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殊结构双靶点CAR-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灿 彭浩 +7 位作者 曾伟杰 李薇 陈可可 李琬婷 曾桂芳 梁晓 胡隽源 周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30-1740,共11页
目的:探索并设计一种新颖的双靶点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结构,获得相应CAR-T细胞并验证其对肿瘤细胞的体内外杀伤效果。方法:构建并制备5种包含人源化CD19 scFv和CD79b scFv、CD8 hinge&TM-4-1BB-CD3ζ和/或... 目的:探索并设计一种新颖的双靶点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结构,获得相应CAR-T细胞并验证其对肿瘤细胞的体内外杀伤效果。方法:构建并制备5种包含人源化CD19 scFv和CD79b scFv、CD8 hinge&TM-4-1BB-CD3ζ和/或CD3ε链胞内区的双靶点CAR-T细胞,荧光素酶法和ELISA法检测CAR-T细胞对3M-CD19-CD79b-Luc靶细胞的杀伤能力和细胞因子的分泌,选取最优结构CAR-T细胞治疗Daudi-Luc细胞构建的白血病小鼠模型并评估其疗效,同时使用其他靶点代入优选结构,相同方法验证该结构的稳定性及有效性。结果:CAR-19-79b-T细胞培养7 d后,CAR-19表达率为21.6%-36.3%,CAR-79b表达率为21.7%-37.8%。CAR-19-79b-T细胞在10∶1效靶比时,对3M-CD19-CD79b-Luc细胞的杀伤率均显著高于T细胞对照组,其中CARⅢ、CARⅣ号结构细胞杀伤能力最强,均显著高于T细胞组(P<0.01);CARⅣ与CAR V结构IFN-γ和TNF-α的分泌量均最低,且两者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杀伤显著且分泌细胞因子水平低的CARⅣ细胞对Daudi-Luc白血病小鼠治疗效果明显,延长小鼠生存周期至64 d,T细胞对照组小鼠于(41.0±2.4)d全部死亡。相同结构构建的CAR-19-BCMA-T和CAR-19-22-T均表现出了显著的杀伤能力和较低的细胞因子水平。结论:成功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抗双靶点CAR-T细胞,能够高效杀伤相应的肿瘤细胞,同时分泌较少的细胞因子(如TNF-α,IFN-γ),而且对Daudi淋巴瘤小鼠动物模型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该双靶点CAR结构表现出良好的杀伤特异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9 CD79b 双靶点嵌合抗原受体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0和CD19双靶点CAR-T细胞对B淋巴细胞瘤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欣 陈喜林 +2 位作者 张铁 陈兴 王孔鑫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5-241,共7页
目的:设计同时靶向B淋巴细胞表面CD20和CD19两个抗原蛋白的双特异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并制备BiCAR-T细胞,检测其对B淋巴细胞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对免疫缺陷B-NSG小鼠白血病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构建基于鼠源C... 目的:设计同时靶向B淋巴细胞表面CD20和CD19两个抗原蛋白的双特异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并制备BiCAR-T细胞,检测其对B淋巴细胞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对免疫缺陷B-NSG小鼠白血病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构建基于鼠源CD19和人源化CD20 scFv的双靶点CAR分子,将CAR基因装载于慢病毒载体中,在293T细胞中包装慢病毒,感染健康人T细胞制备BiCAR-T细胞。构建表达CD19和CD20的K562-CD19-GFP、K562-CD20-GFP以及表达Luciferase的Nalm6-Luc-GFP细胞作为靶细胞,将BiCAR-T细胞与靶细胞共同孵育,检测其对靶细胞杀伤能力及释放IFN-γ水平。使用Nalm6-Luc-GFP细胞构建白血病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BiCAR-T细胞,通过小动物成像方法观察BiCAR-T细胞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健康人来源的BiCAR-T细胞经7 d培养后扩增良好,扩增倍数为20~50倍,阳性率为10%~92%,显示成功制备BiCAR-T细胞。在效靶比为10∶1时,BiCAR-T细胞对Nalm-6、K562-CD19-GFP和K562-CD20-GFP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76.7±7.4)%vs(8.7±2.4)%、(93.3±5.2)%vs(46.7±6.2)、(51.0±0.8)vs(30.7±0.5)%,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与Nalm-6细胞共孵育后BiCAR-T细胞分泌IFN-γ量显著增加[(872.7±7.7)vs(101.0±5.3)pg/ml,P<0.01]。动物实验表明,BiCAR-T细胞对B-NSG小鼠白血病模型治疗效果明显,注射BiCAR-T细胞后白血病细胞逐渐减少,第50天时基本消失,小鼠全部存活至第70天被安乐死;PBS和对照T细胞组小鼠分别在(19±3)和(20±1)d全部死亡。结论:成功设计了表达CD19和CD20的双靶点CAR分子后成功制备了BiCAR-T细胞,该细胞能够有效杀伤表达CD19和/或CD20的B淋巴细胞瘤细胞,与靶细胞共同孵育后能够分泌大量IFN-γ,对B-NSG免疫缺陷小鼠白血病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瘤 CD20 CD19 双靶点嵌合抗原受体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