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酚A型氰酸酯的三聚体对PET扩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艳君 涂志刚 +1 位作者 赵哲晗 张晨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18,共4页
使用双酚A型氰酸酯(BADCy)的三聚体Tri-mer-60作为扩链剂,与BADCy单体进行对比,对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扩链。通过比较扩链后的PET的熔体扭矩,发现三聚体对PET的扩链效果优于单体。并研究了不同含量的Tri-mer-60对PET的扭矩、特... 使用双酚A型氰酸酯(BADCy)的三聚体Tri-mer-60作为扩链剂,与BADCy单体进行对比,对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扩链。通过比较扩链后的PET的熔体扭矩,发现三聚体对PET的扩链效果优于单体。并研究了不同含量的Tri-mer-60对PET的扭矩、特性黏度、羧基含量、流变性能以及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ri-mer-60含量的增加,扩链反应速度增加,PET的特性黏度增加,羧基含量降低。扩链反应的发生改善了PET的流变性能,但阻碍了PET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型氰酸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三聚体 扩链 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型环氧树脂/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体系固化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彭珍 傅伟文 +1 位作者 罗远芳 贾德民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00-303,共4页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不同比例的酚醛型环氧树脂/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体系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通过Kissinger法、Ozawa法和Crane法求得了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当环氧树脂与氰酸酯的摩尔比为2:1时,由Kissinge...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不同比例的酚醛型环氧树脂/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体系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通过Kissinger法、Ozawa法和Crane法求得了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当环氧树脂与氰酸酯的摩尔比为2:1时,由Kissinger法和Ozawa法计算得到的表观活化能在体系中最小,分别为49.05kj/mol和54.86kj/mol,Crane方程求得的表观反应级数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 环氧树脂 固化动力学 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型环氧树脂改性氰酸酯共聚物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欧秋仁 嵇培军 +2 位作者 周勇 赵亮 曹辉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0-23,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酚醛型环氧树脂改性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用Kissin-ger方程计算出树脂的表观活化能,其计算值为60.81kJ/mol,用Crane定理求得反应级数为0.8846。用外推法求得树脂体系的起始固化温度为...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酚醛型环氧树脂改性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用Kissin-ger方程计算出树脂的表观活化能,其计算值为60.81kJ/mol,用Crane定理求得反应级数为0.8846。用外推法求得树脂体系的起始固化温度为120.00℃,峰顶固化温度为176.67℃,终止固化温度为226.67℃。由树脂的DSC和流变分析得到了合理的固化工艺,玻璃纤维织物/改性氰酸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 环氧树脂 固化反应动力学 流变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改性氰酸酯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卢婷利 杨莉蓉 何少波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17,共3页
采用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为改性剂,对环氧树脂/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体系进行增韧改性。以该改性体系制备了碳纳米管改性氰酸酯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MWNTs加入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动态力学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 采用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为改性剂,对环氧树脂/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体系进行增韧改性。以该改性体系制备了碳纳米管改性氰酸酯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MWNTs加入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动态力学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该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及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WNTs的加入能明显地改善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当MWNTs的含量为1份和1.5份时,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约31%和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酸酯树脂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任鹏刚 梁国正 +2 位作者 王结良 杨洁颖 吕生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42,共5页
