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的双重加工模型与司法决策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林林 张晓笑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2-138,共7页
认知的双重加工模型包括自动化的系统一加工和深思熟虑的系统二加工。系统一加工会产生易出错的启发式直觉和可信赖的专业直觉。在司法决策中,当法官针对事实问题下判断时,依凭的是可错的启发式直觉,此时需要强化系统二加工以实现对系... 认知的双重加工模型包括自动化的系统一加工和深思熟虑的系统二加工。系统一加工会产生易出错的启发式直觉和可信赖的专业直觉。在司法决策中,当法官针对事实问题下判断时,依凭的是可错的启发式直觉,此时需要强化系统二加工以实现对系统一加工的检验和纠正;当法官针对法律问题作出判断时,他所依赖的是专业直觉,其不仅准确率高,还能启发思路,此时系统二主要发挥检验作用。法官在对事实问题作出决策时应当强化系统二的纠正作用,在对法律问题作出决策时可以优先信赖系统一的判断,进而在提高诉讼效率和决策准确率之间获得一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加工模型 司法决策 启发式直觉 专业直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牌印象形成与改变的双重加工模型检验 被引量:3
2
作者 袁登华 付春江 罗嗣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34-1548,共15页
为了探讨品牌印象的双重结构及其形成与改变的心理机制,在双重加工模型理论基础上,采用2×2×3完全随机被试间实验设计,先后进行两个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外显品牌印象的形成与改变遵循规则加工,内隐品牌印象的形成与改变遵循联... 为了探讨品牌印象的双重结构及其形成与改变的心理机制,在双重加工模型理论基础上,采用2×2×3完全随机被试间实验设计,先后进行两个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外显品牌印象的形成与改变遵循规则加工,内隐品牌印象的形成与改变遵循联想加工,说明二者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心理结构,为双重加工的双重系统观点提供了新证据。Smith和DeCoster(2000)的双重加工模型未考虑被试对信息的卷入程度对联想加工和规则加工的影响,使其理论解释力不够,此研究结果正好在这方面取得了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加工模型 外显品牌印象 内隐品牌印象 卷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加工模型发展概况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付春江 袁登华 +1 位作者 罗嗣明 梅云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3,共5页
双重加工模型将社会认知加工区分为外显认知加工和内隐认知加工。上世纪80、90年代涌现出来的双重加工模型关注加工的条件,重在对心理现象的某一方面进行解释;进入21世纪后,模型强调加工所依据的原理,强调模型的包容性和应用范围。双重... 双重加工模型将社会认知加工区分为外显认知加工和内隐认知加工。上世纪80、90年代涌现出来的双重加工模型关注加工的条件,重在对心理现象的某一方面进行解释;进入21世纪后,模型强调加工所依据的原理,强调模型的包容性和应用范围。双重加工模型为人类行为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解释,但存在术语较多,对两种加工的界定含糊等问题,其中双重加工的单一系统论与双重系统论引起的争议最大。在对双重加工模型的理论观点进行梳理后指出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两个方面:(1)将间接测量的正式加工模型引入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中,可对双重加工的本质内涵进行更为深入地了解;(2)将个体差异纳入到双重加工模型中可以提高双重加工模型的解释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加工模型 社会认知 自动加工 控制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象形成的理论模型述评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家忠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8年第1期9-14,共6页
本文描述了印象形成的早期理论模型,序列模型和平行模型,并对这几个模型进行了简要述评。
关键词 印象形成 定型 个体信息 双重加工模型 连续体模型 平行限制满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尊的恐惧管理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57
5
作者 张阳阳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3-280,共8页
恐惧管理理论(TerrorManagementTheory,TMT)从人们对自己生命的意义感和价值感的需求角度对自尊进行了阐释。大量实证研究对该理论的基本假设进行了验证。该文对TMT的理论起源和基本观点进行了介绍,分析了TMT关于自尊的“焦虑缓解器假... 恐惧管理理论(TerrorManagementTheory,TMT)从人们对自己生命的意义感和价值感的需求角度对自尊进行了阐释。大量实证研究对该理论的基本假设进行了验证。该文对TMT的理论起源和基本观点进行了介绍,分析了TMT关于自尊的“焦虑缓解器假设”和“死亡突显性假设”以及“防御的双重加工模型”,并对TMT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尊 TMT 焦虑缓解器假设 死亡突显性假设 防御的双重加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影响个体社会行为的机制 被引量:7
6
作者 胥遥山 李永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5-572,共8页
