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假俭草染色体鉴定和核型分析
1
作者 李建建 王浩然 +4 位作者 张源 徐夕雯 李晓慧 张苓 郭海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
以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Munro)Hack.)品种‘赣北’(‘Ganbei’)基因组序列数据为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挖掘和设计了假俭草染色体特异的单拷贝寡核苷酸(oligo)探针库,同时结合端粒重复序列和rDNA重复序列探针,在假俭草根尖... 以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Munro)Hack.)品种‘赣北’(‘Ganbei’)基因组序列数据为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挖掘和设计了假俭草染色体特异的单拷贝寡核苷酸(oligo)探针库,同时结合端粒重复序列和rDNA重复序列探针,在假俭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进行了系列荧光原位杂交(FISH)试验。结果显示:假俭草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8(2SAT),利用5S rDNA和18S rDNA重复序列探针可识别出第5和第4号染色体,且第4号染色体18S rDNA富集区段易出现或存在断裂现象;设计的假俭草染色体特异单拷贝oligo探针可识别出第2、第6和第9号染色体,进一步结合rDNA重复序列探针结果还发现第4号染色体与第8号染色体间发生了染色体易位。综合分析认为,假俭草染色体核型存在不稳定性,且其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重排。本研究建立的基于重复序列和单拷贝oligo探针的FISH技术体系,可为假俭草染色体的准确识别和变异鉴定提供新方法,观察到的假俭草染色体核型特征可为假俭草高质量基因组图谱的构建提供细胞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俭草 染色体 重复序列 寡核苷酸(oligo) 荧光原位杂交(fish)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簇毛麦和中间偃麦草rRNA基因位点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裴自友 袁文业 +3 位作者 孙善澄 孙玉 富田因则 安室喜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簇毛麦和中间偃麦草是小麦改良的重要抗源 ,为了对导入的外源染色体及片段进行有效鉴定 ,应用分带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将 2 5S 5 8S 18SrRNA、 5SrRNA基因分别定于簇毛麦染色体 1V短臂和 5V短臂上。分别在中间偃麦草的 3对、 4对染色... 簇毛麦和中间偃麦草是小麦改良的重要抗源 ,为了对导入的外源染色体及片段进行有效鉴定 ,应用分带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将 2 5S 5 8S 18SrRNA、 5SrRNA基因分别定于簇毛麦染色体 1V短臂和 5V短臂上。分别在中间偃麦草的 3对、 4对染色体上观察到 2 5S 5 8S 18SrRNA和 5SrRNA基因 ,其中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毛麦 中间偃麦草 RRNA基因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基因定位 小麦 抗性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克氏综合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永章 吴雪昌 +1 位作者 金龙金 董杰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1-275,共5页
探讨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 color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D FISH)检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克氏综合征的应用价值,建立常规分裂期染色体和间期细胞FISH技术的实验方法。以Biotin标记的X染色体α 卫星DNA(pBamX7)探针和以Dig... 探讨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 color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D FISH)检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克氏综合征的应用价值,建立常规分裂期染色体和间期细胞FISH技术的实验方法。以Biotin标记的X染色体α 卫星DNA(pBamX7)探针和以Digoxigenin标记的Y染色体长臂末端重复序列(pY3.4)探针对19例克氏综合征标本同时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及其间期细胞核的原位杂交,分别用Avidin FITC和Rhodamine FITC及其Anti avidin进行信号的检测与放大,DAPI复染。于OlympusAX 70型荧光显微镜下,分别通过WIB、WIG及其WU滤光镜观察杂交信号及其染色体或间期核背景,并统计外周血中期染色体及其间期细胞核的杂交信号颗粒数量。在显微镜下可见以Biotin标记的pBamX7探针显示2个绿色杂交信号,以Digoxigenin标记的pY3.4探针显示1个红色杂交信号,染色体或间期核背景经DAPI复染显示蓝色;18例出现XXY杂交信号的细胞,染色体及其间期细胞核杂交平均出现率分别为95.89%和95%,明显大于正常对照标准值2.75%,证实核型为47,XXY,与染色体检测的结果一致;其余1例染色体核型检测为嵌合体,XXY杂交信号细胞出现率为92%,同时检出6.7%的XY杂交信号细胞(>正常对照标准值4.17%)。用FISH技术检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克氏综合征具有快速、敏感度高、信号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克氏综合征 DNA特异性探针 性染色体数目异常 诊断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厌氧颗粒污泥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左剑恶 杨洋 +1 位作者 沈平 顾夏声 《中国沼气》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本文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重点介绍和讨论了FISH技术在厌氧颗粒污泥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该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厌氧颗粒污泥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 技术原理 微生物组成 空间分布 菌种 寡核苷酸探针 有机工业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信号模式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江梅 张长林 +3 位作者 辛艳红 刘淑媛 李欣 万腊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5-380,共6页
