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双频星载降水雷达GPM数据的华南地区降水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
16
1
作者
杜爽
王东海
+2 位作者
李国平
蔡亲波
许向春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30,共16页
华南汛期作为我国雨季爆发的第一阶段一直是预报与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其降水-云宏微观垂直特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双频星载雷达资料对强、弱降水三维探测进行优化,并补充对洋面降水的探测。借助这两方面优势,对华南对流性、层云性两类主...
华南汛期作为我国雨季爆发的第一阶段一直是预报与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其降水-云宏微观垂直特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双频星载雷达资料对强、弱降水三维探测进行优化,并补充对洋面降水的探测。借助这两方面优势,对华南对流性、层云性两类主要降水类型的垂直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降水反射率因子与降水粒子垂直分布、亮带特征与垂直分层降水贡献,对比华南陆地在回波顶高方面与南海洋面的异同,最后针对华南前后汛期的降水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1)对流性降水反射率因子快速增长区域主要发生在低层,层云性降水反射率因子快速增长区域位于亮带层附近。(2)当发生强降水时,对流性降水的粒子浓度并不是总高于层云性降水,但前者粒子半径大于后者;强层云性降水往往来自于大小均一的粒子聚集,并没有形成更大直径的液滴。(3)华南陆地回波顶高季节变化较南海洋面强烈,浅薄对流降水发生频率受季风影响从春至秋存在先增后减特征,深对流发生频率在夏季增幅显著。南海地区回波顶高虽无明显季节变化但在3 km和5.5 km存在明显的双峰特征。(4)前汛期对流性降水的高浓度、大尺度的粒子更利于向更高高度发展,而层云性降水粒子浓度及半径的垂直分布在华南前后汛期无明显差异。前后汛期回波顶高异同主要出现在广西中部,广东中部和沿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星载雷达dpr
华南
华南前汛期
降水垂直结构
回波顶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GPM资料的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夏季地形降水垂直结构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沈程锋
李国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32-1543,共12页
基于ETOPO1高程资料将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区域分为平原、山地、高山三类地形,利用2014-2021年5-9月的GPM DPR资料,对发生在三类地形上的层云和对流性降水事件进行统计,并分析对比不同地形下强降水的垂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1)相较于其他...
基于ETOPO1高程资料将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区域分为平原、山地、高山三类地形,利用2014-2021年5-9月的GPM DPR资料,对发生在三类地形上的层云和对流性降水事件进行统计,并分析对比不同地形下强降水的垂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1)相较于其他雨强等级的降水,平原对流性弱降水的降水粒子在近地层受蒸发作用最为明显,反射率因子波动较大且呈减弱趋势。对流性强降水中,随着地势抬升,反射率因子中心高度也随之升高。(2)对流性强降水中,随着地势升高,因地形作用形成的强上升气流利于雨滴碰并聚合成大雨滴的同时也更易使降水粒子破碎形成小雨滴,从而导致大雨滴(粒子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m≥2.6 mm)出现的概率增大,D_(m)分布域宽度增宽;层云性强降水中,高山冻结层高度以下的中等直径降水粒子(1.4 mm≤D_(m)≤1.65 mm)出现的概率比平原大。(3)对流性强降水中,平原的粒子数浓度参数dBNw高频区的分布较山地和高山更为集中,而层云性强降水的情形正好相反。相较于平原,高山的降水粒子在10 km以上呈现数浓度较低、尺度较大的特征。(4)雷达反射率、D_(m)和dBN_(w)三者之间关联密切。冻结层以下,对流性强降水粒子的D_(m)高频区分布范围与雷达反射率高频区的分布区间高度吻合。对流性强降水的降水粒子在近地面的D_(m)比层云性强降水的大,但其dBN_(w)却比层云性强降水的小。本研究有助于从云微物理过程和降水垂直结构视角深入认识地形对强降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及周边
强降水
GPM
双频星载雷达dpr
降水垂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双频星载降水雷达GPM数据的华南地区降水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
16
1
作者
杜爽
王东海
李国平
蔡亲波
许向春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30,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41861164027)
