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鱼石构造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5
1
作者 彭先 彭军 +2 位作者 张连进 林攀 兰雪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共12页
针对川西北双鱼石构造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问题,以野外剖面实测、岩芯观察描述及钻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普通镜下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等分析手段,探讨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栖霞组储层沿龙门山山... 针对川西北双鱼石构造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问题,以野外剖面实测、岩芯观察描述及钻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普通镜下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等分析手段,探讨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栖霞组储层沿龙门山山前带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厚度在10~40 m;储层以台地边缘滩相的晶粒白云岩和少量颗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洞)为主,裂缝次之;孔隙度频率分布主要集中在1.0%~4.0%,渗透率主要集中在0.001~10.000 mD;储集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洞)型储层。栖霞组储层的发育及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沉积古地貌、成岩作用及后期构造破裂等因素控制,沉积作用提供了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沉积古地貌则控制了高能颗粒滩相的分布范围;准同生期淡水淋滤溶蚀不但形成了大量的次生溶蚀孔洞,还提供了白云石化流体运移的通道;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最大限度地继承和保存了早期的孔洞系统;后期构造破裂形成的裂缝则进一步连通了孔洞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晶粒白云岩 储层主控因素 中二叠统栖霞组 双鱼石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双鱼石构造复杂深井安全快速钻井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1
2
作者 万夫磊 唐梁 王贵刚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9-32,共4页
川西地区双鱼石构造深部地层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且具有储层埋藏深,地层高温、高压、高含硫,纵向上多产层、多压力系统,部分层段易漏、易塌、安全密度窗口窄,岩石硬度高、研磨性强、可钻性差等复杂地质条件,严重制约了钻井速度。针对川... 川西地区双鱼石构造深部地层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且具有储层埋藏深,地层高温、高压、高含硫,纵向上多产层、多压力系统,部分层段易漏、易塌、安全密度窗口窄,岩石硬度高、研磨性强、可钻性差等复杂地质条件,严重制约了钻井速度。针对川西地区双鱼石构造安全快速钻井地质和工程难点,文章重点从井身结构、钻井方式、钻头类型、提速工具、钻井液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优化研究与现场试验,钻井安全提速效果显著,对川西双鱼石构造的深层油气勘探安全生产和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鱼石构造 深井钻井 安全快速钻井 井身结构 钻头优选 降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鱼石构造超深超高压含硫气井完井管柱完整性设计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戴强 张本健 张晋海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46,61,I0003,共5页
双鱼石构造超深小井眼气井超高压、高温、含硫特征明显,完井作业及后期生产过程中完井管柱失效风险高,完整性面临诸多挑战。高温高压含硫气井完井管柱作为完井及生产期间的一级井屏障,对于保障完井管柱完整性尤为重要。在室内材质腐蚀... 双鱼石构造超深小井眼气井超高压、高温、含硫特征明显,完井作业及后期生产过程中完井管柱失效风险高,完整性面临诸多挑战。高温高压含硫气井完井管柱作为完井及生产期间的一级井屏障,对于保障完井管柱完整性尤为重要。在室内材质腐蚀实验基础上,评价了耐蚀合金材料和抗硫碳钢材料的抗腐蚀性能;通过管柱力学分析校核,优化了满足完井及生产要求的油管组合。针对不同的投产需求,设计了两套完井管柱结构,满足了完井管柱完整性要求。同时,提出完井管柱井屏障组件之间的适应性以及完井压井液与完井管柱完整性之间的关联性,为提高超深超高压含硫气井完井完整性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鱼石构造 超深 超高压 小井眼 完井管柱 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双鱼石构造超深井大尺寸井眼钻井提速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代生 杨欢 +4 位作者 胡锡辉 刘殿琛 陈骥 伍葳 刘洪彬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27,36,I0002,共5页
川西双鱼石构造勘探目的层埋藏深,完钻井深超过7000m,纵向多压力系统致使钻进中井塌、井漏、气侵等复杂频发,针对于此该地区钻井普遍采用非标井身结构。实钻中上部长井段大尺寸井眼往往表现出机械钻速较低同时钻井周期较长,从地层岩性... 川西双鱼石构造勘探目的层埋藏深,完钻井深超过7000m,纵向多压力系统致使钻进中井塌、井漏、气侵等复杂频发,针对于此该地区钻井普遍采用非标井身结构。实钻中上部长井段大尺寸井眼往往表现出机械钻速较低同时钻井周期较长,从地层岩性与井眼尺寸入手分析了上述问题并就井身结构优化、空气钻井可行性论证、钻头选型以及钻井液优选展开了提速技术研究,逐步形成了适合该区块工程地质特征的钻井提速配套技术:优化井身结构,减少大尺寸Φ444.5mm井眼钻井深度;采用“空气钻”提速技术,快速钻过沙溪庙组中上部以上易塌、易漏地层;Φ333.4mm井眼沙溪庙组中下部至须家河组中上部井段采用“高效PDC+螺杆+优质Kcl-有机盐聚合物钻井液”复合钻井提速技术,保证了“空气钻”井段井壁稳定以快速钻至三开中完,上部大尺寸井段的钻井周期大幅缩短,实现了优快钻井,为加快该区块勘探步伐提供了技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鱼石构造 大尺寸井眼 空气 钻井液 高效PDC 提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00 m以深复杂断裂成组气藏开发早期评价技术--以川西北双鱼石构造栖霞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任利明 张连进 +4 位作者 王俊杰 兰雪梅 唐青松 温梦晗 文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81,共9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以下简称川西北)双鱼石构造中二叠统栖霞组气藏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大,尚处于开发早期阶段,由于该区地质条件特殊、动静态资料缺乏,导致对该气藏认识不足,尚未实现整体规模效益开发。为了有效预测开发早期复杂气藏的开发... 四川盆地西北部(以下简称川西北)双鱼石构造中二叠统栖霞组气藏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大,尚处于开发早期阶段,由于该区地质条件特殊、动静态资料缺乏,导致对该气藏认识不足,尚未实现整体规模效益开发。