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抗炎活性益生菌靶向筛选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1
作者 苗梦雅 邵君琳 +5 位作者 王光强 宋馨 杨昳津 熊智强 艾连中 夏永军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36-144,共9页
为快速筛选获得具有抗炎活性的益生菌,构建一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筛选方法。将含有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响应元件的双荧光素酶质粒转染至293T细胞,通过优化转染条件以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 为快速筛选获得具有抗炎活性的益生菌,构建一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筛选方法。将含有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响应元件的双荧光素酶质粒转染至293T细胞,通过优化转染条件以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浓度等条件,建立筛选系统。采用该系统对筛选得到的86株菌株抗炎活性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佳转染条件为:pNF-κB-luc质粒与pRL-TK质粒比50∶1、质粒与转染试剂比1∶1、转染时间24 h、LPS诱导质量浓度100 ng/mL。对比结果显示,本实验建立的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具有可靠性(Z’=0.6632)与稳定性(R^(2)=0.74699),菌株筛选结果与RAW264.7炎症模型筛选结果一致。通过本方法最终获得植物乳植杆菌x30、发酵粘液乳杆菌x58与融合魏斯氏菌x83共3株具有良好抗炎活性的菌株,可有效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NF-κB p65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IL-10的表达。本系统为靶向筛选具有抗炎活性的益生菌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炎活性 靶向筛选 荧光报告基因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CYP3A4* 1G增强CYP3A4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卫红 闫良 +3 位作者 刘利娥 赵登职 张卫 张莉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5-768,共4页
目的:探讨CYP3A4*1G增强CYP3A4基因表达的负调控作用。方法:设计合成包含CYP3A4*1G G或A等位基因的一系列基因片段(外显子10与内含子10交界处287和181 bp),构建CYP3A4*1G正向位于CYP3A4启动子上游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与内参质粒pRL... 目的:探讨CYP3A4*1G增强CYP3A4基因表达的负调控作用。方法:设计合成包含CYP3A4*1G G或A等位基因的一系列基因片段(外显子10与内含子10交界处287和181 bp),构建CYP3A4*1G正向位于CYP3A4启动子上游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与内参质粒pRL-TK共转染Hep G2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与CYP3A4启动子相比较,G与A等位基因在287 bp DNA片段中均降低了荧光素酶表达(F=795.575,P<0.001),且G与A等位基因对CYP3A4启动子活性的抑制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YP3A4启动子相比较,G与A等位基因在181 bp DNA片段中均降低了荧光素酶表达(F=23.218,P<0.001),而G与A等位基因对CYP3A4启动子活性的抑制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YP3A4内含子10与外显子10交界处CYP3A4*1G存在与CYP3A4*1G变异无关的CYP3A4启动子的抑制元件,该抑制元件对CYP3A4*1G增强CYP3A4基因表达起负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3A4*1G CYP3A4启动子 荧光报告基因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ATP5B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与活性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段美艳 李安宁 +2 位作者 赵志东 王明明 昝林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9-45,共7页
【目的】构建牛ATP5B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在C2C12细胞系中的表达活性。【方法】从牛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从牛基因组DNA中克隆获得牛ATP5B基因的5′端转录调控区的1 898bp目的片段,通过设计引... 【目的】构建牛ATP5B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在C2C12细胞系中的表达活性。【方法】从牛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从牛基因组DNA中克隆获得牛ATP5B基因的5′端转录调控区的1 898bp目的片段,通过设计引物逐段缺失后获得7个亚克隆,将其纯化后经SmaⅠ和KpnⅠ双酶切与pGL3-Basic载体连接,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得到牛ATP5B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经脂质体基因转染法转染C2C12细胞系后,检测7个重组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运用在线软件Gen-omatix和TFSEARCH对ATP5B启动子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克隆获得7个系列缺失的牛ATP5B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pATP5B-1898、pATP5B-1607、pATP5B-1293、pATP5B-992、pATP5B-678、pATP5B-462和pATP5B-145;通过转染细胞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可知构建的重组质粒均有启动子活性,且重组质粒pATP5B-678和pATP5B-462与空载体pGL3-Basic的荧光素酶活性差异极显著。软件分析结果显示,ATP5B基因启动子区域-763^-85bp存在多个重要转录调控元件。【结论】成功构建了7个系列缺失的牛ATP5B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且证实-763^-230bp为牛ATP5B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ATP5B基因启动子 荧光报告基因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IFN-β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构建及活性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全新 刘云霞 +2 位作者 程玉强 严亚贤 孙建和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8年第3期66-71,共6页
