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型三电平双有源桥变换器功率与电压平衡控制策略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嘉进 马翔 +2 位作者 谢宇帆 王天翔 舒泽亮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82-3092,共11页
针对三电平半桥型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SOP)型双有源桥(DAB)变换器的各模块参数差异而导致的模块功率不均衡传输问题,该文首先分析多模块功率不平衡原因,然后提出基于三重移相(TPS)调制的串联侧功率平衡策略。针对ISOP系统多模块间参数差... 针对三电平半桥型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SOP)型双有源桥(DAB)变换器的各模块参数差异而导致的模块功率不均衡传输问题,该文首先分析多模块功率不平衡原因,然后提出基于三重移相(TPS)调制的串联侧功率平衡策略。针对ISOP系统多模块间参数差异问题,提出多模块参数差异估计方法,该方法无需增加额外的电流或电压传感器,通过注入强制分量作为扰动而采集反映模块差异的特征量变化,对控制量进行补偿实现多模块功率平衡。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多种扰动条件下,所提功率平衡方法可实现样机串联侧均压,在输出电压24V工况和10~435W功率范围下,系统在所提控制策略下能明显提高串联侧的电压平衡,工作效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型有源桥(ISOP-DAB)变换器 多模块功率不平衡 参数差 异估计方法 串联侧均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数阶双输入Buck变换器的逆向解耦PIλ控制
2
作者 吴家荣 杨林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141,共7页
为提高分数阶双输入Buck变换器的动静态性能,提出一种逆向解耦PIλ控制。首先,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双输入Buck变换器的分数阶数学模型,推导其分数阶小信号等效模型。随后,分析能量间的耦合关系。基于逆向解耦方法实现变量间的解耦,... 为提高分数阶双输入Buck变换器的动静态性能,提出一种逆向解耦PIλ控制。首先,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双输入Buck变换器的分数阶数学模型,推导其分数阶小信号等效模型。随后,分析能量间的耦合关系。基于逆向解耦方法实现变量间的解耦,并推导实现分数阶逆向解耦的必要条件。最后,对解耦系统分别设计分数阶PI控制器,并结合分数阶系统的Nyquist判据证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和动静态调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Buck变换器 分数阶模型 逆向解耦 分数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输入/双输出变换器的三端口变换器拓扑 被引量:18
3
作者 吴红飞 夏炎冰 邢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45-51,共7页
从端口功率流动的角度揭示三端口变换器的拓扑构成和运行机理,由此提出组合式三端口和集成三端口变换器拓扑族的系统生成方法。从构造三端口变换器所需功率流为切入点,与双输入变换器和双输出变换器比较,并构造新的可控功率通路,得到了... 从端口功率流动的角度揭示三端口变换器的拓扑构成和运行机理,由此提出组合式三端口和集成三端口变换器拓扑族的系统生成方法。从构造三端口变换器所需功率流为切入点,与双输入变换器和双输出变换器比较,并构造新的可控功率通路,得到了一系列三端口变换器拓扑并给出拓扑生成方法。给出由典型的Buck、Boost和Buck/Boost生成三端口变换器的拓扑实例,进行分析和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端口变换器 双输入变换器 输出变换器 拓扑 新能源独立发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互补双输入Buck-Boost直流变换器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廖志凌 徐艳杰 施卫东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3-66,共4页
采用双输入直流变换器将太阳能和风能联合构成双输入供电系统,可避免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电力供应不稳定和不连续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双输入Buck-Boost直流变换器,具备电路结构简单、电压增益高特点,联合供电系统既可同时向负载供电,... 采用双输入直流变换器将太阳能和风能联合构成双输入供电系统,可避免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电力供应不稳定和不连续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双输入Buck-Boost直流变换器,具备电路结构简单、电压增益高特点,联合供电系统既可同时向负载供电,又可分体单独向负载供电。分析双输入Buck-Boost直流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给出变换器的输入/输出稳态关系式,并通过PSPICE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输入变换器 BUCK-BOOST 电压增益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输入Boost变换器 被引量:15
5
