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边匹配理论及其在金融市场应用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
作者 沈丽 石彦 《金融发展研究》 2013年第6期20-23,共4页
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开始研究双边匹配问题,匹配算法及其应用研究不断推进,研究的样本与研究结论日益全面。国内关于双边匹配的研究起步较晚,不仅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而且应用研究范围相对较窄,尤其是在金融市场的应用研究更显薄弱... 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开始研究双边匹配问题,匹配算法及其应用研究不断推进,研究的样本与研究结论日益全面。国内关于双边匹配的研究起步较晚,不仅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而且应用研究范围相对较窄,尤其是在金融市场的应用研究更显薄弱。本文将对双边匹配理论的发展与应用进行梳理,并对该理论在金融市场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匹配理论 发展 应用 金融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匹配理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电煤价格生成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时如义 聂锐 +1 位作者 王迪 李崇茂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13,共4页
2013年电煤价格并轨后,电煤价格生成和煤电稳定交易成为研究焦点。本文分析电煤价格生成问题,梳理双边匹配理论研究进展,将双边匹配理论应用到电煤价格生成过程中,并做出以下应用展望:从煤电企业双方的交易意愿出发,探寻煤电双方稳定匹... 2013年电煤价格并轨后,电煤价格生成和煤电稳定交易成为研究焦点。本文分析电煤价格生成问题,梳理双边匹配理论研究进展,将双边匹配理论应用到电煤价格生成过程中,并做出以下应用展望:从煤电企业双方的交易意愿出发,探寻煤电双方稳定匹配交易下的电煤均衡价格,为煤电企业提供电煤价格生成的参与机制,推动电煤价格生成过程透明化、规范化、系统化;为煤电企业经营和宏观政策设计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促进煤电中长期稳定交易关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煤价格 双边匹配理论 应用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匹配理论下我国研究生调剂体系的最优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秦放鸣 焦音学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6-172,共7页
双边匹配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初次提出至今,应用遍及金融、教育等多个领域。国外通过双边匹配理论与大学招生模型相结合,实现了高等教育不同模块的最优机制,而我国双边匹配理论虽在高考领域已见成效,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则涉及较少,特... 双边匹配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初次提出至今,应用遍及金融、教育等多个领域。国外通过双边匹配理论与大学招生模型相结合,实现了高等教育不同模块的最优机制,而我国双边匹配理论虽在高考领域已见成效,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则涉及较少,特别是较为复杂的调剂体系。因此,依据双边匹配理论现有成果,以大学招生模型为基础,可从个人理性、帕累托最优等5个方面对我国研究生调剂体系的最优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研究生调剂体系理论上未达最优,现实情况更为严峻,未来仍需深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匹配理论 递延接受算法 研究生调剂体系 最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匹配理论在双向转诊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姚玲玲 程薇 满晓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3773-3775,共3页
目前我国的双向转诊建设仍存在一定问题,居民经济负担下降不明显,上转患者数多于下转,转诊程序不明确、转诊标准不统一。双边匹配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新发展,已经被应用于多个领域。本研究于2015年12月选取A医院眼科医生3例、就诊患者15... 目前我国的双向转诊建设仍存在一定问题,居民经济负担下降不明显,上转患者数多于下转,转诊程序不明确、转诊标准不统一。双边匹配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新发展,已经被应用于多个领域。本研究于2015年12月选取A医院眼科医生3例、就诊患者15例,根据患者状况与医生所能提供服务的偏离程度测算其偏好排序,采用递延接受算法构建双边匹配的双向转诊模型。双边匹配理论在我国双向转诊模型的改进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可以解决目前双向转诊系统缺乏切实可行管理程序的问题,规避大医院保留康复期和轻病情患者的问题,有利于降低医疗提供的单位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转诊 双边匹配理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选择时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基于匹配理论对考生偏好的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娟 张立芳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80,共11页
在双边匹配理论中,录取分数线反映了考生对于志愿的偏好。基于这一理论,本文使用2018年参与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418所高校87个一级学科在各地区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和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数据,验证优质生源和优势学科之间是否存在错配现... 在双边匹配理论中,录取分数线反映了考生对于志愿的偏好。基于这一理论,本文使用2018年参与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418所高校87个一级学科在各地区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和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数据,验证优质生源和优势学科之间是否存在错配现象,并估计考生对于学校和专业的偏好程度。结果显示,考生对于学校的整体偏好强于对专业的偏好,考生在选择学校时首先会考虑学校质量,其次是所在地区,再次是专业类别,最后才是专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优先 专业优先 双边匹配理论 高考志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信贷市场匹配机制的再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开洪 文胜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0-76,共7页