通过PCR方法扩增获得6个不同长度的鸭IFN-β启动子DNA片段,并连接至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 GL3.0,构建包含6个鸭IFN-β启动子的报告质粒。分别将构建的报告质粒与内参报告质粒p RL-TK转染至DEF细胞,检测报告质粒在不同刺激下的荧光素... 通过PCR方法扩增获得6个不同长度的鸭IFN-β启动子DNA片段,并连接至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 GL3.0,构建包含6个鸭IFN-β启动子的报告质粒。分别将构建的报告质粒与内参报告质粒p RL-TK转染至DEF细胞,检测报告质粒在不同刺激下的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包含鸭IFN-β启动子全长的报告质粒p GL-IFN-β-1593能够有效地被相应刺激物激活;截短研究表明,包含390 bp鸭IFN-β启动子的报告质粒p GL-IFN-β-453的荧光素酶活性与全长基本一致,且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冗余碱基的不良影响,因此选取该质粒用于鸭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本研究建立的基于荧光素酶双报告基因系统的鸭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方法,为后续鸭IFN-β通路研究提供了检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β启动子 荧光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构建及丹参酮类药物筛选 被引量:5
5
作者 韦忠红 朱智杰 +8 位作者 刘玉萍 刘兆国 盛晓波 汪思亮 陶丽 祝娉婷 陈文星 王爱云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p GL3-TNF-α3'端非翻译区(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LR)表达系统,以此基于调控TNF-α转录后水平对丹参酮类成分进行筛选。方法反转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mRNA成c DNA,以之为模板,PCR扩增含TNF-α3'-UTR的DN... 目的构建并鉴定p GL3-TNF-α3'端非翻译区(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LR)表达系统,以此基于调控TNF-α转录后水平对丹参酮类成分进行筛选。方法反转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mRNA成c DNA,以之为模板,PCR扩增含TNF-α3'-UTR的DNA片段全长,经酶切后连接至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 GL3-control上,构建出p GL3-TNF-α3'UTR全长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进行鉴定。将所构建的p GL3-TNF-α3'UTR与p SVRenilla质粒组成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共转染至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经脂多糖诱导后利用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系统判定丹参酮类成分对TNF-α转录后调控是否有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 GL3-TNF-α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克隆获得的DNA片段大小及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一致。脂多糖(LPS)可以明显诱导转入p GL3-TNF-α3'UTR载体细胞的荧光强度。丹参酮类成分中隐丹参酮可以明显降低LPS诱导的p GL3-TNF-α3'UTR载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结论成功构建含TNF-α3'UTR区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系统,并以此从丹参酮类化合物中筛选出隐丹参酮,可以对TNF-α的转录后水平进行抑制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3′非编码区 荧光报告基因 转录后调控 隐丹参酮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4
6
作者 冯龙 马云云 +6 位作者 曹珊 李晓娟 王媛媛 陈肖楠 孙倩倩 吴建博 赵国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方法:设计并扩增海肾荧光素酶基因hRLUC,将其插入到双酶切的含有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Firefly)的载体pGL4.10中,得到pGL4.10-hRLUC;使用lipofectamine3000将pGL4.10和pGL4.10-hRLUC...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方法:设计并扩增海肾荧光素酶基因hRLUC,将其插入到双酶切的含有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Firefly)的载体pGL4.10中,得到pGL4.10-hRLUC;使用lipofectamine3000将pGL4.10和pGL4.10-hRLUC分别转染入HEK293细胞,检测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以未转染细胞作对照。结果:使用PCR方法获得hRLUC表达单元(2 350 bp);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4.10-hRLUC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插入正确。