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丛枝菌根真菌与胡萝卜毛状根双重培养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金莲 刘金华 +4 位作者 包涵 李冬萍 宋娟 黄京华 陈廷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35-1542,共8页
以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K599诱导胡萝卜产生毛状根,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建立双重培养体系,研究不同消毒方法、超声波、低温预处理和培养基pH对摩西斗管囊霉孢子萌发的影响及其与... 以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K599诱导胡萝卜产生毛状根,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建立双重培养体系,研究不同消毒方法、超声波、低温预处理和培养基pH对摩西斗管囊霉孢子萌发的影响及其与胡萝卜毛状根建立双重培养体系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消毒方法3孢子萌发率最高,孢子污染率最低,15 d孢子萌发率达48.88%,而污染率仅为9.98%;超声波处理能降低孢子污染率11.17%~14.53%;低温预处理可有效提高孢子的萌发率,4℃低温处理10 d和15 d效果较好,其萌发率分别为70%和65%;AM真菌孢子在水琼脂培养基萌发最佳pH为6.5,萌发率达到48.50%,pH<5.5或pH>8.0均抑制孢子萌发,pH 5.5和pH 8.0的萌发率分别为15.43%和16.06%。消毒孢子先于水琼脂萌发后,再挑取萌发管多,菌丝较长的孢子并将菌丝生长方向正对毛状根方向进行转接,可以提高双重培养的成功率。MSR培养基为双重培养的最优培养基。胡萝卜毛状根与AM真菌双重培养可为菌根真菌繁殖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可行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毛状根 发根农杆菌 丛枝菌根真菌 摩西斗管囊霉 双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真菌孢子萌发及双重培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邵菊芳 朱红威 滕婷婷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5期18-20,共3页
对不同低温处理和不同AM真菌的繁殖体形式的孢子萌发率进行了比较,并对Gigaspora margarita孢子与白三叶草离体根系双重培养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土著孢子在4℃贮藏10-50d均显著提高了孢子萌发率,处理20d萌发效果最佳,萌发率为30.34%... 对不同低温处理和不同AM真菌的繁殖体形式的孢子萌发率进行了比较,并对Gigaspora margarita孢子与白三叶草离体根系双重培养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土著孢子在4℃贮藏10-50d均显著提高了孢子萌发率,处理20d萌发效果最佳,萌发率为30.34%;(2)不同AM真菌的繁殖体形式对孢子萌发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萌发率高低次序为Gl.sp孢子果>Gi.margarita>Gl.mosseae>Gl.sp孢子;(3)双重培养系统中,根系促进了菌丝的分支,并观察到菌丝对根系典型的匍匐侵染现象;停止生长的厚壁菌丝下方产生有隔分支菌丝,逐步发展为分支吸收结构(BAS)。培养30d后被侵染的根系产孢率为45.76±5个/mm根长。菌丝的生长方向不受根系的影响,即厚壁菌丝具有负向地性,分支菌丝为向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萌发 双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真菌与紫云英Ri T-DNA转化根双重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3
作者 曹玲 赵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216,共5页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是一类古老的植物共生真菌,与植物约有4亿年共生史,能与80%以上的陆生维管植物形成互惠共生体一丛枝菌根,可以改善植物对磷素营养的吸收,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抗病力或耐病力,与根瘤菌共...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是一类古老的植物共生真菌,与植物约有4亿年共生史,能与80%以上的陆生维管植物形成互惠共生体一丛枝菌根,可以改善植物对磷素营养的吸收,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抗病力或耐病力,与根瘤菌共同作用于豆科植物促进豆科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在自然生态系统和实践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培养 丛枝菌根 发根农杆菌 转化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真菌离体双重培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冉海燕 江龙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2期62-67,共6页
AM真菌在农业生产用"菌肥"以及重金属污染修复上占据重要地位。AM真菌的生理生化及遗传特性决定了AM真菌的利用方式。离体双重培养法是目前研究AM真菌生物学功能特性的高效便利的途径,利用AM真菌与植物离体转型根进行共生培... AM真菌在农业生产用"菌肥"以及重金属污染修复上占据重要地位。AM真菌的生理生化及遗传特性决定了AM真菌的利用方式。离体双重培养法是目前研究AM真菌生物学功能特性的高效便利的途径,利用AM真菌与植物离体转型根进行共生培养探究AM真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为未来利用AM真菌孢子生产AM真菌接种剂提供理论参考。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AM真菌离体双重培养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AM真菌纯培养存在的问题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离体双重培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氏无梗囊霉双重培养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董芮豪 姚莉梅 +1 位作者 向润 江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76,共7页
