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勃姆石复配阻燃PC/ABS合金
1
作者 李湘 谢桂容 胡彩玲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68,共6页
以对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HDP)为阻燃剂,勃姆石(BM)为阻燃协效剂,通过熔融共混制备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HDP/BM复合材料,利用水平垂直燃烧试验仪、锥形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氧指数仪、热变形温度测定仪和万... 以对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HDP)为阻燃剂,勃姆石(BM)为阻燃协效剂,通过熔融共混制备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HDP/BM复合材料,利用水平垂直燃烧试验仪、锥形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氧指数仪、热变形温度测定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DP可以有效阻燃PC/ABS,但会对PC/ABS的力学性能和负荷热变形温度(HDT)产生负面影响;在PC/ABS加入10%的HDP,PC/ABS/10-HDP(HDP质量分数为10%)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值为27.8%,阻燃达到UL 94 V-0级(3.2 mm),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和HDT相对PC/ABS分别下降了20.5%,15.0%,12.2%,41.2%和15.9℃;随着BM添加量的增大,PC/ABS/10-HDP/BM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先变好后变差,热性能逐渐变好,且BM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PC/ABS/10-HDP中加入5%的BM,PC/ABS/10-HDP/5-BM复合材料的LOI值为32.1%,阻燃达到UL 94 V-0级(1.6 mm),相对PC/ABS/10-HDP,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HDT、点燃时间和火灾性能指数分别提高19.3%,13.9%,10.2%,5℃,6 s和50.0%,热释放速率峰值、总热释放量和总烟释放量分别下降21.1%,22.9%和35.0%;HDP在PC/ABS中有增塑效果,PC/ABS/10-HDP复合材料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相对PC/ABS上升了10.67 g/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二苯基磷酸酯) 勃姆石 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耐高温双酚A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乔子航 徐超 +2 位作者 王娜娜 李杉杉 周存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4-1131,共8页
为了制备良好表面活性和优异耐热性能的新型表面活性剂,以双酚A聚氧乙烯醚(BPE-6)与五氧化二磷(P_(2)O_(5))为原料进行磷酸化反应,探究了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与水解反应等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磷酸化反应... 为了制备良好表面活性和优异耐热性能的新型表面活性剂,以双酚A聚氧乙烯醚(BPE-6)与五氧化二磷(P_(2)O_(5))为原料进行磷酸化反应,探究了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与水解反应等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磷酸化反应投料比n_((BPE-6))∶n_((P_(2)O_(5)))=3∶1、60℃反应2 h,水解反应中加水量为酯化产物质量的2%,75℃水解2 h时,磷酸酯转化率为64.71%,单酯选择性达97.73%;产物常温水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表面张力(γ_(cmc))为42.37 mN/m,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初始分解温度289.46℃,最大分解温度为343.64,400℃热失重残留为30.49%,500℃热失重残留为19.07%,600~800℃区间残留率基本稳定为16.12%,与BPE-6相比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聚氧乙烯醚 磷酸酯 表面活性 耐高温 水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S双(二苯基磷酸酯)(BSDP)阻燃剂的合成 被引量:7
3
作者 黄东平 顾慧丹 杨锦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30-1232,共3页
用三氯氧磷、双酚S与苯酚反应制得化合物双酚S双(二苯基磷酸酯)(BSDP)。用正交法讨论了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TiC l4为催化剂,用量为双酚S质量的3.0%;n(三氯氧磷)∶n(双酚S)... 用三氯氧磷、双酚S与苯酚反应制得化合物双酚S双(二苯基磷酸酯)(BSDP)。用正交法讨论了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TiC l4为催化剂,用量为双酚S质量的3.0%;n(三氯氧磷)∶n(双酚S)∶n(苯酚)=4∶1∶4.05;第一步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7 h;第二步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8 h,产品总收率85.7%。通过1H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热重法分析证明它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成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二苯基磷酸酯) s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环氧/双酚A二(二苯基)磷酸酯/有机蒙脱土阻燃ABS Ⅰ.有机蒙脱土对阻燃ABS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晓丹 徐忠英 +1 位作者 曾幸荣 徐迎宾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55-258,262,共5页
