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的形态及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华正江 陈上 +1 位作者 闵玉勤 戚国荣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4-78,共5页
合成了多个基于钴氰化锌的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结晶形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制备过程中,有机配体及其引入方式,温度,搅拌速度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其中有机配体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是最主要的.有机配体中富电子... 合成了多个基于钴氰化锌的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结晶形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制备过程中,有机配体及其引入方式,温度,搅拌速度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其中有机配体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是最主要的.有机配体中富电子原子的电负性的强弱和数量共同影响着DMC催化剂的形态.该类原子的电负性越强,得到的DMC催化剂的结晶性越差,无定型部分的比例越高,并且单个原子的电负性强弱比该类原子的数量在此间的影响更大.而在有机配体预先存在的情况下,该沉淀体系则更有利于无定型部分的产生.在30℃左右的沉淀反应温度下,得到的DMC催化剂的无定型部分比例最高.在有机配体存在的情况下,搅拌速度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有限.并且发现存在于有机配体中的DMC催化剂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态会发生变化.初步揭示了DMC催化剂的形态与其催化活性间的关系.而无定型态的DMC催化剂更有利于PO的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 催化剂活性 环氧丙烷 结晶度 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用于聚醚多元醇生产 被引量:3
2
作者 卢永刚 涂建军 +3 位作者 金晖 蔡丽萍 张广义 陈淮东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3年第5期29-32,共4页
在聚合反应器中考评了自制的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活性高、诱导期短,相应的聚醚多元醇不饱和度低和分子量易于调节,其残留的催化剂浓度低,无需后处理即可使用。本反应系统以循环冷却、喷雾为手段,既快速移走... 在聚合反应器中考评了自制的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活性高、诱导期短,相应的聚醚多元醇不饱和度低和分子量易于调节,其残留的催化剂浓度低,无需后处理即可使用。本反应系统以循环冷却、喷雾为手段,既快速移走了聚合热,又实现大面积接触的气体-液滴反应,减少了反应延迟时间,降低了聚合釜中液相环氧丙烷浓度,从而使整个工艺流程的物耗、能耗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催化剂 聚醚多元醇 生产工艺 无搅拌釜式反应器 环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的热分析表征
3
作者 胡少强 翁薇 +1 位作者 王文浩 王建伟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1-555,共5页
参照热重(TG)曲线,用自制装置分段收集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在不同温度区间的热分解产物,用色-质联用(GC-MS)等仪器进行分析.根据释放温度初步判断催化剂中各种配体的结合状态,并讨论了配体结合状态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除有机... 参照热重(TG)曲线,用自制装置分段收集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在不同温度区间的热分解产物,用色-质联用(GC-MS)等仪器进行分析.根据释放温度初步判断催化剂中各种配体的结合状态,并讨论了配体结合状态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除有机配体和水含量的相对多少外,DMC催化剂的活性和以配位方式与金属离子结合的有机配体的量关系更大,以配位方式结合的有机配体越多,则催化活性越高.DMC催化剂中Co3+与CN-的配位作用较六氰钴酸锌中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 配体结合状态 催化活性 热分析 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锌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的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4
作者 蔡文杰 张竞 +1 位作者 孙中华 钱俊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216,共4页
以叔丁醇为主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氮川三乙酸(NTA)为共螯合剂,制备了一系列双金属氰化物络合催化剂(DMC)。利用FT-IR、XRD、XPS、SEM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螯合剂的加入使DMC催... 以叔丁醇为主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氮川三乙酸(NTA)为共螯合剂,制备了一系列双金属氰化物络合催化剂(DMC)。利用FT-IR、XRD、XPS、SEM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螯合剂的加入使DMC催化剂的结晶性变差、无定型比例提高;通过添加共螯合剂(EDTA、DTPA、NTA)达到改变立方体结构、提高非结晶度、增加无定型比例、提高催化剂的活性。DTPA作为共螯合剂改性后的DMC-DTPA催化剂结晶度最差,更趋向于无定型状态,单位时间聚合物黏度最大为0.45 cSt,催化活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催化剂 环氧丙烷 结晶度 无定型 共螯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铁锌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固体催化剂催化合成生物柴油 被引量:9
5
作者 颜芳 袁振宏 +3 位作者 吕鹏梅 罗文 杨玲梅 邓利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1-286,共6页
