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艾特玛托夫看双语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学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09-112,共4页
近年来,在苏联多民族文学的花坛里,吉尔吉斯文学奇花突开,大放光彩,受到全世界的注目和公认,这一切,都与艾特玛托夫的创作分不开。今天,艾特玛托夫的作品,不仅几乎全部译成中文,而且还被译成七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的九十多家出版社出... 近年来,在苏联多民族文学的花坛里,吉尔吉斯文学奇花突开,大放光彩,受到全世界的注目和公认,这一切,都与艾特玛托夫的创作分不开。今天,艾特玛托夫的作品,不仅几乎全部译成中文,而且还被译成七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的九十多家出版社出版,他本人还于1983年,被选为设在巴黎的全欧科学、艺术、文学研究院研究员。这足以说明苏联吉尔吉斯文学在世界文学殿堂中的地位。吉尔吉斯是苏联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一百多万。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学要跻身于世界文坛,首先就得让人家能看懂自己的文学作品。可是苏联的吉尔吉斯,到1924年才有自己的书面文字,显然,要让世界各国能看懂苏联的吉尔吉斯文学作品,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就得借助于第二语言作媒介物,在苏联就是俄语。别的国家不提,且说我们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特玛托夫 吉尔吉斯 民族文化发展 双语作家 民族文学 苏联 少数民族 文学作品 俄语 两种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语——时代的要求
2
作者 夏里甫罕.阿布达里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89-91,共3页
著名作家王蒙说得好:“我总觉得语言也是一种艺术、一种音乐,是打开一种人心、一种文化的钥匙。多学一种语言等于多长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一个舌头和一副头脑。”(见王蒙评论集《创作是一种燃烧》第260页)陈学迅同志的《双语——是提... 著名作家王蒙说得好:“我总觉得语言也是一种艺术、一种音乐,是打开一种人心、一种文化的钥匙。多学一种语言等于多长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一个舌头和一副头脑。”(见王蒙评论集《创作是一种燃烧》第260页)陈学迅同志的《双语——是提高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就是专门探讨和研究“多学一种语言”,多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的一本书。作者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理论,结合人类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语言 艾特玛托夫 人类文化史 吉尔吉斯 评论 作品 世界文学 双语作家 少数民族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语堂英文作品翻译之特点 被引量:8
3
作者 吴玲玲 李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37-42,共6页
林语堂是中国著名的双语作家、语言学家、翻译家。他用英语写成并且翻译了诸多作品。林氏作品基本上以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生活现状为题材 ,所以 ,翻译此类作品 ,与翻译其他反映外来事物的作品相比 ,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就这些特... 林语堂是中国著名的双语作家、语言学家、翻译家。他用英语写成并且翻译了诸多作品。林氏作品基本上以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生活现状为题材 ,所以 ,翻译此类作品 ,与翻译其他反映外来事物的作品相比 ,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就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希望是对林氏作品汉译的又一次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英文作品 翻译 特点 回译 中国文化 双语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