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评价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视觉质量 被引量:5
1
作者 叶芬 朱小敏 +1 位作者 陆燕 黄振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41-1143,共3页
目的运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Ⅱ)评价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视觉质量,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数据。方法选择30例(60眼)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纳入过敏性结膜炎组;另选取30例(60眼)正常人纳入对照组。获... 目的运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Ⅱ)评价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视觉质量,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数据。方法选择30例(60眼)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纳入过敏性结膜炎组;另选取30例(60眼)正常人纳入对照组。获得并分析两组受试者的视力、屈光参数、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以及泪液分泌试验。通过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记录各组受试者泪河高度、泪河深度以及泪河横截面面积。采用OQAS II记录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 off frequency,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对比度分别为100%、20%、9%时的OV值(OV100%、OV20%、OV9%)。比较两组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数据资料间的相关性。结果过敏性结膜炎组和对照组球镜度、柱镜度、泪液分泌试验、泪河高度、泪河深度、泪河横截面面积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过敏性结膜炎组的BUT为(8. 12±1. 91) s,较对照组(10. 81±2.53) s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过敏性结膜炎组的MTFcutoff、SR、OV100%、OV20%、OV9%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 OSI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MTFcutoff、SR、OV100%、OV20%、OV9%值与BUT呈正相关性(均为P <0. 01); OSI值与BUT呈负相关性(P <0. 01)。结论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视觉质量低于正常人群,而这些改变可能与患者泪膜稳定性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泪膜 视觉质量 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评估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 被引量:5
2
作者 肖显文 张红 田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运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分析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择术前角膜散光≥1.00 D的44例52眼植入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根据植入晶状体的型号不同分组,其中T3组19眼,T4组18眼,T5组10眼... 目的运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分析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择术前角膜散光≥1.00 D的44例52眼植入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根据植入晶状体的型号不同分组,其中T3组19眼,T4组18眼,T5组10眼,T6组5眼。术后3个月评估4组间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轴位旋转度和残余散光,并运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4组间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Strehl比值、客观散射指数和不同对比度(OV100%、OV20%和OV9%)的调制传递函数值。结果术后3个月的裸眼远视力为(0.18±0.11)LogMAR;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07±0.08)LogMAR;轴位旋转为3.62°±1.76°;残余散光为(0.50±0.29)D;客观散射指数为1.800±0.840;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为(22.862±5.584)c·d-1;Strehl比为0.155±0.038;OV100%、OV20%和OV9%分别为0.760±0.180、0.770±0.190和0.780±0.210。T3、T4、T5和T6组的残余散光分别为(0.34±0.28)D、(0.47±0.24)D、(0.57±0.19)D和(0.90±0.29)D,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参数4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可较全面、客观地评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可以有效及安全地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 TORIC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评价翼状胬肉手术前后患者的视觉质量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婉若 杨燕宁 +1 位作者 李经纬 柯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83-686,共4页
目的利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对翼状胬肉切除前后患者的客观光学质量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单眼翼状胬肉并且进行翼状胬肉切除伴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患者20例20眼,根据翼状胬肉... 目的利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对翼状胬肉切除前后患者的客观光学质量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单眼翼状胬肉并且进行翼状胬肉切除伴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患者20例20眼,根据翼状胬肉尺寸大小分为小胬肉组10例10眼和大胬肉组10例10眼,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进行视觉质量检测,记录健康眼及患眼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 off,MTF_(cutoff))、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基础客观散射指数及总客观散射指数值,通过计算得出泪膜客观散射指数(tear film objective scatter index,TF-OSI)。