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介质油藏压力动态分析的边界元方法 被引量:17
1
作者 何应付 李剑 +1 位作者 杨正明 张训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0-504,共5页
为了研究任意形状双重介质油藏中流体的渗流规律,建立了任意形状双重介质油藏不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将该模型转变成Laplace空间的修正Helmholtz方程,用边界元方法获得油藏内任意点的压力,进而由杜哈美原理得到考虑井... 为了研究任意形状双重介质油藏中流体的渗流规律,建立了任意形状双重介质油藏不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将该模型转变成Laplace空间的修正Helmholtz方程,用边界元方法获得油藏内任意点的压力,进而由杜哈美原理得到考虑井筒储存效应和表皮效应的井底压力。不同边界条件双重介质油藏井底压力的典型曲线分析表明:窜流系数控制过渡段出现的早晚,裂缝弹性容量系数控制过渡段持续时间的长短,油藏的边界条件对油藏的压力动态存在明显影响。不渗透区域的存在对双重介质油藏压力导数曲线存在明显的影响,可根据压力导数典型曲线的特征识别近井大范围局部不渗透区域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质油藏 任意形状 边界元方法 不稳定压力 典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介质油藏基质动用程度及规律 被引量:7
2
作者 杨胜来 李梅香 +2 位作者 王立军 康铭辉 张小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8-101,共4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双重介质油藏中基质动用机制、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针对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不能给出基质产油量的情况,首次提出用饱和度变化计算基质累积产油量的方法和基质贡献率的概念,研究基质的动用程度,分析块度系数、...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双重介质油藏中基质动用机制、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针对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不能给出基质产油量的情况,首次提出用饱和度变化计算基质累积产油量的方法和基质贡献率的概念,研究基质的动用程度,分析块度系数、基质渗透率、裂缝渗透率、注水速度等因素对水驱基质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缝发育程度是决定基质动用程度的主要因素,裂缝越发育越能发挥基岩的渗吸排油作用,基质贡献率越高;基质渗透率越高,基质贡献率越高;裂缝渗透率对基质贡献率的影响较小;注水速度越低,越能发挥基质的渗吸排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质油藏 基质贡献率 影响因素 块度系数 注水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介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继芬 王江 +1 位作者 黄咏梅 王玉英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6-29,共4页
利用SimbestⅡ软件,对头台油田M505注水开发试验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双重介质模型的建模方法及其历史拟合的有效手段,对动、静态数据流的参数确定方法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双重介质油藏 油田 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介质油藏低速非达西渗流封闭外边界试井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振宇 魏丹 +1 位作者 孟玉娟 姜洪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6-79,共4页
已有的研究表明低渗透油藏存在低速非达西渗流机理。针对低渗透双重介质油藏,在低速非达西渗流条件下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表皮效应、井筒存储效应和封闭外边界的试井理论模型,应用Laplace变换方法求解得到了该模型在Laplace空间... 已有的研究表明低渗透油藏存在低速非达西渗流机理。针对低渗透双重介质油藏,在低速非达西渗流条件下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表皮效应、井筒存储效应和封闭外边界的试井理论模型,应用Laplace变换方法求解得到了该模型在Laplace空间的解,采用Stehfest方法对该解进行了数值反演,绘制了封闭外边界条件下的井底压力理论图版,讨论了启动压力梯度、边界距离等参数对理论图版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由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使得理论图版中的导数曲线在后期出现上翘现象,其上翘幅度随启动压力梯度的增大而增大。理论图版可用于低渗透双重介质油藏试井资料的分析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质油藏 非达西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 典型曲线 试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濮城油田双重介质油藏裂缝水淹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道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8-50,共3页
濮城油田沙三段中亚段油藏为微裂缝-孔隙双重介质油藏,水力压裂产生的人工裂缝与原始裂缝连通形成水道。处在裂缝方向的油井极易暴性水淹,从而大大降低最终采收率。通过油藏压裂效果分析,及时进行了以重组注采井网为中心的开发调整,油... 濮城油田沙三段中亚段油藏为微裂缝-孔隙双重介质油藏,水力压裂产生的人工裂缝与原始裂缝连通形成水道。处在裂缝方向的油井极易暴性水淹,从而大大降低最终采收率。通过油藏压裂效果分析,及时进行了以重组注采井网为中心的开发调整,油藏水驱控制程度提高了12.3%,动用程度提高了8.5%,综合递减率下降28.5%,日增产原油110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城油田 双重介质油藏 人工裂缝 裂缝监测 水淹分析 对策 油藏开发 井网 注水开采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介质油藏压裂水平井非稳态压力动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谢斌 王俊超 +1 位作者 黄波 李海涛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2-280,共9页
