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1
作者 戎成宝 孙辉 于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制备高效抗菌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静电纺丝纤维膜,首先利用L-抗坏血酸对银和铜的硝酸盐溶液进行化学还原,得到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Ag-Cu NPs)。然后将Ag-Cu NPs与PLA纺丝液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组成的Ag-Cu NPs/PLA... 为制备高效抗菌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静电纺丝纤维膜,首先利用L-抗坏血酸对银和铜的硝酸盐溶液进行化学还原,得到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Ag-Cu NPs)。然后将Ag-Cu NPs与PLA纺丝液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组成的Ag-Cu NPs/PLA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对其形貌、结构、亲水性和抗菌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Ag-Cu NPs的粒径约为32 nm,复合纳米纤维膜中Ag-Cu NPs被PLA基体包覆,且沿着纤维径向排列,纤维表面存在大量微小的孔洞;加入Ag-Cu NPs后,Ag-Cu NPs/PLA的水接触角略微降低,亲水性增加,且Ag-Cu NPs和PLA之间仅发生物理作用,未产生明显的化学作用;相比于纯PLA纳米纤维膜,Ag-Cu NPs/PLA的抗菌率明显提高,当纺丝液中Ag-Cu NPs相对于PLA质量为7%时,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 静电纺丝 复合纳米纤维膜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e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
2
作者 刘松林 张志鹏 +7 位作者 韩雪 李金丽 李海涛 许艳玲 刘敬波 李宁 张斌 崔新仪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1期125-133,共9页
【目的】金属纳米材料的一经问世,便展现出优异的高效性,新型金属纳米抑菌材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仍需探索。【方法】以CuSO_(4)与FeCl_(3)为原料,研究Cu-Fe双金属纳米粒子(Cu-Fe NPs)的制备工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Cu-Fe NPs对几... 【目的】金属纳米材料的一经问世,便展现出优异的高效性,新型金属纳米抑菌材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仍需探索。【方法】以CuSO_(4)与FeCl_(3)为原料,研究Cu-Fe双金属纳米粒子(Cu-Fe NPs)的制备工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Cu-Fe NPs对几种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将10 mLCuSO_(4)与FeCl_(3)的混合液以4 mL/min的速度滴加到30 mL pH为11浓度为0.001 mol/L的儿茶酚溶液中,超声反应30 min,可以获得形貌不规则,粒径分布均一,平均粒径30 nm的Cu-Fe NPs。Cu-Fe NPs能显著抑制几种常见的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对黄瓜疫病菌(Phytophthora melonis)、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和萝卜黑斑病菌(Alternaria aphanin)的EC50分别为325.05、334.00、429.64和325.62 mg/L。【结论】Cu-Fe NPs具有良好的抑菌潜力,研究结果可为金属纳米粒子防治植物病原病害提供数据支撑,并为纳米农药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纳米粒子 机械搅拌 超声 喷雾 优化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娇珍 杨平 +2 位作者 华南平 胡成松 杜玉扣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38-840,共3页
Poly(N-vinyl-2-pyrrolidone)-protected Pt/Au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were obtained by reducing the mixture of HAuCl4 and H2PtCl6 with sodium borohydride.UV-vis spectra,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y and X-ray di... Poly(N-vinyl-2-pyrrolidone)-protected Pt/Au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were obtained by reducing the mixture of HAuCl4 and H2PtCl6 with sodium borohydride.UV-vis spectra,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reveal that the prepared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are of alloy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 AU 双金属纳米粒子 制备 表征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和壳聚糖/二氧化硅溶胶-凝胶杂化膜漆酶传感电极的邻苯二酚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娄童芳 屈建莹 +2 位作者 邢欢欢 杜学萍 董莹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利用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和壳聚糖/二氧化硅(CS—SiO2)溶胶-凝胶复合材料固定漆酶(Lac),制得漆酶生物电极(Pt-Au-CS—SiO2-Lac/GC).采用循环伏安曲线(cV)研究了邻苯二酚(cc)在该漆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t... 利用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和壳聚糖/二氧化硅(CS—SiO2)溶胶-凝胶复合材料固定漆酶(Lac),制得漆酶生物电极(Pt-Au-CS—SiO2-Lac/GC).