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型PERC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的PID研究
1
作者 孙晓寅 林皓 +1 位作者 陈鹏 马超 《太阳能》 2025年第1期87-94,共8页
对p型PERC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在负偏压、正偏压下的电势诱导衰减(PID)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此类光伏组件背面发生PID效应后的电性能恢复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1500 V偏压下进行PID测试后,在标准测试条件(STC)下,96 h PI... 对p型PERC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在负偏压、正偏压下的电势诱导衰减(PID)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此类光伏组件背面发生PID效应后的电性能恢复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1500 V偏压下进行PID测试后,在标准测试条件(STC)下,96 h PID测试后此类光伏组件背面的电性能急剧下降,正面的电性能也受到明显影响;在200 W/m2太阳辐照度条件下,此类光伏组件正面和背面的电性能损失更加明显。将PID测试延长至480 h后,与96 h的测试结果相比,此类光伏组件背面的最大输出功率、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这是因为当太阳电池处于负偏压时,正电荷被吸引到AlO_(x)/SiN_(x)钝化叠层,并消除了钝化层的场钝化效应;但是随着更多的正电荷被困在AlO_(x)/SiN_(x)钝化叠层中,太阳电池的背面产生了电子反转层,最终导致太阳电池的有效载流子寿命增加。2)在+1500 V偏压下进行96 h的PID测试后,此类光伏组件正面的电性能衰减可忽略不计,背面的电性能甚至还略有提高。这是因为当太阳电池处于正偏压时,负电荷被吸引到太阳电池的背面,然后积聚在AlO_(x)/SiN_(x)钝化叠层中;这些负电荷有助于将硅片中的少数载流子(电子)从背面排斥出去,从而提高此类光伏组件的电性能。3)此类光伏组件背面的极化型PID(PID-p)效应可以恢复,而且将光伏组件背面暴露在紫外线下可以大幅加快恢复的速度。对于实际在户外运行且具有大工作电压的光伏发电系统而言,此类光伏组件背面受到PID-p效应的影响最小甚至未受到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 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 电势诱导衰减 电性能 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面和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发电性能实证 被引量:6
2
作者 相海涛 高兵 +1 位作者 赵洁 刘正新 《太阳能》 2020年第5期52-61,共10页
针对p型PERC单面单晶硅光伏组件和n型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利用光伏组件户外实证测试系统,分析了2016年12月15日~2018年7月20日期间,上海市嘉定区某屋顶的地面采用白板背景时双面和单面组件,以及水泥背景时双面组件的等效发电时长,并对... 针对p型PERC单面单晶硅光伏组件和n型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利用光伏组件户外实证测试系统,分析了2016年12月15日~2018年7月20日期间,上海市嘉定区某屋顶的地面采用白板背景时双面和单面组件,以及水泥背景时双面组件的等效发电时长,并对白板背景和水泥背景时双面组件较单面组件的发电量增益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了组件的PR值;分析了阴天和晴天时组件最大输出功率与组件背板温度、太阳辐照度和环境温度的关系;最后对比了单面和双面组件运行13个月后的衰减值。该实证结果为单面和双面组件的户外实证发电性能提供了数据支撑,并对双面组件较单面组件的发电量增益情况进行了有效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面单晶硅组件 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 户外实证测试 发电量增益 PR值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C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应用技术与案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杰 《太阳能》 2019年第4期37-40,36,共5页
介绍了PERC双面单晶硅产品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产品结构及技术优势;并以黄河水电共和晨阳光伏电站为例,对比了PERC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与常规单晶光伏组件的实际发电情况,结果显示,2017年10月~2018年4月期间,PERC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 介绍了PERC双面单晶硅产品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产品结构及技术优势;并以黄河水电共和晨阳光伏电站为例,对比了PERC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与常规单晶光伏组件的实际发电情况,结果显示,2017年10月~2018年4月期间,PERC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平均发电量比常规单晶硅光伏组件的高10.5%左右,这对PERC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应用和推广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双面单晶硅光伏组件 双面因子 逆变器选型 度电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