转染pGL4.10组荧光素酶活性相对值为(220.311±2.082);转染pGL4.10-hRLUC的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低于pGL4.10转染细胞,高于未转染细胞(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hRLUC和Firefly)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报告基因 表达载体 hRLU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hsa-miR-1291对ARHGAP29基因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倩 汪沙 +3 位作者 刘麒薇 吕承晓 甘露 柳鑫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验证hsa-miR-1291对ARHGAP29基因的靶向调控作用。方法利用PCR方法,根据目的基因ARHGAP29的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序列信息设计扩增引物,以293T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ARHGAP29基因的野生型3′UTR片段(ARHGA... 目的验证hsa-miR-1291对ARHGAP29基因的靶向调控作用。方法利用PCR方法,根据目的基因ARHGAP29的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序列信息设计扩增引物,以293T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ARHGAP29基因的野生型3′UTR片段(ARHGAP 29-WT 3′UTR)及突变型3′UTR片段(ARHGAP29-MUT 3′UTR),并将其分别克隆到双荧光素酶报告pmiR-RB-Report载体中,构建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载体,即野生型载体ARHGAP29-WT 3′UTR pmiR-RB-Report和突变型载体ARHGAP29-MUT 3′UTR pmiR-RB-Report。将hsa-miR-1291 mimic、阴性对照(non-target control,NC组)同野生型载体、突变型载体载体分别共转染于293T细胞中,进一步检测相对荧光值。结果成功构建ARHGAP29-WT 3′UTR pmiR-RB-Report载体(野生型载体)、ARHGAP29-MUT 3′UTR pmiR-RB-Report载体(突变型载体)。荧光检测结果显示,野生型载体转染hsa-miR-1291 mimic后,其荧光表达较NC组明显下降(0.67±0.04 vs 1.00±0.08,P=0.014);转染hsa-miR-1291 mimic后,突变型载体的荧光表达相对于野生型载体的荧光表达有所上升(1.20±0.05 vs 0.67±0.04,P<0.001)。结论初步证实hsa-miR-1291很可能对ARHGAP 293′UTR上的该位点有靶向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报告基因系统 hsa-miR-1291 ARHGAP29 宫腔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构建及检测能力评估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博 杨泽健 +6 位作者 张妙 田碧霞 宋少苒 孙伟 高小倩 周灿 刘培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3-467,共5页
目的构建R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并检测Rb基因的活化和抑制水平,为多种肿瘤的靶向治疗药物筛选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双酶切将人工合成的Rb反应原件基因序列连接到报告基因载体pGL6-TA的多克隆位点区,并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 目的构建R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并检测Rb基因的活化和抑制水平,为多种肿瘤的靶向治疗药物筛选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双酶切将人工合成的Rb反应原件基因序列连接到报告基因载体pGL6-TA的多克隆位点区,并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构建载体pGL6-Rb-Luc。将基因测序序列正确的pGL6-Rb-Luc质粒和对照pGL6-TA质粒分别转染人肾上皮细胞系HEK293,通过抗性基因筛选,可获得稳定表达R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HEK293-Rb-Luc单克隆细胞株和对照细胞株,再分别通过血清刺激和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来检测报告基因检测系统HEK293-Rb-Luc的激活作用以及抑制作用。结果分析载体的测序结果并进行比对,确定构建的载体pGL6-Rb-Luc中Rb反应元件基因序列已正确插入载体多克隆位点区。HEK293-Rb-Luc细胞株经无血清培养同步后,恢复血清培养6、12、24 h细胞中荧光素酶的活性均显著升高(P<0.001),对照细胞未发生显著变化。相比于0 nmol/L Palbociclib组,25、50、75、100 nmol/L的CDK4/6抑制剂Palbociclib使Rb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6.90%、40.23%、50.57%、52.07%(P<0.05)。结论已成功构建并筛选出R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HEK293-Rb-Luc且能够有效地检测Rb的活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告基因 荧光 RB 活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R1基因单靶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长龙 萨晓婴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28-31,共4页