为了有效预测开发早期复杂气藏的开发前景并给后续气藏整体效益开发提供支撑,基于新钻井及其试采资料,结合数字岩心、灰色关联法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系统评价了双鱼石构造栖霞组气藏的地质及气藏工程特点,总结了控制气井高产的影响因素,评估了气藏的开发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北双鱼石构造栖霞组气藏具有明显“分带分层”特征,由西向东划分的6个构造高带共发育局部圈闭14个,圈闭面积共计246.4 km^(2),总体为台地—台地边缘沉积,角砾状白云岩和砂糖状白云岩为有利的储集岩相;②储层具有特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特征,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孔隙型是主要的储渗空间类型;③该气藏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天然气性质,整体发育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超深复杂断裂成组气藏;④采用容积法估算该气藏地质储量超过1000×10^(8)m^(3),试采井总动态储量为150×10^(8)m^(3),气井产能差异较大,水平井(大斜度井)井型提产效果显著,基于灰色关联法明确了控制高产井的主要地质因素为沉积相;⑤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预测双鱼石构造栖霞组气藏采气速度为2.61%,稳产年限为11.34年,采收率为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北部 双鱼石构造 中二叠统栖霞组 成组气藏 超深层 复杂断裂 开发早期评价 大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双鱼石构造须家河组岩石抗钻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彬 姚建林 杨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846-7852,共7页
川西北部双鱼石构造栖霞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增产上储的重要层系,但该区块以须家河组为代表的难钻地层面临钻头破岩难、磨损快,机械钻速低,单只钻头进尺短的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栖霞组气藏钻井提速和整体勘探开发进程。选取区块须家河组... 川西北部双鱼石构造栖霞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增产上储的重要层系,但该区块以须家河组为代表的难钻地层面临钻头破岩难、磨损快,机械钻速低,单只钻头进尺短的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栖霞组气藏钻井提速和整体勘探开发进程。选取区块须家河组下部(须二、须一段)露头岩样和出井岩屑,开展了岩石可钻性、研磨性和抗钻机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测试岩样的可钻性级值平均为8.45,须一段岩样均为最高的10级,标准杆件平均研磨量为16.26 mg,整体表现出极强的抗钻性。分析认为:须家河组下部地层孔隙度渗透率极低,石英含量高,胶结强度高,岩石抗压强度和硬度高,不利于钻头冲击/切削破岩和水力辅助破岩,是导致机械钻速极低的主要原因;宏观上的高强度高硬度以及钻屑颗粒在细观与微观尺度上的强研磨性,是导致钻头牙齿冲击破坏和研磨失效的关键因素,也是后续钻头研发和选型的重点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鱼石构造 须家河组 可钻性 研磨性 抗钻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鱼石地区栖霞组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郑超 王宇峰 +2 位作者 汤兴宇 胡欣 孙志昀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45,共7页
双鱼石地区勘探潜力巨大,随着勘探的深入,双探1井在栖霞组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由于对该区滩体边界刻画不够细致,从而制约了勘探效益。为了深化对沉积展布特征的认识,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为理论基础,结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 双鱼石地区勘探潜力巨大,随着勘探的深入,双探1井在栖霞组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由于对该区滩体边界刻画不够细致,从而制约了勘探效益。为了深化对沉积展布特征的认识,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为理论基础,结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并利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对滩体边界进行刻画,进而对有利区域进行预测。研究认为:栖霞组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2个海泛面,各三级层序划分为海进、海退2个体系域;发育开阔台地相及台地边缘相,可分为4个亚相和3个微相;将有利区划分为三级有利区,其中以断层附近的构造高点最为有利。该结论的提出对后续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层序地层格架 栖霞组 双鱼石构造 川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水平井的突破与四川盆地深层常规气藏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本健 方进 +9 位作者 尹宏 杨华 杨迅 王宇峰 裴森奇 胡欣 李荣容 孙志昀 王强 尹瀚翔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共9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西北)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天然气资源丰富,该区双鱼石构造中二叠统栖霞组气藏属于超深、高温、高压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气藏,受滩体发育、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等的影响,其储层非均质性强、单井测试产气量...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西北)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天然气资源丰富,该区双鱼石构造中二叠统栖霞组气藏属于超深、高温、高压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气藏,受滩体发育、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等的影响,其储层非均质性强、单井测试产气量差异较大。为了提升天然气勘探开发效益,实现"稀井、高产",利用岩心分析、测井、地震等资料,基于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工作思路,综合分析并确定了该区栖霞组气藏天然气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进而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明确了栖霞组气藏优质储层的平面分布规律;同时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连续在该构造获得了SYX131、SYX133两口高产水平井,栖霞组气藏测试天然气日产量分别达123.97×10^4 m^3和142.51×10^4 m^3,创造了该区天然气高产的新纪录。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栖霞组溶孔、溶洞型白云岩储层厚度、裂缝发育程度与天然气产能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②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栖霞组顶部"复波"或中上部"弱波峰"反射特征,储层越发育,"复波"或"弱波峰"特征越明显;③水平井钻井及大规模裸眼分段酸化改造等新工艺、新技术是实现该区天然气高产的重要工程保障。结论认为,两口高产水平井的突破,揭示了川西北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具备常规气规模效益勘探开发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北部 双鱼石构造 中二叠统 碳酸盐岩气藏 白云岩储集层 超深高温高压气藏 富集高产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