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金属有机骨架在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爱爱 赵璐 +1 位作者 白云峰 冯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5-1839,共15页
双金属有机骨架(BMOFs)是以2种不同的金属离子作为节点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起来的一类新型杂化材料。BMOFs具有比表面积大、负载量高、组成及孔径可调等优点,可以用作合成具有可控的尺寸、组成和结构的功能纳米材料的模板或前驱体... 双金属有机骨架(BMOFs)是以2种不同的金属离子作为节点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起来的一类新型杂化材料。BMOFs具有比表面积大、负载量高、组成及孔径可调等优点,可以用作合成具有可控的尺寸、组成和结构的功能纳米材料的模板或前驱体。与单金属MOFs相比,BMOFs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更好的离子协同效应、催化选择性和结构稳定性。本综述总结了BMOFs用于肿瘤单一治疗和联合治疗以及在磁共振成像等方面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BMOFs在肿瘤诊疗中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有机骨架 肿瘤 单一治疗 联合治疗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的Fe-CrSe/C负极材料制备及储锂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修栋 简佳琴 +3 位作者 严平 刘培芳 曹小华 刘金杭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52-1758,共7页
为了开发电化学性能优异的新型金属有机骨架基衍生材料,以对苯二甲酸、三氯化铬和九水合硝酸铁作为原料,通过微波法合成了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Fe-Cr-MOF)。在氮气保护下,对Fe-Cr-MOF进行高温硒化得到纳米颗粒状Fe-CrSe/C复合材料,用作... 为了开发电化学性能优异的新型金属有机骨架基衍生材料,以对苯二甲酸、三氯化铬和九水合硝酸铁作为原料,通过微波法合成了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Fe-Cr-MOF)。在氮气保护下,对Fe-Cr-MOF进行高温硒化得到纳米颗粒状Fe-CrSe/C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结果表明,在1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Fe-CrSe/C电极的首圈可逆比容量达到958.4 mAh·g^(-1),循环150圈后比容量还能维持891.6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有机骨架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还原脱硝反应锌铜双金属有机骨架催化剂的制备 被引量:1
3
作者 秦毅红 郑佳翔 +1 位作者 胡彬 杜凯 《化工环保》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2-565,共4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锌铜双金属有机骨架(Zna/HKUST-1,a=1/24,1/12,1/6,1/3,a为Zn与Cu的摩尔比),用于催化CO还原脱硝反应。采用XRD,SEM,FTIR,H2-TPR,BET等方法对Zna/HKUST-1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Zna/HKUST-1中有明显的Zn—O键和铜...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锌铜双金属有机骨架(Zna/HKUST-1,a=1/24,1/12,1/6,1/3,a为Zn与Cu的摩尔比),用于催化CO还原脱硝反应。采用XRD,SEM,FTIR,H2-TPR,BET等方法对Zna/HKUST-1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Zna/HKUST-1中有明显的Zn—O键和铜基金属有机骨架(HKUST-1)的结构,证明Zn成功进入了HKUST-1中;但随a的不同,Zna/HKUST-1的形貌、大小及比表面积出现了差异。实验结果表明,Zna/HKUST-1(a=1/24)对CO还原脱硝反应的催化活性最高,可在230℃达到NO转化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金属有机骨架 锌铜双金属有机骨架 还原脱硝 NO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铜@镍双金属有机骨架复合铂纳米粒子传感器检测环丙沙星
4
作者 吕静 郭淼 赵娜娜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25年第8期2438-2444,共7页
制备了一种新的铜@镍双金属有机骨架@铂纳米复合材料(Copper@Nickel bimetallic organic framework@Platinum nanocomposites,Cu@Ni-MOFs@Pt)并应用于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FX)的快速定量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和电化学分析法对Cu@Ni-MO... 制备了一种新的铜@镍双金属有机骨架@铂纳米复合材料(Copper@Nickel bimetallic organic framework@Platinum nanocomposites,Cu@Ni-MOFs@Pt)并应用于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FX)的快速定量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和电化学分析法对Cu@Ni-MOFs@Pt进行了表征。通过对电解质、扫描速率等条件的优化确定了传感器的最佳工作条件。结果显示:Cu@Ni-MOFs@Pt不仅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导电性而且对CFX具有很好的电催化作用,可以显著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CFX浓度c与氧化峰电流Ip分别在0.05~1.0和1.0~12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018μmol/L,线性范围宽且检出限低,与其他传感器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对水中的CFX进行定量分析,加标检测结果与HPLC一致,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为CFX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双金属有机骨架 纳米复合材料 传感器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Ln-Co(Ln=Eu、Sm)金属有机骨架的结构、磁性及荧光传感检测柳氮磺吡啶和戊二醛(英文)
