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聚磷酸铵膨胀阻燃剂对环氧树脂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卢林刚 殷全明 +2 位作者 王大为 徐晓楠 舒仲俊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43,共6页
通过氧指数、垂直燃烧、热失重、锥形量热和电镜扫描等研究了由双酚 A 双(磷酸二苯酯)(BDP)与聚磷酸铵(APP)组成的膨胀型阻燃剂对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BDP/APP 膨胀型阻燃剂对环氧树脂有较好的阻燃性能,使环氧树脂... 通过氧指数、垂直燃烧、热失重、锥形量热和电镜扫描等研究了由双酚 A 双(磷酸二苯酯)(BDP)与聚磷酸铵(APP)组成的膨胀型阻燃剂对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BDP/APP 膨胀型阻燃剂对环氧树脂有较好的阻燃性能,使环氧树脂氧指数达到29.9%,垂直燃烧通过 UL94 V-0级,500℃残炭量达到34 8%,平均热释放速率下降70.7%,热释放速率峰值下降67.3%,有效燃烧热平均值下降24.1%。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经膨胀阻燃剂阻燃的环氧树脂燃烧后能够形成连续、致密、封闭、坚硬的焦化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a(磷酸) 磷酸 环氧树脂 膨胀型阻燃剂 协同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聚磷酸铵/酚醛树脂膨胀阻燃剂对ABS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卢林刚 殷全明 +2 位作者 徐晓楠 王会娅 于宝刚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26,共3页
通过极限氧指数、水平垂直燃烧、锥形量热和电镜扫描等研究由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BDP)、聚磷酸铵(APP)及酚醛树脂(PR)组成的膨胀阻燃剂(IFR)对ABS树脂的阻燃作用,研究IFR对ABS树脂的阻燃性能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IFR阻燃剂添加量在30... 通过极限氧指数、水平垂直燃烧、锥形量热和电镜扫描等研究由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BDP)、聚磷酸铵(APP)及酚醛树脂(PR)组成的膨胀阻燃剂(IFR)对ABS树脂的阻燃作用,研究IFR对ABS树脂的阻燃性能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IFR阻燃剂添加量在30%左右,ABS氧指数达到29.9%,水平垂直燃烧通过UL94 V-0级,平均热释放速率下降50.9%,有效燃烧热平均值下降21.7%。扫描电镜观测发现:IFR阻燃ABS样品燃烧后能够形成连续、致密、封闭、坚硬的焦化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酚a(磷酸) 膨胀阻燃剂 协同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间苯二酚双磷酸二苯酯的制备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翼 毕永慧 +2 位作者 于婷 王建 马淑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5-668,共4页
采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通过缩聚反应对间苯二酚双磷酸二苯酯(RDP)进行微胶囊包覆。以RDP为囊心,MF为囊材,合成了微胶囊RDP。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及预聚体用量对微胶囊合成工艺的影响。利用电子能谱分析检测了微胶囊化学结构,采... 采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通过缩聚反应对间苯二酚双磷酸二苯酯(RDP)进行微胶囊包覆。以RDP为囊心,MF为囊材,合成了微胶囊RDP。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及预聚体用量对微胶囊合成工艺的影响。利用电子能谱分析检测了微胶囊化学结构,采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对其表面形貌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复合型活性剂对微胶囊具有很好的分散作用,制备出的微胶囊颗粒均匀,粒径经检测在40~80μm;预聚体与RDP的质量比为1:1时,微胶囊的粒径最小,且只有少量蜜胺树脂沉积在微胶囊表面上。通过微胶囊包覆的RDP热稳定性能明显提高,由原来的400℃完全分解提高到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 微胶囊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阻燃PC/PBT合金 被引量:2
4
作者 高觉渊 刘述梅 +1 位作者 傅轶 赵建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7-100,105,共5页
