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何以赋能新质生产力:基于生产关系理论与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小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44,共16页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提升新质生产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立足生产关系视角,选取2011-2022年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双重机器学习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提升新质生产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立足生产关系视角,选取2011-2022年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双重机器学习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有效赋能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且数字经济对新质劳动对象的影响最大。就区域而言,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大,且在不同资源禀赋下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再生型城市、成长型城市、衰退型城市、非资源型城市、成熟型城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要素配置优化、产业结构转型等机制驱动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新质生产力 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与企业ESG表现——基于双重机器学习模型的因果推断 被引量:1
2
作者 卢盛峰 郭珈汝 黄坤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6-88,共13页
促进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方面的积极实践对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研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促进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方面的积极实践对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研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效果对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企业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防止企业过度金融化等路径提升企业ESG表现。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微观层面ESG表现影响的文献,而且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分别提供了优化债务管理和提升企业ESG表现的实证依据,对于理解和应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 企业ESG表现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超算布局、数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和低空经济领域技术创新——基于BERTopic模型和双重机器学习的实证研究
3
作者 吕鲲 潘均柏 谢珠约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46,共10页
为验证国家级超算布局如何通过驱动数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间接影响低空经济领域技术创新成果数量、质量及技术部门多元化发展,本文基于BERTopic主题模型从低空经济领域发明专利文本中提取出系统架构与智能控制等20个细分技术主题,以... 为验证国家级超算布局如何通过驱动数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间接影响低空经济领域技术创新成果数量、质量及技术部门多元化发展,本文基于BERTopic主题模型从低空经济领域发明专利文本中提取出系统架构与智能控制等20个细分技术主题,以及飞行器导航与控制系统等5个技术大类主题(技术部门);构建包括遗传繁衍、结构冗余、功能升级、栖息适应、锁定破解5个维度的数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评价体系,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对2011~2023年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1)国家级超算布局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数量和技术创新质量;(2)国家级超算布局能够通过促进数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间接促进低空经济领域飞行器导航与控制系统、飞行器激光与光电检测技术、结构动力与任务执行系统、智能巡检与监控系统4个技术大类主题的技术创新,但对消防救援无人机系统这一典型场景驱动的技术创新作用不显著;(3)遗传繁衍等5个维度都能够在国家级超算布局和低空经济领域技术创新之间发挥机制效应,但部分机制路径当前不具备可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超算布局 数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 低空经济 BERTopic主题模型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因果中介效应 技术创新 技术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纵向失衡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双重机器学习下来自土地财政视角的理论阐释 被引量:7
4
作者 吕祥伟 张莉娜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75,共20页
本文在推动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从土地财政的角度为财政纵向失衡如何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一种新的理论阐释,并进一步量化分析异质性环境规制情境下影响机制的适用范围。具体而言,本文在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手工整理匹配百万条... 本文在推动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从土地财政的角度为财政纵向失衡如何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一种新的理论阐释,并进一步量化分析异质性环境规制情境下影响机制的适用范围。具体而言,本文在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手工整理匹配百万条土地交易信息以及使用两期前沿技术下的曼奎斯特-卢恩伯格指数测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基于2007—2019年的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等进行了多维检验。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推动了土地财政规模的扩张,阻碍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土地财政是重要影响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传导渠道会受到环境规制的调节影响,在低环境规制情境下,作用机制的适用性更强。考虑城市异质性特征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对三线以下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以及内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阻碍作用更强。由此,本文提出完善纵向转移支付体系,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纵向失衡 土地财政 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规制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被引量:3
5
作者 周锐波 吴云峰 王志帆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5-75,共11页
文章基于2007—2021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识别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城市经济绿色转型,且智... 文章基于2007—2021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识别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城市经济绿色转型,且智慧城市建设自试点以来对城市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大致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提高信息化发展水平、缓解资源错配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传导机制;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绿色转型的促进效应在东中部地区、大中规模城市以及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经济绿色转型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动态影响 信息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融合对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邝嫦娥 狄亚轩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9,共14页
基于2011-2022年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数实融合对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实融合能有效赋能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 基于2011-2022年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数实融合对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实融合能有效赋能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实融合能通过绿色技术进步、产业多样化集聚和劳动力配置优化有效促进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实融合对成渝城市群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最大,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影响最小。研究结论为数实融合赋能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路径提供理论支撑,也为城市群及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融合 耦合协调模型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数”为鉴:政府数据要素共享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违规的经验证据
7
作者 王生年 侯丹阳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8,共13页
基于2010-2023年A股非金融类企业数据,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探究了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具有治理效应,通过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以及管理层风险感知可以有效抑制企业违规行为。... 基于2010-2023年A股非金融类企业数据,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探究了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具有治理效应,通过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以及管理层风险感知可以有效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区分违规类型发现,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对信息披露违规以及经营违规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细分政府数据开放质量及维度发现,数据开放平台质量越高,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越强烈,并且政府开放的数据质量越高、平台建设越完善、政策保障越有力,越能够抑制企业违规行为。此外,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在监管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以及数字化技术运用水平较高的企业中,政府公共数据开放能够更好地抑制企业违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公共数据开放 企业违规行为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治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8
