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隙-孔隙双重介质模型下的复杂裂隙岩体示踪传质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宁佳祺 冯子军 高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04-2913,共10页
为了深入研究地热储层中采灌井间的连通性及水力联系,使用COMSOL Multiphysic构造裂隙-孔隙双重介质数值模型,对深部裂隙岩体渗流及示踪运移进行模拟。分析了裂隙岩体中与主流线方向呈不同倾角的裂隙组的开度、岩体基质的扩散系数和渗... 为了深入研究地热储层中采灌井间的连通性及水力联系,使用COMSOL Multiphysic构造裂隙-孔隙双重介质数值模型,对深部裂隙岩体渗流及示踪运移进行模拟。分析了裂隙岩体中与主流线方向呈不同倾角的裂隙组的开度、岩体基质的扩散系数和渗透率对示踪剂突破曲线(breakthrough curve, BTC)的影响。结果表明:裂隙内水的对流是影响浓度运移的主要因素;随着裂隙开度增大,示踪剂运移的速率和峰值浓度增大,且示踪剂运移受裂隙开度的影响程度随裂隙组倾角增大而呈减小趋势;岩体基质扩散系数和渗透率对示踪剂的浓度时空分布影响显著;随着基质扩散系数增大,示踪剂迁移的延迟效应提高;随着基质渗透率增大,储层的压力和浓度分布各向异性降低,出口边界处的浓度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孔隙双重介质模型 示踪运移 对流扩散 突破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流体致密砂岩的纵波频散及衰减:基于双重双重孔隙结构模型描述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郭梦秋 巴晶 +4 位作者 马汝鹏 陈天胜 张琳 庞孟强 谢剑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53-1068,共16页
致密砂岩普遍具有低孔、低渗及微裂缝发育的地质特征,并且呈现出很强的非均匀性.致密砂岩储层与常规砂岩储层比较,具有明显的岩石物理性质、渗流力学性质方面的差异.致密砂岩内部的非均匀性对弹性波频散、衰减有显著影响,其中包括孔隙... 致密砂岩普遍具有低孔、低渗及微裂缝发育的地质特征,并且呈现出很强的非均匀性.致密砂岩储层与常规砂岩储层比较,具有明显的岩石物理性质、渗流力学性质方面的差异.致密砂岩内部的非均匀性对弹性波频散、衰减有显著影响,其中包括孔隙结构的非均匀性,即岩石内部孔隙参数的不均一性,以及孔隙内部不相混溶流体的非均匀分布;此外,非均匀性的尺度也决定了波出现显著频散与衰减的频段.综合考虑致密砂岩孔隙结构非均匀性及流体斑块状饱和的非均匀性,本文采用双双重孔隙介质结构模拟了致密砂岩的弹性波响应,分析了同时具备两类非均质性岩石中的波传播特征.调查分析了两组分别来自中国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及四川盆地广安气田的不同类型致密砂岩储层的岩芯超声波实验数据,给出了岩石样本的弹性波速度频散与衰减曲线.结果显示理论模型预测结果与完全饱和、部分饱和岩石的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对两个地区致密砂岩岩芯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苏里格致密砂岩样本总体上比广安致密砂岩渗透率高,在各孔隙度范围内,特征模拟显示苏里格样本的裂隙尺寸明显大于广安样本.广安致密砂岩在低孔隙度范围内发育了更多、更小的颗粒裂隙/接触.致密砂岩的速度频散与衰减结果受流体黏度、晶体破裂及流体斑块状饱和的共同影响.此外,孔隙度越大,部分饱和岩石中斑块状饱和机制对总衰减的贡献越低,与之相对,结构非均质性所占的比重则有所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非均质性 部分饱和 纵波频散和衰减 双重双重孔隙介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应力变化对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及弹性波响应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11
3
作者 魏颐君 巴晶 +3 位作者 马汝鹏 张琳 J.M.Carcione 郭梦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810-2822,共13页
致密砂岩气藏具有裂缝发育和有效应力高的特征,研究不同有效压力下孔、裂隙介质地震波传播特征,有利于地震解释与地下储层的识别.但是前人的研究较少考虑岩石内部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孔隙、裂隙间流体流动的关系.本文首先通过选取四川盆... 致密砂岩气藏具有裂缝发育和有效应力高的特征,研究不同有效压力下孔、裂隙介质地震波传播特征,有利于地震解释与地下储层的识别.但是前人的研究较少考虑岩石内部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孔隙、裂隙间流体流动的关系.本文首先通过选取四川盆地典型致密砂岩岩样,在不同有效压力下对岩石样本进行超声波实验测量.然后基于实验测得的纵、横波速度进行裂隙参数反演,得到不同有效压力下致密砂岩样本的裂隙孔隙度.再将裂隙孔隙度和样本岩石物理参数代入双重孔隙介质模型,模拟得到不同有效压力下饱水致密砂岩样本纵横波速度频散和衰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速度频散曲线与纵波速度实验测量结果能够较好的吻合.最后统计分析了致密砂岩裂隙参数,得到了致密砂岩储层裂隙参数随有效压力及孔隙度变化特征.依据实际岩石物理参数建立模型,其裂隙参数三维拟合结果能够较好描述致密砂岩裂隙结构与孔隙度、应力的关联,可为实际地震勘探中预测储层裂缝性质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微裂隙参数反演 超声波实验 孔隙结构 纵波频散和衰减 双重孔隙介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基质渗透性的粗糙单裂隙非达西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寅斌 李长冬 +3 位作者 周佳庆 项林语 姜茜慧 朱文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1-611,共11页