研究了10%(质量分数,下同)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阻燃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合金的增韧方法。5%苯乙烯-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MBS)、3%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复合增韧基体质量比70... 研究了10%(质量分数,下同)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阻燃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合金的增韧方法。5%苯乙烯-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MBS)、3%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复合增韧基体质量比70∶30的合金,缺口冲击强度达44.5 kJ/m2,拉伸强度达53.8 MPa,3.2 mm厚样条UL-94测试为V-0级。热重分析表明,RDP使上述合金第一失重段残炭率增加17.6%,700℃残炭率增加4.1%。聚苯醚(PPO)代替10%的合金基体后1.6 mm厚的样条阻燃等级达UL-94 V-1级,垂直燃烧残炭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炭层表面结构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 聚对甲酸丁 合金 (磷酸) 无卤阻燃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环氧树脂/间苯二酚双(二苯磷酸酯)阻燃ABS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贺成 曾幸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34,共3页
采用酚醛环氧树脂(NE)与间苯二酚双(二苯磷酸酯)(RDP)复配作为阻燃剂,制备了性能良好的无卤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研究了各组分质量比及用量对ABS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热失重分析仪对阻燃... 采用酚醛环氧树脂(NE)与间苯二酚双(二苯磷酸酯)(RDP)复配作为阻燃剂,制备了性能良好的无卤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研究了各组分质量比及用量对ABS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热失重分析仪对阻燃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NE与RDP对ABS具有良好的协同阻燃作用,当NE与RDP的质量比为2:3、总用量为15%时,可以制得极限氧指数高达37%并具有较好力学性能的无卤阻燃ABS。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下NE与RDP间的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协同成炭作用,从而对ABS产生协同阻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烯-乙烯三元共聚物 醛环氧树脂 (磷酸) 无卤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环氧/双酚A二(二苯基)磷酸酯/有机蒙脱土阻燃ABS Ⅰ.有机蒙脱土对阻燃ABS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林晓丹 徐忠英 +1 位作者 曾幸荣 徐迎宾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55-258,262,共5页
采用酚醛环氧树脂(NE)、NE/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物与磷酸三苯酯(TPP)、双酚A二(二苯基)磷酸酯(BDP)复配制备了无卤阻燃ABS。结果表明,BDP的阻燃性能优于TPP。当NE与BDP质量比为2:3,总质量分数为20%时,阻燃ABS的氧指数(LOI)比NE-TP... 采用酚醛环氧树脂(NE)、NE/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物与磷酸三苯酯(TPP)、双酚A二(二苯基)磷酸酯(BDP)复配制备了无卤阻燃ABS。结果表明,BDP的阻燃性能优于TPP。当NE与BDP质量比为2:3,总质量分数为20%时,阻燃ABS的氧指数(LOI)比NE-TPP阻燃ABS体系提高了15%;BDP的起始失重温度比TPP高150℃,NE加入后混合物在400℃以上质量损失速率明显下降。当NE、OMMT和BDP质量分数分别为6%,0.5%和9%时,阻燃ABS的LOI比未添加OMMT的阻燃ABS的LOI提高10%,pHRR和mHRR则分别降低11%和8.7%。阻燃ABS的冲击强度随配方的变化有不同程度的降低。OMMT经NE插层后,层间距从2.14 nm增大到3.77 nm,部分达到7,2 nm。BDP分解产生的POH和NE热氧化产生的羧酸在高温下发生酯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阻燃 醛环氧树脂 酚a(基)磷酸 有机蒙脱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环氧/双酚A二(二苯基)磷酸酯/有机蒙脱土阻燃ABS Ⅱ.偶联剂和硼酸锌对阻燃ABS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晓丹 徐忠英 +1 位作者 曾幸荣 徐迎宾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59-262,共4页