目的通过构建以MDR1启动子为启动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并进行活性分析,为MDR1基因表达的单靶点调控研究和逆转剂的筛选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从HCT-8细胞中提取DNA并克隆含有MDR1基因启动子中Y-box序列。将该序列重组到萤光... 目的通过构建以MDR1启动子为启动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并进行活性分析,为MDR1基因表达的单靶点调控研究和逆转剂的筛选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从HCT-8细胞中提取DNA并克隆含有MDR1基因启动子中Y-box序列。将该序列重组到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的启动区域中,从而构建报告基因载体pGL-MDR1。将pGL-MDR1和pRL-TK载体共转染到HCT-8和HCT-8/VCR细胞中。通过调节不同载体的比例来优化转染效率。利用MDR1基因激活剂(热诱导)和抑制剂(EGCG)等处理来分析其启动转录活性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结果通过直接测序法验证了pGL-MDR1含有MDR1基因启动子Y-box序列且没有出现碱基突变。在pGL-MDR1和pRL-TK的转染比例为5:5时,转染效率最高并具有最高的萤光素酶活性。通过MDR1基因激活处理后表现为时间依赖性地激活MDR1基因的表达,而MDR1基因抑制剂的作用则相反。结论MDR1启动子为启动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建立成功。该系统不但可以用于研究活体生物发光成像和MDR1基因表达的机理,而且可用于单靶点的多药耐药抑制剂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R1 启动子 荧光报告基因 活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抗体荧光素酶免疫吸附法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0
作者 陈绮 马晋哲 +3 位作者 徐丽泰 黎新月 方宇婷 万成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0-296,共7页
目的 建立基于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rimean-Congo haemorrhagic fever virus, CCHFV)糖蛋白C (Glycoprotein C, Gc)特异性抗原的荧光素酶免疫吸附法(Luciferase immunosorbent assay, LISA),用于检测CCHFV IgG抗体。方法 基于CCHFV... 目的 建立基于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rimean-Congo haemorrhagic fever virus, CCHFV)糖蛋白C (Glycoprotein C, Gc)特异性抗原的荧光素酶免疫吸附法(Luciferase immunosorbent assay, LISA),用于检测CCHFV IgG抗体。方法 基于CCHFV Gc设计3个检测抗原片段,使用分子克隆的方法与纳米荧光素酶(NanoLuc luciferase, NLuc)表达载体pNLF1-N进行连接构建3个重组质粒,通过测序验证重组质粒序列的正确性。将重组质粒分别转染至真核细胞后获得含特异性抗原与荧光素酶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验证融合蛋白的表达,建立CCHFV-LISA检测技术。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价,并与商用CCHFV IgG抗体检测试剂盒比较。结果 表达了CCHFV Gc 3个重组抗原片段NLuc-Gc-Full、NLuc-Gc-C1和NLuc-Gc-C2,分子质量分别为80.1 kDa、62.8 kDa和53.9 kDa;其中,NLuc-Gc-C2的检测效能最佳。CCHFV-LISA的检测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100%;与商用CCHFV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具有高度一致性;重复性实验显示同批板间、板内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ISA检测CCHFV IgG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便捷等特点,可用于疫源地CCHFV血清学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为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的监测和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Gc蛋白 荧光免疫吸附试验 IGG抗体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1,per2 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
11
作者 王艳利 吕柯 +7 位作者 陈海龙 冀国华 王婷梅 张永亮 毕蕾 钟萍 李莹辉 曲丽娜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4期28-32,共5页
构建了包含目的片段小鼠节律基因per1,per2 3′UTR全长的重组质粒,为初步分析转录后可能调控per1,per2基因的miRNAs提供了有效手段。用反转录试剂盒将从小鼠肝脏组织提取的RNA反转录得到cDNA,以获得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per1,per2 3′UT... 构建了包含目的片段小鼠节律基因per1,per2 3′UTR全长的重组质粒,为初步分析转录后可能调控per1,per2基因的miRNAs提供了有效手段。用反转录试剂盒将从小鼠肝脏组织提取的RNA反转录得到cDNA,以获得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per1,per2 3′UTR全长,经回收纯化、酶切后将目的片段定向克隆到PGL3-promoter质粒上,再经转化扩增挑取克隆进行菌落PCR,对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酶切鉴定并测序。PCR产物鉴定结果表明,目的片段per1,per2 3′UTR序列扩增成功;菌落PCR及单酶切鉴定结果表明,per1,per2 3′UTR已插入PGL3-promoter载体中;测序结果表明,per1,per2 3′UTR插入序列,插入方向正确。per1,per2 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节律基因转录后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节律 per1基因 per2基因 荧光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Nlu-miRNA-8对Ccdc124的靶向调控
12
作者 闸雯俊 游艾青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5期141-143,147,共4页