E5 1环氧树脂改性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 (BADCy)体系的力学和热性能的研究表明 ,5 % (质量分数 ,下同 )的E5 1环氧树脂可使BADCy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由原来的 95 .6MPa和 9.2 4kJ/m2 提高到 117.8MPa和12 .5 8kJ/m2 ,热变形温度仅下... E5 1环氧树脂改性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 (BADCy)体系的力学和热性能的研究表明 ,5 % (质量分数 ,下同 )的E5 1环氧树脂可使BADCy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由原来的 95 .6MPa和 9.2 4kJ/m2 提高到 117.8MPa和12 .5 8kJ/m2 ,热变形温度仅下降 8℃。碳纤维 /BADCy复合材料的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纤维的表面形态对界面粘结效果有较大影响 ,三种复合材料界面的粘结强弱顺序是T3 0 0 /BADCy >M 40 /BADCy >M 40J/BAD Cy。水煮 10 0h对三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影响不大 ,但对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明显 ,其中M 40J/BADCy的层间剪切强度保持率只有 84.2 % ,而T3 0 0 /BADCy的强度保持率高达 92 .5 %。热冲击和紫外线辐照实验研究表明 ,-3 0℃ / 11h~ 15 0℃ / 11h的 2 0次热交变及总剂量为 1× 10 9J/m2 的紫外线照射对BADCy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小 ,三种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层间剪切强度的保持率均大于 9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型氰酸酯 碳纤维复合材料 空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烯环氧改性氰酸酯的形状记忆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坤 朱光明 +1 位作者 宋蕊 牛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88,93,共4页
选择环氧化烯烃类树脂聚丁二烯环氧树脂,以不同质量配比与双酚A型氰酸酯进行混合共聚,经适度交联固化后制备出嵌段聚合物,并对该聚合物的结构与交联程度、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形状记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适度交联固化的... 选择环氧化烯烃类树脂聚丁二烯环氧树脂,以不同质量配比与双酚A型氰酸酯进行混合共聚,经适度交联固化后制备出嵌段聚合物,并对该聚合物的结构与交联程度、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形状记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适度交联固化的聚合物体系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特性,随着聚丁二烯环氧树脂用量的增加,弯曲强度和储存模量降低,玻璃化温度(Tg)降低;形变恢复率均为100%,形变恢复速率随聚丁二烯环氧树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形变恢复速率为0.013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效应 双酚a型氰酸酯 聚丁二烯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研究氰酸酯树脂及其改性体系的固化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孟季茹 梁国正 赵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0-183,共4页
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双酚 A型氰酸酯树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双酚 A型氰酸酯、环氧树脂 /双酚 A型氰酸酯树脂、酚醛环氧 /双马来酰亚胺 /双酚 A型氰酸酯树脂等体系的固化反应进行了在位监控分析 ,着重讨论了各体系的反应性。研究表明 ... 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双酚 A型氰酸酯树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双酚 A型氰酸酯、环氧树脂 /双酚 A型氰酸酯树脂、酚醛环氧 /双马来酰亚胺 /双酚 A型氰酸酯树脂等体系的固化反应进行了在位监控分析 ,着重讨论了各体系的反应性。研究表明 ,未加催化剂的双酚 A型氰酸酯树脂体系固化反应的活化能为 175 .0 k J/ mol,频率因子 A=2 .5 5× 10 14 min-1;采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催化的氰酸酯树脂体系的活化能 Ea=5 1.7k J/ mol,A=6.12× 10 2 min-1;环氧树脂改性的氰酸酯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温度明显降低 ,引入催化剂后转化率也明显提高 ;酚醛环氧树脂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氰酸酯树脂体系具有良好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红外光谱法 氰酸酯树脂 改性体系 固化反应 研究 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酸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合金的异步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春雪 黄凤萍 祝保林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5,共5页
采用异步合成法,将经过预聚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到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BADCy)中制备BADCy/PMMA合金材料。对合金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动态热机械分析,研究了不同PMMA含量对合金材料弯曲、冲击性能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 采用异步合成法,将经过预聚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到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BADCy)中制备BADCy/PMMA合金材料。对合金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动态热机械分析,研究了不同PMMA含量对合金材料弯曲、冲击性能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和形态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PMMA接枝到了BADCy的分子链上,形成了半互穿网络结构;随PMMA含量的增加,合金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和冲击强度总体上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当PMMA质量分数为15%时,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分别达到最大,其值为196.29 MPa和9.83 GPa,比纯BADCy提高了74.5%和92.0%;当PMMA质量分数为20%时,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17.95 kJ/m2,比纯BADCy提高了88.3%,此时材料冲击断面呈现出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与纯BACDy相比,合金材料的Tg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异步合成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改性氰酸酯树脂耐湿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结良 梁国正 +2 位作者 赵雯 吕生华 马晓燕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72-76,共5页
