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有企业的双重目标与双轨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泰 夏立军 张鹏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6,79,共13页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仅为市场提供了竞争性商品和服务,也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公共产品。国有企业的“国有”与“企业”双重性质决定了国有企业的双重目标,即以市场竞争为主的经济目标和以公共服务为主的公共目标。双重目...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仅为市场提供了竞争性商品和服务,也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公共产品。国有企业的“国有”与“企业”双重性质决定了国有企业的双重目标,即以市场竞争为主的经济目标和以公共服务为主的公共目标。双重目标又决定了国有企业的双轨治理机制,即市场化治理机制和行政权威领导治理机制。本文从国有企业双重目标及其统筹、双轨治理及其统筹、双轨治理如何内生于双重目标三个方面对国有企业双重目标和双轨治理文献进行了评述,为准确理解国企功能定位、科学评估国企投资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参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有企业改革启示、现有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双重目标 双轨治理 分类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双轨治理:乡村振兴内源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仁兴 谢铠蔚 于玲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107,共11页
乡村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支撑。文章以J市乡村振兴工作专员制度的具体实践为例,探索乡村振兴内源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对深度访谈资料的主题分析,结合双轨政治理论与嵌入式治理理论,文章... 乡村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支撑。文章以J市乡村振兴工作专员制度的具体实践为例,探索乡村振兴内源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对深度访谈资料的主题分析,结合双轨政治理论与嵌入式治理理论,文章提出了嵌入式双轨治理模型。乡村振兴工作专员作为内源人才嵌入乡土社会,依托政治嵌入、关系嵌入和文化嵌入,有效激活乡村治理网络。基于嵌入式双轨治理模型的分析,文章提出打通治理体系“制度关”,突破治理主体“信任关”,贯通治理场域“知识关”,以期破除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治理梗阻,推动乡村振兴内源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工作专员 内源式发展 嵌入式双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社会的双轨治理体系 封建与郡县之辨 被引量:71
3
作者 渠敬东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共31页
对于中国社会的考察,要接续潘光旦、费孝通等前辈的学术路径,回到传统社会分析的古典范畴。传统社会由殷周、秦汉之变,以及后续各代的发展变迁,均围绕着封建制与郡县制的辩证关系而展开。封建一方面以宗法、丧服、宗庙等礼制,以亲亲、... 对于中国社会的考察,要接续潘光旦、费孝通等前辈的学术路径,回到传统社会分析的古典范畴。传统社会由殷周、秦汉之变,以及后续各代的发展变迁,均围绕着封建制与郡县制的辩证关系而展开。封建一方面以宗法、丧服、宗庙等礼制,以亲亲、尊尊的差等秩序为原则,确立了君统与宗统之间的逻辑关联,另一方面则以天命的神圣观,确立了君民之间的自然天养的普遍法则,使民彝与民生成为了根本的治理基础。郡县则强调战国以来的历史势变,革除了封建制各私其土的乱政之源,反而开创了一个"公天下"的世界,确立了一种超国家形态的帝国政制体系。近世以来,王夫之、顾炎武等强调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旨在依据圣人对于三代之制的理解,打破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的集权制系统,重新理顺"公""私"之辨。不过,对于经学意义上的封建的考察,仍是一件需要进一步推敲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制 郡县制 双轨治理 天命 势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矫正管理面临的组织困境及其双轨治理 被引量:4
4
作者 哈洪颖 马良灿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78,共7页
社区矫正实践中,我国已形成"党委政府领导、司法行政负责、公检法部门辅助、社会力量补充"的社区矫正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呈现出合法性与合理性、广泛性与同质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等特征。现行社区矫正管理模式潜藏着深层的... 社区矫正实践中,我国已形成"党委政府领导、司法行政负责、公检法部门辅助、社会力量补充"的社区矫正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呈现出合法性与合理性、广泛性与同质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等特征。现行社区矫正管理模式潜藏着深层的社会风险,陷入了内生性与外迫性、实质性与形式性、民间性与官方性、常规性与权益性等相互冲突的组织困境中。要摆脱这种困境,就应当将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融入社区矫正的实践过程中,迈向一条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互链接、上下通达的双轨治理之路。这种治理不仅涉及我国行政管理体系中条块关系的重构,还关涉社会力量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角色与功能的重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矫正 管理模式 组织困境 双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轨治理”:“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一种分析框架——基于广西圆村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120
5
作者 谢小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62,共10页