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中患眼术后3个月MTF_(cutoff)、SR均升高,TF-OS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术前与术后1个月相比两组三项视觉质量参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两组之间的视觉质量参数相比,只有术后3个月的MTF_(cutoff)、SR、TF-OS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与术后1个月的视觉质量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中健康眼与患眼术前相比MTF_(cutoff)、SR、TF-OSI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翼状胬肉会影响视觉质量及泪膜功能,早期手术切除能够带来改善,但这种改善可能出现在术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利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可以对手术前后的结果进行客观分析,MTF_(cutoff)、SR、TF-OSI可作为综合指标来评价临床上翼状胬肉患者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手术 视觉质量 通道视觉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道视觉质量系统评估不同方位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手术疗效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健 罗玲慧 段国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位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手术疗效以及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在白内障手术前后视觉质量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共64例64眼,根据术中透明角膜切口的位置分为A组(透明角膜切口位... 目的探讨不同方位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手术疗效以及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在白内障手术前后视觉质量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共64例64眼,根据术中透明角膜切口的位置分为A组(透明角膜切口位于双眼颞侧)和B组(采用正上方透明角膜切口)。所有入选病例均行标准对数视力评估,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检测。比较两组视力、MTF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trehl ratio,SR)、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值及对比度为100%、20%、9%时的OQAS值(OQAS value,OV100%、OV20%和OV9%)。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d、1周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逐渐上升,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视力逐渐趋于稳定;其中A组术后1d、1周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同时间点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间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d及1周两组患者OSI值均较术前逐渐下降,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A组术后1d(2.81±0.89)及1周(1.98±0.73)OSI值明显低于B组术后1d(3.46±1.17)及1周(2.61±1.20)(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OSI值均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术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OV9%值均较术前逐渐上升,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A组术后1d(0.29±0.09)、1周(0.33±0.12)、1个月(0.37±0.14)及3个月(0.42±0.17)均明显高于B组术后1d(0.24±0.10)、1周(0.27±0.09)、1个月(0.31±0.09)及3个月(0.34±0.14)(均为P<0.05);所有患者术后各时间点MTF值、SR值、OV100%值、OV20%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白内障术中采用颞侧角膜切口,术后眼内散射小,视力恢复快,视觉质量高,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能进一步量化视觉质量参数,在视觉质量评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 角膜切口 白内障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的视觉质量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余婷 叶芬 +2 位作者 施宇华 曹茜 黄振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66-969,共4页
目的运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Ⅱ)观察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患者的视觉质量,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50例(50眼)MGD患者按照是否伴随干眼症状分为MGD干眼组(22眼... 目的运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Ⅱ)观察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患者的视觉质量,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50例(50眼)MGD患者按照是否伴随干眼症状分为MGD干眼组(22眼)和MGD非干眼组(28眼),同时选取25名(25眼)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利用OQAS-Ⅱ检测并比较3组受试者自然状态下的视觉质量: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off,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trehl ratio,SR)、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所有受试对象均行睑板腺相关检查(睑缘形态评分、睑板腺挤压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和泪液相关检查。对3组受试对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3组受试对象的MTF cutoff、SR、O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GD非干眼组的MTF cutoff和SR分别为(31.36±1.83)c·deg^(-1)和0.21±0.02,均较对照组的(35.87±1.59)c·deg^(-1)和0.23±0.03显著降低,OSI为0.57±0.06,较对照组的0.45±0.06显著提高(均为P<0.05);MGD干眼组的MTF cutoff和SR分别为(27.87±3.08)c·deg^(-1)和0.16±0.02,均较MGD非干眼组显著降低,OSI为0.72±0.10,较MGD非干眼组显著提高(均为P<0.05)。MGD患者的OSI、MTF cutoff、SR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睑板腺相关检查数据间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OQAS-Ⅱ检测发现MGD患者的视觉质量参数发生变化,且MGD干眼患者较MGD非干眼患者变化更明显。MGD非干眼患者视觉质量的下降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功能障碍 干眼 视觉质量 通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飞秒激光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瑞娜 郭红亮 +2 位作者 马挺 梁厚成 龙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33-837,共5页