目的:研究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r-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DCDF-FISH)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常见信号模式,并探讨其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的68例... 目的:研究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r-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DCDF-FISH)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常见信号模式,并探讨其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的68例ALL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流式细胞技术、常规G显带技术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髓标本,并分析其结果的相关性,通过DCDF-FISH技术动态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结果:在68例患者中DCDF-FISH检测见有16种信号模式,其中变异性信号模式14种(1R2G、2R3G、2R4G及3R3G为无BCR/ABL融合基因的异常信号模式;1R1G1F、1R1G3F、1R1G4F、1R2G1F、1R2G2F、1R2G3F、1Rn G2F(n≥3)、2R2G1F、1G4F、1R4F这些信号模式的细胞内都存在着BCR/ABL融合基因),Ph^+共17例,所有检出Ph^+的病例均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或伴髓系表达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My^+-B-ALL),其中常规显带技术检测出Ph染色体12例,阳性率为18%(12/68),DCDF-FISH及RT-PCR检测结果一致,阳性检出率为25%(17/68)。通过DCDF-FISH技术动态观察患者化疗前后荧光模式变化显示:经过化疗药物的选择作用,其信号模式在数量上和形式上发生变化,共同特征是都存在Ph染色体。结论:DCDF-FISH法检测ALL病人的BCR/ABL融合基因敏感、可靠,分析DCDF-FISH信号模式及其动态变化对ALL病人的治疗反应性、耐药情况、疗效判定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 遗传学异常 BCR/ABL融合基因 费城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涂片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PML/RARα基因重排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永林 吴亚芳 +1 位作者 潘金兰 薛永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57-760,共4页
为了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D FISH)技术在骨髓涂片 (BMS)上检测PML/RARα基因重排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诊断价值 ,采用光谱绿 (SpectrumGreen)和光谱桔红 (SpectrumOrange)分别标记PML和RARα两种基因探针对 2 7例临床拟诊为... 为了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D FISH)技术在骨髓涂片 (BMS)上检测PML/RARα基因重排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诊断价值 ,采用光谱绿 (SpectrumGreen)和光谱桔红 (SpectrumOrange)分别标记PML和RARα两种基因探针对 2 7例临床拟诊为APL的患者进行BMS D FISH检测 ,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 (CCG)、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 :18例初诊患者中 ,CCG检出t( 15 ;17)者 14例 ,他们的BMS D FISH和RT PCR均证实有PML/RARα基因重排 ,从而肯定了对APL的诊断 ;而CCG未检见t( 15 ;17)易位的 4例中有 1例显示阳性的BMS D FISH和RT PCR结果 ,证实该例有隐匿易位存在 ,其余 3例的两种检测均是阴性 ,因而他们被重新诊断为AML而不是APL ;9例缓解患者中 ,CCG查出 1例部分缓解患者有t( 15 ;17)易位 ,其BMS D FISH和RT PCR均为阳性 ,而 8例完全缓解患者 ( 6例伴正常核型 ,2例未作CCG检测 )的BMS D FISH和RT PCR检测显示 6例阴性 ,2例阳性 ,提示该 2例患者有微小残留病 (MRD)存在。结论 :BMS D FISH是检测APLPML/RARα基因重排的敏感可靠方法 ,有助于APL确诊及其MRD检测 ,适合于CCG检测失败、伴有隐匿易位、RT PCR检测缺乏材料以及需作回顾性研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涂片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PML/RARα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干扰素治疗效果的监测
7
作者 宋艳秋 李薇 +1 位作者 孔令华 王冠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8-40,共3页
为了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D FISH)方法对CML病人干扰素治疗后疗效监测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D FISH方法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病人应用干扰素治疗前后骨髓间期核细胞进行bcr abl融合基因的检测 ,并与RT PCR方法检测bcr ablmRNA及传统... 为了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D FISH)方法对CML病人干扰素治疗后疗效监测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D FISH方法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病人应用干扰素治疗前后骨髓间期核细胞进行bcr abl融合基因的检测 ,并与RT PCR方法检测bcr ablmRNA及传统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Ph染色体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2 2例CML病人D FISHbcr abl融合基因在干扰素治疗前均为阳性 ,其平均检出率在干扰素治疗前后分别为 96 4 %和 5 8.6 % ,其中 2例治疗前Ph染色体阴性病人 ,D FISHbcr abl融合基因在干扰素治疗前后平均检出率分别为 94 .0 %和 70 .1%。D FISH方法检测的 2 2例病人中 ,4例为部分反应 ,4例为微小反应 ,其余 14例为无反应。