5
作者 魏悦悦 孙雪花 +5 位作者 柴红梅 白万乔 任宜霞 高楼军 张钢强 张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75-2485,共11页
采用水热法,利用五羧酸配体3,5-二(2',4'-二羧基苯基)苯甲酸(H_(5)L)制备了2种结构相似的镧系-钴异核双金属有机骨架(Ln-Co-MOF):(C_(2)H_(6)NH_(2))_(5){[Eu_(9)Co(L)_(6)(H_(2)O)_(5)(OH)_(4)]·5DMF}_(n)(1)、(C_(2)H_(6... 采用水热法,利用五羧酸配体3,5-二(2',4'-二羧基苯基)苯甲酸(H_(5)L)制备了2种结构相似的镧系-钴异核双金属有机骨架(Ln-Co-MOF):(C_(2)H_(6)NH_(2))_(5){[Eu_(9)Co(L)_(6)(H_(2)O)_(5)(OH)_(4)]·5DMF}_(n)(1)、(C_(2)H_(6)NH_(2))_(2){[Sm_(9)Co(L)_(6)(H_(2)O)_(3)Cl]·5DMF}_(n)(2),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红外、荧光光谱和磁性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三方晶系R3空间群,均具有新颖的三维结构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其中配合物1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可以灵敏地识别药物分子柳氮磺吡啶和有机分子戊二醛,检出限分别可以达到0.95和2.10μmol·L^(-1)。此外,配合物1和2在1 kOe时均具有反铁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核双金属有机骨架 荧光传感 柳氮磺吡啶 戊二醛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异核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溶剂热合成和晶体结构
6
作者 李会端 余建中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9-544,共6页
设计合成具有新颖拓扑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开放骨架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选择同时含有氮,氧配位原子的四氮唑取代的苯甲酸配体4-(1H-tetrazol-5-yl)-benzoic acid(C_8H_6N_4O_2,H_2L),在N-甲基苯酰胺(NMF)和H_2O的混合溶剂热体系中与2种过... 设计合成具有新颖拓扑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开放骨架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选择同时含有氮,氧配位原子的四氮唑取代的苯甲酸配体4-(1H-tetrazol-5-yl)-benzoic acid(C_8H_6N_4O_2,H_2L),在N-甲基苯酰胺(NMF)和H_2O的混合溶剂热体系中与2种过渡金属Cu和Cd配位组装合成异核双金属骨架的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C_(19)H_8N_8O_6CuCd(配合物1)。通过单晶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1的三维开放骨架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结晶在立方晶系,Pmma(No.19)空间群。金属铜与四氮唑结构中的氮原子和氧原子螯合配位,金属镉原子分别与羧基氧原子和桥氧原子配位,在x轴方向分别形成1D链,再通过配体H2L的配位链接作用形成配合物1的3D开放骨架结构。变温磁化率实验测试结果显示配合物1显示反铁磁性,较低温度条件下转化为铁磁性。配合物1的成功合成和空旷的孔道结构为客体分子交换和气体吸附性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氮唑苯甲酸配体 单晶结构 异核双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 超大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类MOF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牛照栋 周玲玲 +4 位作者 关清卿 陈秋玲 庙荣荣 季炜 何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共4页
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大的比表面积和均匀分散的活性位点等特性,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主要介绍了双金属类MOFs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气体储存和非均相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其中,着重介绍了掺杂的金属... 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大的比表面积和均匀分散的活性位点等特性,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主要介绍了双金属类MOFs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气体储存和非均相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其中,着重介绍了掺杂的金属活性组分对二氧化碳(CO2)的吸附及苯酚催化加氢的作用机理,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有机骨架 二氧化碳 非均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MOFs的NO/CO_(2)选择性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磊 胡洁 +3 位作者 李豪 翟颖 张哲 唐富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5-230,共6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制备含Co、Mn双金属节点的MOF-74材料,研究了室温下对NO的吸附性能,并通过IAST和穿透实验研究了材料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双金属Mn_(0.2)Co_(0.8)-MOF-74具有典型的MOF-74晶体结构,对NO的吸附量达到160.3cc/g,比单金...