将贫困置于中国自身的政治与治理语境中进行考察,这将有利于拓展贫困的本土研究。基于费孝通的"双轨政治",文章提出"双轨治理"概念,认为其既包含国家治理又包括基层治理,特指国家在"攻坚拔寨"特殊时期设... 将贫困置于中国自身的政治与治理语境中进行考察,这将有利于拓展贫困的本土研究。基于费孝通的"双轨政治",文章提出"双轨治理"概念,认为其既包含国家治理又包括基层治理,特指国家在"攻坚拔寨"特殊时期设置的第一书记制度与在改革开放后一直延续至今的村支书制度在扶贫领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有效的治贫格局。然而"双轨治理"也潜藏着造假共谋和形式主义、权力博弈与不合作、农民边缘化与基层自治力量削弱,及村庄公共性瓦解等新问题。完善"双轨治理",可从政府与社会有限度的自主性、互惠性的资源依赖、合作型的治理及村落共同体的重建四方面入手,最终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书记 精准扶贫 双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第一书记嵌入农村的双轨治理研究——以临沂市兰山区Z村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洁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期199-202,214,共5页
通过分析双轨治理整合乡村振兴集体行动的实现路径及现实意义,以临沂市兰山区Z村为例,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第一书记嵌入农村的双轨治理过程。第一书记和村两委作为基层治理主体通过互惠性的资源依赖、资源主导下的权力顶端、运动式自治动... 通过分析双轨治理整合乡村振兴集体行动的实现路径及现实意义,以临沂市兰山区Z村为例,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第一书记嵌入农村的双轨治理过程。第一书记和村两委作为基层治理主体通过互惠性的资源依赖、资源主导下的权力顶端、运动式自治动员3条整体性路径嵌入"村和户"基层治理客体之中,使行政动员下的资源整合在乡村振兴场域发生作用,使得Z村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建设行动和创新管理服务方式4个方面取得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双轨治理 第一书记 农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逻辑与行政激励:中国大学的双轨治理机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务均 王洪才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36,共9页
中国大学治理研究常在西方大学制度移植和学术话语体系中进行,缺乏将其置于中国政治经济背景与治理环境的考察。中国大学治理不是孤立的组织现象,它既受制于西方学术自治逻辑(学术轨道),也受制于我国政治行政传统(行政轨道),但双重轨道... 中国大学治理研究常在西方大学制度移植和学术话语体系中进行,缺乏将其置于中国政治经济背景与治理环境的考察。中国大学治理不是孤立的组织现象,它既受制于西方学术自治逻辑(学术轨道),也受制于我国政治行政传统(行政轨道),但双重轨道源自不同的观念基础与支配逻辑,必然存在组织冲突和运行紧张等问题。费孝通"双轨政治"分析范式概括了中国社会的制度传统与治理经验,但具有非正式治理特征,而组织分析视角善于解释高校组织现象、结构特征及其行动意义,其分析概念契合现代大学制度的法定性和正式性要求,综合两者可构成中国大学"双轨治理"分析框架。H大学的个案跟踪研究证实,大学双轨治理机制既能强化学术自治空间,又能释放行政激励功能,实现大学行政管理与学术专业决策的相对分离和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轨治理 学术自治 行政激励 学术委员会 组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城中村治理的实践路径——基于武汉市一个城中村的实践调查 被引量:11
8
作者 纪芳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6,共11页
城中村在从“村”向“城”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城中村社会转型与治理需求复杂化是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产生的前提与基础。在原有集体土地产权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通过治理结构双轨化、治理策略弹性化与治... 城中村在从“村”向“城”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城中村社会转型与治理需求复杂化是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产生的前提与基础。在原有集体土地产权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通过治理结构双轨化、治理策略弹性化与治理资源多样化运作,城中村治理呈现如下格局:集体主导的村治结构与社区治理结构并存;综合性治理与专业化治理互动;正式治理资源与非正式治理资源互补。这种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本质上是城乡两种治理要素、治理思维和治理机制的结合与互动,对于避免基层治理体制僵化、缓解转型期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应辩证看待城乡二元结构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在城中村治理中独特的体制资源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集体主导型双轨治理 城乡二元结构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视角下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双轨治理探究
9
作者 黄伟 《热带农业工程》 2022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第一书记”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乡村实践。第一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直接嵌入乡村对于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在“双轨”基层治理中,存在权责不匹配,角色定位不清晰,... “第一书记”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乡村实践。第一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直接嵌入乡村对于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在“双轨”基层治理中,存在权责不匹配,角色定位不清晰,主体协同困难,关系维系复杂,队伍建设落后,组织管理不到位等多方面的问题。对此,在社会工作视角下,发挥好第一书记资源提供者、政策倡导者、管理者、服务者和支持者角色,有利于破解双轨治理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双轨基层治理 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财政与技术基础变迁背景下县域治理的新议题及其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聚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7,共10页