构建psi-CHECK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验证褐飞虱Nlu-miRNA-8对Ccdc124基因(coiledcoil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24-like)表达的影响。首先设计合成包含与Nlu-miRNA-8结合序列的Ccdc124基因片段,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转染... 构建psi-CHECK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验证褐飞虱Nlu-miRNA-8对Ccdc124基因(coiledcoil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24-like)表达的影响。首先设计合成包含与Nlu-miRNA-8结合序列的Ccdc124基因片段,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转染果蝇S2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活性变化观察NlumiRNA-8对Ccdc124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nlu-miRNA-8对Ccdc124组的荧光表达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空白对照、阴性对照组的荧光表达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研究成功构建了psi-CHECK2/Ccdc1243′UTR载体,并初步证实Nlu-miRNA-8对Ccdc124基因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u-miRNA-8 荧光报告基因 Ccdc1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素酶双报告基因系统体外验证长爪沙鼠Cip4基因受RXR及T4调控
13
作者 王志远 刘月环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8-84,共7页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TRB、RXR和激动剂T4对长爪沙鼠Cip4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合成长爪沙鼠Cip4基因启动子区序列,构建报告载体p GL3-Cip4;将转录因子TRB、RXR克隆到pc DNA3. 1表达载体上。将p GL3-Cip4,pc DNA3. 1-TRB,pc DNA3. 1-...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TRB、RXR和激动剂T4对长爪沙鼠Cip4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合成长爪沙鼠Cip4基因启动子区序列,构建报告载体p GL3-Cip4;将转录因子TRB、RXR克隆到pc DNA3. 1表达载体上。将p GL3-Cip4,pc DNA3. 1-TRB,pc DNA3. 1-RXR和pRL-TK(参照质粒)载体共转染到HEK-293细胞,构建Cip4基因的荧光素酶双报告系统。观察质粒用量、TRB的激动剂甲状腺素T4等处理对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 以长爪沙鼠Cip4启动子区为启动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在(启动子+转录因子):pRL-TK=20∶1、总质粒量为2μg时转染效率最高,并具有最高的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仅加入TRB不改变Cip4的转录水平(P>0. 05),仅加入RXR可以增加Cip4的转录水平(P<0. 05),RXR与T4共同作用可上调Cip4的转录水平(P<0. 001)。TRB与T4共同作用可下调Cip4活性(P<0. 05)。RXR、TRB、T4共存时,Cip4的转录水平显著下调(P<0. 01)。结论本研究证实了T4、TRB及RXR共调控长爪沙鼠Cip4基因的转录,模拟了配体激活型转录因子TRB/RXR活化目的基因Cip4的转录,同时证实了Cip4的转录活化与RXR信号通路密切相关,为揭示甲状腺素在人类NAFLD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报告基因系统可用于配体激活型转录因子调控Cip4基因表达的机理分析及相关药物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 长爪沙鼠 Cip4基因 荧光报告基因系统 维甲酸X受体(RXR) 甲状腺受体B(TR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HeLa细胞雌激素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水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卢安根 黄志标 +3 位作者 杜寒春 莫建光 黎颖 阮志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55-1459,共5页
利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检测技术,构建稳定表达人雌激素受体α(hERα)或人雌激素受体β(hERβ)的重组HeLa细胞株(该细胞株无内源性激素受体)。通过培养已转入并能成功表达的包含雌激素反应元件ERE的报告质粒pERE-Luc的HeLa细... 利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检测技术,构建稳定表达人雌激素受体α(hERα)或人雌激素受体β(hERβ)的重组HeLa细胞株(该细胞株无内源性激素受体)。通过培养已转入并能成功表达的包含雌激素反应元件ERE的报告质粒pERE-Luc的HeLa细胞,用17β-雌二醇(E2)、己烯雌酚、孕酮处理后检测荧光素酶的表达活性。Luc的荧光表达倍率与E2、己烯雌酚、孕酮标样浓度呈非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79 8、0.955 0和0.926 2。1.0×10-13mol/L时E2可出现明显的兴奋效应,至1.0×10-9mol/L可达到最大反应值,而未转染雌激素受体质粒与E2无明显反应。同时己烯雌酚和孕酮均可以表现雌激素样活性,浓度大于1.0×10-10mol/L,己烯雌酚表现雌激素样活性;浓度大于1.0×10-11mol/L,孕酮表现雌激素样活性,表明孕酮的雌激素样活性高于己烯雌酚。使用浓度均为1.0×10-10mol/L的E2、己烯雌酚、孕酮分别处理,报告基因的发光均值分别为0.947 4、0.312 3和0.579 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3.7%、3.7%和3.4%,证明上述3种物质对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活性的影响具有很好的重复性。运用同样原理检测草鱼、带鱼、鲫鱼和鲷鱼鱼肉中雌激素样物质的含量,E2的加标回收率均在75%以上,RSD为7.3%~11.6%,精密度较好。该研究基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体外雌激素样物质检测方法有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A细胞 雌激 报告基因 荧光 水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测定废气中二噁英类物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周志广 任明 +4 位作者 许鹏军 李楠 张烃 刘爱民 黄业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16-1421,共6页