广东省科技计划(20170244、2017B020218003)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5097)
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CSF201801)共同资助。
文摘
华南汛期作为我国雨季爆发的第一阶段一直是预报与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其降水-云宏微观垂直特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双频星载雷达资料对强、弱降水三维探测进行优化,并补充对洋面降水的探测。借助这两方面优势,对华南对流性、层云性两类主要降水类型的垂直特征进行统计,分析降水反射率因子与降水粒子垂直分布、亮带特征与垂直分层降水贡献,对比华南陆地在回波顶高方面与南海洋面的异同,最后针对华南前后汛期的降水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1)对流性降水反射率因子快速增长区域主要发生在低层,层云性降水反射率因子快速增长区域位于亮带层附近。(2)当发生强降水时,对流性降水的粒子浓度并不是总高于层云性降水,但前者粒子半径大于后者;强层云性降水往往来自于大小均一的粒子聚集,并没有形成更大直径的液滴。(3)华南陆地回波顶高季节变化较南海洋面强烈,浅薄对流降水发生频率受季风影响从春至秋存在先增后减特征,深对流发生频率在夏季增幅显著。南海地区回波顶高虽无明显季节变化但在3 km和5.5 km存在明显的双峰特征。(4)前汛期对流性降水的高浓度、大尺度的粒子更利于向更高高度发展,而层云性降水粒子浓度及半径的垂直分布在华南前后汛期无明显差异。前后汛期回波顶高异同主要出现在广西中部,广东中部和沿海地区。
关键词
双频星载雷达dpr
华南
华南前汛期
降水垂直结构
回波顶高
Keywords
dual frequency spaceborne radar
South China
early rainy season in South China
vertical structure of precipitation
echo top
分类号
P426.61.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GPM资料的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夏季地形降水垂直结构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沈程锋
李国平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32-1543,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5002,91937301,4207501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7200)。
文摘
基于ETOPO1高程资料将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区域分为平原、山地、高山三类地形,利用2014-2021年5-9月的GPM DPR资料,对发生在三类地形上的层云和对流性降水事件进行统计,并分析对比不同地形下强降水的垂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1)相较于其他雨强等级的降水,平原对流性弱降水的降水粒子在近地层受蒸发作用最为明显,反射率因子波动较大且呈减弱趋势。对流性强降水中,随着地势抬升,反射率因子中心高度也随之升高。(2)对流性强降水中,随着地势升高,因地形作用形成的强上升气流利于雨滴碰并聚合成大雨滴的同时也更易使降水粒子破碎形成小雨滴,从而导致大雨滴(粒子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m≥2.6 mm)出现的概率增大,D_(m)分布域宽度增宽;层云性强降水中,高山冻结层高度以下的中等直径降水粒子(1.4 mm≤D_(m)≤1.65 mm)出现的概率比平原大。(3)对流性强降水中,平原的粒子数浓度参数dBNw高频区的分布较山地和高山更为集中,而层云性强降水的情形正好相反。相较于平原,高山的降水粒子在10 km以上呈现数浓度较低、尺度较大的特征。(4)雷达反射率、D_(m)和dBN_(w)三者之间关联密切。冻结层以下,对流性强降水粒子的D_(m)高频区分布范围与雷达反射率高频区的分布区间高度吻合。对流性强降水的降水粒子在近地面的D_(m)比层云性强降水的大,但其dBN_(w)却比层云性强降水的小。本研究有助于从云微物理过程和降水垂直结构视角深入认识地形对强降水的影响。
关键词
四川盆地及周边
强降水
GPM
双频星载雷达dpr
降水垂直结构
Keywords
Sichuan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heavy precipitation
GPM
dual frequency spaceborne radar
vertical structure of precipitation
分类号
P426.61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双频星载降水雷达GPM数据的华南地区降水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杜爽
王东海
李国平
蔡亲波
许向春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GPM资料的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夏季地形降水垂直结构研究
沈程锋
李国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