针对双重介质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首次采用体积源函数思想,建立在人工裂缝为均匀流量时非稳态压力动态模型.结合Laplace变换和正交变换,推导相应的体积源函数和无因次井底压力算法.根据体积源模型,在不同人工裂缝参数和储层参数下,绘制... 针对双重介质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首次采用体积源函数思想,建立在人工裂缝为均匀流量时非稳态压力动态模型.结合Laplace变换和正交变换,推导相应的体积源函数和无因次井底压力算法.根据体积源模型,在不同人工裂缝参数和储层参数下,绘制了分段压裂水平井压力动态曲线,分析了线性流动模型中水平井穿透储层对压力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井完全穿透储层的假设对早期和晚期的压力动态有明显影响;人工裂缝条数和长度对压力动态的影响一直持续到边界效应的出现,且均存在一个最优的设计范围;在裂缝条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裂缝分布方式也影响主要生产阶段的压力动态,因此,合理设计裂缝的分布方式对提高压裂水平井产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质油藏 分段压裂水平井 体积源函数 压力动态 LAPLACE变换 正交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双重介质油藏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欣然 杨丽娜 +2 位作者 王艳霞 郭秩瑛 祝晓林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4-708,共5页
针对潜山裂缝双重介质油藏水驱至高含水期后,实施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有待提高的问题,以海上A油田为研究对象,依据相似准则设计双重介质油藏物理模型,在该类型油藏条件下开展优化注水后,进行氮气驱、气水交替驱、凝胶颗粒驱及表... 针对潜山裂缝双重介质油藏水驱至高含水期后,实施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有待提高的问题,以海上A油田为研究对象,依据相似准则设计双重介质油藏物理模型,在该类型油藏条件下开展优化注水后,进行氮气驱、气水交替驱、凝胶颗粒驱及表面活性剂驱等实验,并进行不同提高采收率方法的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后氮气驱主要依靠气液密度差异驱替油藏顶部剩余油,采收率提高0.4~2.1百分点,采收率提高幅度主要取决于生产井垂向位置;气水交替驱能够控制氮气段塞前缘的稳定性,从而削弱气窜流现象,采收率提高2.0~5.2百分点;凝胶颗粒驱可以较好地改善裂缝系统的非均质性,扩大注入水的波及范围,采收率提高1.2~3.7百分点;表面活性剂驱通过清洗宏观裂缝表面的剩余油提高采收率,后续配合焖井一段时间,可促进基质微裂缝的自发渗吸作用,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采收率提高2.5~4.3百分点。本研究首次分析了三维大尺度双重介质油藏高压物理模型三次采油开发特征,并深化了双重介质油藏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为现场方案设计及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质油藏 室内实验 氮气驱 水气交替驱 凝胶颗粒驱 表面活性剂驱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介质油藏注水井试井解释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姜永 别旭伟 +2 位作者 刘洪洲 王迪 吴浩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103,共6页
针对双重介质油藏注水开发特征,基于Buckley-Leverett饱和度分布方程建立了注水井压降试井解释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和Stehfest数值反演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利用无因次压力降落解获得了注水井的压力降落典型图版。分析图版可知,两相区对... 针对双重介质油藏注水开发特征,基于Buckley-Leverett饱和度分布方程建立了注水井压降试井解释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和Stehfest数值反演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利用无因次压力降落解获得了注水井的压力降落典型图版。分析图版可知,两相区对注水井压力响应特征较大,油水黏度差异会导致双对数压力导数曲线上翘,并且两者差异越大,两相区双对数压力导数曲线上翘幅度越大,因此在试井解释时应区别储层物性变化或不渗透边界造成的压力导数曲线上翘。选取JZ油田1口注水井进行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本文解释图版拟合结果与现场测试数据吻合较好,并且解释所得的储层参数合理。本文建立的试井解释模型可以计算注水前缘的位置,分析注水井周围地层信息及边界情况,对评价双重介质油藏注水井的动态及注水方案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质油藏 注水井 试井 解释模型 压力降落典型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介质分形油藏非线性流动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同登科 刘敏鸽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9-62,共4页
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中 ,根据弱可压缩液体的假设 ,忽略了二次梯度项 ,这在混气石油和低渗透储层的计算中将产生误差。对于双重分形介质流动系统及其物质平衡方程 ,在保留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中所有项的前提下建立了新的双孔模型。采用Dougl... 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中 ,根据弱可压缩液体的假设 ,忽略了二次梯度项 ,这在混气石油和低渗透储层的计算中将产生误差。对于双重分形介质流动系统及其物质平衡方程 ,在保留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中所有项的前提下建立了新的双孔模型。采用Douglas Jones方法 ,获得了定产生产和定压生产时分形介质双孔模型的数值解。结果表明 ,对于定产生产 ,油藏参数cLD对非线性影响更敏感 ,线性解和非线性解的偏差约为 10 %。对于定压生产 ,cLD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讨论了液体压缩系数和双重分形介质参数变化时的压力变化规律 ,给出了典型压力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质分形油藏 非线性流动分析 分形介质 双孔模型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数值解 动态分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二次梯度的非线性双重介质渗流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本成 石国新 +3 位作者 路建国 桑林翔 姬承伟 贾永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46,共7页
