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可聚合Gyroid液晶相构建具有双连续纳米通道的聚合物材料
1
作者 冯训达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9-336,共8页
Gyroid液晶相具有独特的三维互连网络结构,可用于构建兼具精确分子筛选和高效传输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在分子筛、离子交换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可聚合Gyroid液晶相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两亲分子的设计合成、液... Gyroid液晶相具有独特的三维互连网络结构,可用于构建兼具精确分子筛选和高效传输性能的聚合物材料,在分子筛、离子交换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可聚合Gyroid液晶相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两亲分子的设计合成、液晶结构的固化以及纳米通道尺寸的控制等关键技术和策略。Gyroid液晶相的立方体空间特性和负高斯曲率几何形态赋予了聚合物材料独特的优势,但也带来了合成和结构保持方面的挑战。最新的研究致力于通过开发新型单体和优化结构保持机制来克服这些挑战,例如,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稳定Gyroid相、简化合成路线并降低成本。此外,通过精确控制纳米通道的尺寸和形貌,以及将可聚合Gyroid液晶相与其他功能材料结合,可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基于可聚合Gyroid液晶相的聚合物材料将在更多领域,如水处理、离子传输、药物输送和催化等,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yroid液晶 可聚合液晶 双连续纳米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数有界双连续n阶α次积分C半群的扰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华新 贺凯丽 刘娟娟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86-90,共5页
利用经典算子半群理论中的研究方法,在指数有界双连续α次积分C半群的基础上,讨论了指数有界双连续n阶α次积分C半群的扰动定理。设A为次生成元的指数有界双连续n阶α次积分C半群{T(t)}_(t≥0),B为界线性算子,A、B、C可交换,则在一定条... 利用经典算子半群理论中的研究方法,在指数有界双连续α次积分C半群的基础上,讨论了指数有界双连续n阶α次积分C半群的扰动定理。设A为次生成元的指数有界双连续n阶α次积分C半群{T(t)}_(t≥0),B为界线性算子,A、B、C可交换,则在一定条件下,C^(-1)(A+B)C_(B)生成双连续n阶α次积分C半群{T_(B)(t)}_(t≥0),并给出T_(B)(t)的表达式,从而推广了n阶α次积分C半群相关的扰动定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续 n阶α次积分C半群 扰动 指数有界 生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数有界双连续n阶α次积分C半群与高阶抽象Cauchy问题研究
3
作者 葛国菊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73-176,92,共5页
算子半群理论在求解Cauchy问题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并且其在泛函分析理论等各方面的研究中同样有着重要意义。此次研究在Banach空间上,基于泛函分析、算子半群理论对柯西问题进行探讨。并基于n阶α次积分C半群的生成定理,对指数... 算子半群理论在求解Cauchy问题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并且其在泛函分析理论等各方面的研究中同样有着重要意义。此次研究在Banach空间上,基于泛函分析、算子半群理论对柯西问题进行探讨。并基于n阶α次积分C半群的生成定理,对指数有界双连续n阶α次积分C半群的生成定理与其Laplace逆变换表达式进行推算。由结果可知,L∞范数误差在分数阶n为1.47时达到最低值,为0.04,这表明其与实际值极为接近。在T=0.2,0.5两种时刻下,中精确解和正则解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且二者的误差在x∈0.1,0.9区间内接近于0。研究有效验证了指数有界双连续n阶α次积分C半群解决高阶抽象Cauchy问题具有适用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抽象Cauchy问题 适定性 指数有界 双连续 n阶α次积分C半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连续结构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及展望
4
作者 雷聪 晋芳伟 +1 位作者 张萍 仇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7-50,共4页
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的两相组织在三维空间呈各自连续的状态,二者互相缠绕、互为支撑、强弱互补,由于双连续相复合材料具有特有的拓扑结构,复合材料通常表现出独特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热力学性能、耐高温性能、减震性能。因此,对其进行... 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的两相组织在三维空间呈各自连续的状态,二者互相缠绕、互为支撑、强弱互补,由于双连续相复合材料具有特有的拓扑结构,复合材料通常表现出独特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热力学性能、耐高温性能、减震性能。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双连续相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特点、成型方法,对比了不同陶瓷相与金属复合所表现出的结构特性和性能特点,并展望了该结构材料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续 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成型方法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连续n次积分C-半群拓扑
5
作者 杨延涛 陈万里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7-19,26,共4页
