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辽东湾JZ27-33区块伸展型右行走滑双重构造系统 |
万桂梅
汤良杰
金文正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2
|
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走滑双重构造的发育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
吴智平
张婧
任健
徐长贵
李伟
张晓庆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43
|
|
3
|
塔里木盆地西秋里塔格构造带走滑双重构造与“三明治”构造地质建模 |
杨明慧
金之钧
吕修祥
孙冬胜
彭更新
雷刚林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4
|
逆冲双重构造形成的新模式 |
张长厚
宋鸿林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3
|
|
5
|
塔西南甫沙地区被动顶板双重构造和乌泊尔地区背驮盆地的数值模拟 |
黄光明
李忠海
周永智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6
|
西秦岭凤太矿集区走滑双重构造及其控矿意义 |
王义天
王瑞廷
代军治
李建华
王长安
田民民
汶博
|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8
|
|
7
|
“时空离合”:中国文学史的双重构造 |
孔苏颜
颜桂堤
|
《当代作家评论》
|
2025 |
|
|
8
|
试论双重逆冲构造 |
郭玉贵
程昕
|
《海洋地质动态》
|
1995 |
3
|
|
9
|
辽西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东段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
张长厚
王根厚
王果胜
吴正文
张路锁
孙卫华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66
|
|
10
|
龙门山北段矿山梁构造解析及其油气勘探 |
陈竹新
贾东
魏国齐
李本亮
曾庆
胡潜伟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3
|
|
11
|
塔里木西南缘(齐姆根弧)前陆构造及形成机理 |
曲国胜
李亦纲
张宁
李岩峰
陈杰
陈新安
尹军平
张兴林
Joseph CANEROT
Joachin DERAMOND
Jacques REY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2
|
|
12
|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山前带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
胡建中
谭应佳
张平
张艳秋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56
|
|
13
|
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冲断带构造及找油意义 |
何登发
管树巍
张年富
吴晓智
张越迁
|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5
|
|
14
|
祁连山北缘早白垩世榆木山逆冲推覆构造与油气远景 |
陈宣华
邵兆刚
熊小松
高锐
徐盛林
张义平
李冰
王叶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0
|
|
15
|
龙门山构造转换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张永刚
汤良杰
金文正
万桂梅
吕志洲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16
|
构造三角带的概念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
王瑞瑞
张岳桥
董树文
徐先兵
许怀智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17
|
塑性岩体与逆冲构造变形关系讨论——库车坳陷西部实例分析 |
张明山
姚宗惠
陈发景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2002 |
10
|
|
18
|
马来西亚沙捞越Punda走滑构造及其动力学成因 |
赵财胜
孙丰月
李碧乐
姚凤良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19
|
川西龙门山冲断带构造油气藏类型及分布预测 |
金文正
汤良杰
万桂梅
王俊鹏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20
|
米仓山、南大巴山前缘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
李岩峰
曲国胜
刘殊
张虹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