Fe(Ⅱ)-Zn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固体催化剂用于一步催化酯交换和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具有易分离、流程简单,不受水毒性影响的优点。将水溶性金属氰化络合物亚铁氰化钾和金属化合物氯化锌反应,并结合有机配体叔丁醇制备了基于亚铁氰化锌的... Fe(Ⅱ)-Zn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固体催化剂用于一步催化酯交换和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具有易分离、流程简单,不受水毒性影响的优点。将水溶性金属氰化络合物亚铁氰化钾和金属化合物氯化锌反应,并结合有机配体叔丁醇制备了基于亚铁氰化锌的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DMC)。并研究了DMC固体催化剂催化菜籽油合成生物柴油过程中,助络合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醇油摩尔比、反应时间、体系中水和脂肪酸含量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甲酯产率最高可达98%。催化剂可循环使用,6次循环使用后回收率仍达93.45%,适宜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固体酸催化剂 酯交换 酯化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西奎 刘汉霞 +1 位作者 顾尧 国伟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26-128,共3页
分别以PEG-1000、β- 环糊精和吐温-60等为助络合剂,采用不同工艺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结构的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DMC)催化剂,研究了不同助络合剂和不同制备方法对DMC催化剂的形貌、粒径、晶型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EG-1000、... 分别以PEG-1000、β- 环糊精和吐温-60等为助络合剂,采用不同工艺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结构的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DMC)催化剂,研究了不同助络合剂和不同制备方法对DMC催化剂的形貌、粒径、晶型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EG-1000、β-环糊精和吐温-60等为助络合剂,利用传统制备方法可以获得晶态与非晶态组分混合物的DMC催化剂。而将助络合剂提前加入到钾盐和锌盐溶液中,可制备出高度分散的非晶态的DMC。这种非晶态的DMC催化剂活性高,反应速度快,其催化性能明显优于利用传统制备方法制备的D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 催化剂 络合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双金属络合物固体催化剂 被引量:1
7
作者 颜芳 邓利 +3 位作者 袁振宏 吕鹏梅 罗文 杨玲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2-167,共6页
制备了基于亚铁氰化锌的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DMC),可一步同时催化酯交换和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该催化剂体系具有不受水毒性影响的特点。用3wt%的DMC催化剂在433K,醇油摩尔比为16∶1以及水和脂肪酸含量各10wt%的条件下分别同时催化甘... 制备了基于亚铁氰化锌的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DMC),可一步同时催化酯交换和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该催化剂体系具有不受水毒性影响的特点。用3wt%的DMC催化剂在433K,醇油摩尔比为16∶1以及水和脂肪酸含量各10wt%的条件下分别同时催化甘油三酯、脂肪酸和甲醇的酯交换、酯化反应,生物柴油产率可达98%以上。对催化剂进行X射线衍射、热重红外联用分析、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测定、扫描电镜等手段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为晶态与非晶态组分混合结构,其表面晶态决定其在高水含量、高酸值的环境下仍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验证得出活性位点可能为锌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固体酸催化剂 酯交换 酯化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络合催化剂中心金属对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影响(英文)
8
作者 陈上 吴显明 +1 位作者 张兴宏 戚国荣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87-188,共2页
合成了一系列基于Zna[M(CN)b]c(M=Fe2+,Cr3+,Ni2+,Co3+,Mn3+,Mo4+,Cd2+和Fe3+)的双金属络合催化剂,并且用于催化环氧丙烷和二氧化碳的共聚反应,以研究中心金属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心金属对催化剂催化性能影响很大,... 合成了一系列基于Zna[M(CN)b]c(M=Fe2+,Cr3+,Ni2+,Co3+,Mn3+,Mo4+,Cd2+和Fe3+)的双金属络合催化剂,并且用于催化环氧丙烷和二氧化碳的共聚反应,以研究中心金属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心金属对催化剂催化性能影响很大,其中以Co3+,Ni2+为中心金属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效能,分别达到2000和482g/g,而以Cd2+,Mn3+为中心金属的催化剂几乎没有催化活性。以Co3+,Ni2+,Fe3+为中心金属的催化剂能得到x(CO2)大于0.3的共聚物,而其它催化剂的共聚产物的x(CO2)小于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环氧丙烷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二氧化碳-氧化苯乙烯的共聚
9