研究二噁英类生物检测法的主要目的是简化二噁英类分析流程,并找出快速检测的结果与HRGC-HRMS(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结果之间的换算系数,从而可以利用快速检测的结果和换算系数来推算HRGC-HRMS的结果.介绍了CALUX(荧光素酶报告基... 研究二噁英类生物检测法的主要目的是简化二噁英类分析流程,并找出快速检测的结果与HRGC-HRMS(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结果之间的换算系数,从而可以利用快速检测的结果和换算系数来推算HRGC-HRMS的结果.介绍了CALUX(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分析废气中二噁英类物质的原理,并采用该方法分析了我国27个废气样品,以期找出其测定结果与HRGC-HRMS结果之间的换算系数.结果表明,这2种测试方法数据相关性显著,R2为0.994 8,数据间的换算系数为0.379.试验表明,CALUX法具有很好的推广性,如果再适当增加废气样品的数量,对换算系数进行适当的优化,则所得换算系数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报告基因 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换算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检测蛋白酶活性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16
作者 周仕君 宋洁 +3 位作者 李帅 刘佳 李江南 翁长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5-539,共5页
为建立一种检测蛋白酶活性的方法,本研究将IL-1β前体基因和荧光素酶基因融合,克隆至p CAGGS真核载体,构建了基于荧光素酶的报告基因系统(iGLuc),同时构建GLuc真核表达质粒作为对照。以PRRSV nsp4和ASFV S273R蛋白酶为检测对象,利用该... 为建立一种检测蛋白酶活性的方法,本研究将IL-1β前体基因和荧光素酶基因融合,克隆至p CAGGS真核载体,构建了基于荧光素酶的报告基因系统(iGLuc),同时构建GLuc真核表达质粒作为对照。以PRRSV nsp4和ASFV S273R蛋白酶为检测对象,利用该报告基因系统对病毒蛋白酶活性进行检测,将iGLuc中蛋白酶酶切位点(FVCDAN)相对应的基因序列替换为Kpn I酶切位点,构建重组质粒Kpn I-iGLuc,然后分别将PRRSV nsp4和ASFV S273R蛋白酶切割位点对应的核酸序列插入至报告基因Kpn I-iGLuc中的Kpn I位点,构建重组质粒nsp4-iGLuc和S273R-i GLuc。分别将报告基因质粒(iGLuc、GLuc、Kpn I-i GLuc、nsp4-i GLuc和S273R-iGLuc)与不同剂量的相应蛋白酶真核表达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24 h后检测上清中荧光素酶GLuc的活性。结果显示,转染i GLuc、nsp4-iGLuc或S273R-iGLuc质粒的上清中荧光信号随着相应蛋白酶的剂量增加而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性,而缺失蛋白酶切位点的对照质粒无该现象,表明构建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能够特异性地检测细胞蛋白酶和病毒蛋白酶的活性。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一种检测蛋白酶活性的方法,并以PRRSV nsp4和ASFV S273R蛋白酶验证了该方法的应用价值,为后续开展高通量化筛选抗PRRSV、ASFV等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活性 荧光报告基因 病毒蛋白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在家蚕基因启动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欧阳萃鸿 陈太生 +2 位作者 谢晓乐 李荣松 田铃 《广东蚕业》 2021年第1期1-4,20,共5页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是以萤火虫荧光素酶作为主报告基因、海肾荧光素酶作为内参对照的检测系统。它在不同物种的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家蚕中已经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研究了家蚕生长发育期间...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是以萤火虫荧光素酶作为主报告基因、海肾荧光素酶作为内参对照的检测系统。它在不同物种的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家蚕中已经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研究了家蚕生长发育期间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病毒侵入家蚕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等。文章对双荧光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及其在家蚕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调控研究中的应用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荧光报告基因系统 启动子活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7靶向SP1的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及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文莉 国东 +3 位作者 刘加霏 王玉珊 张焕虎(指导) 宋文刚(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构建胃癌细胞核转录因子SP1的3′非翻译区(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验证microRNA-7(miR-7)调控SP1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7靶向作用于SP1基因的3′UTR区;PCR扩增人胃黏膜上皮细胞SP1的3′UTR,插入... 目的:构建胃癌细胞核转录因子SP1的3′非翻译区(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验证microRNA-7(miR-7)调控SP1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7靶向作用于SP1基因的3′UTR区;PCR扩增人胃黏膜上皮细胞SP1的3′UTR,插入至psiCHECK2载体双荧光素酶基因下游,构建野生型(w-3′UTR)和突变型重组表达载体(m-3′UTR),鉴定正确后,分别与miR-7模拟物(mimics)/抑制物(inhibitor)/阴性对照物(NC)共转染胃癌细胞MKN45,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及SP1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SP1的3′UTR野生型(psiCHECK2-SP1-w-3′UTR)和突变型(psiCHECK2-SP1-m-3′UTR)表达载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w-3′UTR/miR-7-mimics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表达受抑制,与miR-7 NC组比较降低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m-3′UTR/miR-7-mimics组的活性表达没有受到影响(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R-7-mimics组SP1表达水平低于miR-7 NC组(P<0.001),而miR-7-inhibitor组SP1表达水平高于miR-7 NC组(P<0.001)。