作者 陆治国 刘捷丰 +1 位作者 郑路遥 秦煜森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2-45,共4页
针对传统的多输入变换器(MIC)具有电路结构复杂、电压增益低或开关器件电压应力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双输入Boost变换器拓扑结构,该拓扑由2个完全一致的基本Boost变换器子拓扑构成,每个基本Boost变换器的功率开关管分别并联一个功率... 针对传统的多输入变换器(MIC)具有电路结构复杂、电压增益低或开关器件电压应力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双输入Boost变换器拓扑结构,该拓扑由2个完全一致的基本Boost变换器子拓扑构成,每个基本Boost变换器的功率开关管分别并联一个功率二极管,在单输入状态时一个始终导通,另一个始终关断;在双输入状态时,2个功率二极管全部关断。分析了2种输入状态下的工作原理及各个阶段的工作模态,结果表明该变换器适合工作在双输入状态,且在此状态时可以实现2种不同性质的电源输入,具有电压增益高、开关器件电压应力低等优点。研制了一台输出功率为240 W的双输入Boost变换器原理样机,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变换器 输入Boost变换器 电压增益 电压应力 工作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控制双输入Boost变换器的能量传输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皇金锋 韩梦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022-3033,共12页
多输入Boost变换器较传统并联方式工作的Boost变换器而言,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增益高、控制方式灵活等优点,因此在新能源联合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多输入Boost变换器存在多个输入电压及功率开关管,导致其供能模... 多输入Boost变换器较传统并联方式工作的Boost变换器而言,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增益高、控制方式灵活等优点,因此在新能源联合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多输入Boost变换器存在多个输入电压及功率开关管,导致其供能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较传统Boost变换器要复杂得多。为给多输入Boost变换器的分析和设计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该文对采用交错控制的双输入Boost变换器供能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电感L1存在完全电感供能模式(CISM)、不完全电感供能模式(IISM)和断续导电模式(DCM)三种供能模式;电感L2存在连续导电模式(CCM)和DCM两种供能模式。推导出各供能模式的临界电感,得到各供能模式的输出纹波电压解析式,据此给出双输入Boost变换器参数设计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Boost变换器 能量传输模式 临界电感 输出纹波电压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错控制双输入Buck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皇金锋 曹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9-149,共11页
针对两路输入电压大小不等而导致交错控制双输入Buck变换器工作模式复杂、参数设计困难的问题,将变换器的两路输入电压分3种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并且建立了变换器工作于连续导电模式(CCM)和不连续导电模式(DCM)的临界负载、电感电流和... 针对两路输入电压大小不等而导致交错控制双输入Buck变换器工作模式复杂、参数设计困难的问题,将变换器的两路输入电压分3种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并且建立了变换器工作于连续导电模式(CCM)和不连续导电模式(DCM)的临界负载、电感电流和输出纹波电压数学模型。研究发现,变换器的临界负载随两路输入电压压差的减小而增大,电感电流纹波及输出纹波电压随两路输入电压压差的减小而减小;当两路输入电压相等时,变换器的临界负载达到最大,电感电流纹波及输出纹波电压达到最小。最后搭建了双输入Buck变换器实验平台,并通过给定的3组输入电压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变换器的工作模式以及输出纹波电压数学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可为交错控制方式的双输入Buck变换器的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Buck变换器 交错控制 工作模式 纹波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型双有源桥变换器等效建模方法 被引量:31
8
作者 高晨祥 丁江萍 +1 位作者 许建中 赵成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4955-4964,共10页
