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T抑制剂JQ1对双表达淋巴瘤细胞株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
作者 陈雪瑜 闫雪 +3 位作者 宋滨阳 孙健 慕俐君 李伟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94-1100,共7页
目的:探讨BET抑制剂JQ1对于双表达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的作用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SU-DHL6、OCILY3、OCILY10的cMyc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识别双表达淋巴瘤细胞株。CCK-8方法检测JQ1对淋巴瘤细胞株增殖的影响,We... 目的:探讨BET抑制剂JQ1对于双表达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的作用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SU-DHL6、OCILY3、OCILY10的cMyc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识别双表达淋巴瘤细胞株。CCK-8方法检测JQ1对淋巴瘤细胞株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及RT-RCR方法检测JQ1对cMyc、BCL-2、BCL-6 mRNA及蛋白水平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JQ1对淋巴瘤细胞株凋亡的影响。结果:SU-DHL6、OCILY3同时表达cMyc和BCL-2,为双表达淋巴瘤细胞株。CCK-8结果显示,JQ1对双表达淋巴瘤细胞株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且JQ1主要调节cMyc、BCL-6的表达,对BCL-2无明显影响,且对B淋巴瘤细胞株凋亡无影响。结论:BET抑制剂JQ1可调节cMyc、BCL-6表达,抑制B细胞淋巴瘤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表达淋巴瘤 JQ1 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6表达对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初治双表达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范冰杰 陈欢 +3 位作者 上官辰星 柳喜洋 常宇 张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97-1801,共5页
目的:比较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初治myc+/bcl-2+/bcl-6;淋巴瘤(bcl-6;双表达组)和myc+/bcl-2+/bcl-6;共表达淋巴瘤患者(bcl-6;双表达组)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病理确诊为双表... 目的:比较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初治myc+/bcl-2+/bcl-6;淋巴瘤(bcl-6;双表达组)和myc+/bcl-2+/bcl-6;共表达淋巴瘤患者(bcl-6;双表达组)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病理确诊为双表达淋巴瘤(myc+/bcl-2+)的患者152例,对比分析bcl-6;双表达组和bcl-6;双表达组患者的短期疗效和长期生存差异。结果:152例双表达淋巴瘤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0.5(15-87)岁,Ann Arbor分期Ⅲ/Ⅳ期85例(55.9%),两组间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cl-6表达、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分期是影响双表达淋巴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两组双表达淋巴瘤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9,P=0.387)。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bcl-6;双表达组的PFS和OS均明显优于bcl-6;双表达组(PFS:χ^(2)=6.095,P=0.014;OS:χ^(2)=5.133,P=0.023)。结论:bcl-6;是双表达淋巴瘤的预后良好因素,接受R-CHOP方案治疗的初治bcl-6;双表达淋巴瘤患者的远期疗效优于bcl-6;双表达淋巴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表达淋巴瘤 bcl-6表达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DOCH方案用于初诊双表达淋巴瘤治疗效果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旭艳 黄灿 +2 位作者 王典文 邹玲丽 涂传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38-1142,共5页
目的:探讨R-EDOCH方案用于初诊双表达淋巴瘤治疗临床效果,为更佳化疗方案选择积累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初诊双表达淋巴瘤共51例临床资料,均给予REDOCH方案治疗,计算总体缓解率(ORR)、疾病控制... 目的:探讨R-EDOCH方案用于初诊双表达淋巴瘤治疗临床效果,为更佳化疗方案选择积累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初诊双表达淋巴瘤共51例临床资料,均给予REDOCH方案治疗,计算总体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PFS)率及总生存(OS)率,并根据IPI评分和是否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进行分组并比较疗效。结果:全部患者ORR为96.08%(49/51),DCR为100.00%(51/51);随访过程中出现6例复发或进展,占总例数11.76%。随访2年PFS率为84.31%(43/51),OS率为94.12%(48/51)。IPI评分0-2和3-5分患者ORR率、SD率、随访2年PFS率及OS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PI评分0-2和3-5分亚组患者无论是否行auto-HSCT,随访2年PFS率和OS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行auto-HSCT和未行auto-HSCT患者随访2年生存率和OS率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EDOCH方案治疗初诊双表达淋巴瘤总体疗效良好,与auto-HSCT联合显示PFS获益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化疗 双表达淋巴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表达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4