利用双连续n次积分C-半群的概念,引入一个新的局部凸向量拓扑,并对其基本性质以及在新的局部凸向量拓下双连续n次积分C-半群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双连续n次积分C-半群 局部凸向量拓扑 生成元 双连续n次积分C-半群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过渡层对SiC/Al双连续相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赵龙志 曹小明 +2 位作者 田冲 胡宛平 张劲松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55-58,61,共5页
研究了界面过渡层对SiC/Al双连续相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过渡层降低了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改善了界面的结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当界面过渡层中SiC的体积分数接近50%时,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最高,塑性最好,但弹性... 研究了界面过渡层对SiC/Al双连续相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过渡层降低了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改善了界面的结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当界面过渡层中SiC的体积分数接近50%时,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最高,塑性最好,但弹性模量较低。界面过渡层的存在改变了复合材料的弯曲断裂机制。SiC原始泡沫增强的复合材料在断裂时,增强体SiC泡沫先断裂,基体后破坏,断裂表面凹凸不平;含界面过渡层的复合材料断裂时,过渡层的外侧界面先被撕开,内侧界面结合良好,基体与增强体同时断裂,断口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续相复合材料 界面过渡层 压缩性能 断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渗法制备双连续TiB_2/(Cu,Ni)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洪长青 韩杰才 +2 位作者 张幸红 赫晓东 孟松鹤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用高温粉末烧结结合自发浸渗法制备高TiB2含量(体积含量约为86%)的双连续TiB2/(Cu,N i)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陶瓷体积含量多孔材料对TiB2/(Cu,N i)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和SEM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用三... 用高温粉末烧结结合自发浸渗法制备高TiB2含量(体积含量约为86%)的双连续TiB2/(Cu,N i)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陶瓷体积含量多孔材料对TiB2/(Cu,N i)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和SEM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用三点弯曲试验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结果表明:经过预制坯高温烧结后自发熔渗金属是制备致密的双连续TiB2/(Cu,N i)复合材料的有效方法,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当TiB2陶瓷体积含量为81.6%以及浸渗温度为1500℃条件下,TiB2/(Cu,N i)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640.5 MPa和9.37 MPa.m1/2,相对密度为9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渗法 双连续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TiB2/(Cu N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双连续型微乳在大鼠皮肤中的药物滞留量考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洪卓 王淑芬 +3 位作者 王永军 韩飞 姚慧敏 李三鸣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3-336,388,共5页
目的考察环孢素A双连续型微乳经大鼠皮肤给药的可行性及对药物体内分布的影响,并与大鼠灌胃给予新山地明比较。方法将环孢素A双连续型微乳非封闭的应用于大鼠皮肤,给药皮肤用胶带剥离法分离角质层,得到的全血、肾脏、肝脏、皮肤(除去角... 目的考察环孢素A双连续型微乳经大鼠皮肤给药的可行性及对药物体内分布的影响,并与大鼠灌胃给予新山地明比较。方法将环孢素A双连续型微乳非封闭的应用于大鼠皮肤,给药皮肤用胶带剥离法分离角质层,得到的全血、肾脏、肝脏、皮肤(除去角质层)经提取后用RP-HPLC法测定药物的含量,观察药物在血液中质量浓度的经时变化以及在肾脏、肝脏和皮肤的分布状况。结果与灌胃给予同剂量新山地明的体内行为相比,微乳经皮给药后皮肤中药物的含量显著高于口服组(P<0.01),而血液及肝脏、肾脏中药物的含量明显低于口服组。结论双连续型微乳能够有效的提高环孢素A在大鼠皮肤中的滞留量,同时可以降低药物在肝肾的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双连续型微乳 局部给药 口服给药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连续相复合材料在高速列车制动盘及闸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劲松 曹小明 胡宛平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2期39-42,共4页
简述了国内外对高速列车制动材料的研究概况,探讨了高速列车制动系统对制动材料 的要求,分析了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速列车制动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制动盘 闸片 双连续相复合材料 制动系统 制动材料 碳化硅 高温力学性能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有界双连续α次积分C半群的生成元及其性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娜 赵华新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6-8,共3页
给出了一个带有局部凸拓扑τ的Banach空间X上的局部有界双连续α次积分C半群生成元的定义及若干性质.