将硼酸锌和偶联剂添加到以酚醛环氧树脂(NE)/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物与双酚A二(二苯基)磷酸酯(BDP)阻燃ABS体系中制备了无卤阻燃ABS。研究发现添加偶联剂KH560的阻燃ABS的氧指数和冲击强度都比添加KH550的高。KH560质量分数为0.5%... 将硼酸锌和偶联剂添加到以酚醛环氧树脂(NE)/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物与双酚A二(二苯基)磷酸酯(BDP)阻燃ABS体系中制备了无卤阻燃ABS。研究发现添加偶联剂KH560的阻燃ABS的氧指数和冲击强度都比添加KH550的高。KH560质量分数为0.5%时对阻燃体系有一定的协同效应,提高了体系的氧指数。硼酸锌在一定范围内对NE/OMMT-BDP阻燃ABS体系也有协同效直,随着其用量增加,氧指数先增大后减少;增加硼酸锌用量使冲击强度明显下降,而拉伸强度则是先升后降,在其质量分数为3%时,拉伸强度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醛环氧树脂 酚a(基)磷酸 有机蒙脱土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单取代双酚A间苯二甲醛树脂的合成及其在可逆热敏变色复合NiBR膜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晓辉 董黎明 +3 位作者 顾俊杰 么冰 陈艳 李靖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9,共8页
采用双酚A与低熔点、弱π⁃π堆积作用且活性略高于对苯二甲醛(TPD)的潜在生物质——间苯二甲醛(IPD)为单体,在开放与溶液共缩聚体系中,微波辅助合成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_(n))为1.150×10^(3)g/mol、多分散指数(PDI)为1.004的2,6⁃单... 采用双酚A与低熔点、弱π⁃π堆积作用且活性略高于对苯二甲醛(TPD)的潜在生物质——间苯二甲醛(IPD)为单体,在开放与溶液共缩聚体系中,微波辅助合成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_(n))为1.150×10^(3)g/mol、多分散指数(PDI)为1.004的2,6⁃单取代双酚A间苯二甲醛低聚酚醛树脂,采用核磁氢谱(^(1)H⁃NMR)、核磁碳谱(^(13)C⁃NM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其结构,以树脂做显色剂制备可逆热敏变色复合镍系顺丁橡胶膜。结果表明,由于IPD的低熔点、弱π⁃π堆积作用,BPA⁃IPD树脂的柔性及部分生成的IPD端COOH,有利于生成潜热较低的低、高温段共结晶相,提升低温段共结晶相的结晶限、变色速度(ΔE/t)以及与1,4⁃高顺式顺丁橡胶(NiBR)的互容性、稳定性;经配方优化的复合膜,在12~37℃的总色差(ΔE),在480~600 nm、600~660 nm可见光区的吸收/散射色差(ΔK S)分别达85左右,20与45左右,ΔE/t达2.14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单取代酚a甲醛树脂 可逆热敏变色 复合膜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SiO2对环氧树脂阻燃性能研究
9
作者 卢林刚 殷全明 +2 位作者 徐晓楠 杨守生 高为英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85,95 ,共4页
采用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BDP)、纳米SiO2和环氧树脂(EP)制备了阻燃环氧树脂(BDP/EP)和阻燃环氧树脂纳米材料(BDP/SiO2/EP)。结果表明:BDP和BDP/SiO2对EP均有较好的阻燃性,添加15%BDP和5%纳米SiO2复合体系能使EP氧指数达到30.4%,垂直... 采用双酚-A双(磷酸二苯酯)(BDP)、纳米SiO2和环氧树脂(EP)制备了阻燃环氧树脂(BDP/EP)和阻燃环氧树脂纳米材料(BDP/SiO2/EP)。结果表明:BDP和BDP/SiO2对EP均有较好的阻燃性,添加15%BDP和5%纳米SiO2复合体系能使EP氧指数达到30.4%,垂直燃烧通过UL94V-0级,500℃残炭率提高到30.8%,平均热释放速率下降73.1%。电镜分析表明:BDP/SiO2/EP体系能形成致密、光滑、坚硬的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a双(磷酸) 阻燃环氧树脂 协同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卤阻燃剂新戊二醇双磷酸二苯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元清 郭红丽 +4 位作者 房晓敏 任艳蓉 丁涛 朱冬梅 张轩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5,78,共4页
报道了一种新型双磷酸酯阻燃剂———新戊二醇双磷酸二苯酯(NDP)的合成方法。采用氯化磷酸二苯酯(DPCP)和新戊二醇(NPG)为原料,以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成功合成了NDP,并考察了溶剂、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 报道了一种新型双磷酸酯阻燃剂———新戊二醇双磷酸二苯酯(NDP)的合成方法。采用氯化磷酸二苯酯(DPCP)和新戊二醇(NPG)为原料,以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成功合成了NDP,并考察了溶剂、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以正己烷为溶剂,DPCP和NPG的摩尔比为2∶1,在0—5℃下反应12 h,DMAP与DPCP的质量比为5.3%,反应收率可达89.1%。经核磁、红外表征证明产品结构正确。热分析表明产品的热稳定性好,其分解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在290℃左右,此时分解速度最快,在400℃仍有18.03%的质量残余;第2阶段热分解出现在71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新戊磷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卤阻燃剂乙二胺双磷酸二苯酯的合成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元清 张延兵 +3 位作者 房晓敏 卞龙骧 郭红丽 丁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69,共5页