采用酚醛环氧树脂(NE)、NE/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物与磷酸三苯酯(TPP)、双酚A二(二苯基)磷酸酯(BDP)复配制备了无卤阻燃ABS。结果表明,BDP的阻燃性能优于TPP。当NE与BDP质量比为2:3,总质量分数为20%时,阻燃ABS的氧指数(LOI)比NE-TP... 采用酚醛环氧树脂(NE)、NE/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物与磷酸三苯酯(TPP)、双酚A二(二苯基)磷酸酯(BDP)复配制备了无卤阻燃ABS。结果表明,BDP的阻燃性能优于TPP。当NE与BDP质量比为2:3,总质量分数为20%时,阻燃ABS的氧指数(LOI)比NE-TPP阻燃ABS体系提高了15%;BDP的起始失重温度比TPP高150℃,NE加入后混合物在400℃以上质量损失速率明显下降。当NE、OMMT和BDP质量分数分别为6%,0.5%和9%时,阻燃ABS的LOI比未添加OMMT的阻燃ABS的LOI提高10%,pHRR和mHRR则分别降低11%和8.7%。阻燃ABS的冲击强度随配方的变化有不同程度的降低。OMMT经NE插层后,层间距从2.14 nm增大到3.77 nm,部分达到7,2 nm。BDP分解产生的POH和NE热氧化产生的羧酸在高温下发生酯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阻燃 醛环氧树脂 A二(二苯基)磷酸酯 有机蒙脱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环氧/双酚A二(二苯基)磷酸酯/有机蒙脱土阻燃ABS Ⅱ.偶联剂和硼酸锌对阻燃ABS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晓丹 徐忠英 +1 位作者 曾幸荣 徐迎宾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59-262,共4页
将硼酸锌和偶联剂添加到以酚醛环氧树脂(NE)/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物与双酚A二(二苯基)磷酸酯(BDP)阻燃ABS体系中制备了无卤阻燃ABS。研究发现添加偶联剂KH560的阻燃ABS的氧指数和冲击强度都比添加KH550的高。KH560质量分数为0.5%... 将硼酸锌和偶联剂添加到以酚醛环氧树脂(NE)/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物与双酚A二(二苯基)磷酸酯(BDP)阻燃ABS体系中制备了无卤阻燃ABS。研究发现添加偶联剂KH560的阻燃ABS的氧指数和冲击强度都比添加KH550的高。KH560质量分数为0.5%时对阻燃体系有一定的协同效应,提高了体系的氧指数。硼酸锌在一定范围内对NE/OMMT-BDP阻燃ABS体系也有协同效直,随着其用量增加,氧指数先增大后减少;增加硼酸锌用量使冲击强度明显下降,而拉伸强度则是先升后降,在其质量分数为3%时,拉伸强度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醛环氧树脂 A二(二苯基)磷酸酯 有机蒙脱土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S暴露致生殖系统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雷连曼 孙姝 +2 位作者 陈晨 张超(综述) 郝加虎(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5,共6页
双酚S作为双酚A的替代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但多项研究表明双酚S同样具有多种毒性效应。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双酚S可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在生殖系统方面,相关研究更为深入且广泛。双酚S暴露可引起雄... 双酚S作为双酚A的替代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但多项研究表明双酚S同样具有多种毒性效应。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双酚S可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在生殖系统方面,相关研究更为深入且广泛。双酚S暴露可引起雄性精子数量减少、活动率下降和畸形率增加,并降低睾酮水平;另一方面,双酚S暴露引起雌性卵巢体积和相对质量显著减少,并影响卵母细胞质量,降低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双酚S作用于机体的机制复杂多样,涉及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表观遗传修饰等,其中不同研究中双酚S的生殖毒性存在差异。该文对双酚S致生殖毒性表现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睾丸 卵巢 生殖毒性 氧化应激 促性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包合物改性聚氨酯的阻燃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于东杰 陈大俊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7,共5页
采用物理共混法,将β-环糊精/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包合物添加至聚氨酯树脂中,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阻燃效果的聚氨酯膜。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热重分析、扫描电镜、极限氧指数和垂直燃烧实验等手段,研究了β-环糊精/RDP包合物的含... 采用物理共混法,将β-环糊精/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包合物添加至聚氨酯树脂中,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阻燃效果的聚氨酯膜。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热重分析、扫描电镜、极限氧指数和垂直燃烧实验等手段,研究了β-环糊精/RDP包合物的含量对聚氨酯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经β-环糊精/RDP包合物改性后其胶膜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当β-环糊精/RDP包合物质量分数为20%时,极限氧指数为26%。UL-94燃烧测试结果表明,改性聚氨酯的阻燃性能已达到V-1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Β-环糊精 间苯二(二苯基)磷酸酯 阻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阻燃PC/PBT合金 被引量:2
8
作者 高觉渊 刘述梅 +1 位作者 傅轶 赵建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7-100,105,共5页
