图显示TEOS改进硅烷膜在中高频区出现一个宽大的平台区,而且在中高频区相位角度数大于硅烷膜的相位角度数,表现出良好的容抗性能,表明TEOS改进硅烷膜能大幅度提高40Cr的耐腐蚀性。结论所制备的TEOS改进硅烷保护膜具有较好的成膜性,该硅烷膜坚实致密,且所形成的膜结构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膜 耐腐蚀性 TEOS -[3-(乙氧基)硅丙]硫化物 成膜性能 腐蚀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碳纤维的制备及其增强PTFE复合涂层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蒋国强 郭永信 +2 位作者 刘雅玄 卞达 赵永武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98,共9页
以磷酸二氢铝(AP)为粘结剂,采用喷涂-热固法制备的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涂层硬度不高,抗磨性能差,填充碳纤维(CF)能显著改善涂层的综合性能。为提高CF与涂层界面强度,通过双-[γ-(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Si69)偶联剂对CF表面进行... 以磷酸二氢铝(AP)为粘结剂,采用喷涂-热固法制备的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涂层硬度不高,抗磨性能差,填充碳纤维(CF)能显著改善涂层的综合性能。为提高CF与涂层界面强度,通过双-[γ-(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Si69)偶联剂对CF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制得改性碳纤维(MCF)。利用FTIR、EDS和SEM对改性前后CF的组成、元素及形貌进行表征。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填充不同MCF含量的PTFE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i69偶联剂成功接枝到CF表面,使得CF表面粗糙化,增强了碳纤维与复合涂层界面结合强度;MCF能显著改善涂层摩擦学性能,且随着MCF的含量增加,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明显提高;涂层的摩擦因数随着MCF含量的增加有所增大,在涂层中填充质量分数为4%的MCF时,涂层综合摩擦学性能最好,其硬度达到12.5 HV,摩擦因数为0.091,磨损率仅为2.24×10^(-4)mm^(3)/(N·m),且涂层表面均匀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乙氧基)丙]硫化物 改性碳纤维 氟乙烯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