结论:成功构建SP1的3′UTR野生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miR-7能够显著降低其荧光素酶活性,提示miR-7能靶向负调控SP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7 SP1基因 荧光报告系统 MKN45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2α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构建及在BMPs诱导成骨分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龚梦嘉 周建武 毕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71-1576,共6页
目的构建一种携带转录蛋白AP2α效应元件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应用于筛选BMPs对AP2α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设计4个串联的AP2α效应元件(AP2α-RE),将其克隆至经Bam HⅠ和MluⅠ双酶切的pBGLu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构建pBGLuc-AP2α... 目的构建一种携带转录蛋白AP2α效应元件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应用于筛选BMPs对AP2α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设计4个串联的AP2α效应元件(AP2α-RE),将其克隆至经Bam HⅠ和MluⅠ双酶切的pBGLu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构建pBGLuc-AP2α-RE载体。重组腺病毒Ad-AP2α及其两种显性负性突变体Ad-dnAP2α感染小鼠间充质干细胞C3H10,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AP2α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EMSA检测AP2α的DNA结合能力。pBGLuc-AP2α-RE转染C3H10细胞,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同上各组AP2α的转录活性。Ad-BMPs感染pBGLuc-AP2α-RE转染的C3H10细胞,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筛选BMPs对AP2α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AP2α-RE正确克隆至pBGLuc-AP2α-RE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Ad-AP2α感染能显著提高AP2α的表达及结合DNA的能力。显性负性突变体可以表达各自的突变体,EMSA结果显示Ad-dnAP2α-△bHLH组能显著抑制AP2α结合DNA的能力,而Ad-dnAP2α-△TAD组结合的DNA探针强于对照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提示AP2α过表达组能促进AP2α转录活性,而两种显性负性突变体均能抑制AP2α转录活性。重组腺病毒BMPs感染组的AP2α转录活性均有增高,其中BMP9最为显著。结论成功构建携带转录蛋白AP2α效应元件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用于检测AP2α的转录活性,并初步发现BMP9对AP2α的转录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蛋白AP2α 荧光报告基因 显性负性突变体 骨形态发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基因3'-UTR段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构建及其活性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邵新宏 韩渊 +1 位作者 于游 张才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目的:构建含NOTCH1基因3'-UTR段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验证其活性。方法:使用PCR方法扩增含NOTCH1基因3'-UTR区序列,插入到双酶切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中;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可能与NOTCH1基因3'-UTR相互作用的miRNA;使... 目的:构建含NOTCH1基因3'-UTR段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验证其活性。方法:使用PCR方法扩增含NOTCH1基因3'-UTR区序列,插入到双酶切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中;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可能与NOTCH1基因3'-UTR相互作用的miRNA;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将重组质粒或空质粒和miR-34a inhibitor或control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HEK293T细胞,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活性。结果:得到含NOTCH1基因3'-UTR(1 648 bp)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重组质粒,并用凝胶电泳和基因测序的方法验证。NOTCH1基因3'-UTR上可能有miR-34a的调控作用靶点;用重组质粒和miR-34a inhibitor共转染的HEK293T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比空质粒组高45%。结论:含NOTCH1基因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构建成功,miR-34a对NOTCH1基因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微小RNA 3'非编码区 荧光报告载体 基因调控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