对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氰酸酯树脂体系的耐湿热性能进行系统研究。选取湿热老化环境为100h/100℃沸水老化。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PVP用量的增大,固化改性树脂的吸湿率逐渐增大。湿热老化使固化树脂的力学性能急剧下降,但PVP的加入能... 对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氰酸酯树脂体系的耐湿热性能进行系统研究。选取湿热老化环境为100h/100℃沸水老化。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PVP用量的增大,固化改性树脂的吸湿率逐渐增大。湿热老化使固化树脂的力学性能急剧下降,但PVP的加入能够有效改善下降趋势。当PVP用量为5wt%时,湿热老化后固化树脂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的强度保持率从原始氰酸酯的38.8%和35.5%提高到86.8%和66.1%。湿热老化对体系力学性能的损伤可从固化树脂老化前后断口形貌得到合理解释。湿热老化过程中,PVP的加入对体系的热性能、电性能及尺寸稳定性的不利影响较小。综合考虑体系的各项性能指标,以PVP用量为5%时体系耐湿热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 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BADCy) 湿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环氧基丁腈橡胶增韧氰酸酯树脂 被引量:3
10
作者 樊勤 王永丽 +3 位作者 周权 倪礼忠 钱建华 刘坐镇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26,共5页
采用端环氧基丁腈橡胶(ETBN)对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CE)进行改性,通过FT-IR表征了CE/ETBN树脂体系固化前后的结构变化,同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最后结合SEM分析了改性体系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TBN增韧CE树脂的效果明... 采用端环氧基丁腈橡胶(ETBN)对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CE)进行改性,通过FT-IR表征了CE/ETBN树脂体系固化前后的结构变化,同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最后结合SEM分析了改性体系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TBN增韧CE树脂的效果明显,CE-18树脂的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148MPa,CE-25树脂冲击强度和断裂韧性K1c分别为35.07kJ/m2和1.32MPa·m1/2。SEM表明CE/ETBN树脂体系中ETBN作为分散相均匀地分布在CE树脂基质中,起到了良好的增韧作用。CE/ETBN树脂体系的耐湿热性优良,水煮96h后吸水率均低于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型氰酸酯 端环氧基丁腈橡胶 增韧 吸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改性氰酸酯树脂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增平 梁国正 +2 位作者 任鹏刚 卢婷利 王结良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00-104,共5页
分别采用E20和E51环氧树脂与双酚A型二氰酸酯(BADCy)共聚来改善氰酸酯树脂的力学性能。用DSC,FTIR研究了两种不同分子量的环氧改性氰酸酯体系的反应性,发现E20和E51对BADCy的固化反应均有催化作用,但E20的催化作用强于E51。断面SEM表明,... 分别采用E20和E51环氧树脂与双酚A型二氰酸酯(BADCy)共聚来改善氰酸酯树脂的力学性能。用DSC,FTIR研究了两种不同分子量的环氧改性氰酸酯体系的反应性,发现E20和E51对BADCy的固化反应均有催化作用,但E20的催化作用强于E51。断面SEM表明,经E20和E51改性的BADCy断口处存在大量的韧涡。但改性体系的热变形温度(HDT)和吸水率有所下降,当配比(质量)相同时,E51/BADCy体系比E20/BADCy体系具有更高的HDT和较小的吸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a氰酸酯 环氧E20 环氧E51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酸酯/BaTiO_3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晁芬 梁国正 +1 位作者 张增平 王金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8-111,共4页
以双酚A型二氰酸酯为树脂基体,平均粒径为3μm的BaTiO3为功能填料,采用浇铸法研制氰酸酯复合电介质材料,考察了25℃,1MHz时氰酸酯/BaTiO3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BaTiO3含量的增加提高了材料的介电常数,减小了材料的介电损耗,并... 以双酚A型二氰酸酯为树脂基体,平均粒径为3μm的BaTiO3为功能填料,采用浇铸法研制氰酸酯复合电介质材料,考察了25℃,1MHz时氰酸酯/BaTiO3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BaTiO3含量的增加提高了材料的介电常数,减小了材料的介电损耗,并且最大填充量为体系总质量的60%,此时介电常数最大(15.823),介电损耗最小(0.0037);随着树脂转化率的增加,材料的介电常数先增大后减小,而介电损耗一直在减小;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显著改善了BaTiO3粒子在氰酸酯基体中的分散效果,提高了材料的介电常数,保持介电损耗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a氰酸酯 钛酸钡 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改性氰酸酯体系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旭东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16,共4页
