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黄连可溶性粉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攻毒实验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周翠珍 王红梅 +3 位作者 齐雪茹 赵炳芳 王飒爽 武嘉平 《中兽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3-15,共3页
为寻求中药治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有效方法,将28日龄的无IB抗体的健康雏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预防组,每一大组再均分为4小组,其中设有空白对照组(D组)。两个试验组分别以高、中、低不同剂量的双黄连可溶性粉对人工感染的鸡传染性支... 为寻求中药治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有效方法,将28日龄的无IB抗体的健康雏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预防组,每一大组再均分为4小组,其中设有空白对照组(D组)。两个试验组分别以高、中、低不同剂量的双黄连可溶性粉对人工感染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进行预防和治疗。预防组在攻毒前2天开始用双黄连可溶性粉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进行药物预防,连用7天;治疗组在攻毒后表现症状时,开始用药物进行治疗,连用5天。试验结果表明:预防组中,高、中、低剂量组对本病均有效果,其中高、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组中,高、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提示双黄连可溶性粉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可溶性粉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治疗和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双黄连可溶性粉中3个成分的含量
2
作者 吴昊 张莉 +3 位作者 刘红云 吴蕾 明文庆 蔡一杰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9年第5期37-40,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双黄连可溶性粉中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3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XSelect CSH C18(4.6 mm×250 mm,5μm),以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测定绿原... 目的: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双黄连可溶性粉中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3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XSelect CSH C18(4.6 mm×250 mm,5μm),以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测定绿原酸、连翘苷、黄芩苷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26 nm(0~26 min)、230 nm(40~43 min)、277 nm(43~46 min)。结果:各待测组分分离度良好;绿原酸、连翘苷、黄芩苷3种成分的进样量分别在0.045 3~0.453 0μg(r=0.999 7),0.027 8~0.278 0μg(r=0.999 4),0.219 0~2.190 0μg(r=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0%(RSD=1.8%)、100.8%(RSD=2.0%)、99.3%(RSD=1.0%)。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可用于双黄连可溶性粉的3个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可溶性粉 绿原酸 连翘苷 黄芩苷 高效液相色谱 波长切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黄连可溶性粉对S180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3b和Fc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冠铭 杨丽姿 +2 位作者 庞定国 王正书 刘群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96,共7页
旨在探究双黄连可溶性粉对S180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C3b受体、Fc受体活性的影响,为扩大双黄连可溶性粉临床使用范围提供科学依据。以双黄连可溶性粉为研究材料,S180荷瘤小鼠为研究对象,YC-花环、EA-花环试验为研究手段,巨噬细胞C3b... 旨在探究双黄连可溶性粉对S180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C3b受体、Fc受体活性的影响,为扩大双黄连可溶性粉临床使用范围提供科学依据。以双黄连可溶性粉为研究材料,S180荷瘤小鼠为研究对象,YC-花环、EA-花环试验为研究手段,巨噬细胞C3b、Fc受体活性为检测指标,研究双黄连可溶性粉对S180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3b、Fc受体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鼠接种S180瘤细胞,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Fc、C3b受体活性不受影响,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具有降低C3b受体活性的作用(对Fc受体活性没有影响),连续给予4 d~14 d不同剂量的双黄连口服液,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Fc、C3b受体活性增强,吞噬能力增强,作用优于或相当于黄芪多糖。研究结果为双黄连可溶性粉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可溶性粉 S180荷瘤小鼠 巨噬细胞 C3b/Fc受体 吞噬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黄连可溶性粉不同组分抗菌抗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彦文 李梓密 刘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087-3096,共10页
为了深度开发双黄连可溶性粉(金银花、连翘、黄芩,1∶1∶2),并为家禽、家畜合理选择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双黄连口服液生产工艺生产的双黄连可溶性粉及其醇沉物(多糖组分)、滤液(黄酮组分)作为研究材料,以哺乳动物牦牛源轮状病毒... 为了深度开发双黄连可溶性粉(金银花、连翘、黄芩,1∶1∶2),并为家禽、家畜合理选择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双黄连口服液生产工艺生产的双黄连可溶性粉及其醇沉物(多糖组分)、滤液(黄酮组分)作为研究材料,以哺乳动物牦牛源轮状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牦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牛津杯结合平板二倍稀释法,探讨其体外抗菌活性;以牦牛MA-104细胞株、鸡胚成纤维细胞株UMNSAH/DF-1为宿主细胞,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和细胞病变(CPE)检测法,探讨其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双黄连可溶性粉对革兰氏阴性菌(牦牛源大肠杆菌、牦牛源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质控菌株)的抑菌效果优于对革兰氏阳性菌(牦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质控菌株)的抑菌效果,从双黄连可溶性粉中分离的黄酮组分可能是双黄连可溶性粉抑菌的主要成分,而多糖组分则无抑菌活性;黄酮组分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双黄连可溶性粉及其黄酮组分和多糖组分对鸡胚胎成纤维细胞UMNSAH/DF-1的最小无毒浓度(TC 0)分别为:2.58、1.17和1.56μg/mL,对牦牛细胞MA-104的TC 0分别为:1.290、0.585和0.780μg/mL,对牦牛轮状病毒均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双黄连可溶性粉对鸡新城疫病毒的抗病毒效果优于黄酮和多糖组分。研究结果为双黄连可溶性粉深度开发和对畜禽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可溶性粉 黄酮组分 多糖组分 抗菌活性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