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铁锌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固体催化剂催化合成生物柴油 被引量:9
1
作者 颜芳 袁振宏 +3 位作者 吕鹏梅 罗文 杨玲梅 邓利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1-286,共6页
Fe(Ⅱ)-Zn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固体催化剂用于一步催化酯交换和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具有易分离、流程简单,不受水毒性影响的优点。将水溶性金属氰化络合物亚铁氰化钾和金属化合物氯化锌反应,并结合有机配体叔丁醇制备了基于亚铁氰化锌的... Fe(Ⅱ)-Zn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固体催化剂用于一步催化酯交换和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具有易分离、流程简单,不受水毒性影响的优点。将水溶性金属氰化络合物亚铁氰化钾和金属化合物氯化锌反应,并结合有机配体叔丁醇制备了基于亚铁氰化锌的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DMC)。并研究了DMC固体催化剂催化菜籽油合成生物柴油过程中,助络合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醇油摩尔比、反应时间、体系中水和脂肪酸含量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甲酯产率最高可达98%。催化剂可循环使用,6次循环使用后回收率仍达93.45%,适宜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固体酸催化剂 酯交换 酯化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的形态及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华正江 陈上 +1 位作者 闵玉勤 戚国荣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4-78,共5页
合成了多个基于钴氰化锌的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结晶形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制备过程中,有机配体及其引入方式,温度,搅拌速度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其中有机配体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是最主要的.有机配体中富电子... 合成了多个基于钴氰化锌的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并对催化剂的结晶形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制备过程中,有机配体及其引入方式,温度,搅拌速度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其中有机配体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是最主要的.有机配体中富电子原子的电负性的强弱和数量共同影响着DMC催化剂的形态.该类原子的电负性越强,得到的DMC催化剂的结晶性越差,无定型部分的比例越高,并且单个原子的电负性强弱比该类原子的数量在此间的影响更大.而在有机配体预先存在的情况下,该沉淀体系则更有利于无定型部分的产生.在30℃左右的沉淀反应温度下,得到的DMC催化剂的无定型部分比例最高.在有机配体存在的情况下,搅拌速度对DMC催化剂形态的影响有限.并且发现存在于有机配体中的DMC催化剂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态会发生变化.初步揭示了DMC催化剂的形态与其催化活性间的关系.而无定型态的DMC催化剂更有利于PO的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 催化剂活性 环氧丙烷 结晶度 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二氧化碳-氧化苯乙烯的共聚
3
作者 邹志强 姬文东 +2 位作者 罗建新 张敏 陈立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以钴锌双金属氰化络合物(Co-Zn DMC)为催化剂,高催化效率地合成了CO2/StO二元共聚物,以及CO2/StO/CHO三元共聚物,并对催化剂和聚合产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等进行表征。二元共聚催化效率高达3600g... 以钴锌双金属氰化络合物(Co-Zn DMC)为催化剂,高催化效率地合成了CO2/StO二元共聚物,以及CO2/StO/CHO三元共聚物,并对催化剂和聚合产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等进行表征。二元共聚催化效率高达3600g Polym/g Cat,碳酸酯键含量达94.5%,Mn=13000g/mol,分子量分布PDI=1,29;三元共聚催化效率为890g Polym/g Cat,碳酸酯键含量为92.6%,Mn=16700g/mol,PDI=1.61。通过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聚合产物的热性能,S-2L共聚物的瓦较聚碳酸苯亚乙酯提高了10℃左右,其碳酸酯键热分解温度都比相应的二元共聚物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氧化苯乙烯 氧化环己烯 共聚 三元共聚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的热分析表征
4
作者 胡少强 翁薇 +1 位作者 王文浩 王建伟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1-555,共5页
参照热重(TG)曲线,用自制装置分段收集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在不同温度区间的热分解产物,用色-质联用(GC-MS)等仪器进行分析.根据释放温度初步判断催化剂中各种配体的结合状态,并讨论了配体结合状态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除有机... 参照热重(TG)曲线,用自制装置分段收集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剂在不同温度区间的热分解产物,用色-质联用(GC-MS)等仪器进行分析.根据释放温度初步判断催化剂中各种配体的结合状态,并讨论了配体结合状态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除有机配体和水含量的相对多少外,DMC催化剂的活性和以配位方式与金属离子结合的有机配体的量关系更大,以配位方式结合的有机配体越多,则催化活性越高.DMC催化剂中Co3+与CN-的配位作用较六氰钴酸锌中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 配体结合状态 催化活性 热分析 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用于聚醚多元醇生产 被引量:3