报道了一种新型无卤双磷酸酯阻燃剂乙二胺双磷酸二苯酯(ENDP),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膨胀型阻燃剂的酸源和气源,具有磷氮协效作用,阻燃效率高且兼具增塑功能。其合成采用氯化磷酸二苯酯(DPCP)和乙二胺为原料,以4-(N,N-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 报道了一种新型无卤双磷酸酯阻燃剂乙二胺双磷酸二苯酯(ENDP),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膨胀型阻燃剂的酸源和气源,具有磷氮协效作用,阻燃效率高且兼具增塑功能。其合成采用氯化磷酸二苯酯(DPCP)和乙二胺为原料,以4-(N,N-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以三乙胺为缚酸剂,并考察了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ENDP产品收率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以四氢呋喃(THF)为溶剂,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8 h,催化剂DMAP与DPCP的质量比为3%,反应收率可达88.0%。产品结构经红外图谱(FT-IR)、核磁氢谱(1H NMR)和质谱(MS)等进行了确证;热分析表明,产品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其初始热分解温度为265℃,最大热分解温度为365℃,并在450℃以上时仍有20%的质量残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磷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rPET粒料中的双酚A/F/S残留量
12
作者 曾莹 董犇 +3 位作者 孔令熙 梁颖茵 彭绮珊 李丹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62-168,共7页
目的建立溶解沉淀-LC-MS/MS法测定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粒料中双酚A、双酚S和双酚F残留量,并应用到实际样品检测中。方法样品经六氟异丙醇溶解后,用甲醇做沉淀剂将高聚物充分沉淀,取上清液浓缩过滤后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 目的建立溶解沉淀-LC-MS/MS法测定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粒料中双酚A、双酚S和双酚F残留量,并应用到实际样品检测中。方法样品经六氟异丙醇溶解后,用甲醇做沉淀剂将高聚物充分沉淀,取上清液浓缩过滤后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双酚类物质含量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5。该方法对BPA、BPS、BPF的检出限均为0.01 mg/kg,定量限均为0.0500 mg/kg,加标回收率为90.7%~109%,精密度(RSD)不大于2.8%,表明残留量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较好的重现性。结论建立的检测方法可在实际工作中用于评估rPET粒料中双酚类物质的残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聚对甲酸乙 酚a F S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双酚酯盐成核剂的合成及在PP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谷 王立 +1 位作者 易进 冯开才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46,共3页
通过新技术路线合成磷酸双酚酯盐成核剂,并将其应用于聚丙烯(PP)。结果表明,新方法合成的磷酸双酚酯盐成核剂的产率明显提高,达到98%。通过亚磷酸双酚酯和羧酸盐复配助剂就地形成的芳基磷酸脂盐具有明显的成核效应,促使PP的结晶温度由11... 通过新技术路线合成磷酸双酚酯盐成核剂,并将其应用于聚丙烯(PP)。结果表明,新方法合成的磷酸双酚酯盐成核剂的产率明显提高,达到98%。通过亚磷酸双酚酯和羧酸盐复配助剂就地形成的芳基磷酸脂盐具有明显的成核效应,促使PP的结晶温度由111.0℃提高到126.3℃。成核剂的加入使复合材料拉伸和弯曲强度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拉伸强度提高了9%,弯曲强度提高了20%,但冲击强度下降了20%左右,维卡软化点比纯PP的提高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2 2'-亚甲基(4 6-叔丁基基)亚磷酸 磷酸 成核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FT试剂N-咔唑二硫代甲酸1,4-对二甲基苯双酯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建华 郭睿威 +1 位作者 李彬 董岸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68-1673,共6页