与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方法相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D FISH方法直接检测CML病人间期核细胞的bcr abl融合基因 ,克服了传统的细胞遗传学只能进行分裂中期核细胞分析及RT PCR方法不能定量检测的不足 ,为CML干扰素治疗后克隆缓解程度的评定提供了更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间期核细胞 中期核细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R显带分析、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诊断价值的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彭友帆 刘洋 +1 位作者 张琼 张朝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评价染色体R显带技术(RT)、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FISH)和荧光定量PCR(RT-PCR)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三种方法分析340例疑诊为AP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或PML/RARa融合基因,以MICM综合诊断作为APL的诊断&q... 目的:评价染色体R显带技术(RT)、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FISH)和荧光定量PCR(RT-PCR)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三种方法分析340例疑诊为AP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或PML/RARa融合基因,以MICM综合诊断作为APL的诊断"标准",并与三者联合检测比较,评价RT、D-FISH和RT-PCR三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对于APL的诊断,RT、D-FISH以及RT-PCR三者的敏感度分别为81.3%(78/96),95.0%(91/96)和96.9%(93/96),RT漏检18例,D-FISH的检测结果判断5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RT-PCR的检测结果存在4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9.97%,特异度为100%。结论:三种检测方法单独应用于APL的诊断均存在一定的弊端,三者联合运用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同时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PML/RARa融合基因 R显带技术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凝缩染色体(PCC)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结合 被引量:1
9
作者 陆应麟 GJAArkesteijn A Hagenbeek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93-96,共4页
为便于对间期细胞染色体结构异常的识别,作者开展了对早熟凝缩染色体技术(PCC)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二者相互结合起来的研究。作为模型,人外周血细胞在与诱导细胞——分裂期中国仓鼠孵巢细胞(CHO)融合后,形成了早熟凝缩的染色体。... 为便于对间期细胞染色体结构异常的识别,作者开展了对早熟凝缩染色体技术(PCC)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二者相互结合起来的研究。作为模型,人外周血细胞在与诱导细胞——分裂期中国仓鼠孵巢细胞(CHO)融合后,形成了早熟凝缩的染色体。当使用人类全基因组DNA为探针做原位杂交时,仅见由人外周血细胞形成的PCC上被染上阳性荧光信号,CHO细胞染色体阴性。在使用人Y染色体特异性DNA探针作原位杂交时,结果不仅在男性外周上细胞核上,而且在一条由胞核演变的早熟凝缩染色体上,获得了特异性阳性荧光杂交信号。这一方法拓展了间期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凝缩染色体(PCC) 荧光原位杂交(fish) 间期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白血病11q23/MLL基因重排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旭平 李承文 +6 位作者 秦爽 代芸 肖继刚 黄琪 徐方运 贡金英 刘世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98-803,共6页
本研究比较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cytogenetics,CC)分析,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及连续R显带后FISH(sequentialRbandingandFISH)检测混合系列白血病(mixedlineageleukemia,MLL)基因重排的应... 本研究比较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cytogenetics,CC)分析,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及连续R显带后FISH(sequentialRbandingandFISH)检测混合系列白血病(mixedlineageleukemia,MLL)基因重排的应用价值。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及间期FISH分析我院白血病患者37例,结果显示11q23+/MLL+患者10例,11q23-/MLL+患者2例(5.4%),11q23+/MLL-患者3例(8.1%),11q23-/MLL-患者22例。部分病例CC与间期FISH方法检测11q23/MLL基因重排得到了不一致的结果。对6例患者进行连续R显带后FISH分析后,对照核型和FISH图都能清楚地看到MLL基因易位涉及的染色体。结论:为了给出准确的诊断,在检测11q23/MLL重排时需要进行常规细胞遗传学和间期FISH测定并结合两者结果来评定,必要时需做R显带后FISH或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细胞遗传学 荧光原位杂交 连续R显带后fish MLL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解析发酵产氢细菌群落结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瑛 任南琪 宋佳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5-299,共5页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了连续流搅拌槽式(CSTR)发酵制氢反应器中2种产氢发酵类型的菌群组成和发酵类型转化过程中的菌群种类和数量变化及其对产氢速率、生物量和发酵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梭菌属和肠杆菌科在决定产氢发酵类型...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了连续流搅拌槽式(CSTR)发酵制氢反应器中2种产氢发酵类型的菌群组成和发酵类型转化过程中的菌群种类和数量变化及其对产氢速率、生物量和发酵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梭菌属和肠杆菌科在决定产氢发酵类型方面有重要作用.