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嘴距对喷射器及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史海路 刘华东 +2 位作者 魏新利 李春何 张羽翔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1-328,共8页
采用自行设计加工的变喷嘴距喷射器,在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实验平台上,研究了喷嘴距对喷射器和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传统压缩制冷循环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喷射器存在一个最优喷嘴距能使引射系数(μ)、升压比(PLR)、系统性... 采用自行设计加工的变喷嘴距喷射器,在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实验平台上,研究了喷嘴距对喷射器和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传统压缩制冷循环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喷射器存在一个最优喷嘴距能使引射系数(μ)、升压比(PLR)、系统性能系数(COP)和压缩比(CR)均达到最大值;在所研究的工况范围内,最优喷嘴距为?5 mm,与喷嘴距为+15 mm相比,μ最大可提高24.56%,PLR最大可提高7.34%,COP最大可提高11.5%,CR最大降低了3.47%;在不同冷却水进水温度和冷媒水进水温度下,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循环比传统压缩制冷循环性能更优,COP最大可分别提高33.97%和24.73%。研究结果可为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系统喷射器设计和系统运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嘴距 喷射 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 系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喷射器的低温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系统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傅兵 张良 +2 位作者 叶方平 焦兴蓉 杨玉麒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30,共7页
针对低蒸发温度下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实验研究较少的现状,设计搭建了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实验台,在蒸发温度为-33~-29℃,气冷器出口温度为30~40℃,高压压力为8.20~9.70 MPa的实验工况下研究制冷系统的性能变化,并将实... 针对低蒸发温度下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实验研究较少的现状,设计搭建了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实验台,在蒸发温度为-33~-29℃,气冷器出口温度为30~40℃,高压压力为8.20~9.70 MPa的实验工况下研究制冷系统的性能变化,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热力学计算结果变化趋势一致,喷射器的应用可显著提升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系统的性能,其对制冷系统COP的最大提升率可达29.37%;在实验工况下,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系统的最优高压压力为8.80 MPa,对应的最优COP为1.63;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COP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冷器出口温度对制冷系统的性能影响显著,随着气冷器出口温度从30℃升至40℃,制冷系统的COP降低61.4%。这些研究成果可为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两级压缩 喷射 蒸发温度 CO_(2) 制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蒸发器压缩制冷系统的激光器散热方案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祎文 全晓军 林涛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33,共8页
设计用于高功率激光器泵浦源散热的双蒸发器压缩制冷系统,通过优化设计两相流冷板内部流道,保证换热能力的同时,得到极小的板面温差。利用第二蒸发器以及压缩机待机运作产生的制冷量减小激光器芯片在变工况启动时的温度升降,避免温度剧... 设计用于高功率激光器泵浦源散热的双蒸发器压缩制冷系统,通过优化设计两相流冷板内部流道,保证换热能力的同时,得到极小的板面温差。利用第二蒸发器以及压缩机待机运作产生的制冷量减小激光器芯片在变工况启动时的温度升降,避免温度剧烈波动。实验结果表明,在4组环境温度(15℃、25℃、35℃、40℃)以及3组散热工况(2 kW、3 kW、4 kW)下,通过设置合理的压缩机转速与膨胀阀的开度,可以控制表面温度处于20—30℃之间,且监控点最大温差低于1℃,系统能效比处于2.5—9区间。在变工况运行试验中,控制制冷系统直接启动,发现监控点温度剧烈波动,温度最高可达49.75℃,同一时刻监控点间最大温差达9.72℃;利用第二蒸发器实现系统待机启动,监控点温度缓慢升高至稳定区间,升温过程中温度波动极小,表明利用本系统可以实现对高功率器件的稳定散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频压缩制冷 蒸发 两相流冷板 激光芯片冷却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