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赵树理小说的双重叙述主体与形式政治
1
作者 王龙洋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1,共9页
从叙事学角度来看,赵树理小说的一个特征于他借用中国传统话本小说“说”的叙事方式的同时,又有现代小说“写”的叙事方式,即说书人与叙述者的双重叙述主体并存,说书人偏重与拟在场读者的关系,而叙述者侧重文本性的虚构世界。赵树理采... 从叙事学角度来看,赵树理小说的一个特征于他借用中国传统话本小说“说”的叙事方式的同时,又有现代小说“写”的叙事方式,即说书人与叙述者的双重叙述主体并存,说书人偏重与拟在场读者的关系,而叙述者侧重文本性的虚构世界。赵树理采用双重叙述主体的目的在于,将隐含读者打造为在场化的“听众”与文本化的“读者”合一的角色:一方面是通过在场说书人的方式,召唤隐含读者,另一方面,又通过叙述者的客观叙述,来展示一种新的政治秩序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这种双重叙事主体方式,显示了赵树理利用传统文学的形式,将其改造为适合新的意识形态表达的需要,也反映了革命文学形式自身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双重叙述主体 说书人 叙述 《登记》 《孟祥英翻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当代进路——兼论《资本论》第一卷中的工业民族志及其双重叙述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志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38,共10页
马克思与恩格斯开拓了工业民族志的经典,他们的诸多著作均是围绕19世纪工人、工厂、工业议题写作而成的。恩格斯根据田野调查材料撰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使用双重叙事方法开展了民族志的书写,两个经典... 马克思与恩格斯开拓了工业民族志的经典,他们的诸多著作均是围绕19世纪工人、工厂、工业议题写作而成的。恩格斯根据田野调查材料撰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使用双重叙事方法开展了民族志的书写,两个经典文本构织了一条以劳动过程、价值分配、工人生活境况为核心议题的研究进路,在全世界范围内促发了无数研究“三工”问题的工业民族志。这一谱系将工业民族志放置于宽广的全球化视野中来认识,是当代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重要现实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叙述 《资本论》Ⅰ 工业民族志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黑天鹅》的独特视角和双重叙述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亚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6-107,共2页
电影《黑天鹅》讲述了纽约市的芭蕾舞女演员尼娜在由苛刻的艺术总监托马斯·勒罗伊执导、以后现代视角诠释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竞争主角的故事。该部电影在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中一举拿下了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影片、最... 电影《黑天鹅》讲述了纽约市的芭蕾舞女演员尼娜在由苛刻的艺术总监托马斯·勒罗伊执导、以后现代视角诠释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竞争主角的故事。该部电影在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中一举拿下了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等12项提名,这也在向世人宣誓着以舞蹈元素为素材的影片将摆脱边缘化,它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双重的叙述方式赢得评委的青睐、获得观众的认可。本文将以《黑天鹅》为例,探析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双重叙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黑天鹅》 芭蕾舞 独特视角 双重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与历史的双重叙述——评叶兆言《刻骨铭心》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阳扬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57,共4页
叶兆言对南京文化情有独钟,醉心于书写市井百姓的生活琐事.他的小说往往远离宏大叙事,专注于历史潮流之下的个人命运.他的新作《刻骨铭心》刊登于2017年《钟山》第4期,一经发表即被视为“夜泊秦淮”之后的新历史小说扛鼎之作.