采用循环伏安曲线(cV)研究了邻苯二酚(cc)在该漆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t-Au—CS—SiO2-Lac/GC电极对邻苯二酚的电催化在8×10-7~1×10-4mol·L。浓度范围,其浓度与还原峰电流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3,检出限7.9×10-8mol·L-1,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壳聚糖/二氧化硅溶胶-凝胶 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 邻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环化聚丙烯亚胺树状聚合物负载钌铑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催化丁腈橡胶氢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萧烨 王洋 +1 位作者 周为 彭晓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6-792,共7页
以十五元三烯氮杂大环改性的不同代数聚丙烯亚胺树状聚合物(Gn-M,n=2,3,4)为模板,通过共络合-还原方法制备了一系列钌/铑双金属纳米粒子[Gn-M(RuxRh100-x)DTNs,x为Ru摩尔分数],并将其应用于丁腈橡胶(NMR)的催化氢化.用紫外-可见光谱(UV-... 以十五元三烯氮杂大环改性的不同代数聚丙烯亚胺树状聚合物(Gn-M,n=2,3,4)为模板,通过共络合-还原方法制备了一系列钌/铑双金属纳米粒子[Gn-M(RuxRh100-x)DTNs,x为Ru摩尔分数],并将其应用于丁腈橡胶(NMR)的催化氢化.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X射线衍射分析(XRD)及X射线能谱(EDS)表征DTNs的金属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DTNs上的双金属离子被还原成金属单质并负载于Gn-M上;粒度分析结果表明,G2-M(Ru50Rh50),G3-M(Ru50Rh50)和G4-M(Ru50Rh50)DTNs的平均粒径分别为7.5,8.1和4.5 nm.凝胶测试及核磁共振波谱(1H NMR)结果表明,Ru/Rh DTNs催化剂对丁腈橡胶的催化氢化反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当以G4-M(Ru30Rh70)DTNs为催化剂时,NBR的氢化度最高可达99.51%,循环使用2次后,丁腈橡胶的氢化度仍可达到90.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 树状聚丙烯亚胺 钌铑双金属纳米粒子 丁腈橡胶 氢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2负载Au-Pd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甲醇选择性氧化合成甲酸甲酯(英文) 被引量:7
6
作者 武建兵 师瑞萍 +5 位作者 秦张峰 刘欢 李志凯 朱华青 赵永祥 王建国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80-790,I0001,共12页
甲醇选择氧化制备甲酸甲酯(MF)是延伸甲醇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下游产品的有效途径之一,负载型Au及Pd催化剂在这一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低温催化性能。为探索实用、高效和易再生的甲醇选择氧化催化剂,同时揭示双金属颗粒中Au和Pd的协同效... 甲醇选择氧化制备甲酸甲酯(MF)是延伸甲醇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下游产品的有效途径之一,负载型Au及Pd催化剂在这一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低温催化性能。为探索实用、高效和易再生的甲醇选择氧化催化剂,同时揭示双金属颗粒中Au和Pd的协同效应及甲醇氧化反应机理,本研究制备了一系列二氧化硅负载的Au-Pd催化剂(Au-Pd/SiO2),详细研究了其对甲醇选择氧化制甲酸甲酯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u和Pd总负载量为0.6%、且Au/Pd质量比为2时,所制备的Au2-Pd1/SiO2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甲醇氧化催化性能;在130℃下,甲醇转化率达到57.0%,MF选择性为72.7%。多种表征结果显示,Au-Pd双金属纳米颗粒粒径为2-4nm,高度分散于SiO2载体表面,倾向于生成孪晶结构并暴露(111)晶面,这些因素是Au-Pd/SiO2具有优异催化性能的主要原因。通过DRIFTS表征研究,提出了一个可能的MF生成机理:即甲醇首先与处于Au-Pd纳米粒子界面的表面氧作用,生成化学吸附的甲氧基;随后,甲氧基经去质子作用生成吸附的甲醛物种,后者与相邻的甲氧基物种亲核反应,并经β-H消除后得到目标产物M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选择性氧化 甲酸甲酯 二氧化硅 双金属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化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封装的RuRh双金属DENs催化聚(甲基氢硅氧烷)区域选择性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晓宏 潘勤敏 +1 位作者 Garry L.Rempel 彭晓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3-817,共5页
采用共络合法制备了部分季铵化的第五代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封装的RuRh双金属纳米粒子(DENs)催化剂,分别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光散射分析和透射电镜表征了该树状聚合物封装的RuRh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形成、粒径及其分布.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 采用共络合法制备了部分季铵化的第五代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封装的RuRh双金属纳米粒子(DENs)催化剂,分别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光散射分析和透射电镜表征了该树状聚合物封装的RuRh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形成、粒径及其分布.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分析表明,RuRh双金属DENs催化剂对聚(甲基氢硅氧烷)的硅氢化改性显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区域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化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 RuRh双金属纳米粒子 聚(甲基氢硅氧烷) 区域选择性催化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钯纳米粒子/质子化碳化氮/MXen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核黄素、槲皮素同步电化学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春 吕旭初 张跃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9-580,共12页
