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投影群和协方差流形双重建模的目标跟踪 被引量:6
1
作者 谢英红 吴成东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4-379,共6页
与仿射变换相比,投影变换能够更精确地描述目标的成像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投影群(SL(3)群)和协方差流形双重建模的视觉目标跟踪算法。算法充分考虑目标动态几何形变和表观的更新,将投影群与协方差矩阵黎曼流形相结合建立了双重的粒子滤... 与仿射变换相比,投影变换能够更精确地描述目标的成像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投影群(SL(3)群)和协方差流形双重建模的视觉目标跟踪算法。算法充分考虑目标动态几何形变和表观的更新,将投影群与协方差矩阵黎曼流形相结合建立了双重的粒子滤波器。一重滤波器用于在投影群上对目标的几何变换参数进行动态更新,另一重滤波器用于在协方差矩阵黎曼流形上在线更新目标的观测模型,2个滤波器交替执行以跟踪动态变化的目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优于现有基于仿射变换模型的目标跟踪算法,而且对于目标经历剧烈光照变化或遮挡等条件下,仍具有准确、稳定的跟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SL(3)群 黎曼流形 协方差 双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建模与分离辨识技术的FPGA实现
2
作者 曹辉 韩建国 +1 位作者 马栋萍 王暄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7-299,303,共4页
针对许多易受强随机干扰而难以用常规方法辨识的动态系统,提出一种非线性多变量动态系统的双重建模与分离辨识技术在FPGA上的实现。通过对非线性子通道特性分析,采用DDSI技术进行建模,包括构造BP神经网络、运用最小二乘辨识等算法获取... 针对许多易受强随机干扰而难以用常规方法辨识的动态系统,提出一种非线性多变量动态系统的双重建模与分离辨识技术在FPGA上的实现。通过对非线性子通道特性分析,采用DDSI技术进行建模,包括构造BP神经网络、运用最小二乘辨识等算法获取数学模型,其中,建立模型的主要算法和系统参数估计的相关的FPGA结构设计通过Verilog语言的结构描述数据流进行了描述。同时采用FPGA的在线可重构技术,在运行时根据需要动态改变系统的电路结构,使硬件具有分时复用,节省逻辑资源的优良性能。这一技术的FPGA实现,使得这种非线性、多变量动态系统的特殊系统辨识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诸如星体运动、现代控制过程、生产过程与经济管理系统等高层次科技领域中的带有强噪声干扰子通道的系统动态建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与多变量系统 双重与分离辨识 FPGA Verilog-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一种快速双重指数模算法的复杂度研究
3
作者 金海旻 许胤龙 王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66-1172,共7页
最近提出了一种采用标准符号数二进制码(canonic signed-digit binary representation,CSDBR)来计算AXBY(modN)的快速双重指数模算法.该算法声明当指数的长度为k时,该算法平均仅需要1.306k次模乘.由于已知的此类算法至少需要1.503k次模... 最近提出了一种采用标准符号数二进制码(canonic signed-digit binary representation,CSDBR)来计算AXBY(modN)的快速双重指数模算法.该算法声明当指数的长度为k时,该算法平均仅需要1.306k次模乘.由于已知的此类算法至少需要1.503k次模乘,该算法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然而,无论是该算法的提出者还是其他研究者均没有给出正确的复杂度分析.本文通过利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对该算法进行正式的复杂度研究并进行一定规模的统计实验后证实,实际上该算法平均需要1.556k次模乘.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到目前为止,基于标准符号数位码的双重指数模算法的最高性能仍然无法降低到1.5k次模乘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指数 标准符号数二进制码 马尔科夫链 海明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的碳酸盐岩双重介质建模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大有 陈怀龙 +3 位作者 魏小东 文光耀 牛志文 陈进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90-96,共7页
碳酸盐岩气藏裂缝孔隙型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复杂,仅依靠井资料和随机模拟的三维地质建模无法准确描述储层以及裂缝特征,数值模拟历史拟合误差大,无法进行有效的流体动态分布预测。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S气田群为例,提出基于地震的复... 碳酸盐岩气藏裂缝孔隙型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复杂,仅依靠井资料和随机模拟的三维地质建模无法准确描述储层以及裂缝特征,数值模拟历史拟合误差大,无法进行有效的流体动态分布预测。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S气田群为例,提出基于地震的复杂碳酸盐岩双重介质建模技术,利用多级相控反演礁滩体内幕储层技术对基质模型进行约束,利用地震多属性融合裂缝预测技术对裂缝模型进行约束,精细表征了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裂缝分布特征,提高了复杂碳酸盐岩建模精度,提升了数值模拟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利用双重介质模型和数值模拟对储层连通性开展了有效评价,准确判断了水源方向,为后期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姆河右岸 碳酸盐岩气藏 双重介质建 数值 储层预测 裂缝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模算术的几个问题
5
作者 李中献 王长群 鲁丽萍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1期7-11,共5页
提出了两类关于双重模的模算术的四个问题,并利用数论和代数学的方法,对其中的三个问题给予了否定的证明,对剩余的一个问题提出了一种猜想.
