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化双面PERC太阳电池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岚 谢耀辉 +3 位作者 余波 张元秋 常青 张冠纶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7-82,共6页
单面PERC电池已在实验室和产业化都证明了具有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兼容现有常规电池生产线,其生产工艺已逐渐变成单晶硅太阳电池的主流工艺。通过将PERC电池背面的全铝背场改成印刷铝栅线结构,可将单面PERC电池制作成为双面PERC电池。该... 单面PERC电池已在实验室和产业化都证明了具有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兼容现有常规电池生产线,其生产工艺已逐渐变成单晶硅太阳电池的主流工艺。通过将PERC电池背面的全铝背场改成印刷铝栅线结构,可将单面PERC电池制作成为双面PERC电池。该文讨论高效双面PERC电池制作工艺,包括背面抛光反射率,背面氮化硅钝化膜的膜厚和折射率,背面导电铝浆对电池转换效率的影响,通过优化上述工艺,制作正面转换效率为21.67%及背面转换效率为16.06%,双面率为74.11%,可量产双面PERC太阳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perc太阳电池 背面钝化 背面抛光 反射率 导电铝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面选择性激光开槽图案优化双面PERC单晶电池输出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立富 付少剑 +2 位作者 曾涛 杜智煜 陈云霞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7-583,共7页
报道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高效9主栅线双面PERC单晶硅电池(158.75 mm×158.75 mm)。与传统连续线型图案相比,电池背面选择性激光开槽不连续短线改进型图案有利于空气在电极Al浆网印刷过程中沿着刮刀移动的方向从槽中充分排出,... 报道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高效9主栅线双面PERC单晶硅电池(158.75 mm×158.75 mm)。与传统连续线型图案相比,电池背面选择性激光开槽不连续短线改进型图案有利于空气在电极Al浆网印刷过程中沿着刮刀移动的方向从槽中充分排出,达到良好的填充效果。电池片共烧后,显微形貌测试表明,填充良好的浆料能与硅形成低温共熔物,从而减少了Al栅线下槽内不良填充导致的空洞并有利于Al背场的形成。此外,通过电致发光成像技术检测电池内部缺陷,并通过其定位对传统电池成像存在的不同色差区域进行量子效率谱检测,发现Al背场的形成有利于提高长波光子的利用率。改进型图案对应的电池前后光照效率分别为22.502%和14.777%(AM1.5 G,1000 W/m2,25℃),均优于采用传统型图案的太阳能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perc 太阳能电池 背部图案设计 Al背场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x)N_(y)/SiN_(x)减反膜对双面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效率提升研究
3
作者 付少剑 叶滨 +5 位作者 邱桂兰 曾涛 施玮 王立富 陈云霞 刘志伟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2-420,共9页
减反膜应用可降低气—固界面的菲涅尔反射,是提升光电转换效率晶硅太阳电池的有效手段之一。以商业化双面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尺寸:182 mm×182 mm)为研究对象,以SiO_(x)N_(y)(1)/SiN_(x)(3)作为电池正面减反膜改善入射光子利用率... 减反膜应用可降低气—固界面的菲涅尔反射,是提升光电转换效率晶硅太阳电池的有效手段之一。以商业化双面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尺寸:182 mm×182 mm)为研究对象,以SiO_(x)N_(y)(1)/SiN_(x)(3)作为电池正面减反膜改善入射光子利用率。与传统SiN_(x)(4)减反膜相比,SiO_(x)N_(y)(1)/SiN_(x)(3)减反膜可显著降低300 nm~500 nm波段内光子反射率,短波段光子减反效果尤为明显。对应电池在标准测试条件下(AM1.5,1000 w·m^(-2),25℃)所测定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可达23.227%,高于传统减反膜的电池效率(23.128%)。根据SERIS-V1.5软件对QE谱积分电流损失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iO_(x)N_(y)(1)/SiN_(x)(3)减反膜电池电流损失相对采用传统SiN_(x)(4)减反膜电池,反射部分造成的电流损耗可降至0.867 mA·cm^(-2),且其他电学性能参数如开路电压及填充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并不实质影响电池背面效率。此外,基于SiO_(x)N_(y)(1)/SiN_(x)(3)减反膜电池规模生产终端EL测试良率与传统减反层电池相当,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perc 太阳电池 减反膜 电流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面PERC太阳电池背面效率及双面率优化工艺