研究了10%(质量分数,下同)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阻燃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合金的增韧方法。5%苯乙烯-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MBS)、3%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复合增韧基体质量比70... 研究了10%(质量分数,下同)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阻燃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合金的增韧方法。5%苯乙烯-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MBS)、3%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复合增韧基体质量比70∶30的合金,缺口冲击强度达44.5 kJ/m2,拉伸强度达53.8 MPa,3.2 mm厚样条UL-94测试为V-0级。热重分析表明,RDP使上述合金第一失重段残炭率增加17.6%,700℃残炭率增加4.1%。聚苯醚(PPO)代替10%的合金基体后1.6 mm厚的样条阻燃等级达UL-94 V-1级,垂直燃烧残炭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炭层表面结构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合金 间苯二(二苯基磷酸酯) 无卤阻燃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S和双酚AF的环境分布及微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朱思橙 张晓兰 +3 位作者 申秉煜 张颜 张文辉 季荣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0-804,共15页
双酚S(bisphenol S,BPS)和双酚AF(bisphenol AF,BPAF)是两种使用量最大的双酚A(bisphenol A,BPA)替代品,应用于高分子材料和日常消费品领域,近年来在环境中被广泛检出.相较于其他双酚类物质,BPS和BPAF因其化学结构特性而难以被生物利用... 双酚S(bisphenol S,BPS)和双酚AF(bisphenol AF,BPAF)是两种使用量最大的双酚A(bisphenol A,BPA)替代品,应用于高分子材料和日常消费品领域,近年来在环境中被广泛检出.相较于其他双酚类物质,BPS和BPAF因其化学结构特性而难以被生物利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然而,目前已有少量研究表明在土壤、沉积物和活性污泥中BPS和BPAF可被有效转化.本文在阐述环境中BPS和BPAF的来源和分布的基础上,回顾了已报道的具有转化BPS和BPAF功能的微生物,总结其转化产物和途径,并提出BPS和BPAF转化机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以期为双酚类化合物污染环境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AF 环境分布 生物降解机制 降解菌 转化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配体有机骨架同时检测食品接触塑料中双酚A、双酚S的迁移量
10
作者 林谦 林根龄 +2 位作者 代莉莉 黄迪惠 黄小洲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51-259,共9页
实验采用溶剂热法将硝酸铜(Cu(NO3)2)、1,3,5-苯三甲酸(H3BTC)和2,3,6,7,10,11-六羟基三苯(HHTP)合成金属双配体有机骨架,并将其负载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上,制备一种具有优异导电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Cu-BTC-HHTP/MWCNT。通过扫描电镜、... 实验采用溶剂热法将硝酸铜(Cu(NO3)2)、1,3,5-苯三甲酸(H3BTC)和2,3,6,7,10,11-六羟基三苯(HHTP)合成金属双配体有机骨架,并将其负载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上,制备一种具有优异导电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Cu-BTC-HHTP/MWCNT。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其形貌及结构;利用新型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构建电化学传感器Cu-BTC-HHTP/MWCNT/GCE,运用循环伏安法探究具有最佳检测性能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条件,并优化了电解质的选择、检测体系pH、累积电位、累积时间等检测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作条件下,在双酚A(BPA)、双酚S(BPS)浓度为5~400μmol/L区间,传感器响应的峰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7、0.998,检出限分别为76.4、18.5 nmol/L。对实际样品的检测中,BPA、BPS的加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63%~103.69%、98.29%~101.18%。表明新构建的Cu-BTC-HHTP/MWCNT/GCE电化学传感器可为研究食品接触材料中BPA、BPS等污染物迁移量的检测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体金属有机骨架 多壁碳纳米管 电化学传感器 A s 同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卤阻燃剂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辛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125,共3页
用路易斯酸作为催化剂,用间苯二酚、三氯氧磷和苯酚作为原料合成出了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研究结果表明,最好的催化剂为MgCl2,并且其最佳的用量为间苯二酚用量的1%(mol)。所得产物经过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和酸度的表征并... 用路易斯酸作为催化剂,用间苯二酚、三氯氧磷和苯酚作为原料合成出了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研究结果表明,最好的催化剂为MgCl2,并且其最佳的用量为间苯二酚用量的1%(mol)。所得产物经过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和酸度的表征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讨论,热失重分析表明产物的5%热失重分解温度为315℃,可作为阻燃工程塑料的阻燃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间苯二(二苯基)磷酸酯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β-环糊精包合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阻燃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东杰 陈大俊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19-1322,共4页