以梭菌为优势种群的乙醇型发酵比以肠杆菌为优势种群的丁酸型发酵具有更佳的产氢能力.实验结果能够与生物发酵系统常规监测指标形成很好的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发酵 荧光原位杂交(fish) 细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实体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杜军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213-216,共4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分子遗传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利用荧光标记DNA探针来检测细胞内染色体异常的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可检测基因缺失、扩增、异位等异常,并结合组织形态学,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文中主要综述其在实体瘤诊断... 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分子遗传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利用荧光标记DNA探针来检测细胞内染色体异常的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可检测基因缺失、扩增、异位等异常,并结合组织形态学,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文中主要综述其在实体瘤诊断方面的一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fish 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和常规核型分析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号染色体三体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志彪 刘世和 +5 位作者 李娟 薄丽津 崔焕英 刘旭平 聂艳霞 秦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8号染色体三体 (8三体 )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本研究比较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法检测 8三体。应用光谱绿荧光标记的 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 ,建立间期FISH技术并联合应用常规细胞遗... 8号染色体三体 (8三体 )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本研究比较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法检测 8三体。应用光谱绿荧光标记的 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 ,建立间期FISH技术并联合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 (CCA)对 8三体的MDS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发现 ,染色体核型为全 +8,部分 +8和只有 1个中期 +8组MDS RA和MDS RAEB的构成比例无显著性差别。FISH检测 8三体克隆在核型全 +8组仅有 6 6 1%的检出率 ,部分 +8组检出率显著高于 1个 +8组 ,孤立 +8组显著高于复合 +8组。MDS RA组与MDS RAEB组 8三体检出率近似。部分 +8组的FISH检测与CCA检测值呈线性相关。 2例病人中 ,8三体百分率随病情发展而增加。 1/ 15的核型无 +8患者 ,而FISH检测有 8三体克隆存在。克隆的增长预示疾病进展。结论表明FISH技术可灵敏而又精确地检测MDS患者体内的 +8克隆 ,可应用于MDS辅助诊断、疗效评价及预示疾病转归 ;8三体MDS患者 +8克隆的大小与其分型无相关性 ,孤立型 +8似多见于M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荧光原位杂交 核型分析 8三体 MDS 细胞遗传学分析 间期fish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四倍体柑橘与二倍体5SrDNA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倩 陈志 +5 位作者 杨星 党江波 汪卫星 孙海艳 梁国鲁 向素琼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39,共6页
为探讨柑橘天然四倍体来源,以5SrDNA作为探针,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比较柑橘属3个生物型的天然四倍体及其相应的二倍体的5SrDNA位点.结果表明,红江橙二倍体和化州橙二倍体的5SrDNA位点为2个,其天然四倍体均有4个位点;资阳香橙二倍体有1... 为探讨柑橘天然四倍体来源,以5SrDNA作为探针,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比较柑橘属3个生物型的天然四倍体及其相应的二倍体的5SrDNA位点.结果表明,红江橙二倍体和化州橙二倍体的5SrDNA位点为2个,其天然四倍体均有4个位点;资阳香橙二倍体有1个5SrDNA位点,其天然四倍体有2个位点.供试天然四倍体柑橘的5SrDNA位点数目为二倍体的加倍,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相应二倍体处于相同序号染色体的相同位置,只是信号亮度存在差异.5SrDNA位点数目和倍性有密切联系,随着倍性的增加有成倍增加的趋势,推测这些天然四倍体基因组的形成极有可能由二倍体直接加倍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fish) 柑橘 多倍体 染色体 5s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及其在禽类遗传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嵇宝华 季从亮 吴圣龙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03-205,共3页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已有的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DNA分子原位杂交技术,该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动植物领域内的DNA重复序列或多拷贝的基因家族...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已有的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DNA分子原位杂交技术,该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动植物领域内的DNA重复序列或多拷贝的基因家族的染色体定位、杂种亲本染色体的鉴定,染色体的结构分析与染色体物理图谱构建,外源染色质检测,物种进化及亲缘关系等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衍生技术,并对其在禽类遗传学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 直接标记 荧光 基因组 染色体组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显微切割 禽类 基因定位 DNA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聚磷菌方法的研究