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制备含Co、Mn双金属节点的MOF-74材料,研究了室温下对NO的吸附性能,并通过IAST和穿透实验研究了材料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双金属Mn_(0.2)Co_(0.8)-MOF-74具有典型的MOF-74晶体结构,对NO的吸附量达到160.3cc/g,比单金属Mn-MOF-74提高了约19.4%。在低吸附分压时,NO/CO_(2)的理想溶液吸附(IAST)理论吸附选择性最大可达到397,经过5次循环吸附-脱附实验后的再生性能优良。模拟烟气的双组分穿透实验中,Mn_(0.2)Co_(0.8)-MOF-74对NO/CO_(2)的吸附分离性能达到35.5,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NO吸附分离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NO/CO_(2)吸附分离 吸附选择性 穿透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structures,and propertie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based on bipyridyl ligands and isophthalic acid
9
作者 HOU Jimin LI Mengyang +4 位作者 GONG Chunhua ZHANG Shaozhuang ZHAN Caihong XU Hao XIE Jingli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9-560,共12页
(2E,6E)-4-methyl-2,6-bis(pyridin-3-ylmethylene)cyclohexan-1-one(L_(1))and 4-methyl-2,6-bis[(E)-4-(pyridin-4-yl)benzylidene]cyclohexan-1-one(L_(2))were synthesized and combined with isophthalic acid(H_(2)IP),then under... (2E,6E)-4-methyl-2,6-bis(pyridin-3-ylmethylene)cyclohexan-1-one(L_(1))and 4-methyl-2,6-bis[(E)-4-(pyridin-4-yl)benzylidene]cyclohexan-1-one(L_(2))were synthesized and combined with isophthalic acid(H_(2)IP),then under solvothermal conditions,to react with transition metals achieving four novel 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Zn(IP)(L_(1))]_(n)(1),{[Cd(IP)(L_(1))]·H_(2)O}_(n)(2),{[Co(IP)(L_(1))]·H_(2)O}_(n)(3),and[Zn(IP)(L_(2))(H_(2)O)]_(n)(4).MOFs 1-4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powder X-ray diffraction,thermogravimetry,and elemental analysis.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shows that MOF 1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crystal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2_(1)/n,and MOFs 2-4 belong to the triclinic system with the P1 space group.1-3 are 2D sheet structures,2 and 3 have similar structural characters,whereas 4 is a 1D chain structure.Furthermore,1-3 exhibited certain photocatalytic capability in the 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B(Rh B)and pararosaniline hydrochloride(PH).4could be used as a heterogeneous catalyst for the Knoevenagel reaction starting with benzaldehyde derivative and malononitrile.4 could promote the reaction to achieve corresponding products in moderate yields within 3 h.Moreover,the catalyst exhibited recyclability for up to three cycles without significantly dropping its activity.A mechanism for MOF 4 catalyzed Knoevenagel 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aromatic aldehyde and malononitrile has been initially proposed.CCDC:2356488,1;2356497,2;2356499,3;235649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yridyl ligands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Knoevenagel condens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n-MOF/CN异质结光芬顿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向阳 刘紫威 +1 位作者 李克艳 郭新闻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6-132,147,共8页