以咔唑和对二氯甲基苯为原料,合成了以咔唑为Z基团的双功能团RAFT聚合链转移试剂N-咔唑二硫代甲酸1,4-对二甲基苯双酯(PXCBD).以PXCBD为链转移试剂,以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及N,N-二丁基丙烯酰胺为单体,考察了PXCBD在RAFT聚合中合成多嵌段... 以咔唑和对二氯甲基苯为原料,合成了以咔唑为Z基团的双功能团RAFT聚合链转移试剂N-咔唑二硫代甲酸1,4-对二甲基苯双酯(PXCBD).以PXCBD为链转移试剂,以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及N,N-二丁基丙烯酰胺为单体,考察了PXCBD在RAFT聚合中合成多嵌段共聚物上的应用,并研究了PXCBD及由其合成的聚合物的荧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XCBD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双功能团RAFT聚合链转移试剂,可用于合成特殊结构并且带有荧光标识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咔唑硫代甲酸1 4-对甲基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试剂 嵌段共聚物 荧光标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溴系阻燃剂四溴双酚A和十溴二苯乙烷的污染现状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爽 路珍 +3 位作者 李斐 丛明 吉成龙 吴惠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42,共19页
随着六溴环十二烷、多溴联苯醚等溴系阻燃剂被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和十溴二苯乙烷(decabromodiphenyl ethane,DBDPE)已成为目前生产和使用最广泛的溴系... 随着六溴环十二烷、多溴联苯醚等溴系阻燃剂被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和十溴二苯乙烷(decabromodiphenyl ethane,DBDPE)已成为目前生产和使用最广泛的溴系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随着这2种典型溴系阻燃剂在多种环境介质中不断被检出,其潜在环境和健康风险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TBBPA和DBDPE的分布特征、污染程度等污染现状的相关研究,并总结了其毒性效应及机制的研究进展,发现TBBPA和DBDPE在空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和生物等多种环境介质中均有检出,总体呈现工业发达地区污染状况更严重,且在人体和母乳中也不断被检出,其环境和健康风险不容忽视。TBBPA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毒性、肝肾毒性、内分泌干扰效应、生殖毒性和神经毒性等,而关于DBDPE毒性效应的报道较少,现有研究显示,DBDPE具有生长发育毒性、肝肾毒性以及内分泌干扰效应,但毒性相对较低。本文综述了TBBPA和DBDPE的污染现状和毒性效应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展BFRs环境风险评估、测算环境容量以及政府部门控制产能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酚a 十溴乙烷 毒性效应 污染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nsted-Lewis双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对苯二甲酸二(二乙二醇丁醚)酯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兵 谈继淮 +3 位作者 谢冰雪 张海飞 尹佳伟 朱新宝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10-916,共7页
制备了具有不同SnCl_(2)摩尔分数的Br■nsted-Lewis双酸性离子液体3-(1-吡啶基)丙磺酸-氯化亚锡离子液体([3-(1-Py)-(CH_(2))_(3)-SO_(3)H]Cl-xSnCl_(2)),x为Lewis所占的摩尔分数。用吡啶探针红外光谱作为表征手段,比较了不同x值催化剂... 制备了具有不同SnCl_(2)摩尔分数的Br■nsted-Lewis双酸性离子液体3-(1-吡啶基)丙磺酸-氯化亚锡离子液体([3-(1-Py)-(CH_(2))_(3)-SO_(3)H]Cl-xSnCl_(2)),x为Lewis所占的摩尔分数。用吡啶探针红外光谱作为表征手段,比较了不同x值催化剂的酸性强度变化,并将其应用于对苯二甲酸二(二乙二醇丁醚)酯的合成反应。考察了x值、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并对精制产品用1HNMR和GC-MS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x=0.5时,该离子液体的催化活性最高。以[3-(1-Py)-(CH_(2))_(3)-SO_(3)H]Cl-0.5SnCl_(2)为催化剂,对苯二甲酸(PTA)和二乙二醇丁醚(DGBE)的摩尔比n(DGBE)∶n(PTA)=2.3∶1,催化剂用量为4.0%(以PTA质量计),带水剂正丁醚用量为60.0%(以PTA质量计),反应时间为2.5h,搅拌转速300r/min时,产品的酯化率高达99.43%,催化剂催化活性在重复利用5次后才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离子液体 甲酸 醇丁醚 甲酸(醇丁醚) 增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环己基氧化锡催化合成二甲氧基碳酸双酚A二酯的研究
17
作者 丁敏 苏坤梅 +2 位作者 何小龙 李振环 程博闻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47,共5页