16
作者 史俊 宋吟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142-146,共5页
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和平行实验选择对纯培养的聚磷菌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的最佳方法。经试验确定,聚磷菌探针杂交时间为2.5h,杂交温度为46℃,甲酰胺浓度为40%。在利用2种或2种以上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时,用重复多色法比同步多色... 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和平行实验选择对纯培养的聚磷菌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的最佳方法。经试验确定,聚磷菌探针杂交时间为2.5h,杂交温度为46℃,甲酰胺浓度为40%。在利用2种或2种以上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时,用重复多色法比同步多色法效果要好,即分别用探针与样品杂交的效果好于同时用探针与样品杂交的效果。在用重复双色FISH法时,当两种探针的杂交温度,杂交液甲酰胺浓度等条件相近而杂交时间差异较大时可以在一种探针杂交完成后不经过洗涤就立刻进行再次杂交;而当两种探针杂交条件差异较大时,最好是一种探针杂交完成后洗涤再进行再次杂交。利用确定的实验方法,可以利用不同探针对活性污泥中不同种细菌进行同时检测,获取更多的活性污泥微生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探针 同步双色 重复双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样品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斐斐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1期49-50,共2页
荧光原位杂交是一种新兴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该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可以广泛应用的对固体样品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实验方法。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实验方法 固体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转三价病毒YRX外壳蛋白基因片段株系的核型及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18
作者 杨通静 黄永会 刘作易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共4页
为了解外源三价外壳蛋白基因保守片段重组序列YRX(马铃薯X病毒、Y病毒和卷叶病毒)在转基因马铃薯染色体中的位置,分析其遗传稳定性,采用核型分析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转基因马铃薯夏波蒂株系pHeYCPC326-XC-Sh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解外源三价外壳蛋白基因保守片段重组序列YRX(马铃薯X病毒、Y病毒和卷叶病毒)在转基因马铃薯染色体中的位置,分析其遗传稳定性,采用核型分析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转基因马铃薯夏波蒂株系pHeYCPC326-XC-Sh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夏波蒂的染色体数目为48条,臂比范围为(1.37±0.23)^(2.28±0.14),核不对称属2B型,核型公式为2n=4x=7m+5sm,其中C组与J组含随体。发现外源基因YRX在染色体A、B、E、G、I组均存在,大多位于染色体短臂端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基因 转基因马铃薯 核型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全自动病理染色系统结构设计
19
作者 林成旭 甘浪 +6 位作者 谭鑫平 李雪梅 闫旺 李倩 陈刚 廖广兰 刘智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3-609,共7页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是检测恶性肿瘤细胞核酸序列的常用方法,在癌症的诊疗领域有广泛应用。为实现FISH实验的全自动化,设计了一种全自动病理染色系统。该系统设置有多轴操纵臂、试剂加样器、载玻片、盖玻片夹具、辅助模块等。多轴操...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是检测恶性肿瘤细胞核酸序列的常用方法,在癌症的诊疗领域有广泛应用。为实现FISH实验的全自动化,设计了一种全自动病理染色系统。该系统设置有多轴操纵臂、试剂加样器、载玻片、盖玻片夹具、辅助模块等。多轴操纵臂定位误差不大于±0.1 mm,提取及丢弃移液枪头准确率大于99.5%,抽取盖玻片成功率大于99%,微量试剂加样误差不大于0.6μL,大量试剂加样误差不大于0.5 mL,载玻片夹具控温误差不大于±1℃且无试剂泄漏。生物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荧光染色效果良好,信号点清晰可见,荧光图像可判读率超过90%,具有较好的人工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全自动病理染色系统 机械结构 运动模块 夹具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色FISH和DNA纤维FISH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永青 朱传炳 +2 位作者 袁婺洲 王跃群 吴秀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在构建了含毛细胞白血病相关的结构性倒位inv(5)(p13.1q13.3)的细胞系后,为了确定该新建细胞系在建株过程中其倒位断裂点关键区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以生物素或地高辛标记的cCI5-216和cCI5-267黏粒DNA为探针,进行染色体中期、间期和DN... 在构建了含毛细胞白血病相关的结构性倒位inv(5)(p13.1q13.3)的细胞系后,为了确定该新建细胞系在建株过程中其倒位断裂点关键区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以生物素或地高辛标记的cCI5-216和cCI5-267黏粒DNA为探针,进行染色体中期、间期和DNA纤维3种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建细胞系的3种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均与该细胞系的原代细胞的完全相同,证实了该细胞系倒位断裂点关键区的遗传物质结构未发生改变。该细胞系是揭示毛细胞白血病发病的分子机理的重要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色fish DNA纤维fish方法 应用 毛细胞白血病 细胞素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结构性倒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