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双螺旋结构模型 被引量:50
1
作者 王光明 黄蔚 +1 位作者 吴立宝 卫倩平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138,共7页
建构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的结构体系,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明晰与聚焦,有利于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效率。教师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的结构要素包括: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教育精神、教育教学能力、教研和创新能力、沟通和合作... 建构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的结构体系,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明晰与聚焦,有利于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效率。教师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的结构要素包括: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教育精神、教育教学能力、教研和创新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学习和反思能力。四大核心素养和四大核心能力类似DNA的糖一鱗酸和碱基,教师教育、日常教学和教研活动等类似DNA的酯键,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通过这些酯键交替连接而成,互联互通,实现教师核心素养与能力的双重螺旋、多向耦合,围绕“立德树人”这个共同轴心旋转,形成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核心素养 教师核心能力 双螺旋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教学
2
作者 刘根生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5-36,共2页
在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模型方法被广泛运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成功就是一个范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是以形象化的具体模型,能使研究对象直观化,既可以促进研究,又可以简略地描述研究成果,又便于理解和传播。在中学生物... 在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模型方法被广泛运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成功就是一个范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是以形象化的具体模型,能使研究对象直观化,既可以促进研究,又可以简略地描述研究成果,又便于理解和传播。在中学生物学教材中,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生物技术性设计和制作的第一案例。本教学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参与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实践活动,深刻体验到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多种影响合作的要素,并从中总结出促进良好的经验,学会小组合作,体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分子 制作 实验教学 生物学教材 教学设计 科学研究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科学史及模型构建的“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璐阳 吕秀华 《生物学教学》 2021年第8期28-30,共3页
以探究DNA分子的结构为主线,基于学生知识基础,采用小组合作体验式学习,结合科学史料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模型搭建,重现DNA结构解析的科学历程。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训练科学思维,提升科学探索能力,促进自主学习,激发创新热情。
关键词 DNA分子 科学史 双螺旋结构模型 体验式学习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驱动引领下的广东省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峙 熊符 +1 位作者 周天鸿 徐湘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65-668,共4页
遗传学(genetics)是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从1866年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实验”论文,标志着经典遗传学的创立;到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开启了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大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多学科交叉融合,... 遗传学(genetics)是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从1866年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实验”论文,标志着经典遗传学的创立;到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开启了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大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多学科交叉融合,以PCR技术、DNA重组技术、高通量基因组测序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及生物信息大数据平台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方法取得飞速发展和革命性突破。现代分子遗传学已经发展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沿性核心学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遗传学 创新驱动 DNA重组技术 广东省 双螺旋结构模型 分子遗传学 PCR技术 生命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打造国际一流研究所——庆祝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成立15周年 被引量:1
5
作者 薛勇彪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25-928,共4页
DNA是细胞核中携带生物生长指令的遗传物质。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推动了遗传密码的复制、转录、转译等一系列生命功能的研究,也由此揭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序幕。DNA上的核苷酸序列最终决定了生命的遗传信息,而解析DN... DNA是细胞核中携带生物生长指令的遗传物质。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推动了遗传密码的复制、转录、转译等一系列生命功能的研究,也由此揭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序幕。DNA上的核苷酸序列最终决定了生命的遗传信息,而解析DNA序列则是研究生物生长发育、环境适应和疾病发生机理的核心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第一台DNA测序仪诞生以来,基因组科学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伴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物信息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基因组科学沿着基因组、表观组和RNA组等研究轨迹迅速发展起来,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引领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学技术 中国科学院 研究所 DNA序列 双螺旋结构模型 北京 国际 生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筑梦科学,砥砺前行——庆祝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成立60周年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维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73-776,共4页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运动及其规律的科学。1838~1839年,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分别提出动植物的细胞学说。1865年,孟德尔发现了生物性状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遗传物质DN...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运动及其规律的科学。1838~1839年,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分别提出动植物的细胞学说。1865年,孟德尔发现了生物性状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分子生物学序幕被揭开。20世纪70年代,古老又年轻的发育生物学学科正式形成。在过去几十年中,生命科学各个学科不断交叉融合、互相促进,各项前沿技术不断创新,科学发现不断涌现,生命科学的发展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局面[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发育生物学 性状遗传 研究所 双螺旋结构模型 生命科学 分离定律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学的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宏礼 张鸿雁 《陕西农业科学》 2003年第3期27-29,共3页
介绍了遗传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各阶段的代表人物、标志性成就和主要内容等。同时论述了遗传学的几个分支学科以及未来的前景等。
关键词 遗传学 形成 发展 孟德尔 鲍维里 萨顿 摩尔根 染色体 基因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克里克 分支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稻史话
8
作者 岳玉峰 《北方水稻》 CAS 2019年第3期63-64,共2页
第一节稻基因概述自从丹麦约翰逊1909年提出“基因”一词后,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到今天又经过了半个多世纪。在这100多年里,人们虽然对“基因”的研究和认识一步步提高,但是关于它的细... 第一节稻基因概述自从丹麦约翰逊1909年提出“基因”一词后,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到今天又经过了半个多世纪。在这100多年里,人们虽然对“基因”的研究和认识一步步提高,但是关于它的细微结构、原理、行为……还是知道的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双螺旋结构模型 史话 中国 英国科学家 美国科学家 DNA分子 细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德尔理论的复兴
9
作者 刘学礼 赵云峰 《生物学教学》 1983年第3期45-47,共3页
在当代自然科学中,遗传学已成为一门进展神速,成果累累的尖端科学。今天,我们在学习和继承现代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G·Mendel)的科学成就和科学方法的同时,分析和探讨孟德尔理论的埋没原因及其复兴过程,对促进现代生物科学的理... 在当代自然科学中,遗传学已成为一门进展神速,成果累累的尖端科学。今天,我们在学习和继承现代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G·Mendel)的科学成就和科学方法的同时,分析和探讨孟德尔理论的埋没原因及其复兴过程,对促进现代生物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孟德尔1822年7月22日出生在奥地利海钦多夫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 现代生物科学 现代遗传学 贫苦农民 MENDEL 多夫 杂交试验 生物学史 分离规律 双螺旋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淡中心法则的演变
10
作者 刘学礼 赵云峰 《生物学教学》 1987年第3期38-39,44,共3页
1958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者之一、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Francis Crick)综合了分子遗传学和结构化学的研究成果,发表了一篇颇具影响的文章:《论蛋白质的合成》(On Protein Synthesis)。
关键词 中心法则 建立者 克里克 英国物理学家 结构化学 CRICK 双螺旋结构模型 反向转录 DNA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