5
作者 卢永刚 涂建军 +3 位作者 金晖 蔡丽萍 张广义 陈淮东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3年第5期29-32,共4页
在聚合反应器中考评了自制的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活性高、诱导期短,相应的聚醚多元醇不饱和度低和分子量易于调节,其残留的催化剂浓度低,无需后处理即可使用。本反应系统以循环冷却、喷雾为手段,既快速移走... 在聚合反应器中考评了自制的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活性高、诱导期短,相应的聚醚多元醇不饱和度低和分子量易于调节,其残留的催化剂浓度低,无需后处理即可使用。本反应系统以循环冷却、喷雾为手段,既快速移走了聚合热,又实现大面积接触的气体-液滴反应,减少了反应延迟时间,降低了聚合釜中液相环氧丙烷浓度,从而使整个工艺流程的物耗、能耗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催化剂 聚醚多元醇 生产工艺 无搅拌釜式反应器 环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CO_(2)/环氧丙烷共聚
6
作者 张荣召 张勇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77,共5页
以氯化锌和六氰钴酸钾为原料,合成了锌/钴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研究了超声波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制备的催化剂的结构及形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均为锌/钴双... 以氯化锌和六氰钴酸钾为原料,合成了锌/钴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研究了超声波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制备的催化剂的结构及形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均为锌/钴双金属氰化络合物结构。SEM结果表明,未采用超声波技术制备的催化剂为片层结构;采用超声波后,随着超声波功率增加及超声时间延长,催化剂的片层结构逐渐破碎。研究了锌/钴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在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共聚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未采用超声波制备的片层结构催化剂在聚碳酸亚丙酯合成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催化效率最大为1509 g聚合物/g锌。采用超声波技术制备的催化剂由于片层结构破碎,催化活性中心被掩盖,失去活性。采用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合成的聚碳酸亚丙酯进行了表征,证明其结构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超声波 二氧化碳 环氧丙烷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双金属络合物固体催化剂 被引量:1
7
作者 颜芳 邓利 +3 位作者 袁振宏 吕鹏梅 罗文 杨玲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2-167,共6页
制备了基于亚铁氰化锌的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DMC),可一步同时催化酯交换和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该催化剂体系具有不受水毒性影响的特点。用3wt%的DMC催化剂在433K,醇油摩尔比为16∶1以及水和脂肪酸含量各10wt%的条件下分别同时催化甘... 制备了基于亚铁氰化锌的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DMC),可一步同时催化酯交换和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该催化剂体系具有不受水毒性影响的特点。用3wt%的DMC催化剂在433K,醇油摩尔比为16∶1以及水和脂肪酸含量各10wt%的条件下分别同时催化甘油三酯、脂肪酸和甲醇的酯交换、酯化反应,生物柴油产率可达98%以上。对催化剂进行X射线衍射、热重红外联用分析、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测定、扫描电镜等手段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为晶态与非晶态组分混合结构,其表面晶态决定其在高水含量、高酸值的环境下仍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验证得出活性位点可能为锌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固体酸催化剂 酯交换 酯化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络合催化剂中心金属对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影响(英文)
8
作者 陈上 吴显明 +1 位作者 张兴宏 戚国荣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87-188,共2页
合成了一系列基于Zna[M(CN)b]c(M=Fe2+,Cr3+,Ni2+,Co3+,Mn3+,Mo4+,Cd2+和Fe3+)的双金属络合催化剂,并且用于催化环氧丙烷和二氧化碳的共聚反应,以研究中心金属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心金属对催化剂催化性能影响很大,... 合成了一系列基于Zna[M(CN)b]c(M=Fe2+,Cr3+,Ni2+,Co3+,Mn3+,Mo4+,Cd2+和Fe3+)的双金属络合催化剂,并且用于催化环氧丙烷和二氧化碳的共聚反应,以研究中心金属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心金属对催化剂催化性能影响很大,其中以Co3+,Ni2+为中心金属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效能,分别达到2000和482g/g,而以Cd2+,Mn3+为中心金属的催化剂几乎没有催化活性。以Co3+,Ni2+,Fe3+为中心金属的催化剂能得到x(CO2)大于0.3的共聚物,而其它催化剂的共聚产物的x(CO2)小于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环氧丙烷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结晶度DMC催化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 被引量:9
9
作者 邹志强 张多佑 +2 位作者 刘言平 张敏 陈立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共4页