采用E-20型环氧树脂(EP)对双酚A型二氰酸酯(BADCy)进行改性,研究了该体系的反应性、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及热性能。结果表明,EP对BADCy的固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当EP含量在一定范围时,可使改性体系的力学性能提高;EP的加入会使BADCy固化... 采用E-20型环氧树脂(EP)对双酚A型二氰酸酯(BADCy)进行改性,研究了该体系的反应性、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及热性能。结果表明,EP对BADCy的固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当EP含量在一定范围时,可使改性体系的力学性能提高;EP的加入会使BADCy固化体系的起始分解温度升高约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a氰酸酯 环氧树脂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固化剂DADE改性BDM/BCE高性能树脂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雪平 刘润山 刘景民 《绝缘材料》 CAS 2008年第5期5-9,共5页
在有效催化剂存在的状态下,用共固化剂二烯丙基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ADE)改性BDM/BCE,制成多元共聚树脂体系。利用IR、DSC、DMA、TGA、CTE和SEM等手段分析表征了树脂固化工艺和固化前后的多种性能。结果表明:该固化树脂的Tg为303... 在有效催化剂存在的状态下,用共固化剂二烯丙基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ADE)改性BDM/BCE,制成多元共聚树脂体系。利用IR、DSC、DMA、TGA、CTE和SEM等手段分析表征了树脂固化工艺和固化前后的多种性能。结果表明:该固化树脂的Tg为303℃,开始热分解温度为360℃,在1MHz下,介电常数(ε)为3.81,介质损耗因数(tanδ)为0.003,热膨胀系数(室温~250℃)为5.9012×10^-5/℃,吸水率为0.23%;该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介电性能、形变稳定性和抗湿性,适合用作高性能刚性覆铜板(CCL)基体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固化剂 二苯甲烷马来酰亚胺 双酚a型氰酸酯 共聚合 高性能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E/BMI/EP共聚体系动力学研究
15
作者 杨满红 张教强 +2 位作者 张涵 季铁正 赵海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68,共3页
采用双酚A型氰酸酯(BCE),双马来酰亚胺(BMI)和两种环氧树脂(EP)制备了BCE/BMI/EP共聚体系,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法对BCE/BMI/EP体系的共聚反应进行了反应动力学研究,分别对在150,180和200℃下的固化反应历程进行了红外跟踪,测得了各个反应... 采用双酚A型氰酸酯(BCE),双马来酰亚胺(BMI)和两种环氧树脂(EP)制备了BCE/BMI/EP共聚体系,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法对BCE/BMI/EP体系的共聚反应进行了反应动力学研究,分别对在150,180和200℃下的固化反应历程进行了红外跟踪,测得了各个反应单体的功能基团在不同温度下的转化率曲线,求得共聚反应的活化能为65.66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红外法 双酚a型氰酸酯 马来酰亚胺 环氧树脂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用M40/BADCy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鹏刚 梁国正 顾嫒娟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2-585,共4页
为提高卫星结构用复合材料的性能,研制了改性氰酸酯树脂基M40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及DSC法对E51环氧树脂改性双酚A型二氰酸酯(BADCy)体系的反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时主要发生三嗪环反应,高温时主要发生五元化反应;BA... 为提高卫星结构用复合材料的性能,研制了改性氰酸酯树脂基M40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及DSC法对E51环氧树脂改性双酚A型二氰酸酯(BADCy)体系的反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时主要发生三嗪环反应,高温时主要发生五元化反应;BADCy改性体系的吸湿率随E51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当 E51含量为10%时,BADCy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27%和49%;100 h水煮使M40/BADCy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下降18%,-50℃/12 h-150℃/12 h循环20次的高低温交变对M40/BADCy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几乎没有影响,经总计量为109 J/m2的紫外线辐射后,M40/BADCy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和弯曲强度仅下降了7.5%和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51环氧树脂 酚a氰酸酯 M40纤维 卫星结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缓冲层对T300/BADCy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17
作者 任鹏刚 梁国正 +3 位作者 杨洁颖 王结良 房红强 张增平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5-38,共4页
为增强T300/BADCy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用E51环氧树脂/丙酮溶液对T300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在T300/BADCy复合材料界面处能形成柔性的口恶唑啉酮五元环缓冲层。利用红外光谱法研究环氧树脂与氰酸酯树脂的反应机理,并比较不同浓度E51环氧树脂... 为增强T300/BADCy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用E51环氧树脂/丙酮溶液对T300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在T300/BADCy复合材料界面处能形成柔性的口恶唑啉酮五元环缓冲层。利用红外光谱法研究环氧树脂与氰酸酯树脂的反应机理,并比较不同浓度E51环氧树脂处理液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经5wt%浓度的E51环氧液处理的T300/BADCy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16%,弯曲强度提高了4%,当处理液的浓度大于5wt%时,T300/BADCy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采用扫描电镜研究处理前、后T300/BADCy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断口形貌,发现未处理的T300/BADCy树脂复合材料断口的界面处存在明显裂纹,处理后的复合材料界面没有裂纹,且断裂主要发生在树脂基体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缓冲层 T300/BADCy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树脂基复合材料 酚a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