以β-环糊精和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为原料,在65℃DMAC溶液中形成β-环糊精/RDP包合物。利用核磁共振(^1H NM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 以β-环糊精和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为原料,在65℃DMAC溶液中形成β-环糊精/RDP包合物。利用核磁共振(^1H NM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RDP已形成包合物,当β-环糊精与RDP投料摩尔比为1∶2时,包合率最高为55.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间苯二(二苯基)磷酸酯 包合物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水中痕量新污染物双酚S
13
作者 陈阳 姬晓宇 刁春鹏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结合分散液液微萃取为预处理技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水中痕量双酚S的分析方法。C18为固相萃取的吸附材料,以甲醇洗脱吸附在C18中的双酚S,异辛醇为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萃取剂。固相萃取与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联用,将1 L水中双... 建立了固相萃取结合分散液液微萃取为预处理技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水中痕量双酚S的分析方法。C18为固相萃取的吸附材料,以甲醇洗脱吸附在C18中的双酚S,异辛醇为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萃取剂。固相萃取与分散液液微萃取的联用,将1 L水中双酚S富集于20μL萃取剂中,实现了水中痕量双酚S高富集倍数的预处理。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5μg·L^(-1),线性范围为0.002~2.0μg·L^(-1),环境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82.6%~9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固相萃取 分散液液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环境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S和双酚F诱导斑马鱼的神经发育毒性及联合作用分析
14
作者 杨潇 包志伟 +5 位作者 韩晓雯 苏心聪 孟令浩 代卓雅 王泽君 王慧利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8-1098,共11页
本研究选择亚致死剂量下等效应的BPS和BPF,从斑马鱼的发育表型、运动行为、血管发育和神经毒性等4个方面比较神经发育毒性的差异和联合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LC5的BPS和BPF均会诱导斑马鱼表观畸形,如抑制了斑马鱼游泳囊、卵黄囊等发育;... 本研究选择亚致死剂量下等效应的BPS和BPF,从斑马鱼的发育表型、运动行为、血管发育和神经毒性等4个方面比较神经发育毒性的差异和联合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LC5的BPS和BPF均会诱导斑马鱼表观畸形,如抑制了斑马鱼游泳囊、卵黄囊等发育;BPS和BPF的暴露会影响斑马鱼的早期运动行为,这与心血管系统损伤以及神经中枢系统损伤有着潜在的关联.BPS和BPF造成了斑马鱼心血管发育的异常,尾静脉(CV)宽度缩短;DA、AChE以及NO神经递质的异常传递导致了斑马鱼神经元发育受损,这对侧线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进而导致斑马鱼早期运动行为的受损.BPF暴露更容易诱导斑马鱼的组织、器官毒性,而BPS直接毒性影响要小于BPF,更多的通过分子层次表现出来,这表明两者作用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此外,结合浓度加和模型的联合作用分析来分析20个检测指标,BPS和BPF产生加和作用有16个,达到了80%,因此混合物产生的毒性效应应当引起重视.研究结果为BPS、BPF及其混合物暴露后的健康风险评估与风险预警给予相关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 s 神经毒性 联合暴露 浓度加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rPET粒料中的双酚A/F/S残留量
15
作者 曾莹 董犇 +3 位作者 孔令熙 梁颖茵 彭绮珊 李丹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62-168,共7页
目的建立溶解沉淀-LC-MS/MS法测定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粒料中双酚A、双酚S和双酚F残留量,并应用到实际样品检测中。方法样品经六氟异丙醇溶解后,用甲醇做沉淀剂将高聚物充分沉淀,取上清液浓缩过滤后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 目的建立溶解沉淀-LC-MS/MS法测定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粒料中双酚A、双酚S和双酚F残留量,并应用到实际样品检测中。方法样品经六氟异丙醇溶解后,用甲醇做沉淀剂将高聚物充分沉淀,取上清液浓缩过滤后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双酚类物质含量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5。该方法对BPA、BPS、BPF的检出限均为0.01 mg/kg,定量限均为0.0500 mg/kg,加标回收率为90.7%~109%,精密度(RSD)不大于2.8%,表明残留量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较好的重现性。结论建立的检测方法可在实际工作中用于评估rPET粒料中双酚类物质的残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A F s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S和双酚F对雄性生殖系统损伤信号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实验验证
