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层双跨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后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昊 郑乔文 +1 位作者 朱春明 李向民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2,74,共7页
通过低周反复水平荷载试验对四榀双层双跨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后的破坏形态、破坏机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性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混凝土框架在加固后均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采... 通过低周反复水平荷载试验对四榀双层双跨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后的破坏形态、破坏机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性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混凝土框架在加固后均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采用软件SeismoSoft 4.0对模型框架进行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框架 低周反复水平荷载 滞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特性地震下加固后典型校舍抗倒塌与可恢复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瑞 陈鑫 +2 位作者 孙勇 刘涛 赵宝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6期16141-16151,共11页
中小学校是人员聚集场所,其校舍既是保障震时师生生命安全的重要载体,也是灾后重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地震作用下校舍抗倒塌性能和可恢复性对提升城镇抗震防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典型校舍的双跨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 中小学校是人员聚集场所,其校舍既是保障震时师生生命安全的重要载体,也是灾后重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地震作用下校舍抗倒塌性能和可恢复性对提升城镇抗震防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典型校舍的双跨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根据结构安全鉴定结果,开展基于外包角钢法和黏贴碳纤维布法的加固设计。随后,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选取具有不同特性的地震动记录,开展加固前后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最后,基于倒塌概率和残余层间位移角指标,对比了不同特性地震作用下,加固前后双跨RC框架结构的抗倒塌和可恢复性能。结果表明:双跨RC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加固后薄弱层层间位移角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分别降低21.89%和39.40%;近场地震的长周期和速度脉冲等特性对双跨RC框架抗倒塌和可恢复性能有较大影响,近场有脉冲和近场无脉冲地震作用下1.0g(g为重力加速度)时的倒塌概率分别为远场地震作用下的4.45倍和2.92倍,相应的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残余层间位移角比值分别为3.14和1.16;加固后倒塌概率和薄弱层残余层间位移角分别平均降低25.34%和54.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校舍 混凝土(rc)框架 抗震加固 倒塌性能 可恢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