作者 邹志强 姬文东 +2 位作者 罗建新 张敏 陈立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以钴锌双金属氰化络合物(Co-Zn DMC)为催化剂,高催化效率地合成了CO2/StO二元共聚物,以及CO2/StO/CHO三元共聚物,并对催化剂和聚合产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等进行表征。二元共聚催化效率高达3600g... 以钴锌双金属氰化络合物(Co-Zn DMC)为催化剂,高催化效率地合成了CO2/StO二元共聚物,以及CO2/StO/CHO三元共聚物,并对催化剂和聚合产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等进行表征。二元共聚催化效率高达3600g Polym/g Cat,碳酸酯键含量达94.5%,Mn=13000g/mol,分子量分布PDI=1,29;三元共聚催化效率为890g Polym/g Cat,碳酸酯键含量为92.6%,Mn=16700g/mol,PDI=1.61。通过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聚合产物的热性能,S-2L共聚物的瓦较聚碳酸苯亚乙酯提高了10℃左右,其碳酸酯键热分解温度都比相应的二元共聚物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氧化苯乙烯 氧化环己烯 共聚 三元共聚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双金属氰化物的络合催化剂
10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9-269,共1页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 络合催化剂 DMC 有机配位剂 可溶性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洪良智 祝方明 涂建军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2年第3期53-57,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双金属氰化物(DMC)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指出DMC催化剂是一类用于环氧化物的高效催化剂,与传统的环氧化物催化剂相比,其制得的聚醚多元醇具有分子量高、不饱和度低、分子量分布窄、平均官能度高等优点。但该催化剂在应用过程... 综述了近年来双金属氰化物(DMC)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指出DMC催化剂是一类用于环氧化物的高效催化剂,与传统的环氧化物催化剂相比,其制得的聚醚多元醇具有分子量高、不饱和度低、分子量分布窄、平均官能度高等优点。但该催化剂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缺点,针对这些缺点,国内外的高校、企业已进行了大量的改性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多元醇 有机配体 开环聚合 双金属氰化催化剂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CO_(2)/环氧丙烷共聚
12
作者 张荣召 张勇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77,共5页
以氯化锌和六氰钴酸钾为原料,合成了锌/钴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研究了超声波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制备的催化剂的结构及形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均为锌/钴双... 以氯化锌和六氰钴酸钾为原料,合成了锌/钴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研究了超声波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制备的催化剂的结构及形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均为锌/钴双金属氰化络合物结构。SEM结果表明,未采用超声波技术制备的催化剂为片层结构;采用超声波后,随着超声波功率增加及超声时间延长,催化剂的片层结构逐渐破碎。研究了锌/钴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在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共聚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未采用超声波制备的片层结构催化剂在聚碳酸亚丙酯合成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催化效率最大为1509 g聚合物/g锌。采用超声波技术制备的催化剂由于片层结构破碎,催化活性中心被掩盖,失去活性。采用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合成的聚碳酸亚丙酯进行了表征,证明其结构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超声波 二氧化碳 环氧丙烷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活性双金属催化剂制备聚醚多元醇 被引量:9
13
作者 冯月兰 亢茂青 殷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2-205,共4页
通过对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及原料组成的研究,确定了制备催化剂的最佳工艺参数及原料组成,制得了高活性双金属催化剂。并用高效的DMC双金属催化剂合成出了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窄、不饱和度低的聚醚多元醇产品,聚醚产品中DMC的质量... 通过对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及原料组成的研究,确定了制备催化剂的最佳工艺参数及原料组成,制得了高活性双金属催化剂。并用高效的DMC双金属催化剂合成出了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窄、不饱和度低的聚醚多元醇产品,聚醚产品中DMC的质量分数小于2×10-6,最低可达1×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活性双金属催化剂 制备 聚醚多元醇 氰化络合催化剂 不饱和度 聚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环氧丙烷的聚合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景霞 范晓东 +2 位作者 张卫红 高志亮 田威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7,共5页
用多金属氰化络合物(MMC)催化环氧丙烷开环均聚,考察了酸及起始剂对聚合诱导期的影响,以及转化单体/起始剂摩尔比、酸用量、加料方式及催化剂等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并用FHR、^1HNMR、SEC-MALLS对聚合产物结构进... 用多金属氰化络合物(MMC)催化环氧丙烷开环均聚,考察了酸及起始剂对聚合诱导期的影响,以及转化单体/起始剂摩尔比、酸用量、加料方式及催化剂等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并用FHR、^1HNMR、SEC-MALLS对聚合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MMC为催化剂,在w(H2SO4)〈5×10^-5、温度130℃、连续加料、w(MMC)〉1×10^-4时,所合成聚醚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Mw/Mn=1.1~1.2),且相对分子质量可控;FTIR、^1HNMR及SEC-MALLS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聚醚具有预期结构。实验发现,聚合反应体系只存在一种活性中心,其机理可能为配位阳离子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 环氧丙烷聚合 聚醚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