粗糙单裂隙及其周围岩石基质是组成复杂岩体裂隙网络的基本单元,了解其中发生的流体流动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直接求解Navier-Stokes(N-S)方程开展三维粗糙单裂隙和裂隙-孔隙双重介质模型的渗流模拟工作,研究了裂隙表面粗糙度、匹配... 粗糙单裂隙及其周围岩石基质是组成复杂岩体裂隙网络的基本单元,了解其中发生的流体流动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直接求解Navier-Stokes(N-S)方程开展三维粗糙单裂隙和裂隙-孔隙双重介质模型的渗流模拟工作,研究了裂隙表面粗糙度、匹配性和基质渗透性对粗糙单裂隙中发生的非达西流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Forchheimer方程可以准确描述双重介质模型中粗糙单裂隙流体流量与压力梯度间的非线性关系;表面粗糙度和不匹配性的增大会加剧裂隙内部开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大裂隙的流动阻力而促进非达西流动的发生;可渗透基质会使得裂隙过流能力增强,通过粗糙单裂隙的流量最多可增大约14%,这会抑制非达西流动的发生;基质渗透性对裂隙过流能力增长的影响程度与表面粗糙度和不匹配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单裂隙 裂隙-孔隙双重介质模型 非达西流动 渗流数值模拟 表面粗糙度 匹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作用下氯离子在开裂混凝土中的输运规律 被引量:20
5
作者 延永东 金伟良 +1 位作者 王海龙 陆春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60-2067,共8页
为了获得干湿交替作用下氯离子在开裂混凝土内的侵蚀规律,采用双重孔隙介质模型,考虑氯离子在混凝土孔隙内的线性结合,将水分和氯离子在混凝土和裂缝内的迁移分别表示为扩散形式和对流-扩散形式,得出不同饱和度下的水分扩散方程和氯离... 为了获得干湿交替作用下氯离子在开裂混凝土内的侵蚀规律,采用双重孔隙介质模型,考虑氯离子在混凝土孔隙内的线性结合,将水分和氯离子在混凝土和裂缝内的迁移分别表示为扩散形式和对流-扩散形式,得出不同饱和度下的水分扩散方程和氯离子对流-扩散方程,以及Rayleigh-Ritz分布下相应的水分扩散系数随孔隙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干湿交替作用下的水分和氯离子在一规则开裂混凝土内的迁移过程,得出的干燥与湿润过程中的氯离子侵蚀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模拟结果表明:在干湿交替作用下,裂缝深度对超出裂缝部分的氯离子影响较大,而裂缝宽度、循环周期、初始饱和度对混凝土和裂缝中的氯离子浓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 开裂混凝土 双重孔隙介质模型 干湿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状态下开裂混凝土内的氯离子输运 被引量:21
6
作者 延永东 金伟良 王海龙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27-2133,共7页
为得出饱和状态下氯离子在开裂混凝土内的输运规律,将饱和状态分为溶液静止和溶液流动2种情况;同时分别考虑表面氯离子质量分数与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时变性和氯离子在混凝土内的线性结合理论,对前者采用传统的双重孔隙介质模型,对后者则... 为得出饱和状态下氯离子在开裂混凝土内的输运规律,将饱和状态分为溶液静止和溶液流动2种情况;同时分别考虑表面氯离子质量分数与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时变性和氯离子在混凝土内的线性结合理论,对前者采用传统的双重孔隙介质模型,对后者则采用二维扩散模型进行分析.基于Fick第二定律得出氯离子在裂缝和开裂附近混凝土内输运的计算方程,并根据裂缝自愈的影响对2种模型进行了修正.分别采用这2种模型对所设计的氯离子在预开裂混凝土试件内的侵蚀进行了计算.对比裂缝附近不同时间混凝土内氯离子质量分数的试验结果表明:短期侵蚀采用2种模型计算的结果均接近于试验值,长期侵蚀采用二维扩散模型能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该结果为氯盐侵蚀下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评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裂混凝土 氯离子输运 双重孔隙介质模型 饱和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衰减岩石物理图板分析:储层微裂隙预测 被引量:10
7
作者 庞孟强 巴晶 +3 位作者 J.M.Carcione A.Vesnaver 马汝鹏 陈天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205-4219,共15页
