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传统史学双轨发展格局的形成 被引量:1
1
作者 乔治忠 孔永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9-157,192,共9页
西周末期,中国的传统史学产生于官方制度化地记录史事,至战国时期私修史勃兴,编纂水平超过官方。历经秦与西汉,官方史学呈现衰微和停滞,而司马迁的《史记》则是私修史的巨大跨越,而且有将史学发展拉向突出个性精神、离开先秦以来传统路... 西周末期,中国的传统史学产生于官方制度化地记录史事,至战国时期私修史勃兴,编纂水平超过官方。历经秦与西汉,官方史学呈现衰微和停滞,而司马迁的《史记》则是私修史的巨大跨越,而且有将史学发展拉向突出个性精神、离开先秦以来传统路径的倾向。但东汉明帝支持班固撰修《汉书》的同时,倡修《东观汉记》,开创官方不仅记史而且修史的局面,将史学重新拖回依附朝廷政治的方向。东汉对私修史引导而不堵塞,构建了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双轨发展的新格局,这奠定了传统史学的基础,促成中国古代史学的繁荣,其历史文化魅力,导致后来少数民族政权的仿从,成为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最重要的先导因素,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双轨发展 官方史学 私家史学 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创新发展中的知识信息服务行业体制建设与双轨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昌平 刘昆雄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文章着重于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服务行业体系建设和基于行业体制的机构运行研究。国家创新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了构建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的要求,需求导向下的服务变革决定了部门、系统服务体制的变革,这种变革确立了知识信息服务... 文章着重于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信息服务行业体系建设和基于行业体制的机构运行研究。国家创新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出了构建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的要求,需求导向下的服务变革决定了部门、系统服务体制的变革,这种变革确立了知识信息服务行业体系构建与协同运行关系,不仅需要进行信息服务体系重构,更重要的是需要在不断深化的体制改革中依据其价值取向确立行业化服务体制,在服务组织上实现事业型与产业型服务的双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信息服务 行业体制 双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茶理论与英语教学的“双轨”发展模式
3
作者 任平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3-214,共2页
茶理论对于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茶理论基础上的英语教学的"双轨"发展模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方法以及英语理论基础的掌握。当今英语教学的"双轨"发展模式虽然已经相当完善,但是仍存在一定的缺... 茶理论对于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茶理论基础上的英语教学的"双轨"发展模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方法以及英语理论基础的掌握。当今英语教学的"双轨"发展模式虽然已经相当完善,但是仍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本文从茶理论与英语教学的"双轨"发展模式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共同之处,且致力于将传统茶文化与英语教学的"双轨"发展模式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发展"双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理论 英语教学 双轨发展模式 教学特征 应用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欠发达地区报业双轨制模式思考
4
作者 赵星耀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67,共3页
基于对市场失灵现象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报业在未来发展中不宜完全接受市场机制的调控,而应确立市场化和非市场化并存的双轨制发展模式,以保证自身健康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 市场失灵 中国欠发达地区 报业 双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新闻传播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
5
作者 邹细林 钟媛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99-102,共4页
中国当代新闻传播事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事业。政治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思想上是源自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经济上实行的是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它存在新闻“宣传工具化” ,缺乏“法制化”的现象... 中国当代新闻传播事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事业。政治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思想上是源自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经济上实行的是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它存在新闻“宣传工具化” ,缺乏“法制化”的现象。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应走双轨制发展 ,分级式管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事业 政治发展不平衡 文化心理影响 发展现状 双轨发展 分级管理 法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转移型城镇化与结构转换型城镇化——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孔令刚 程必定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7期25-28,共4页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转型视角下社会结构和关系的再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未来一段时间城镇化努力方向。基于中国城镇化的实践与反思,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是城镇化的核...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转型视角下社会结构和关系的再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未来一段时间城镇化努力方向。基于中国城镇化的实践与反思,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是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其演化路径显示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两次转型:一是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强调的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空间转移,这是城镇化的初级形态;二是结构转换型的城镇化,强调的是区域经济社会结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这是城镇化的高级形态。中国城镇化已进入发展转型的新阶段,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向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转变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转移 结构转型 双轨发展 新型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