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r-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DCDF-FISH)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常见信号模式,并探讨其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的68例...目的:研究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r-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DCDF-FISH)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遗传学异常检测中的常见信号模式,并探讨其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的68例ALL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流式细胞技术、常规G显带技术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髓标本,并分析其结果的相关性,通过DCDF-FISH技术动态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结果:在68例患者中DCDF-FISH检测见有16种信号模式,其中变异性信号模式14种(1R2G、2R3G、2R4G及3R3G为无BCR/ABL融合基因的异常信号模式;1R1G1F、1R1G3F、1R1G4F、1R2G1F、1R2G2F、1R2G3F、1Rn G2F(n≥3)、2R2G1F、1G4F、1R4F这些信号模式的细胞内都存在着BCR/ABL融合基因),Ph^+共17例,所有检出Ph^+的病例均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或伴髓系表达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My^+-B-ALL),其中常规显带技术检测出Ph染色体12例,阳性率为18%(12/68),DCDF-FISH及RT-PCR检测结果一致,阳性检出率为25%(17/68)。通过DCDF-FISH技术动态观察患者化疗前后荧光模式变化显示:经过化疗药物的选择作用,其信号模式在数量上和形式上发生变化,共同特征是都存在Ph染色体。结论:DCDF-FISH法检测ALL病人的BCR/ABL融合基因敏感、可靠,分析DCDF-FISH信号模式及其动态变化对ALL病人的治疗反应性、耐药情况、疗效判定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展开更多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已有的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DNA分子原位杂交技术,该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动植物领域内的DNA重复序列或多拷贝的基因家族...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已有的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DNA分子原位杂交技术,该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动植物领域内的DNA重复序列或多拷贝的基因家族的染色体定位、杂种亲本染色体的鉴定,染色体的结构分析与染色体物理图谱构建,外源染色质检测,物种进化及亲缘关系等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衍生技术,并对其在禽类遗传学中的应用加以综述.……展开更多
文摘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已有的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DNA分子原位杂交技术,该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动植物领域内的DNA重复序列或多拷贝的基因家族的染色体定位、杂种亲本染色体的鉴定,染色体的结构分析与染色体物理图谱构建,外源染色质检测,物种进化及亲缘关系等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衍生技术,并对其在禽类遗传学中的应用加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