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r-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DCDF-FISH)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常见信号模式,并探讨其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的68例...目的:研究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r-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DCDF-FISH)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常见信号模式,并探讨其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的68例ALL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流式细胞技术、常规G显带技术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髓标本,并分析其结果的相关性,通过DCDF-FISH技术动态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结果:在68例患者中DCDF-FISH检测见有16种信号模式,其中变异性信号模式14种(1R2G、2R3G、2R4G及3R3G为无BCR/ABL融合基因的异常信号模式;1R1G1F、1R1G3F、1R1G4F、1R2G1F、1R2G2F、1R2G3F、1Rn G2F(n≥3)、2R2G1F、1G4F、1R4F这些信号模式的细胞内都存在着BCR/ABL融合基因),Ph^+共17例,所有检出Ph^+的病例均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或伴髓系表达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My^+-B-ALL),其中常规显带技术检测出Ph染色体12例,阳性率为18%(12/68),DCDF-FISH及RT-PCR检测结果一致,阳性检出率为25%(17/68)。通过DCDF-FISH技术动态观察患者化疗前后荧光模式变化显示:经过化疗药物的选择作用,其信号模式在数量上和形式上发生变化,共同特征是都存在Ph染色体。结论:DCDF-FISH法检测ALL病人的BCR/ABL融合基因敏感、可靠,分析DCDF-FISH信号模式及其动态变化对ALL病人的治疗反应性、耐药情况、疗效判定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辅助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16染色体探针对22例确诊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和20例正常人尿液脱落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辅助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16染色体探针对22例确诊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和20例正常人尿液脱落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统计并分析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与正常人3、7、17和9p16染色体畸变数差异均有显著性,且4组探针联合诊断膀胱癌敏感性为63.6%,明显高于四种探针单独使用。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作为膀胱癌诊断的一项辅助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辅助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16染色体探针对22例确诊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和20例正常人尿液脱落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统计并分析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与正常人3、7、17和9p16染色体畸变数差异均有显著性,且4组探针联合诊断膀胱癌敏感性为63.6%,明显高于四种探针单独使用。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作为膀胱癌诊断的一项辅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