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利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对翼状胬肉切除前后患者的客观光学质量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单眼翼状胬肉并且进行翼状胬肉切除伴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患者20例20眼,根据翼状胬肉...目的利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对翼状胬肉切除前后患者的客观光学质量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单眼翼状胬肉并且进行翼状胬肉切除伴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患者20例20眼,根据翼状胬肉尺寸大小分为小胬肉组10例10眼和大胬肉组10例10眼,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进行视觉质量检测,记录健康眼及患眼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 off,MTF_(cutoff))、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基础客观散射指数及总客观散射指数值,通过计算得出泪膜客观散射指数(tear film objective scatter index,TF-OSI)。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中患眼术后3个月MTF_(cutoff)、SR均升高,TF-OS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术前与术后1个月相比两组三项视觉质量参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两组之间的视觉质量参数相比,只有术后3个月的MTF_(cutoff)、SR、TF-OS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与术后1个月的视觉质量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中健康眼与患眼术前相比MTF_(cutoff)、SR、TF-OSI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翼状胬肉会影响视觉质量及泪膜功能,早期手术切除能够带来改善,但这种改善可能出现在术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利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可以对手术前后的结果进行客观分析,MTF_(cutoff)、SR、TF-OSI可作为综合指标来评价临床上翼状胬肉患者的视觉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不同人工晶状体植入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客观视觉质量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8年1月至8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目的比较不同人工晶状体植入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客观视觉质量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8年1月至8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6例(90眼),其中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34例(52眼)患者为单焦点组,植入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32例(38眼)患者为多焦点组。测量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眼裸眼远近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DVA;un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UCNVA),最佳矫正远、近视力(best-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BCDVA;best-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BCNVA),采用中文版25项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调查(25-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NEI-VFQ-25)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结合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OQAS II对患者术眼手术前后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 index,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 off,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对比度为100%、20%及9%的OQAS值(OV100、OV20、OV9)以及伪调节力进行测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UCDVA及BCD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t=-27.763、-16.772、-13.429、-12.936,均为P<0.01),多焦点组患者术后UCNVA及BCN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为P<0.05),多焦点组术后UCNVA较单焦点组高(t=-6.364,P<0.01),2组间术后UCDVA、BCDVA、BCN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焦点组术后总体视觉、近距离工作评分均较单焦点组好(均为P<0.05),单焦点组术后色彩视觉评分较多焦点组好(P<0.05),2组患者术后的独立性及精神健康均较术前改善(均为P<0.05),2组间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焦点组术后OSI、调节幅度较单焦点组均高(均为P<0.05),MTF cut off、OV20、OV9较单焦点组均低(均为P<0.05)。结论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及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均能有效改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客观视觉质量,从而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利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对翼状胬肉切除前后患者的客观光学质量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单眼翼状胬肉并且进行翼状胬肉切除伴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患者20例20眼,根据翼状胬肉尺寸大小分为小胬肉组10例10眼和大胬肉组10例10眼,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进行视觉质量检测,记录健康眼及患眼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 off,MTF_(cutoff))、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基础客观散射指数及总客观散射指数值,通过计算得出泪膜客观散射指数(tear film objective scatter index,TF-OSI)。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中患眼术后3个月MTF_(cutoff)、SR均升高,TF-OS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术前与术后1个月相比两组三项视觉质量参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两组之间的视觉质量参数相比,只有术后3个月的MTF_(cutoff)、SR、TF-OS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与术后1个月的视觉质量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中健康眼与患眼术前相比MTF_(cutoff)、SR、TF-OSI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翼状胬肉会影响视觉质量及泪膜功能,早期手术切除能够带来改善,但这种改善可能出现在术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利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可以对手术前后的结果进行客观分析,MTF_(cutoff)、SR、TF-OSI可作为综合指标来评价临床上翼状胬肉患者的视觉质量。
文摘目的比较不同人工晶状体植入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客观视觉质量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8年1月至8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6例(90眼),其中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34例(52眼)患者为单焦点组,植入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32例(38眼)患者为多焦点组。测量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眼裸眼远近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DVA;un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UCNVA),最佳矫正远、近视力(best-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BCDVA;best-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BCNVA),采用中文版25项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调查(25-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NEI-VFQ-25)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结合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OQAS II对患者术眼手术前后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 index,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 off,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对比度为100%、20%及9%的OQAS值(OV100、OV20、OV9)以及伪调节力进行测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UCDVA及BCD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t=-27.763、-16.772、-13.429、-12.936,均为P<0.01),多焦点组患者术后UCNVA及BCN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为P<0.05),多焦点组术后UCNVA较单焦点组高(t=-6.364,P<0.01),2组间术后UCDVA、BCDVA、BCN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焦点组术后总体视觉、近距离工作评分均较单焦点组好(均为P<0.05),单焦点组术后色彩视觉评分较多焦点组好(P<0.05),2组患者术后的独立性及精神健康均较术前改善(均为P<0.05),2组间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焦点组术后OSI、调节幅度较单焦点组均高(均为P<0.05),MTF cut off、OV20、OV9较单焦点组均低(均为P<0.05)。结论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及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均能有效改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客观视觉质量,从而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