关键词 局部有界 双连续 α次积分C半群 生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双连续微结构控制的0.5 Ce0.5Ba1Mn11AlOx纳米催化剂形态
11
作者 滕飞 田志坚 +3 位作者 马怀军 徐平 熊国兴 林励吾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116-1118,共3页
在水/NP-7/正丁醇/环己烷微乳体系中,制备了Ce0.5B0.5MnAl11O19纳米催化剂,用电导跟踪了微乳液微结构变化.研究了微乳体系的组成、干燥方式对颗粒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的微结构对前体颗粒的形态和尺寸产生类似"模板"的... 在水/NP-7/正丁醇/环己烷微乳体系中,制备了Ce0.5B0.5MnAl11O19纳米催化剂,用电导跟踪了微乳液微结构变化.研究了微乳体系的组成、干燥方式对颗粒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的微结构对前体颗粒的形态和尺寸产生类似"模板"的限制和剪裁作用,从而控制颗粒的形貌;甲烷催化燃烧活性实验表明,针状颗粒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双连续微结构 形貌控制 超临界干燥 针状 纺锤状 六铝酸盐 纳米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连续n次积分C-半群的Trotter-Kato逼近定理
12
作者 常胜伟 刘瑞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3-366,共4页
半群序列逼近有概率性型逼近,Laplace反演形式Trotter-Kato逼近等.结合积分半群逼近定理,双连续C-半群逼近定理,得到了双连续n次积分C-半群序列收敛的一个等价命题,并且给出了一般的Trotter-Kato逼近定理.
关键词 双连续n次积分C-半群 等度连续 收敛 Trotter-Kato逼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砜/环氧树脂体系的双连续相结构及其应变激励下的修复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庆丽 李刚 +3 位作者 张晨 杜中杰 励杭泉 刘和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61,共4页
研究了聚砜含量为10%的E-51/PSF/MTHPA/2,4-EMI共混体系在等温固化时双连续相相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在不同应变下的自修复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倒置相差显微镜照片验证了双连续相相结构的演变过程。倒置相差显微镜测试的结果表明,9... 研究了聚砜含量为10%的E-51/PSF/MTHPA/2,4-EMI共混体系在等温固化时双连续相相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在不同应变下的自修复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倒置相差显微镜照片验证了双连续相相结构的演变过程。倒置相差显微镜测试的结果表明,90℃固化3 h后聚砜/环氧固化体系伸长率较高,回弹及应力松弛性能较好,后固化样品的自修复性能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聚砜 双连续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PS双连续相的临界组分比及相形态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剑 许忠斌 冯连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6-39,44,共5页
在哈克转矩流变仪中,研究了操作温度、螺杆转速、共混时间和相容剂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对尼龙6/聚苯乙烯(PA6/PS)共混物形成双连续相组分比例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温度、螺杆转速、共混时间对共混物形成双连续相组分比例范... 在哈克转矩流变仪中,研究了操作温度、螺杆转速、共混时间和相容剂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对尼龙6/聚苯乙烯(PA6/PS)共混物形成双连续相组分比例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温度、螺杆转速、共混时间对共混物形成双连续相组分比例范围的影响不大,SMA的加入使形成双连续相的比例范围大大减小,SMA阻碍分散相间的碰撞、降低其凝聚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对双连续相PA6/PS(50/50,质量分数/%)共混物进行静态热处理,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形态发现:在一定温度下双连续相相尺寸随热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大;温度越高,相尺寸随时间增大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但仍能够保持双连续相态。在一定温度下,连续相经过破裂、凝聚,使两组分的界面面积降低是相态粗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续 共混 形态 相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片在双连续相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中的迁移行为对其导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惠健 任鹏刚 +3 位作者 李然 解瑞红 孙振峰 任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4-88,共5页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石墨烯纳米片(GNS)/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导电复合材料。导电行为研究表明,静态热场下复合材料的电阻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并逐渐达到稳定。动态剪切热场作用下,复合材料的电阻率先下降后上升,当180℃剪切8mi...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石墨烯纳米片(GNS)/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导电复合材料。导电行为研究表明,静态热场下复合材料的电阻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并逐渐达到稳定。动态剪切热场作用下,复合材料的电阻率先下降后上升,当180℃剪切8min时,GNS的体积分数为3.4%的50%PP/50%HDPE混合体系电阻率从104Ω·m降低到100Ω·m,下降了4个数量级。剪切时间延长到18min时,其电阻率又升至103Ω·m。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热场作用下GNS从PP基体中向HDPE基体内迁移,且热场+剪切场下的迁移更加明显。通过调控剪切热场的作用时间可有效调节GNS在PP/HDPE双连续相中的分布,进而获得具有较优导电性能的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聚丙烯 高密度聚乙烯 熔融共混 双连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有界双连续余弦算子函数的生成元及其性质