古典渗流理论常被简化为简单的常规线性渗流,这与实际情况有很大误差。针对双重介质油藏,从质量守恒原理出发,详细地推导出了二次压力梯度非线性渗流偏微分方程,发现线性渗流是非线性渗流的近似、简化与处理;建立了考虑二次压力梯度的... 古典渗流理论常被简化为简单的常规线性渗流,这与实际情况有很大误差。针对双重介质油藏,从质量守恒原理出发,详细地推导出了二次压力梯度非线性渗流偏微分方程,发现线性渗流是非线性渗流的近似、简化与处理;建立了考虑二次压力梯度的双重介质不稳定渗流试井数学模型;对其变量代换,最后利用Douglas-Jones预估-校正数值解法进行求解。绘制了该模型的试井样版曲线并对不同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二次压力梯度引起的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二次压力梯度的影响更符合实际油藏,不应被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质油藏 非线性渗流 二次梯度 试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介质注水井压降曲线特征及分析方法
11
作者 李治平 赵必荣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48-56,共9页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双重介质注水井关井后的压降曲线特征,分析了渗吸常数和渗吸半衰期对压降曲线的影响状况,最后,得出了这类试井曲线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 双重介质油藏 渗流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双重低渗介质中油水两相非达西渗流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英尔 刘慈群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9-52,102,共4页
建立了各向异性双重低渗介质油藏中两相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 ,用有限差分法求得其解 ,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非达西流使水驱前缘推进速度加快 ,使油井见水早 ;注入率越大 ,前缘推进速度越快 ,油井见水越早。注水开发这种油藏时 ,见... 建立了各向异性双重低渗介质油藏中两相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 ,用有限差分法求得其解 ,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非达西流使水驱前缘推进速度加快 ,使油井见水早 ;注入率越大 ,前缘推进速度越快 ,油井见水越早。注水开发这种油藏时 ,见水前注入率不能太大 ;见水后可适当增大注入率 (存在一最佳注入率 ) ,以减弱非达西流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双重低渗介质油藏开发 油水两相 非达西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潜山油藏天然气驱协同储气库建设技术
13
作者 高丽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辽河油田潜山油藏历经近40年技术攻关,已逐步建成潜山全生命周期高效勘探开发技术体系。针对深层巨厚双重介质油藏,以潜山油气藏精细描述技术为基础,基于流体三维运移渗流机理,创新设计“四段七层”“纵叠平错”水平井立体开发井网,探... 辽河油田潜山油藏历经近40年技术攻关,已逐步建成潜山全生命周期高效勘探开发技术体系。针对深层巨厚双重介质油藏,以潜山油气藏精细描述技术为基础,基于流体三维运移渗流机理,创新设计“四段七层”“纵叠平错”水平井立体开发井网,探索形成天然气驱协同储气库建设技术,在大幅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建成战略储气库,社会与经济效益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驱 储气库建设 双重介质油藏 提高采收率 渗流机理 潜山油藏 辽河油田 全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625块裂缝型低潜山油藏注水开发主要做法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龚姚进 梁光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3-96,共4页
沈625块潜山油藏具有双重介质的复杂特点,开发中暴露出多种矛盾,通过注水可行性分析以及注水参数优化设计,给出了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并对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其中,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方式的应用对于新型注水开发模式... 沈625块潜山油藏具有双重介质的复杂特点,开发中暴露出多种矛盾,通过注水可行性分析以及注水参数优化设计,给出了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并对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其中,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方式的应用对于新型注水开发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施后效果明显,可为同类油藏的注水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型油藏 潜山油藏双重介质 注水开发 水平井 注采特征 沈625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低渗透油气藏压裂井压力动态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韩福成 何应付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4期63-65,69,共4页
裂缝性低渗透油气藏往往存在明显的应力敏感性,利用椭圆流动模型和平均质量守恒方法,建立考虑介质变形影响的双重介质油气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不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给出数学模型的试探解,绘制并分析了压力动态特征的典型曲线。分析结... 裂缝性低渗透油气藏往往存在明显的应力敏感性,利用椭圆流动模型和平均质量守恒方法,建立考虑介质变形影响的双重介质油气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不稳定渗流的数学模型,给出数学模型的试探解,绘制并分析了压力动态特征的典型曲线。分析结果表明,介质变形对典型曲线的中晚期形态存在影响,由于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的存在,使得压力导数曲线偏离0.5水平线,后期拟径向流特征段消失,并且渗透率模数越大,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上翘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介质 双重介质油藏 垂直裂缝井 有限导流 压力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