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血清封闭降低石蜡切片中免疫荧光双重染色非特异性荧光背景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丽 曹德宏 +2 位作者 陈菲 杨群 步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47-949,共3页
间接法免疫荧光双重染色(indirect immunofluoreseence double-staining)是用未标记荧光素的两种不同种属一抗孵育组织或细胞,再用两种不同荧光素标记的荧光二抗孵育组织或细胞,在普通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选择两种相应... 间接法免疫荧光双重染色(indirect immunofluoreseence double-staining)是用未标记荧光素的两种不同种属一抗孵育组织或细胞,再用两种不同荧光素标记的荧光二抗孵育组织或细胞,在普通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选择两种相应的激发光进行观察,从而对两种抗原分别进行定位和定量的方法。目前,随着AlexaFluor新型窄谱染料”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的广泛应用”,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 石蜡切片 混合血清封闭 免疫荧光双重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Ⅵ型胶原肌膜选择性缺失型Ullrich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临床及免疫病理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陆珺 朱雯华 +3 位作者 卢家红 赵重波 林洁 奚剑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4-456,460,共4页
目的探讨Ⅵ型胶原肌膜选择性缺失型Ullrich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Ullrich 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UCMD)的临床和免疫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例Ⅵ型胶原肌膜选择性缺失型UCM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肌肉活体组织检查,标本行Ⅵ型胶原免疫... 目的探讨Ⅵ型胶原肌膜选择性缺失型Ullrich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Ullrich 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UCMD)的临床和免疫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例Ⅵ型胶原肌膜选择性缺失型UCM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肌肉活体组织检查,标本行Ⅵ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和Ⅵ型胶原/Ⅳ型胶原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对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肌张力低下、近端关节挛缩和远端关节弹性过度是Ⅵ型胶原肌膜选择性缺失型UCMD的临床特点。抗Ⅵ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提示2例患者均为Ⅵ型胶原表达部分缺失。Ⅵ型胶原/Ⅳ型胶原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可见肌膜Ⅵ型胶原表达选择性缺失。结论Ⅵ型胶原肌膜选择性缺失型UCMD以近端关节挛缩和远端关节弹性过度为临床特征,临床严重度和Ⅵ型胶原完全缺失者没有显著差异。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提示Ⅵ型胶原在肌膜上表达选择性缺失是其免疫病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lrich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Ⅵ型胶原 肌膜选择性缺失 活体组织检查 双重免疫荧光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肠类器官样本快速石蜡块的制作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丽 陈菲 +2 位作者 包春娟 周琪琪 陈红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31-1133,共3页
类器官于2009年由Sato等[1]首次报道,其能较好地模拟体内细胞三维生长的生理条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研究并成为最具前景的实验技术。肠道病理的药理学、毒理学或微生物研究中常采用人或小鼠肠道组织进行肠类器官培养[2]。肠类器官... 类器官于2009年由Sato等[1]首次报道,其能较好地模拟体内细胞三维生长的生理条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研究并成为最具前景的实验技术。肠道病理的药理学、毒理学或微生物研究中常采用人或小鼠肠道组织进行肠类器官培养[2]。肠类器官培养成为研究和治疗肠道疾病可行的方法[3],也是一种全新的消化道疾病体外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类器官 石蜡包埋 HE染色 免疫荧光双重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