背景随着近视患病率的增加,近视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法以达到更好的视觉质量成为研究热点。目的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OQAS)对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效果和视觉质量与飞秒激光准分子激... 背景随着近视患病率的增加,近视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法以达到更好的视觉质量成为研究热点。目的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OQAS)对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效果和视觉质量与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设计,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纳入屈光度为-4.00- -9.00D且拟行近视矫正手术者26例52眼,按照角膜厚度分为ICL植入术组和FS—LASIK组,角膜厚度〈500μm者12例24眼接受ICL植入术,角膜厚度≥500μm的14例28眼接受FS—LASIK手术,2个组间年龄、性别、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和术前等效球镜度(SE)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随访至术后3个月,对2个组术眼术后裸眼远视力(UCDVA)、SE、OQAS测量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客观散射指数(OSI)、斯特列尔(Strehl)比率及对比度100%、20%、9%时的对比度视力(OV100、OV20、OV9)进行比较,并对各自组内术眼手术后UCDVA与术前BCDVA进行比较。结果ICL组和FS.LASIK组术眼术后BCDVA均优于术前UCDVA(-0.04±0.10与0.05±0.12;-0.07±0.12与0.00±0.1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3.128、2.358,均P〉0.05)。2个组间术眼术后SE、UCDVA和BCDV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92、0.900、-0.653,均P〉0.05)。OQAS测量结果显示,2个组间术后MTF cut off、OSI、Strehl比和OV100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032、-1.440、-0.224,均P〉0.05)。ICL组术眼术后OV20和OV9值分别为0.82±0.14和0.80±0.21,均明显高于FS—LASIK组的0.59±0.15和0.47±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05、4.702,均P〈0,05)。结论]CL植入术和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和屈光度,在20%和9%的对比度下,ICL术眼术后的视觉质量优于FS—LASI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手术 屈光手术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视觉质量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眼弱视患儿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和血流密度改变及视觉质量分析
7
作者 田敏 张熙伯 +4 位作者 熊鑫 王勇 罗林碧 张沛霖 吕红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93-899,共7页
目的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结构、血流密度、视觉质量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单眼弱视儿童中的特点,并评价其在单眼弱视儿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单眼弱视患儿81例。使用光学相关断... 目的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结构、血流密度、视觉质量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单眼弱视儿童中的特点,并评价其在单眼弱视儿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单眼弱视患儿81例。使用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OCTA)测量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管丛的微血管结构和血流密度;使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对患者视觉质量进行客观评估。结果在81例单眼弱视儿童中,屈光参差性弱视47例,斜视性弱视34例。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在外环上、外环下和外环平均值均较对侧眼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_(3 mm×3 mm)范围黄斑扫描中,弱视眼的血管线性密度(VD)_(1 mm×1 mm)、VD _(1 mm×3 mm)、VD _(3 mm×3 mm)均小于对侧眼(P<0.05),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VD_(1 mm×1 mm)小于斜视性弱视眼(均为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弱视眼的血流灌注密度(PD)_(1 mm×1 mm)、PD _(1 mm×3 mm)、PD _(3 mm×3 mm)均小于对侧眼(均为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PD_(1 mm×1 mm)小于斜视性弱视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6 mm×6 mm范围黄斑扫描中,弱视眼的VD_(1 mm×1 mm)、VD _(1 mm×3 mm)均小于对侧眼(均为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VD_(1 mm×1 mm)小于斜视性弱视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弱视眼的PD_(1 mm×1 mm)、PD _(1 mm×3 mm)均小于对侧眼(均为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PD_(1 mm×1 mm)小于斜视性弱视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弱视眼的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R)及对比度为100%、20%、9%时的OV值(OV100%、OV20%和OV9%)低于对侧眼,弱视眼的客观散射指数(OSI)高于对侧眼,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MTF cutoff、OV100%低于斜视性弱视眼,OSI高于斜视性弱视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黄斑区OCT和OCTA对评估单眼弱视患儿视网膜的结构和血流变化有一定意义,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较斜视性弱视变化更大;弱视眼的视觉质量较正常对侧眼降低,屈光参差性弱视较斜视性弱视的视觉质量稍差,OQASⅡ能客观全面获取单眼弱视儿童视网膜成像质量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中期立体视功能及视觉质量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巫雷 王文惠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56-960,共5页
目的评价三焦点非球面衍射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双眼立体视功能及视觉质量。方法非随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对38例76眼单纯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依据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不同分为2组:双眼均植入三焦点人工... 目的评价三焦点非球面衍射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双眼立体视功能及视觉质量。方法非随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对38例76眼单纯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依据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不同分为2组:双眼均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组18例36眼为三焦组,双眼均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组20例40眼为单焦组。随访记录2组患者术后双眼近立体视功能、视力[单眼及双眼裸眼远距离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DVA)、裸眼中距离视力(uncorrected intermediate visual acuity,UIVA)、裸眼近距离视力(un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UNVA)、矫正远距离视力(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矫正远视力基础上的中距离视力(distance-corrected intermediate visual acuity,DCIVA)、矫正远视力基础上的近距离视力(distance-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DCNVA)]和等效球镜度。