关键词 二次剩余 本原元素 有限域 算术 双重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MS惯性器件的水平姿态解算方案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启举 秦永元 +1 位作者 梅春波 薛媛元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40,共6页
针对MEMS惯性测量单元,通过分析方向余弦矩阵的特性,设计了基于非线性状态观测器的水平姿态解算方案,并证明了该算法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Kalman滤波算法的解决方案:利用陀螺仪输出构造系统方程,利用匀速条件下的加计输... 针对MEMS惯性测量单元,通过分析方向余弦矩阵的特性,设计了基于非线性状态观测器的水平姿态解算方案,并证明了该算法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Kalman滤波算法的解决方案:利用陀螺仪输出构造系统方程,利用匀速条件下的加计输出构造量测量,并通过双重模值判别机制自动判别量测信息的有效性,最终实现了MEMS姿态信息的融合解算。静态实验和角运动、线运动干扰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得到稳定有效的水平姿态,误差<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水平姿态解算 KALMAN滤波器 双重模值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碳酸盐岩酸性气藏储层特征描述与开发关键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玉丹 曾大乾 +4 位作者 郑文波 顾少华 刘国萍 石志良 张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41-45,共5页
为了给酸性气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针对我国海相碳酸盐岩酸性天然气资源丰富、沉积环境多样、渗流规律复杂等特点,系统梳理与总结了近年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围绕四川盆地碳酸盐岩酸性气... 为了给酸性气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针对我国海相碳酸盐岩酸性天然气资源丰富、沉积环境多样、渗流规律复杂等特点,系统梳理与总结了近年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围绕四川盆地碳酸盐岩酸性气藏所形成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分析其适应性与面临的技术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下一步科研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石化围绕四川盆地普光、元坝、川西等气田开展技术攻关,主要形成了海相碳酸盐岩酸性气藏礁滩相储层精细刻画、三维双重介质地质建模和高精度数值模拟等关键技术,有力地支撑了酸性天然气的上产和稳产;②为了进一步实现碳酸盐岩酸性气藏的高效开发,亟须开展以下技术攻关——礁滩相储层非均质性定量表征,高含硫气藏储层、井筒硫沉积预测、控制及治理,高含硫边底水气藏剩余气定量表征,生物礁气藏底水锥进动态预测,“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注CO_(2)抑制碳酸盐岩气藏边底水的锥进;③在下一步研究中,需要不断加强各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以及联合攻关,切实落实地质—工程一体化、建模—数模一体化,为打造核心技术与特色技术夯实基础,使中国石化天然气业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酸性气藏 储集层 精细刻画 双重介质地质建 数值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小型化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8
作者 邓欣 朱永忠 +1 位作者 苏丹 刘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52-155,共4页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双重折叠四分之一模基片集成波导(double folded quarter mode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DFQMSIW)滤波器,滤波器通过在中间金属层开槽实现腔体间的耦合。相比于四分之一模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DFQMSIW滤波器的平...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双重折叠四分之一模基片集成波导(double folded quarter mode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DFQMSIW)滤波器,滤波器通过在中间金属层开槽实现腔体间的耦合。相比于四分之一模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DFQMSIW滤波器的平面面积减小了约四分之三。理论、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具有损耗小、易集成等优点,在设计小型化微波滤波器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折叠四分之一基片集成波导 四分之一基片集成波导 微波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expanded polystyrene size on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weight soil 被引量:15
9
作者 侯天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320-3328,共9页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weight soil with different EPS (expanded polystyrene) sizes were investigated by consolidation tes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fined stress-strain relation curve is in S shape,w...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weight soil with different EPS (expanded polystyrene) sizes were investigated by consolidation tes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fined stress-strain relation curve is in S shape,which has a good homologous relation with e-p curve and e-lgp curve,and three types of curves reflect obviou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weight soil.When cement mixed ratio and EPS volume ratio are the same for different specimens,structural strength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EPS size,but compressibility indexes basically keep unchanged within the structural strength.The settlement of light weight soil can be divided into instantaneous settlement and primary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It has no obvious rheology property,and 90% of total consolidation deformation can be finished in 1 min.Settlement-time relation of light weight soil can be predicted by the hyperbolic model.S-lgt curve of light weight soil is not in anti-S shape.It is proved that there is no secondary consolidation section,so consolidation coefficient cannot be obtained by time logarithm method.Structural strength and unit price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EPS size,but the reducing rate of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unit price,so the cost of mixed soil can be reduced by increasing the EPS size.The EPS beads with 3-5 mm in diameter are suggested to be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and the prescription of mixed soil can be optim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 weight soil expanded polystyrene (EPS) size effect one-dimensional consolidation theory compressibility index structural strength consolidation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