酒精摄入可能使个体的社会行为变得极端和更具破坏性。酒精近视理论和酒精期望理论分别从酒精摄入对个体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和个体对饮酒结果的期望角度解释酒精与个体社会行为改变的关系。双重加工模型借鉴命题加工和联想加工相互作用... 酒精摄入可能使个体的社会行为变得极端和更具破坏性。酒精近视理论和酒精期望理论分别从酒精摄入对个体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和个体对饮酒结果的期望角度解释酒精与个体社会行为改变的关系。双重加工模型借鉴命题加工和联想加工相互作用的观点将上述两模型进行整合。未来的研究应根据双重加工模型更全面地解释酒精与个体社会行为的关系,探讨个体社会行为随酒精浓度的变化趋势,并结合脑成像技术对酒精影响个体社会行为的机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社会行为 酒精近视 期望效应 双重加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信念一致效应及其消除 被引量:3
7
作者 林文毅 张静 李广政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9-795,共7页
人们已有的先前信念会导致对于新文本信息认知加工的偏向。文本-信念一致效应显示,在文本基面中,信念不一致的文本信息加工优于信念一致的信息;而在情境模型中,信念一致的文本信息加工优于信念不一致的信息。可靠性评价理论和认知的双... 人们已有的先前信念会导致对于新文本信息认知加工的偏向。文本-信念一致效应显示,在文本基面中,信念不一致的文本信息加工优于信念一致的信息;而在情境模型中,信念一致的文本信息加工优于信念不一致的信息。可靠性评价理论和认知的双重加工模型相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文本-信念一致效应。最后,如何通过文本呈现方式或者个体因素,消除文本-信念一致效应的负面影响,也获得了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前信念 文本-信念一致效应 可靠性评价理论 认知的双重加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推理能力的发展轨迹:“单向”还是“双向”?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华 余嘉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条件推理能力的传统认知发展观认为认知发展的轨迹是单向的,并只存在于一个加工系统中,认知发展存在着几个不同质的阶段,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发展,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其认知特点主要是以直觉加工为主,而后逐渐转换为以分析式加工为主,但这... 条件推理能力的传统认知发展观认为认知发展的轨迹是单向的,并只存在于一个加工系统中,认知发展存在着几个不同质的阶段,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发展,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其认知特点主要是以直觉加工为主,而后逐渐转换为以分析式加工为主,但这些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年龄和智力的增长并不必然导致推理中符合传统逻辑规范的回答率的提高。双重加工理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条件推理能力的发展沿着两条轨迹进行,一条径直指向计算加工和对问题内容的去情境化推理能力的增长;第二条是启发式的、高度情境化加工的发展路线,对那种认为认知是从直觉加工到逻辑数学加工的单向发展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推理能力 发展性研究 双重加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酒对反应抑制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9
作者 闫丁 汪婷 +1 位作者 王程瑶 焦璨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6-598,共13页
反应抑制是指个体抑制不合适、不安全、或不需要的行为的能力,是重要的执行控制功能,在成瘾行为的作用下易受到损害。目前众多研究发现饮酒行为与个体反应抑制功能的表现关系密切,即便在个体戒断后也有长时间影响,且对饮酒者后代的抑制... 反应抑制是指个体抑制不合适、不安全、或不需要的行为的能力,是重要的执行控制功能,在成瘾行为的作用下易受到损害。目前众多研究发现饮酒行为与个体反应抑制功能的表现关系密切,即便在个体戒断后也有长时间影响,且对饮酒者后代的抑制能力形成破坏,提高了后代出现成瘾行为的风险。随后从脑结构和神经递质两方面探讨饮酒影响反应抑制功能的机制,并整理了近些年基于双重加工模型提出的反应抑制训练及其在临床干预饮酒行为上的作用。未来研究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探索,同时考虑遗传和环境因素是相关研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抑制 饮酒 神经机制 双重加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象形成和更新的神经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宁 麦子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6-103,192,共8页
对他人印象的形成与更新是人们日常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根据以往的印象形成与更新神经机制研究,梳理相关脑区在不同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总结发现:(1)自发性与有意识的印象形成共同激活了人的心智化网络(包括mPFC和TPJ),而有意识... 对他人印象的形成与更新是人们日常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根据以往的印象形成与更新神经机制研究,梳理相关脑区在不同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总结发现:(1)自发性与有意识的印象形成共同激活了人的心智化网络(包括mPFC和TPJ),而有意识的印象形成还额外激活了镜像神经系统、前楔叶、颞上沟等脑区,说明有意识的印象形成需要占用更多认知资源;(2)结合ERP与fMRI的研究结果,发现社会推理是有层次性的序列加工过程。未来研究应更注重研究内容与人们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使社会神经科学的研究能更好地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象形成 印象更新 神经机制 双重加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