16
作者 卢娜 赵华新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2,共2页
为了减弱余弦算子函数中的强连续性条件,把空间X约定到一个赋有范数拓扑(X,‖.‖)和局部凸拓扑(X,τ)的Banach空间上,又结合算子的局部有界性,引入了局部有界双连续函数的概念,并研究了其生成元及生成元的若干性质。
关键词 局部有界 双连续 余弦算子函数 生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连续n次积分C余弦函数的概率逼近
17
作者 岳田 雷国梁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2-65,共4页
利用双连续n次积分C余弦函数与双连续n次积分C半群之间的关系,借助于双连续n次积分C半群的Taylor公式,得到了双连续n次积分C余弦函数的Taylor展式,然后借助于概率论的方法及算子值数学期望等工具,给出了双连续n次积分C余弦函数概率型逼... 利用双连续n次积分C余弦函数与双连续n次积分C半群之间的关系,借助于双连续n次积分C半群的Taylor公式,得到了双连续n次积分C余弦函数的Taylor展式,然后借助于概率论的方法及算子值数学期望等工具,给出了双连续n次积分C余弦函数概率型逼近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续n次积分C余弦函数 Taylor展开式 率型逼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连续相SiC/Al复合材料压渗工艺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盼 汤涛 +1 位作者 汤文明 郑治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26-229,共4页
为了充分发挥陶瓷和金属的各自优势 ,同时避免它们的各自劣势 ,文章采用鲜有报道的多孔陶瓷骨架压渗工艺制备双连续相金属 /陶瓷复合材料。首先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 Si C多孔陶瓷骨架 ,然后将纯金属 A l压渗到骨架中 ,为了改善压渗效... 为了充分发挥陶瓷和金属的各自优势 ,同时避免它们的各自劣势 ,文章采用鲜有报道的多孔陶瓷骨架压渗工艺制备双连续相金属 /陶瓷复合材料。首先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 Si C多孔陶瓷骨架 ,然后将纯金属 A l压渗到骨架中 ,为了改善压渗效果 ,还对助渗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纯金属 A l可以压渗进入陶瓷骨架中 ,使用助渗剂可得到更好的效果。该材料应用前须进一步改善压渗工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骨架 压渗工艺 助渗剂 双连续相金属/陶瓷复合材料 压渗合金 碳化硅/铝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连续相微乳液聚合制备L-色氨酸分子印迹膜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潮军 翁森 +2 位作者 张卫英 李晓 英晓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64,共3页
以L-色氨酸(L-Trp)为模板分子,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同时作为双连续相微乳液的乳化剂,采用光引发无皂双连续相微乳液聚合制备L-色氨酸分子印迹膜。考察了丙烯酸、L-色氨酸、骨架单体比例对印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印迹膜对L-Trp... 以L-色氨酸(L-Trp)为模板分子,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同时作为双连续相微乳液的乳化剂,采用光引发无皂双连续相微乳液聚合制备L-色氨酸分子印迹膜。考察了丙烯酸、L-色氨酸、骨架单体比例对印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印迹膜对L-Trp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和优先渗透性,相比于结构类似物L-酪氨酸其分离因子可达1.97,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膜 L-色氨酸 双连续相微乳液 光引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制动条件下泡沫陶瓷/金属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惠阳 刘贵民 +1 位作者 兰海 杜建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为解决履带式特种车辆机械制动器过热失效问题,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SiC/Cu和SiC/Fe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研究两种材料在连续紧急制动工况和连续高温制动工况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三维形貌仪等... 为解决履带式特种车辆机械制动器过热失效问题,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SiC/Cu和SiC/Fe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研究两种材料在连续紧急制动工况和连续高温制动工况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三维形貌仪等手段分析摩擦因数、温度和磨损率的变化规律,揭示相应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连续紧急制动实验中,接触表面经历了摩擦膜形成和层间断裂过程,摩擦因数随接合次数增加略微下降,并趋于稳定。在前40次接合中,SiC/Cu和SiC/Fe摩擦副的磨损率整体下降。在40~60次接合中,SiC/Cu摩擦副黏着磨损、氧化磨损和疲劳磨损加剧,磨损率升高。而SiC/Fe摩擦副以磨粒磨损为主,磨损率较低。在连续高温制动实验中,摩擦因数在前6次接合中逐渐升高,制动时间逐渐缩短。在第6次接合后,摩擦副边缘区域出现的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导致力矩下降,摩擦因数和制动时间均呈先降后升趋势。连续高温制动过程中以严重的黏着磨损为主,SiC/Cu和SiC/Fe摩擦副的磨损率均随接合次数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续相复合材料 制动 摩擦磨损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