利用VF-14-CN量表行主观问卷调查,对夜间光晕及老视眼镜依赖与否行问卷并记录;利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客观散射指数、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trehl ratio,SR)及100%、20%、9%对比度视力(contrast visual acuity,CVA)等指标。结果三焦组术后近立体视功能明显优于单焦组(P=0.001)。三焦组和单焦组所有术眼术后单眼UD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均为P<0.05)。三焦组单眼UDVA、UIVA、UNVA均明显优于单焦组(均为P<0.05);三焦组单眼DCDVA与单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CIVA和DCNVA均明显优于单焦组(均为P<0.01)。三焦组双眼UDVA、UIVA、UNVA均明显优于单焦组(均为P<0.01);三焦组双眼DCDVA与单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CIVA和DCNVA均明显优于单焦组(均为P<0.01)。两组等效球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VF-14量表评分单焦组明显低于三焦组(P=0.000)。90.0%单焦组患者依赖老视眼镜,5.6%三焦组患者依赖老视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眩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两组夜间光晕发生率(单焦组2/20,三焦组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三焦组和单焦组客观散射指数、斯特列尔比值、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焦组100%CVA、20%CVA均好于单焦组(均为P<0.01);9%CVA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立体视功能和视觉质量,术后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视 三焦点人工晶状体 通道技术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工晶状体植入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客观视觉质量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彭正虹 康刚劲 +5 位作者 王妍茜 徐曼华 刘长菊 周娟 陈映 申苑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2-766,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人工晶状体植入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客观视觉质量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8年1月至8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 目的比较不同人工晶状体植入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客观视觉质量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8年1月至8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6例(90眼),其中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34例(52眼)患者为单焦点组,植入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32例(38眼)患者为多焦点组。测量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眼裸眼远近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DVA;un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UCNVA),最佳矫正远、近视力(best-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BCDVA;best-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BCNVA),采用中文版25项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调查(25-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NEI-VFQ-25)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结合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OQAS II对患者术眼手术前后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 index,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 off,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对比度为100%、20%及9%的OQAS值(OV100、OV20、OV9)以及伪调节力进行测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UCDVA及BCD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t=-27.763、-16.772、-13.429、-12.936,均为P<0.01),多焦点组患者术后UCNVA及BCN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为P<0.05),多焦点组术后UCNVA较单焦点组高(t=-6.364,P<0.01),2组间术后UCDVA、BCDVA、BCN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焦点组术后总体视觉、近距离工作评分均较单焦点组好(均为P<0.05),单焦点组术后色彩视觉评分较多焦点组好(P<0.05),2组患者术后的独立性及精神健康均较术前改善(均为P<0.05),2组间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焦点组术后OSI、调节幅度较单焦点组均高(均为P<0.05),MTF cut off、OV20、OV9较单焦点组均低(均为P<0.05)。结论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及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均能有效改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客观视觉质量,从而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通道技术 客观视觉质量 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N:双通道密集哈达玛卷积的画质评价网络
10
作者 杨晓东 韩振奇 +1 位作者 刘立庄 赵丹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43-249,共7页
随着人类对高质量图像的需求日益紧迫,客观画质评价(image quality assessment,IQA)的研究日趋重要,其中的无参考真实失真评估,面临失真的复杂性和内容多样性的巨大挑战。为了获取更加准确有效的质量特征,提出了一种双通道密集哈达玛卷... 随着人类对高质量图像的需求日益紧迫,客观画质评价(image quality assessment,IQA)的研究日趋重要,其中的无参考真实失真评估,面临失真的复杂性和内容多样性的巨大挑战。为了获取更加准确有效的质量特征,提出了一种双通道密集哈达玛卷积的画质评价网络(dual-channel network,DCN),其以深度卷积模型Inception-ResNet-v2为骨干网络提取特征,将设计的双通道融合网络为分数评估网络,最后映射到客观质量分数。分数评估网络由卷积特征提取分支和多层感知机分支并联组成,将提出的密集哈达玛卷积模块(dense Hadamard product module,DHPM)应用到多层感知机分支中,通过哈达玛乘积将低层特征与高层特征融合,发挥特征自适应和高级表达的作用。在公开数据集KonIQ-10k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测试的斯皮尔曼秩相关系数(spearman rankorde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ROCC)为0.922,皮尔森线性相关系数(Pearson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LCC)达到0.9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质量评价 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通道结构 哈达玛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