我国的银行信贷市场呈现二元结构——目标客户与非目标客户信贷市场。两者有着不同的运行机制。目标客户信贷市场的议价过程存在一个类似企业"求婚"的递延接受程序,市场的运行结果稳定。非目标客户信贷市场不存在导致稳定结... 我国的银行信贷市场呈现二元结构——目标客户与非目标客户信贷市场。两者有着不同的运行机制。目标客户信贷市场的议价过程存在一个类似企业"求婚"的递延接受程序,市场的运行结果稳定。非目标客户信贷市场不存在导致稳定结果的分散化匹配程序,市场广度和深度不够。为提高非目标客户信贷市场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我们建议通过公布银行信贷方案、设立非目标客户信贷中心、设立中央化的匹配清算所等,把分散化的议价过程变成中央化的匹配程序,从而完善和降低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拓展广阔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匹配理论 信贷市场 匹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位市场设计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沈体雁 崔娜娜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69,共7页
古典区位论、近代区位论、现代区位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以及新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等都将区位视为一个被动的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这是传统区位选择理论的破缺。基于双边匹配的区位市场设计理论将区位视为一个利益主体,将企业区位选择看作... 古典区位论、近代区位论、现代区位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以及新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等都将区位视为一个被动的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这是传统区位选择理论的破缺。基于双边匹配的区位市场设计理论将区位视为一个利益主体,将企业区位选择看作企业与区位(地方政府或开发区管委会)之间为了获得土地及其相应资源而进行的合作博弈。基于区位市场设计理论的工业用地市场设计将企业区位选择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双边匹配,将厂商选址与工业用地出让有机结合,将单边盲目搜寻变为双边有效匹配,将各地分散市场变成全国集合交易,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匹配理论 市场设计 工业用地 企业区位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信贷市场匹配机制设计
8
作者 袁开洪 文胜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60,共4页
我国的银行信贷市场呈现二元结构——目标客户与非目标客户信贷市场。两个市场有着不同的运行机制。为提高非目标客户信贷市场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我们建议通过公布银行信贷方案、设立非目标客户信贷中心、设立中央化的匹配清算所等,把... 我国的银行信贷市场呈现二元结构——目标客户与非目标客户信贷市场。两个市场有着不同的运行机制。为提高非目标客户信贷市场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我们建议通过公布银行信贷方案、设立非目标客户信贷中心、设立中央化的匹配清算所等,把分散化的议价过程变成中央化的匹配程序,从而完善和降低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拓展广阔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匹配理论 信贷市场 匹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技能倾向测试模式的理念定位与框架构想 被引量:3
9
作者 闫智勇 郝延春 王茜雯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9,共9页
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完善的职业技能倾向测试模式提供助力。对此,在理念层面,梳理职业技能倾向测试模式在测试理论、测试工具以及测试方法上的历史脉络;澄清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倾向以及职业技能倾向模式等概念内涵;澄明职业技能倾向测试... 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完善的职业技能倾向测试模式提供助力。对此,在理念层面,梳理职业技能倾向测试模式在测试理论、测试工具以及测试方法上的历史脉络;澄清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倾向以及职业技能倾向模式等概念内涵;澄明职业技能倾向测试模式在测试原理、测试程序以及测试结果上的理念定位。在结构层面,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和双边匹配理论,建立职业技能倾向测试模式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职业技能倾向测试模式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双边匹配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理期望的专利运营主体选择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裕稳 吴洁 +2 位作者 李鹏 盛永祥 施琴芬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3-129,147,共8页
[目的/意义]专利的有效运营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要素融入社会生产力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畅通专利信息交换渠道,考虑心理期望提高运营主体满意度,合理地选择专利运营合作伙伴,能有效地提高当前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方法/过程]基... [目的/意义]专利的有效运营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要素融入社会生产力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畅通专利信息交换渠道,考虑心理期望提高运营主体满意度,合理地选择专利运营合作伙伴,能有效地提高当前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方法/过程]基于此,建立高校的专利价值评估体系和企业的专利运营能力评价体系,从高校和企业的双视角,运用双边匹配的方法以主体心理期望为参考点,建立以满意度为目标的专利运营交易模型求解交易选择方案。[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和企业主体的主观需求在选择决策时具有决定性作用,主体决策者具有风险规避的心理行为特征,以满意度为目标所获得的合作方案存在且唯一,能最大限度提升主体的满意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运营 主体选择 累积前景理论双边匹配心理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