关键词 新历史小说 《刻骨铭心》 个人命运 叶兆言 双重叙述 南京文化 宏大叙事 生活琐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叙述视角移位下的情感倾向性探微——《孔乙己》解读
5
作者 沈虹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64,共4页
当前语文小说教学存在过度分析“小说三要素”的套路化倾向。优化小说教学的途径是从小说本质特征“虚构叙述”的角度入手,解读出“这一篇”小说的写法独特性。以《孔乙己》教学为例,探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赏析小说双重叙述视角移位下的... 当前语文小说教学存在过度分析“小说三要素”的套路化倾向。优化小说教学的途径是从小说本质特征“虚构叙述”的角度入手,解读出“这一篇”小说的写法独特性。以《孔乙己》教学为例,探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赏析小说双重叙述视角移位下的情感倾向性,解读作者表达“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的写法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叙述视角 情感倾向性 写法独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隐含的叙述 被引量:7
6
作者 傅修延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3-38,共6页
叙述之外有叙述,这是人们早已发现的一种文学现象。话外有意、弦外有音等等,是人们对这种现象的感性描述。敏锐的读者不仅读出文本中字面上的意义,还能察觉作者在字里行间隐含着的另一种意义。有时作者明里叙述的是一番话,暗里叙述的又... 叙述之外有叙述,这是人们早已发现的一种文学现象。话外有意、弦外有音等等,是人们对这种现象的感性描述。敏锐的读者不仅读出文本中字面上的意义,还能察觉作者在字里行间隐含着的另一种意义。有时作者明里叙述的是一番话,暗里叙述的又是另一番话,这样就形成了外显的与隐含的两种叙述。本文着重讨论后者。迄今为止,人们对隐含的叙述的内涵只是偶有涉及,要想达到对它的全面认识,必须从叙述理论入手,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来研究。一、“声音”与媒介叙述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存在,处于不同叙述层次,受不同观察角度影响的叙述者,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这些“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 盖茨比 菲茨杰拉尔德 叙述层次 叙述理论 文学现象 字里行间 叙述艺术 叙述效果 双重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飘”年代的女性物语——对林白小说的再解读 被引量:2
7
作者 汪杨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84-88,共5页
2 0世纪 90年代是“飘”的年代 ,一切事物都处于一种不稳定的“飘”的状态之中。女性知识分子们开始摆脱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男性话语的压抑 ,成为男权中心文化社会里独舞的陌路丽人。她们通过自己的创作 ,在精神上摆脱了物质社会的平淡... 2 0世纪 90年代是“飘”的年代 ,一切事物都处于一种不稳定的“飘”的状态之中。女性知识分子们开始摆脱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男性话语的压抑 ,成为男权中心文化社会里独舞的陌路丽人。她们通过自己的创作 ,在精神上摆脱了物质社会的平淡与直白 ,从现实世界的烦恼和哀伤中隐退 ,开始了另一种生命。林白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她的小说注重自我情结 ,大胆地将那些长期隐藏在无名和混沌状态下的女性成长中的生理感觉和心理流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她“以血代墨” ,冲出主流叙述和男性叙述的覆盖和淹没 ,努力寻找女性自己的语言。她的小说虚实相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飘” 知识分子 女性 自我情结 性别化的语言 双重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城之恋》的叙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钱爱民 《中国文学研究》 1996年第3期82-88,共7页
本文认为,《倾城之恋》典型地体现了张爱玲小说的叙事艺术特色:整体构架上的“包装”模式;双重叙述视角解构情节与心理的两面世界;并在此基础上。
关键词 包装 双重叙述视角 深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传的神话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卓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5,共4页
对“自白体”诗歌的自传性提出质疑,通过对“自白体”诗歌的代表人物罗伯特.洛威尔的代表作《生活研究》的分析,从诗歌的叙述者和诗歌的叙述对象以及叙述特点等方面探究了“自白体”诗歌的自传性背后所隐藏的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从而... 对“自白体”诗歌的自传性提出质疑,通过对“自白体”诗歌的代表人物罗伯特.洛威尔的代表作《生活研究》的分析,从诗歌的叙述者和诗歌的叙述对象以及叙述特点等方面探究了“自白体”诗歌的自传性背后所隐藏的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从而揭示出“自白体”诗歌的真正价值:诗人为读者也为自己制造出了一个自传神话,从而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性 建构 叙述双重意识 自传神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