通过一种简便的原位负载策略制备了铁锰双金属有机骨架/氮化碳异质结光芬顿催化剂FeMn-MOF/CN,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光致发光(PL)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及光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以... 通过一种简便的原位负载策略制备了铁锰双金属有机骨架/氮化碳异质结光芬顿催化剂FeMn-MOF/CN,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光致发光(PL)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及光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以降解高浓度左氧氟沙星(LEV,100 mg/L)为模型反应评价了催化剂的光芬顿反应性能,并提出了可能的光芬顿反应机理。由于光催化和芬顿反应之间的协同作用,5%FeMn-MOF/CN(FeMn-MOF与CN的质量比为5%)异质结表现出优异的光芬顿反应性能,在40 min内对LEV的移除率达到98.8%。基于原位合成的策略,FeMn-MOF和CN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异质结界面,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传递效率,而且显著地促进了Fe(Ⅲ)/Fe(Ⅱ)和Mn(Ⅲ)/Mn(Ⅱ)的循环。该工作为高效光芬顿催化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芬顿 氮化碳 双金属有机骨架 异质结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L-101(Fe,Cu)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水中罗丹明B的效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代晗月 鲍建国 +1 位作者 杜江坤 李轩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3-231,共9页
为研究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活化-硫酸盐(PMS)降解水中罗丹明B(RhB)的效能及机理,首先采用水热法制备出铁铜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Fe,Cu),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MIL-101(Fe,Cu)材料进行表征;然后... 为研究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活化-硫酸盐(PMS)降解水中罗丹明B(RhB)的效能及机理,首先采用水热法制备出铁铜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Fe,Cu),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MIL-101(Fe,Cu)材料进行表征;然后通过构建MIL-101(Fe,Cu)/PMS体系,以RhB为目标污染物,成功构建了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即MIL-101(Fe,Cu)材料,研究了体系对比、Cu^(2+)掺杂量、初始pH值、催化剂投加量、PMS投加量对RhB降解的影响;最后通过紫外全波段扫描、电子顺磁共振(EPR)及自由基猝灭试验对MIL-101(Fe,Cu)/PMS体系降解RhB的机理进行分析,并通过重复利用试验和多种染料降解试验验证该体系应用于实际染料废水处理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结果表明:当Cu∶Fe的摩尔质量比为1∶10时,MIL-101(Fe,Cu)/PMS体系能在120 min内降解95.0%的RhB;RhB的降解效果随着催化剂投加量/PMS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该体系在广谱pH值范围内均能对RhB高效降解;EPR、自由基猝灭和紫外全波段扫描试验结果显示,MIL-101(Fe,Cu)/PMS体系降解PhB的机理是MIL-101(Fe,Cu)材料活化PMS生成SO_(4)^(·-)、HO~·自由基攻击RhB分子,使其共轭结构裂解开环,最终矿化生成CO_(2)和H_(2)O;MIL-101(Fe,Cu)/PMS体系经5次重复利用后依旧能降解78.2%的RhB,且对多种染料有较好的降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MIL-101(Fe Cu) 过一硫酸盐 罗丹明B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CPM-200-InMn@S/ppy作为高性能锂硫电池新型正极材料的研究
12
作者 张咪 姚佳 +1 位作者 韩国栋 王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6-120,共5页
为了解决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体积膨胀等问题,制备了复合材料CPM-200-InMn@S/ppy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实验表明,其在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952.42mAh/g,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可达38.56%。CPM-200-InMn@S/ppy同时结合了CPM-... 为了解决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体积膨胀等问题,制备了复合材料CPM-200-InMn@S/ppy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实验表明,其在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952.42mAh/g,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可达38.56%。CPM-200-InMn@S/ppy同时结合了CPM-200-InMn和ppy的双重优点,不仅具有ppy的高导电性,而且还具有CPM-200-InMn的结构特征和大比表面积,从而可以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催化抑制穿梭效应和体积膨胀。与CPM-200-InMn@S正极材料相比,CPM-200-InMn@S/ppy表现出了高的可逆容量和优异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正极材料 聚吡咯 穿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