合成了钴锌双金属氰化络合物(Co-Zn DMC)和铁锌双金属氰化络合物(Fe-Zn DMC),元素分析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表征结果为高结晶度DMC催化剂。用这两种催化剂分别催化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均表现出极高的催化效率,并对产物用红外光谱(IR)... 合成了钴锌双金属氰化络合物(Co-Zn DMC)和铁锌双金属氰化络合物(Fe-Zn DMC),元素分析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表征结果为高结晶度DMC催化剂。用这两种催化剂分别催化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共聚,均表现出极高的催化效率,并对产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方法进行表征。100℃反应15h,Co-Zn DMC的催化效率达7000gPolym/g Cat,碳酸酯键含量为45%,-Mn=35900。80℃反应15h,Fe-Zn DMC的催化效率为410gPolym/g Cat,碳酸酯键含量为71%,M-n=13300。通过DSC分析,共聚物的Tg随碳酸酯键含量的增加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环氧丙烷 共聚 高结晶度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聚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侧链星形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裴继凯 郭国龙 +2 位作者 王自为 任建国 刘滇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6-170,共5页
用自制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乙氧基化反应合成超长链的异丁烯基聚乙二醇(HPEG5000)大单体。考察了单体摩尔比、引发剂质量分数、滴加反应时间以及助催化剂质量分数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并对合成的大单体及聚羧酸减水剂进行了红外光... 用自制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催化乙氧基化反应合成超长链的异丁烯基聚乙二醇(HPEG5000)大单体。考察了单体摩尔比、引发剂质量分数、滴加反应时间以及助催化剂质量分数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并对合成的大单体及聚羧酸减水剂进行了红外光谱和凝胶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所得产物分子结构为超长侧链结构,符合预期。同时对合成的减水剂进行混凝土性能试验,表现出各龄期强度高、减水率高、坍落度保持好等性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 乙氧基化 异丁烯基聚乙二醇 超长侧链星形聚羧酸减水剂 混凝土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CoDMC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共聚
11
作者 张敏 邹志强 +3 位作者 干建群 周统昌 刘言平 陈立班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431-431,共1页
相比于其他环氧化物与二氧化碳得到的脂肪族聚碳酸酯,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共聚得到得聚碳酸亚丙酯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
关键词 环氧乙烷 二氧化碳共聚 催化效率 脂肪族聚碳酸酯 聚碳酸亚丙酯 生物降解性 环氧化物 反应条件 合成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分布聚醚合成用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12
作者 许世超 董凯 +3 位作者 穆春盛 李润兰 江南 王江江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57,共5页
为制备窄分布的聚醚产品,采用共沉淀法合成Mg/Al/Co复合金属氧化物,采用不同配体合成Fe/Zn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作为催化剂,以正辛醇为起始剂、环氧乙烷为聚合单体合成聚氧乙烯醚.采用SEM和TEM表征催化剂的微观结构,采用薄层色谱法(TLC... 为制备窄分布的聚醚产品,采用共沉淀法合成Mg/Al/Co复合金属氧化物,采用不同配体合成Fe/Zn双金属氰化络合物(DMC)作为催化剂,以正辛醇为起始剂、环氧乙烷为聚合单体合成聚氧乙烯醚.采用SEM和TEM表征催化剂的微观结构,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分析聚醚产物的分子质量分布,并考察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以及反应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g/Al/Co催化剂具有丰富的孔状结构,而DMC为不规则片状结构,无空隙;同等条件下以1,4-二氧六环为配体的DMC3反应速率是其他催化剂的2.4~3.8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均先升高后下降,100℃时,催化剂活性最高;Mg/Al/Co催化所得聚醚产品的分子质量分布指数(EDI)可达87.5%,DMC3催化所得产物的EDI指数为86.4%,且催化剂循环使用3次以后催化所得产物的EDI指数均可达到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分布聚醚 复合金属氧化物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相对分子质量低不饱和度聚醚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苏 夏雪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30-733,共4页
以氯化锌、铁氰化钾含有螯合剂的水溶液为原料合成了铁锌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DMC)催化剂,为了获得高活性DMC催化剂,需用叔丁醇、多元醇螯合剂螯合至其结构中。用本实验合成的DMC催化剂合成了数均相对分子质量2000~15300的7种聚醚,其最... 以氯化锌、铁氰化钾含有螯合剂的水溶液为原料合成了铁锌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DMC)催化剂,为了获得高活性DMC催化剂,需用叔丁醇、多元醇螯合剂螯合至其结构中。用本实验合成的DMC催化剂合成了数均相对分子质量2000~15300的7种聚醚,其最低不饱和度可达0 003mmol/g。并对其工艺与性能进行了讨论,用GPC、FT-IR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用DMC催化剂合成的聚醚与用KOH催化剂合成的聚醚相比不饱和度低,相对分子质量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分子质量 不饱和度 聚醚 合成 性能 研究 双金属氰化络合物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