随着人口持续非均衡流动、财政压力加剧和数字治理时代的降临,县域治理的人口、财政和技术基础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并由此带来一系列新的治理议题。论文将因县域人口规模和空间布局变迁所引发的“农政”与“市政”并行格局概括为“双轨治... 随着人口持续非均衡流动、财政压力加剧和数字治理时代的降临,县域治理的人口、财政和技术基础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并由此带来一系列新的治理议题。论文将因县域人口规模和空间布局变迁所引发的“农政”与“市政”并行格局概括为“双轨治理”,而将因财政压力诱发的非常规治理现象界定为“保运转行政”。以人口结构和财政基础变迁为分析起点并高度重视数字技术的基础性影响,可进一步从职能、结构、体制、过程四个维度,梳理推动县域治理现代化的新议题及其实践路径,推动大县治理重心调整、探讨小县重组的可能性、数字技术重塑县乡政府职责体系和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治理 双轨治理 人口结构 财政压力 数字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治抑或服务:县域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实践逻辑——以Z县基层社会治理“1844”制度为例
11
作者 马良灿 康宇兰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09,共8页
在治理制度与治理主体、制度设计与制度实践的互构关系中理解县域农村基层治理制度的实践逻辑,有助于深化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制度的认识。在治理体系与治理机制、治理方式与治理内容等层面,案例县在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创新... 在治理制度与治理主体、制度设计与制度实践的互构关系中理解县域农村基层治理制度的实践逻辑,有助于深化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制度的认识。在治理体系与治理机制、治理方式与治理内容等层面,案例县在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实践中,过度强调管治逻辑导致制度创新成为基层政府自上而下向乡村社会不断延展科层制权力关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民众自下而上的社会权利被忽略,基层治理陷入行政需要与民众诉求、行政工作与社区自治、技术理性与复杂现实、管治社会与服务民众相交织的多重困境中。县域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创新需要处理好管治与服务的动态平衡关系并在行政权力与民众权利的上下联结和制度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融合中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农村治理 制度创新 实践逻辑 双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与运行机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朱战辉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84,共12页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数字技术全面嵌入国家治理体制和乡村社会,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科层管理逻辑主导的数字下乡与乡村技术治理通过国家正式治理体制对乡村治理的...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数字技术全面嵌入国家治理体制和乡村社会,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科层管理逻辑主导的数字下乡与乡村技术治理通过国家正式治理体制对乡村治理的吸纳,增强了国家介入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但同时也带来村级治理行政化和技术消解自治的意外后果,造成乡村双轨治理结构断裂和基层治理悬浮。促进数字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优化,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要素作用,挖掘本土性制度资源优势,使数字技术赋能与基层群众路线有机结合,探索超越科层化的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道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体制统一性建设、乡村治理行动者网络再造、乡村社会数字化整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乡村治理的双轨并行与一体融通,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结构转型和治理机制创新的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赋能 双轨治理 乡村治理现代化 数字乡村建设 数字下乡 乡村治理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派主义与叙利亚危机教派化机制浅析
13
作者 李海鹏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2,156,共21页
关于教派因素在叙利亚危机中作用的现有研究多持工具论观点,忽视了教派身份认同被精英工具化的必要条件以及教派动员的微观机制。本文认为,教派因素确非叙利亚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但阿萨德家族统治时期叙利亚社会长期积累的教派间利益... 关于教派因素在叙利亚危机中作用的现有研究多持工具论观点,忽视了教派身份认同被精英工具化的必要条件以及教派动员的微观机制。本文认为,教派因素确非叙利亚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但阿萨德家族统治时期叙利亚社会长期积累的教派间利益分流、社会区隔和敌对情绪,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危机教派化的前提条件和大众动员的最初框架。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伊始,民间自发的地方性教派动员和暴力已然出现。叙国内外精英通过不同政策迅速直接或间接介入民间自发性的教派动员,制造或强化了历史积累和新近出现的教派敌意、利益冲突、能力、机会等因素,触发并加剧了“安全困境/暴力螺旋”和“群体内—群体间交互作用”两大机制,最终导致了危机的教派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派主义 叙利亚危机 教派化 双轨制”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