16
作者 石雨 李景芝 +5 位作者 陈洪强 周诗梦 王娜 曹佳 尹俐 刘文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0-470,共11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验验证,探讨新型双酚类污染物双酚S(BPS)和双酚F(BPF)诱导男性生殖系统损伤的信号通路。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从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筛选出与BPF和BPS相关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基因,并通过基因本体论(...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验验证,探讨新型双酚类污染物双酚S(BPS)和双酚F(BPF)诱导男性生殖系统损伤的信号通路。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从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筛选出与BPF和BPS相关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基因,并通过基因本体论(GO)的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可能的信号通路及关键基因。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1×10^(-3)、1×10^(-2)、1×10^(-1)、1×10^(0)、1×10^(1)和1×10^(2)μmol·L^(-1))BPS和BPF作用下各组细胞活力;将TM3细胞分为对照组(0.1%DMSO)、不同剂量BPS和不同剂量BPF组,采用20、40和80μmol·L^(-1)BPS及BPF分别处理细胞72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关键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CTD筛选出的分别与BPS及BPF相关的男性系统疾病基因数为507及447个。GO富集分析,筛选出的基因主要富集于生殖系统发育和生殖结构发育等生物过程(BP)。KEGG通路分析,这些基因主要富集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细胞衰老等信号通路(P<0.001)中。实验验证,与对照组比较,1×10^(2)μmol·L^(-1)BPF和BPS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1×10^(-3)~1×10^(1)μmol·L^(-1)BPF和BPS组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S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BPS组细胞中PI3K、AKT、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CREB结合蛋白(CBP)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PI3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丝氨酸蛋白酶肽酶抑制因子B支成员10(SERPINB10)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中和高剂量BPS组细胞中Bax及细胞纤毛内转运同源蛋白80(IFT80)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低和高剂量BPS组细胞中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低和中剂量BPS组细胞中附加性梳基因2(ASXL2)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BPF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BPF组细胞中Bcl-2、HIF-1α及染色体结构维持蛋白质1B(SMC1B)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IFT80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低和高剂量BPF组细胞中PI3K、AKT及环指蛋白130(RNF130)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中剂量组BPF细胞中CBP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RNF130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高剂量BPF组细胞中PI3K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BPF和BPS可通过PI3K/AKT以及HIF-1信号通路产生生殖细胞毒性,损害男性生殖健康,RNF130和SMC1B可能是其诱导生殖毒性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F 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 男性生殖损伤 睾丸间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溴双酚S(TBBPS)及其衍生物的植物吸收、传输和生物转化
17
作者 张悦欣 许学慧 +2 位作者 师泰龙 陈佳峰 张宇飞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09-2219,共11页
新型溴代阻燃剂四溴双酚S(tetrabromobisphenol S,TBBPS)作为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的一种替代品,在生产和产品使用、回收处置过程中易释放到环境中,并发生代谢转化产生衍生物、代谢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 新型溴代阻燃剂四溴双酚S(tetrabromobisphenol S,TBBPS)作为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的一种替代品,在生产和产品使用、回收处置过程中易释放到环境中,并发生代谢转化产生衍生物、代谢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探究TBBPS及其衍生物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吸收、传输和生物转化的过程,对于认识环境中TBBPS及其衍生物的归趋,评估其生态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用常种植的油菜和大豆作为模式植物,利用温室土培实验,探究TBBPS及其衍生物在两种植物体内的吸收、富集特征以及传输和生物转化规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建立了基于快速溶剂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UPLC-MS/MS)的方法能成功实现TBBPS及其多种衍生物的分离和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测限.