4
作者 孙晓凯 田凤美 +2 位作者 靳迎松 张福庆 胡明强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2-316,共5页
基于钝化发射极和背面接触(PERC)太阳电池工艺,对选择性发射极晶体硅双面PERC太阳电池背面效率及双面率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设备,制备了背面为AlOx/SiNx钝化膜层的双面PERC太阳电池。提出了几种不同背... 基于钝化发射极和背面接触(PERC)太阳电池工艺,对选择性发射极晶体硅双面PERC太阳电池背面效率及双面率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设备,制备了背面为AlOx/SiNx钝化膜层的双面PERC太阳电池。提出了几种不同背面钝化膜层的设计方案,分析了不同设计方案对双面PERC太阳电池背面效率及双面率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背面AlOx/SiNx叠层钝化膜、SiNx双层减反射膜、较大折射率梯度SiN_x膜层、较薄AlOx膜层及较薄SiNx膜层工艺,对提升双面PERC太阳电池背面效率及电池双面率效果显著,用最优设计方案制备的双面PERC太阳电池,其背面效率和双面率分别为14.96%和6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钝化发射极和背面接触(perc)太阳电池 背面效率 双面 背钝化 双面减反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面p型PERC太阳电池的紫外衰减特性研究及电池紫外稳定性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任丽丽 陈克勤 +2 位作者 陈诚 沈灿军 刘松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7-172,共6页
以不同掺杂元素的高效双面p型PERC电池电性能参数在紫外辐照后的衰减特性为研究对象。硼元素掺杂和镓元素掺杂的双面PERC电池背面受紫外光辐照后,背面、正面效率均发生衰减,但两者背面效率衰减主要来自于I_(sc)衰减,而正面效率衰减主要... 以不同掺杂元素的高效双面p型PERC电池电性能参数在紫外辐照后的衰减特性为研究对象。硼元素掺杂和镓元素掺杂的双面PERC电池背面受紫外光辐照后,背面、正面效率均发生衰减,但两者背面效率衰减主要来自于I_(sc)衰减,而正面效率衰减主要来自于FF衰减,U_(oc)在整个紫外辐照过程中表现稳定,背面衰减与紫外辐照后钝化层的折射率增大有关,而正面衰减可能与电池串阻增大有关。通过增加电池背面钝化层厚度优化紫外稳定的镓掺杂双面电池的紫外稳定性。优化后的电池在15 kWh/m^(2)紫外辐照后,电池背面效率衰减仅为0.04%,同时其正面效率衰减相比于未加厚的电池下降0.32%,说明这种镓掺杂双面电池在户外光照下高稳定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perc太阳电池 紫外辐照 衰减率 电性能参数 高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面太阳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4
6
作者 郭丹 田汉民 +3 位作者 吕俊 戎小莹 张天 赵昆越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7-105,141,共10页
双面太阳电池因具有更高的等效转换效率、可降低25%以上的系统成本和更广泛的应用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介绍了双面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重点总结了钝化发射极及背表面完全扩散(PERT)双面太阳电池、钝化发射极及背表面接触(PER... 双面太阳电池因具有更高的等效转换效率、可降低25%以上的系统成本和更广泛的应用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介绍了双面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重点总结了钝化发射极及背表面完全扩散(PERT)双面太阳电池、钝化发射极及背表面接触(PERC)双面太阳电池、异质结型双面太阳电池等硅基双面太阳电池的结构及发展现状,介绍了铜铟镓硒(CIGS)双面太阳电池、CdTe薄膜双面太阳电池及钙钛矿双面太阳电池等的新型结构及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双面太阳电池的发展优势与现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最后说明了双面太阳电池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更好地提高双面太阳电池的效率,背部结构的设计以及制备工艺的优化和创新是未来双面电池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太阳电池 钝化发射极及背表面接触(perc)双面太阳电池 CdTe薄膜双面太阳电池 光电转换效率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