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双有源桥结构(dual active bridge,DAB)构成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nput series output parallel,ISOP)DC-DC变换器的电磁暂态等效建模方法。现有电力电子变换器常将ISOP型DAB变换器作为中间环节,但由于DAB单元和ISOP... 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双有源桥结构(dual active bridge,DAB)构成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nput series output parallel,ISOP)DC-DC变换器的电磁暂态等效建模方法。现有电力电子变换器常将ISOP型DAB变换器作为中间环节,但由于DAB单元和ISOP结构的复杂性,导致电磁暂态精确仿真的仿真效率极低。为此,文中提出一种适用于DAB构成的ISOP型DC-DC变换器的等效建模方法。具体而言,采用梯形积分法将各DAB单元组成元件离散化,并通过对变压器的分析,将变压器解耦,再利用嵌套快速求解法消去DAB单元内部节点和串并联节点,使得整个DAB变换器等效为仅包含4个外部节点的戴维南(诺顿)等效电路。在完成一个步长的电磁暂态求解后,可随后进行内部节点信息如各DAB单元输出电流的更新。在PSCAD/EMTDC环境中验证所提出模型的精度和加速比,结果表明,提出的等效建模方法可以精确仿真系统稳态与暂态过程,且可以很大程度提高电磁暂态仿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型有源桥结构变换器 梯形积分 电磁暂态 等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快速加载Buck变换器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倪雨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98-1602,共5页
为了提高VRM的加载响应速度,该文分析了传统Buck变换器的最优加载过程,并基于传统Buck变换器提出了双输入Buck变换器电路方案,说明了其稳态工作过程和加载运行过程,以最优加载阈值为依据给出了附加电源的切换条件,并做了仿真对比研究.... 为了提高VRM的加载响应速度,该文分析了传统Buck变换器的最优加载过程,并基于传统Buck变换器提出了双输入Buck变换器电路方案,说明了其稳态工作过程和加载运行过程,以最优加载阈值为依据给出了附加电源的切换条件,并做了仿真对比研究.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双输入Buck变换器较传统Buck变换器具有更快加载响应速度和更小输出电压跌落,且结构简单,易于设计和实现,适用于VRM主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调节模块 最优负载瞬态特性 输入Buck变换器 加载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AB的ISOP型蓄电池测试电源控制策略 被引量:6
10
作者 施永 张震 +1 位作者 陈忠 彭凯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9-87,共9页
针对传统测试电源多采用单向能耗式结构,存在充放电测试速度慢、能耗高的问题,提出以双有源桥(DAB)作为基本模块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SOP)型直流变换器构成测试电源,并在充电的不同阶段提出ISOP-DAB变换器的恒流控制和下垂限压控制策... 针对传统测试电源多采用单向能耗式结构,存在充放电测试速度慢、能耗高的问题,提出以双有源桥(DAB)作为基本模块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SOP)型直流变换器构成测试电源,并在充电的不同阶段提出ISOP-DAB变换器的恒流控制和下垂限压控制策略;提出的基于DAB的ISOP型蓄电池测试电源可以提高充放电速度、降低能耗,同时避免采用工频变压器造成的测试装置体积大、质量大的问题。研究测试电源中ISOP-DAB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建模方法,得到ISOP-DAB变换器的小信号电路应用等效模型。对比ISOP-DAB变换器的输入均压控制策略,选择模块化控制方法进一步研究,实现多模块的输入均压和输出均流的同时兼顾实现分段充电方式。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电池测试 测试电源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有源桥变换器 控制策略 输入均压 输出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解决光伏与市电互补问题的方法
11
作者 张文合 胡天友 +2 位作者 吴小波 郭建波 卢刚菊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2-35,共4页
在使用双输入Buck变换器做为主电路的光电联合供电系统中,采用现有的能量管理策略,可以实现光伏与电网协调工作。当两只开关管同时导通时,由于两只续流二极管均承受反偏电压而截止,因此电网电流势必会从太阳能电池板一侧流过。如果在此... 在使用双输入Buck变换器做为主电路的光电联合供电系统中,采用现有的能量管理策略,可以实现光伏与电网协调工作。当两只开关管同时导通时,由于两只续流二极管均承受反偏电压而截止,因此电网电流势必会从太阳能电池板一侧流过。如果在此时测量太阳能电池板电流,将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严重影响,而且可能直接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文中提出两种解决方案,即交错双沿调制和锁定方式,并对两种方式给出了理论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两种方法的使用效果是一致的。最后,列出了采用交错双边沿调制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模型和结果,证明采用交错双边沿调制的驱动方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供电系统 输入Buck变换器 交错沿调制 锁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