土培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大豆、油菜对TBBPS及其衍生物、代谢物的吸收富集量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第25天时富集量达到最大值.化合物在大豆体内的传输因子均低于油菜,说明化合物在油菜体内的转运能力更强.对比不同化合物,大豆体内TBBPS-MAE的传输因子最高,即茎向传输能力最强,油菜体内则表现为TBBPS的传输能力最强,但总体传输因子均<1,且衍生物的转运量大于代谢物,表明代谢物相对于衍生物更难转移至地上部.TBBPS及其衍生物在大豆、油菜体内通过代谢转化生成BPS、TBBPS-BME、2-BPM和4-BPM等代谢产物并富集,植物体内代谢物总量随着暴露时间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无植物种植空白处理相比,代谢物2-BPM/4-BPM只在植物体内代谢产生.研究结果为综合评价TBBPS及其衍生物的环境分布、迁移、转化规律和生态危害性提供了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s 植物 生物吸收 传输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双酚酸苯基磷酸酯的合成及其与APP协同阻燃EVA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晓玲 张艳 方征平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0-645,共6页
采用来源于生物质资源的双酚酸为原料,利用界面聚合法合成新型阻燃剂聚双酚酸苯基磷酸酯(poly(DPA-PDCP)).探索了时间、催化剂用量、氢氧化钠用量等因素对其产率的影响,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室温、催化剂摩尔分数为0.04,nNaOH∶nDPA=3,... 采用来源于生物质资源的双酚酸为原料,利用界面聚合法合成新型阻燃剂聚双酚酸苯基磷酸酯(poly(DPA-PDCP)).探索了时间、催化剂用量、氢氧化钠用量等因素对其产率的影响,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室温、催化剂摩尔分数为0.04,nNaOH∶nDPA=3,反应时间为0.5h),poly(DPA-PDCP)产率可达75%.当poly(DPA-PDCP)与APP以1∶4比例复配阻燃EVA,总添加量质量分数为30%时,EVA的氧指数达到25.7%;锥形量热测试表明最大热释放速率降低61%;TGA测试显示起始分解温度较纯EVA提高32℃,最大分解温度提高20℃,同时在600℃的残炭量质量分数高达27%.结果表明,poly(DPA-PDCP)与APP复配阻燃体系主要以固相阻燃机理为主;poly(DPA-PDCP)主要作为碳源,与APP配合使用时存在协同阻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 界面聚合 膨胀阻燃 苯基磷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S型杂萘联苯共聚醚砜中空纤维膜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潮 徐培琦 +5 位作者 吕飞 王旭昆 冯会美 李海龙 张守海 蹇锡高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1,共7页
以双酚S型杂萘联苯共聚醚砜(PPESS)为膜材料,聚乙二醇(PEG2000)为添加剂,采用干湿相转化法制备中空纤维膜,考察聚合物浓度、添加剂含量、牵伸速率、空气浴距离及芯液组成与膜结构和性能的关系.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中空纤维膜微观形貌... 以双酚S型杂萘联苯共聚醚砜(PPESS)为膜材料,聚乙二醇(PEG2000)为添加剂,采用干湿相转化法制备中空纤维膜,考察聚合物浓度、添加剂含量、牵伸速率、空气浴距离及芯液组成与膜结构和性能的关系.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中空纤维膜微观形貌,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及添加剂含量的增加均会使铸膜液表观黏度呈上升趋势,中空纤维膜中海绵孔结构比例逐渐上升,水通量下降.牵伸速率及空气浴距离的增加使膜的水通量呈下降趋势,当牵伸速率为9 m/min,空气浴距离为10 cm时,膜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水通量为106 L/(m^(2)·h),牛血清蛋白(BSA)截留率为99.8%,对尿素的清除率为5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杂萘联苯共聚醚砜 干湿相转化法 结构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族双磷酸酯复配体系阻燃PPO/HIPS的制备与阻燃性能 被引量:11
20
作者 辛菲 欧育湘 李秉海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53,共5页
采用芳香族双磷酸酯如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BDP)和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分别与纳米二氧化硅(n-SiO2)、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复配制备了阻燃PPO/HIPS和阻燃PPO/HIPS纳米材料。利用氧指数(LOI)、水平垂直燃烧(UL94V)、热失... 采用芳香族双磷酸酯如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BDP)和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分别与纳米二氧化硅(n-SiO2)、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复配制备了阻燃PPO/HIPS和阻燃PPO/HIPS纳米材料。利用氧指数(LOI)、水平垂直燃烧(UL94V)、热失重分析(TGA),锥形量热仪(CONE)等技术探讨了复配体系对PPO/HIPS的阻燃作用和阻燃机理。实验结果证明:采用复配体系阻燃的PPO/HIPS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相同添加量的情况下RDP比BDP较优。材料氧指数最高达到了35.0%,具UL94 V-0阻燃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二(二苯基)磷酸酯 A(二苯基)磷酸酯 阻燃PPO/HIPs 阻燃PPO/HIPs纳米材料 阻燃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