致密砂岩储层普遍具有孔隙度低、微裂隙发育的特点,岩石内部常含有强烈的结构非均质性.致密砂岩发育的微裂隙使储层具有良好的连通性,促成高饱和气的天然气成藏.针对川西某探区须家河组高含气饱和度致密砂岩,本文选取致密砂岩岩心样本,... 致密砂岩储层普遍具有孔隙度低、微裂隙发育的特点,岩石内部常含有强烈的结构非均质性.致密砂岩发育的微裂隙使储层具有良好的连通性,促成高饱和气的天然气成藏.针对川西某探区须家河组高含气饱和度致密砂岩,本文选取致密砂岩岩心样本,进行了不同围压下的超声波实验测量.考虑储层完全饱气情况下的粒间孔隙、微裂隙双重孔隙结构,采用Biot-Rayleigh双重孔隙方程,构建致密砂岩岩石物理模型,进而分析了裂隙含量对纵波频散和衰减的影响.基于地震波衰减,构建了致密砂岩多尺度岩石物理图板.采用谱比法和改进频移法估算致密砂岩样本及储层衰减,对超声和地震频带下的图板进行校正.将校正后的图板应用到研究工区,选取二维测线和三维区块,进行储层孔隙度和裂隙含量的定量预测.对比实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文预测的孔隙度和裂隙含量与三口测井的孔隙度曲线和实际产气情况基本吻合,基于孔隙-裂隙衰减岩石物理模型有效地预测了优质储层的分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微裂隙预测 衰减 岩石物理图板 孔隙 双重孔隙介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upled thermo-hydro-mechanical-migratory model for dual-porosity medium and numerical analysis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玉军 杨朝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256-1262,共7页
A coupled thermo-hydro-mechanical-migratory model of dual-porosity medium for saturated-unsaturated ubiquitous-joint rockmass was established,in which the stress field and the temperature field were single,but the see... A coupled thermo-hydro-mechanical-migratory model of dual-porosity medium for saturated-unsaturated ubiquitous-joint rockmass was established,in which the stress field and the temperature field were single,but the seepage field and the concentration field were double,and the influences of sets,spaces,angles,continuity ratios,stiffnesses of fractures on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of the medium were considered.Also,the relative two-dimensional program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developed.Taking a hypothetical nuclear waste repository as a calculation example,the case in which the rockmass was unsaturated dual-porosity medium and radioactive nuclide leak was simulated numerically,and the temperatures,negative pore pressures,saturations,flow velocities,nuclide concentrations and principal stresses in the rockmas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gative pore pressures and nuclide concentrations in the porosity and fracture present different changes and distributions.Even though the saturation degree in porosity is only about 1/10 that in fracture,the flow velocity of underground water in fracture is about three times that in porosity because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fracture is almost four orders higher than that of porosity.The value of nuclide concentration in fracture is close to that in poro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biquitous-joint rockmass dual-porosity medium thermo-hydro-mechanical-migratory coupling model numerical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