15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04-904,共1页
关键词 催化剂 双金属氰化 芳香族单酯 聚醚多元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生产聚醚和聚硅氧烷共聚物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
16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05-1005,共1页
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聚硅氧烷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用于生产一种挠性尿烷泡沫的方法。这种表面活性剂含有一种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醚,其比通常使用的聚醚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该聚醚通过使用一种双金属氰化物(DMC)催化剂制备。
关键词 聚醚 双金属氰化催化剂 聚硅氧烷 共聚物 表面活性剂 催化剂制备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生产 公开 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物催化环氧化物开环聚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景霞 范晓东 +2 位作者 周志勇 程广文 刘建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12-1016,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制备聚醚多元醇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环氧化物的聚合机理、聚合工艺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环氧化物合成聚醚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催化剂 环氧化物 聚醚多元醇 开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烯氢氰化法制己二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许凯 杨璐 +3 位作者 琚裕波 潘蓉 李振虎 李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74-1184,共11页
综述了丁二烯氢氰化法制己二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催化机理和反应工艺进行了介绍。由于双齿配体的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的特点,它与金属镍合成的双齿配体络合物催化剂在丁二烯氢氰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和线性选择性,是该技术应用... 综述了丁二烯氢氰化法制己二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催化机理和反应工艺进行了介绍。由于双齿配体的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的特点,它与金属镍合成的双齿配体络合物催化剂在丁二烯氢氰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和线性选择性,是该技术应用和研究的重点。对目前各级氢氰化所用催化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思路及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氢氰化 己二腈 亚磷酸酯 双齿配体 络合物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催化环氧化物聚合诱导期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立传 余爱芳 +1 位作者 张敏 陈立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5-88,共4页
用观察反应体系压力变化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催化环氧丙烷(PO)聚合的诱导期。发现诱导期与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反应温度、体系中水分含量、分子量调节剂和溶剂的种类及用量等因素有关。适当地提高聚合温度,严格... 用观察反应体系压力变化的方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催化环氧丙烷(PO)聚合的诱导期。发现诱导期与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反应温度、体系中水分含量、分子量调节剂和溶剂的种类及用量等因素有关。适当地提高聚合温度,严格控制体系中水分含量,并选择合适的分子量调节剂和加料工艺均能够有效地缩短诱导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催化剂 环氧丙烷 诱导期 分子量调节剂 聚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掺杂Fe(Ⅱ)-Zn催化剂催化合成生物柴油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玲梅 吕鹏梅 +3 位作者 罗文 李惠文 王忠铭 袁振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29-132,共4页
以多壁碳纳米管(CNTs)掺杂制备的Fe(Ⅱ)-Zn双金属氰化物(DMC)固体酸催化剂,用其催化菜籽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实验发现,添加少量的碳纳米管... 以多壁碳纳米管(CNTs)掺杂制备的Fe(Ⅱ)-Zn双金属氰化物(DMC)固体酸催化剂,用其催化菜籽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实验发现,添加少量的碳纳米管对催化剂的活性有很大很高,其中添加质量百分数为5%碳纳米管的DMC催化剂活性最高,在醇油摩尔比16:1,反应温度160℃,催化剂加入量为2wt%的条件下,反应7h,脂肪酸甲酯收率达到95.8%(质量百分数)。碳纳米管引入对催化剂的组成没有影响,但使得催化剂更加分散,颗粒度更小,更多的大孔道结构,有利于催化剂和反应物接触,从而提高了催化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合成 试验 碳纳米管 双金属氰化 固体酸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