采用逐步静电自组装及冰晶模板法制备了负载有金-钯双金属纳米颗粒(Au-Pd NPs)的Au-Pd/H-C_(3)N_(4)/Ti_(3)C_(2)T_(x)复合材料,并用于对核黄素(Rf)和槲皮素(Qu)的定量同步电化学检测研究。结果表明,Au-Pd NPs的引入进一步改善了材料的... 采用逐步静电自组装及冰晶模板法制备了负载有金-钯双金属纳米颗粒(Au-Pd NPs)的Au-Pd/H-C_(3)N_(4)/Ti_(3)C_(2)T_(x)复合材料,并用于对核黄素(Rf)和槲皮素(Qu)的定量同步电化学检测研究。结果表明,Au-Pd NPs的引入进一步改善了材料的导电性和电催化活性,加快了H-C_(3)N_(4)与Ti_(3)C_(2)T_(x)之间的电子转移并提供了部分活性位点,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该复合材料对Rf和Qu具有良好的电化学传感性能,实现了对Rf和Qu的单独电化学检测。结合不同浓度比条件下Rf和Qu的电流响应矩阵模型及对应拟合方程,表明该复合材料能够实现对Rf和Qu的同步定量电化学检测,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Rf和Qu的检测限能够达到5.62 nM(Rf)和20.1 nM(Q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双金属纳米粒子 电化学传感器 同步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聚电解质多层膜为纳米反应器制备Au@Pt核壳纳米粒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信 储诚灿 +1 位作者 黄凯华 苏朝晖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33-1437,共5页
以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和聚苯乙烯磺酸钠为构筑单元,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制备了多层膜,利用薄膜中存在的抗衡阴离子,选择AuCl4-和PtCl26-作为Au和Pt的前驱体,通过连续的阴离子交换/还原,原位制备了Au-Pt双金属纳米粒子。紫外-可见分... 以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和聚苯乙烯磺酸钠为构筑单元,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制备了多层膜,利用薄膜中存在的抗衡阴离子,选择AuCl4-和PtCl26-作为Au和Pt的前驱体,通过连续的阴离子交换/还原,原位制备了Au-Pt双金属纳米粒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数据表明,在聚电解质多层薄膜中成功地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Au@Pt双金属纳米粒子。这种纳米粒子在电化学催化、燃料电池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多层膜 双金属纳米粒子 核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合成团聚AuPd纳米粒子及其电催化性质(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苍松 梁新义 崔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9-72,共4页
室温下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合成了团聚态的AuPd双金属纳米粒子。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证明,所合成的AuPd纳米粒子具有面心立方结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表明,AuPd纳米粒子表面存在大量孪晶结构和晶面层错等... 室温下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合成了团聚态的AuPd双金属纳米粒子。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证明,所合成的AuPd纳米粒子具有面心立方结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表明,AuPd纳米粒子表面存在大量孪晶结构和晶面层错等表面缺陷。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具有高密度晶面缺陷的双团聚态AuPd纳米粒子对甲醇氧化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Pd双金属纳米粒子 团聚 层错 合成 电催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FeO_x催化剂微结构对催化CO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彬 甘涛 +2 位作者 吴淑杰 刘钢 张文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5-1070,共6页
借助较为成熟的纳米技术手段,采用PVP为保护剂、乙二醇为还原剂制备具有不同Pt/Fe比例的双金属纳米粒子,最终通过氧化处理获得具有不同微结构环境的纳米Pt-FeO_x催化剂,并以此为模型考察它们对CO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O_x物种的数... 借助较为成熟的纳米技术手段,采用PVP为保护剂、乙二醇为还原剂制备具有不同Pt/Fe比例的双金属纳米粒子,最终通过氧化处理获得具有不同微结构环境的纳米Pt-FeO_x催化剂,并以此为模型考察它们对CO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O_x物种的数量一方面影响Pt物种的价态,同时也影响Fe物种自身的氧化还原性质,这些性质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CO和氧分子的活化,Pt周围适量FeO_x物种的存在对构建高活性CO氧化催化剂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催化氧化 纳米催化 Pt基催化剂 氧化铁 双金属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