利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C58C1诱导烟草Va116产生毛状根,建立烟草Va116毛状根-柯氏无梗囊霉(Acaulospora koskei)双重培养体系;分析不同消毒方法、培养基pH、激素对柯氏无梗囊霉萌发的影响,筛选柯氏无梗囊霉与烟草Va11... 利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C58C1诱导烟草Va116产生毛状根,建立烟草Va116毛状根-柯氏无梗囊霉(Acaulospora koskei)双重培养体系;分析不同消毒方法、培养基pH、激素对柯氏无梗囊霉萌发的影响,筛选柯氏无梗囊霉与烟草Va116毛状根建立双重培养体系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C58C1菌液在600nm处的吸光值为0.6~0.8、侵染时间为8~10 min,通过抑菌、除菌培养,获得烟草Va116毛状根,诱导率为53.33%。柯氏无梗囊霉孢子在体积分数75%酒精中消毒1 min, A液(质量浓度20 g/L的氯胺(T)、每0.1 L加2滴吐温20)消毒10 min,转入B液(质量浓度200 mg/L的硫酸链霉素+质量浓度100 mg/L的硫酸庆大霉素)消毒10 min,萌发率最高(为48.33%)、污染率最低(为6.67%);柯氏无梗囊霉孢子在水琼脂培养基萌发,最佳pH为6.0;在独脚金内酯(GR24)质量浓度450 pg/L、精胺(SPM)质量浓度40 mg/L时,柯氏无梗囊霉孢子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分别为61.67%、58.33%。成功建立了烟草Va116毛状根-柯氏无梗囊霉双重培养体系,产生了新生孢子,使柯氏无梗囊霉完成了整个生命周期,并记录了根外菌丝和根内菌丝的形态特征、泡囊结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根农杆菌 柯氏无梗囊霉 孢子萌发 双重培养 根内菌丝 泡囊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菌根真菌对转移Ri T-DNA胡萝卜根器官的侵染 被引量:26
6
作者 毕银丽 汪洪钢 李晓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6-80,共5页
在无菌条件下观察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margarita)对转移RiTDNA胡萝卜根器官的侵染过程。采用发根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诱导出细胞中整合有RiTDNA胡萝卜... 在无菌条件下观察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margarita)对转移RiTDNA胡萝卜根器官的侵染过程。采用发根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诱导出细胞中整合有RiTDNA胡萝卜的不定根作宿主,比较了孢子的4种表面消毒方法,经过2~3个月的双重培养,看到VA菌根真菌对根器官的侵染,并获得成熟孢子。形成的孢子无须休眠,只要提供发芽条件,就能立即发芽,接种到根的周围又能侵染。文中对侵染的全过程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菌根 转移Ri T-DNA 胡萝卜根 双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杨显志 邵华 +3 位作者 周成 宣群 杨春燕 张玲琪 《云南农业科技》 2001年第4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菌根 丛枝菌根 丛枝菌根真菌 培养 离体双重培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门进 多门出”──关于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程松龄 张卫宝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Z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综合高中 办学模式 普通高中 教学质量 双重培养目标 用人单位 社会需求 办学效益 课程结构模式 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的快速繁殖方法研究
9
作者 卢彦琦 苑博华 +3 位作者 高会东 郑素月 单文荣 崔美香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3期168-171,共4页
以小麦和高粱为寄主植物,以Glomus mosseae(GM)和Glomus etunicatum(GE)2种丛枝菌根真菌为菌种,采用盆钵加富培养法和双重培养法对丛枝菌根的快速扩繁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盆钵加富培养法中,高粱扩繁4个月后,接种GM和GE的侵染率分... 以小麦和高粱为寄主植物,以Glomus mosseae(GM)和Glomus etunicatum(GE)2种丛枝菌根真菌为菌种,采用盆钵加富培养法和双重培养法对丛枝菌根的快速扩繁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盆钵加富培养法中,高粱扩繁4个月后,接种GM和GE的侵染率分别为51.5%和53.3%,侵染效果好。在双重培养法中,培养30 d后,小麦为寄主植物时,接种GM的Hoagland培养基侵染率为75.5%,显著高于其他方法,小麦接种GM后Hoagland培养基适宜作为扩繁基质;高粱为寄主植物时,接种GE的水琼脂培养基的侵染率最高,为72.0%,高粱接种GE并选择水琼脂培养基效果好。双重培养法培养时间短、侵染率高,但易污染且要求操作技术高,适宜在室内研究;盆钵加富营养法培养时间长,但成本低、易操作,适宜在生产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加富培养 双重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