采取格式试剂法合成了二环己基氧化锡((C6H11)2SnO)、二苯基氧化锡(Ph2SnO)、二苄基氧化锡((PhCH2)2SnO)和二叔丁基苯基氧化锡((tert-BuPh)2SnO),并通过FT-IR、XPS和TG对合成有机氧化锡进行系统表征;利用所合成的有机氧化锡为催化剂,以... 采取格式试剂法合成了二环己基氧化锡((C6H11)2SnO)、二苯基氧化锡(Ph2SnO)、二苄基氧化锡((PhCH2)2SnO)和二叔丁基苯基氧化锡((tert-BuPh)2SnO),并通过FT-IR、XPS和TG对合成有机氧化锡进行系统表征;利用所合成的有机氧化锡为催化剂,以双酚A(BPA)和碳酸二甲酯(DMC)为原料,利用酯交换法合成二甲氧基碳酸双酚A二酯(BMBPA).研究结果表明:Ph2SnO在180℃时容易引发烷基化反应,空间位阻较高的(tert-BuPh)2SnO不利于目标化合物的合成,(C6H11)2SnO具有较高的酯交换催化效果;酯交换反应和烷基化反应的选择性主要受催化剂空间位阻和锡原子电负性高低影响;以(C6H11)2SnO为催化剂,BMBPA的优化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80℃、时间10 h、DMC/BPA摩尔比15∶1、催化剂用量0.5 g,此条件下BPA的转化率为71.0%,BMBPA的选择性为26.5%,副反应烷基化比例为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碳酸酚a 环己基氧化锡 交换反应 聚碳酸 烷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摩尔质量双酚A型聚芳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玲 宋才生 +2 位作者 黄红 戴润英 钟鸣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16,共4页
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以间苯二甲酰氯(IPC)、对苯二甲酰氯(TPC)、双酚A(BPA)为原料,通过界面缩聚合成了一系列聚芳酯。研究了相转移催化剂的种类及用量、单体的物质的量比、有机溶剂的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等对聚合物对数比浓黏... 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以间苯二甲酰氯(IPC)、对苯二甲酰氯(TPC)、双酚A(BPA)为原料,通过界面缩聚合成了一系列聚芳酯。研究了相转移催化剂的种类及用量、单体的物质的量比、有机溶剂的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等对聚合物对数比浓黏度(ηinh)的影响。并用FT-IR、1HNMR、DSC等对聚合物的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TPC/IPC的物质的量比为(30~70)/(70~30)时,PAR的玻璃化温度(Tg)为208~229℃,熔融塑化温度为280~320℃,且随着TPC配比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酰氯 甲酰氯 酚a聚芳 界面缩聚 相转移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S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利芬 杨先贵 +2 位作者 张华 姚洁 王公应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共6页
采用熔融酯交换法,以双酚S(BPS)及4,4′-二羟基二苯硫醚、双酚A(BPA)、碳酸二苯酯(DPC)为原料合成主链含S的聚碳酸酯(PC)。考察了碱金属的乙酸类化合物及有机胺类化合物的催化作用,结果显示,乙酸钠的催化效果较好,采用碳酸钠、甲醇钠、... 采用熔融酯交换法,以双酚S(BPS)及4,4′-二羟基二苯硫醚、双酚A(BPA)、碳酸二苯酯(DPC)为原料合成主链含S的聚碳酸酯(PC)。考察了碱金属的乙酸类化合物及有机胺类化合物的催化作用,结果显示,乙酸钠的催化效果较好,采用碳酸钠、甲醇钠、氢氧化钠为催化剂时,其催化效果与乙酸钠相差不大,催化剂与BPA反应生成的钠盐可能真正起催化作用,其中以碳酸钠为催化剂时所得PC的透明性最好。当BPS,BPA与DP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0.9∶1.08时,得到数均分子量(Mn)为24 748、重均分子量(Mw)为50 033、多分散系数(PDI)为2.02的PC。随着BPS用量的增加,难以获得高分子量PC,进一步考察了4,4′-二羟基二苯硫醚对合成PC的影响,结果发现,与BPS相比,4,4′-二羟基二苯硫醚的反应活性较好,当其加入量较多甚至全部取代BPA时,仍能得到分子量较高的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 S 4 4′-羟基硫醚 熔融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环氧/二氨基二苯甲烷固化体系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鸿岩 刘宁 +2 位作者 费明 刘胭芝 杨娜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50,共5页
采用一种含酚酞结构的能溶于双酚A环氧树脂的双马来酰亚胺(BMI)改性DDM/E-54体系。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BMI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BMI改性DDM/E-54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以及固化体系的热性... 采用一种含酚酞结构的能溶于双酚A环氧树脂的双马来酰亚胺(BMI)改性DDM/E-54体系。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BMI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BMI改性DDM/E-54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以及固化体系的热性能,并确定了固化工艺。结果表明:该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7.45 kJ/mol,反应级数n=0.864 6,固化反应过程为多级反应。当BMI的加入量为10%时,温度指数提高了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酰亚胺 酚a环氧 氨基甲烷 固化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