作者 李毅 刘俊娇 +1 位作者 黎晓青 苏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数字经济时代下,这种外部条件能否更好地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绿色创新动力,亟须深入探讨。...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数字经济时代下,这种外部条件能否更好地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绿色创新动力,亟须深入探讨。基于此,该研究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6—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企业层面的异质性及数字经济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①创新型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但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正向影响不显著,该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对非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效应更为明显。③机制检验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通过提升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有效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④调节效应结果显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同时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基于以上结论,该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政府要持续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强化试点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导向;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视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多维路径的协同创新作用;明确企业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地位,根据企业不同性质制定差异化绿色创新激励策略;建立数字监管和评估机制,促进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建设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数字经济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城市工业低碳转型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罗良文 孙立雪 王晨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52,共14页
文章基于2006—2020年中国254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评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城市工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能够促进城市工业低碳转型,但是辐射范围存在距离衰减效应;异质性... 文章基于2006—2020年中国254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评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城市工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能够促进城市工业低碳转型,但是辐射范围存在距离衰减效应;异质性研究显示,初始排放配额采用无偿分配的试点城市拥有更好的转型效果,北京和上海碳试点具有积极辐射作用,而广东、深圳和重庆碳试点则呈现消极辐射影响;空间检验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其他地区工业低碳转型会产生消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运行通过拓宽碳交易覆盖面影响工业低碳转型效果,但碳交易频率的增加并不会直接影响工业低碳转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工业低碳转型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GML指数 距离衰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存款保险制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基于银行风险与经营效率的视角
10
作者 何平 傅竞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91,共8页
面对长期以来政府隐性担保下行政主导的银行监管和金融风险处置低效问题,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中国实现银行业经营效率提升和优胜劣汰提供了新思路。然而,从近年的实践来看,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发挥其制度设想中风险处置的主导平台作... 面对长期以来政府隐性担保下行政主导的银行监管和金融风险处置低效问题,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中国实现银行业经营效率提升和优胜劣汰提供了新思路。然而,从近年的实践来看,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发挥其制度设想中风险处置的主导平台作用。本文使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在降低银行风险和提高银行经营效率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通过对中小银行的信用保障和“破产可能”的明确宣示,在制度上促进了银行经营效率提高,实现了内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制度效用。但从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的职能设定目标来看,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对银行风险的治理产生显著影响,呈现制度“虚置”。只有增强存款保险制度主体的机构独立性,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破产银行市场化退出机制等制度化政策措施,存款保险制度才能真正承担起早期风险纠正和问题银行风险处置等监管功能,实现存款保险银行监管的既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款保险制度 银行风险 银行经营效率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制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省份建设、区域数智化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影响机制与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鲲 潘均柏 +1 位作者 林志森 李北伟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150,共14页
基于区域创新生态位态势理论测算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并基于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港澳台及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在“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数智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的框架下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进... 基于区域创新生态位态势理论测算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并基于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港澳台及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在“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数智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的框架下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因果推断,研究结论表明:创新型省份建设和数智化均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邻地效应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数智化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具有负向邻地效应;创新型省份建设能够通过促进区域数智化,间接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主体、创新支撑、创新资源、创新活力、创新环境等环节的竞争力;创新型省份建设驱动区域数字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的机制路径不仅在处置组有效,也同时在控制组有效。经验证,“创新型省份建设→区域数智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是可行且具备可推广意义的机制路径,同时实证过程中发现的“数智鸿沟”、萌芽型省份政策效应不显著等问题也为相关政策的改进和变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省份建设 数智化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林区内部收入差距与共同富裕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丹 罗璐薏 +1 位作者 季凯文 孔凡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50,共16页
[目的]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研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林区内部收入差距与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实现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 [目的]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研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林区内部收入差距与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实现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视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项“准自然试验”,基于2012-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5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方法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宏观层面的林区各村庄内部所有林农家庭收入差距以及微观层面的各村庄内部单个林农家庭之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而回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结果]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能够显著缩小林区各村庄内部所有林农家庭年收入的基尼系数和各村庄内部单个林农家庭之间的收入相对剥夺指数,即缩小林区内部收入差距,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仍然稳健。2)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缩小林区内部收入差距主要通过显著提高低于40分位数和低于均值的低收入林农家庭的收入来实现,从而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3)促进林农家庭非农就业、提高林农家庭创业和增加林农家庭出售农产品价值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缩小林区内部收入差距的主要途径。4)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低技能水平、低社会资本和贫困线以下的林农家庭增收效应更大,表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具有很好的包容性。[结论]通过大型微观数据库的实证研究,验证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林区发挥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效应。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本研究不仅提供了农村电子商务在缩小林区内部收入差距方面的新经验证据,还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共同富裕 收入差距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本加成与价格传递:溢出效应还是吸收效应?
13
作者 何锦安 彭方平 +1 位作者 廖敬贤 王继洲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8-1361,共14页
原材料等成本冲击是否必然导致我国物价的普遍上涨?基于微观企业的定价行为,从理论上分析了成本冲击下不同成本加成企业在价格传递方面所呈现出的非线性关系。理论研究发现:高成本加成企业在正向成本冲击下表现出更强的涨价行为,即价格... 原材料等成本冲击是否必然导致我国物价的普遍上涨?基于微观企业的定价行为,从理论上分析了成本冲击下不同成本加成企业在价格传递方面所呈现出的非线性关系。理论研究发现:高成本加成企业在正向成本冲击下表现出更强的涨价行为,即价格传递表现为溢出效应;在负向成本冲击下,企业产品定价并未随成本下降做出显著调整,而是由成本加成吸收了成本冲击的影响,表现出吸收效应。与之相对照的是,低成本加成企业在正向成本冲击下表现出价格传递的吸收效应,而在负向成本冲击下表现出溢出效应。进一步使用基于连续处理变量的非参数推断双重/无偏机器学习模型,从行业层面进行了实证检验。对洞悉价格传递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进而对我国通货膨胀的预测和防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加成 价格传递 溢出效应 吸收效应 双重/无偏机器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