作者 逯亚晓 张婷婷 +1 位作者 王先火(综述) 张会来(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72-477,共6页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修订版中把与染色体重排无关的Myc和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定义为双表达淋巴瘤(double expressor lymphoma,DEL),但其并非一个独立的诊断类别,仍属于DLBCL非特指型(DLBCL not otherwise specified,DLB⁃CL-NOS...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修订版中把与染色体重排无关的Myc和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定义为双表达淋巴瘤(double expressor lymphoma,DEL),但其并非一个独立的诊断类别,仍属于DLBCL非特指型(DLBCL not otherwise specified,DLB⁃CL-NOS)。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对DEL患者的预后分析及治疗方案等有很多研究,如Myc和Bcl-2蛋白过表达不同阳性阈值、P53蛋白过表达、CD5蛋白过表达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对其预后的判断价值,以及强化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法的研究探索。本文旨在对DEL患者的预后因素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表达淋巴瘤 预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打击和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5
作者 陈欣楠 高贝贝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47,共9页
双打击(double hit lymphoma,DHL)和双表达(double expressor lymphoma,DEL)淋巴瘤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两种特殊亚型,与MYC、BCL2及BCL6的异常表达有关,具有独特的遗传学特征,且临床预后差,目前临床常用的标准化学免疫疗法如R-CHOP(... 双打击(double hit lymphoma,DHL)和双表达(double expressor lymphoma,DEL)淋巴瘤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两种特殊亚型,与MYC、BCL2及BCL6的异常表达有关,具有独特的遗传学特征,且临床预后差,目前临床常用的标准化学免疫疗法如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疗效,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强化化疗方案如R-Hyper-CVAD(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R-EPOCH(利妥昔单抗、依托泊苷、泼尼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多柔比星)、R-ICE(利妥昔单抗、异环磷酰胺、卡泊、依托泊苷)等显示了良好的疗效,改善了这部分患者的预后。对于首次达到完全缓解的DHL/DEL推荐进行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降低治疗后复发风险。复发/难治型DHL/DEL预后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潜在的治愈方法,但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进行验证。CD19靶向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治疗在DHL/DEL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及持续缓解。DHL/DEL存在明确的基因异常,近年来针对肿瘤遗传学特征的研究为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精准治疗策略至关重要,目前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显示了良好的治疗前景,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文章较为全面地对DHL和DEL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击淋巴 双表达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uble-hit淋巴瘤诊治新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吕慧娟 董玲 +5 位作者 贾晓辉 孔令喆 王先火 孟斌 付凯 张会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594-597,共4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是诊断"二次打击"淋巴瘤(double-hit lymphoma,DHL)的金标准,并能够指导治疗。C-myc/Bcl-2和C-myc/Bcl-6双表达淋巴瘤(double-expression lymphoma,DEL)的发病率高于DHL,约2/3的DEL为non-GCB亚型,而DH...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是诊断"二次打击"淋巴瘤(double-hit lymphoma,DHL)的金标准,并能够指导治疗。C-myc/Bcl-2和C-myc/Bcl-6双表达淋巴瘤(double-expression lymphoma,DEL)的发病率高于DHL,约2/3的DEL为non-GCB亚型,而DHL大部分是GCB亚型。对于免疫组织化学检验结果,C-myc/Bcl-2或Bcl-6高表达的患者需作FISH检查确诊DHL,但是目前对于界定C-myc/Bcl-2或Bcl-6高表达的临界值仍存在争议。DHL具有相对独特的临床特征和不良预后,关于Myc/Bcl-6 DHL和Myc/Bcl-2 DHL之间的预后差异目前还未达成共识。尽管高强度的化疗如R-EPOCH/Hyper CVAD可以延长DH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但总体来说现有治疗方案对DHL疗效不佳。特异性的靶向药物有望取代传统化疗的主导地位,改善其不良预后,并为其制定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和方向。根据以上特征,2016年新版WHO淋巴瘤分类将其定义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伴Bcl-2或/和Bcl-6与Myc基因重排的独立亚型。本文就DHL的定义、发病机理、争论的焦点及最新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打击淋巴 双表达淋巴瘤 诊断 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