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与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
19
1
作者
齐鹏
宋凯
+2 位作者
张永刚
王岩
崔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75-780,共6页
目的 :比较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vertebral column decancellation,VCD)与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探索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方法 :2007年1月~2013年3月共有3...
目的 :比较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vertebral column decancellation,VCD)与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探索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方法 :2007年1月~2013年3月共有33例需行40°~65°截骨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术后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1例,女2例,年龄19~56岁(35.2±8.9岁),后凸畸形以胸腰段后凸为重,脊柱胸腰段后凸Cobb角42.3°±15.2°,腰段前凸Cobb角4.4°±16.4°。A组15例行单节段VCD,B组18例行双节段PSO,记录手术前后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垂直轴、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截骨角度、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22量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及其变化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截骨部位分别为T12 1例、L2 6例、L3 8例,截骨角度46.7°~64.2°(53.6°±6.7°);B组截骨部位分别为L1、L3 13例,T12、L2 4例,T12、L3 1例,截骨角度45.1°~63.9°(55.6°±6.0°)。固定节段于截骨部位近端及其远端延伸至少2个椎体,B组截骨部位之间椎体均固定。A、B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A、B两组术后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矢状面垂直轴、ODI、SRS-功能评分、SRS-疼痛评分、SRS-外观评分、SRS-心理评分、SRS-满意度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A组术后胸椎后凸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胸椎后凸角与术前相比变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观察指标对比,除胸椎后凸角变化量、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需行40°~65°截骨角度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单节段VCD可取得与双节段PSO相似的矫正效果,且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在重建矢状面平衡与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单节
段
脊柱去松质
骨
截
骨
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与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
19
1
作者
齐鹏
宋凯
张永刚
王岩
崔赓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75-780,共6页
文摘
目的 :比较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vertebral column decancellation,VCD)与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探索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方法 :2007年1月~2013年3月共有33例需行40°~65°截骨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术后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1例,女2例,年龄19~56岁(35.2±8.9岁),后凸畸形以胸腰段后凸为重,脊柱胸腰段后凸Cobb角42.3°±15.2°,腰段前凸Cobb角4.4°±16.4°。A组15例行单节段VCD,B组18例行双节段PSO,记录手术前后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垂直轴、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截骨角度、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22量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及其变化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截骨部位分别为T12 1例、L2 6例、L3 8例,截骨角度46.7°~64.2°(53.6°±6.7°);B组截骨部位分别为L1、L3 13例,T12、L2 4例,T12、L3 1例,截骨角度45.1°~63.9°(55.6°±6.0°)。固定节段于截骨部位近端及其远端延伸至少2个椎体,B组截骨部位之间椎体均固定。A、B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A、B两组术后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矢状面垂直轴、ODI、SRS-功能评分、SRS-疼痛评分、SRS-外观评分、SRS-心理评分、SRS-满意度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A组术后胸椎后凸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胸椎后凸角与术前相比变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观察指标对比,除胸椎后凸角变化量、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需行40°~65°截骨角度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单节段VCD可取得与双节段PSO相似的矫正效果,且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在重建矢状面平衡与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满意。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单节
段
脊柱去松质
骨
截
骨
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
对比分析
Keywords
Ankylosing spondylitis
One-level vertebral column decancellation
Two-level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Comparative analysis
分类号
R682.3 [医药卫生—骨科学]
R593.23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与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比较
齐鹏
宋凯
张永刚
王岩
崔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