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24
1
作者 林华 包丽华 +2 位作者 韩祖斌 陈新 孙燕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7-79,124,共4页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双膦酸盐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骨质疏松妇女360人,随机分成3组,所有患者每天在接受元素钙500 mg和维生素D200IU治疗的同时,分别接受羟乙膦酸钠、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治疗,其中羟乙膦酸钠200 mg,bid,用2周,间歇11...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双膦酸盐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骨质疏松妇女360人,随机分成3组,所有患者每天在接受元素钙500 mg和维生素D200IU治疗的同时,分别接受羟乙膦酸钠、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治疗,其中羟乙膦酸钠200 mg,bid,用2周,间歇11周后再次重复;阿伦膦酸钠10mg,qd;利塞膦酸钠5 mg,qd。3种药物治疗时间均为1年。观察内容包括:骨痛,尿N肽端交联Ⅰ型胶原,NTx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骨密度,不良反应,脊柱新骨折。结果 3组患者经1年治疗,与用药前比较,骨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骨代谢指标N肽端交联Ⅰ型胶原和骨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P<0.01);腰椎和髋部骨量均有显著上升(P<0.01):其中阿伦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腰椎L2-4上升5.51%,股骨颈上升2.66%,股骨粗隆上升4.37%,Ward’s区上升3.13%;利塞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腰椎L2-4上升4.18%,股骨颈上升2.05%,股骨粗隆上升2.81%,Ward’s区上升3.08%;羟乙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腰椎L2-4上升3.70%,股骨颈上升1.84%,股骨粗隆上升1.96%,Ward’s区上升1.50%;新骨折发生羟乙膦酸钠组4人,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组均为1人;各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新型双膦酸盐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更方便、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D 羟乙 阿伦 利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发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东刚 王杰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78-683,共6页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结构特点 骨疾患者 钙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颌骨坏死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冯驭驰 赵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98-1002,共5页
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颌骨坏死是双膦酸盐类药物一种潜在的严重副反应,发生率从0到28%不等。以患者出现缺血性骨坏死和骨暴露为典型特征,伴有明显疼痛、颌面部瘘管、甚至病理性骨折,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相关的治疗。其发病因素涉... 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颌骨坏死是双膦酸盐类药物一种潜在的严重副反应,发生率从0到28%不等。以患者出现缺血性骨坏死和骨暴露为典型特征,伴有明显疼痛、颌面部瘘管、甚至病理性骨折,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相关的治疗。其发病因素涉及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创伤因素、感染因素、以及可能的致病基因带来的易感性,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该病的治疗方法种类较多,包括全身使用抗生素、局部冲洗和含漱、手术治疗、高压氧舱、激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等,但无一能够达到非常有效的治疗效果。本文就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颌骨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科医生如何克服“双膦酸盐药物恐惧症”
4
作者 周炼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近年来,很多牙科医生患上了“双膦酸盐药物恐惧症”。双膦酸盐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或骨质疏松症等疾患,但有些患者可能会在用药一段时间后出现颌骨坏死,治疗非常困难,甚至会持续恶化[1-3]。此类疾病往往与口腔局部创... 近年来,很多牙科医生患上了“双膦酸盐药物恐惧症”。双膦酸盐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或骨质疏松症等疾患,但有些患者可能会在用药一段时间后出现颌骨坏死,治疗非常困难,甚至会持续恶化[1-3]。此类疾病往往与口腔局部创伤和感染有关,因此牙科医生在治疗有双膦酸盐类药物用药史的患者时倍感压力。所谓的“双膦酸盐药物恐惧症”存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面对具有双膦酸盐类药物用药史的患者,牙科医生如临大敌,对是否为这些患者提供有创牙科治疗犹豫不决;第二个层面是真正遇到因为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后出现颌骨坏死的患者,牙科医生不敢进行必要的治疗。无论是哪种情况,过度恐慌都会使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是因病灶牙病情加重最终引发颌骨坏死,或是因延误治疗导致病情恶化为不可控的局面。要想克服牙科医生“双膦酸盐药物恐惧症”,就必须对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导致颌骨坏死的诱发因素、诊断标准、评价方法、预防手段、治疗方案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诊疗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牙科治疗 颌骨坏死 用药史 牙科医生 恶性肿瘤骨转移 诊断标准 诊疗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膦酸盐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5
作者 柯呈辉 何立江 吴文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0-874,共5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高发骨骼疾病,其特点主要为骨密度下降、骨矿物质削减,破坏骨组织微细结构布局,进而致使骨机械强度下降、脆性增高,容易导致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iporotic fracture,OPF)又称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高发骨骼疾病,其特点主要为骨密度下降、骨矿物质削减,破坏骨组织微细结构布局,进而致使骨机械强度下降、脆性增高,容易导致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iporotic fracture,OPF)又称脆性骨折,是OP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于老年人,发生率较高,因OP的特征故而导致OPF多呈粉碎性,愈合慢。且因骨强度低和骨脆性高而容易引起内固定松动和再骨折发生,故而残疾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说,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类药物成为临床防治OPF最常用的一线药物,其治疗目标是防止进一步的骨质流失,以减少初始或后续骨折的风险,故该类药物的应用显著降低OPF的发生,脊柱骨折发生率降低了40%~70%,髋部骨折发生率降低了40%~50%。然而,考虑到BPs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基于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随后抑制骨形成,人们担心它们是否会延迟或损害骨折愈合的能力,甚至引起新发骨折形成,即非典型性骨折,这是一种罕见的无创伤性或极小创伤性股骨骨折。所以这个问题不禁引起了人们的思考:长期使用BPs类药物预防继发性骨折的疗效是否掩盖了与使用BPs类药物相关的骨折愈合障碍风险,最终引发非典型性骨折的出现?本文就BPs类药物对OPF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后续BPs类药物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双膦酸盐类药物 非典型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膦酸盐在人工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丁浩 郭亭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8-641,共4页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假体使用寿命缩短、稳定性降低和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导致人工关节松动的因素包括机械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双膦酸盐类(bisphosphonates,BP)药物具有提高成骨细胞功能、促进新骨生成,降...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假体使用寿命缩短、稳定性降低和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导致人工关节松动的因素包括机械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双膦酸盐类(bisphosphonates,BP)药物具有提高成骨细胞功能、促进新骨生成,降低破骨细胞和巨噬细胞的骨吸收活性作用。在动物实验和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辅助治疗中,也表现出减少磨损微粒诱导的骨溶解,预防应力遮挡、界面微动,提高骨密度的作用。文中就BP调节骨代谢的机制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骨代谢 人工关节置换 无菌性松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及唑来膦酸治疗对肺癌癌性骨痛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欧阳伟炜 周华宁 +3 位作者 舒胜发 欧阳金陵 黎惠琴 卢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单纯放射治疗 转移癌性骨痛 非小细胞肺癌 生活质量 唑来 患者 双膦酸盐类药物 癌症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治疗癌性骨痛2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兆元 黄秋华 +2 位作者 王越华 徐海声 龚先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121,共1页
关键词 唑来 临床观察 癌性骨痛 双膦酸盐类药物 恶性肿瘤骨转移 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 依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恶性肿瘤骨转移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进展 被引量:1
9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1,共1页
恶性肿瘤的骨转移严重威胁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获益,而放疗等传统抗肿瘤治疗手段对于骨转移灶的疗效不够理想,仅能起到对于局部病灶的控制作用。近年来,双膦酸盐类药物及地诺单抗等靶向药物有效降低了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且... 恶性肿瘤的骨转移严重威胁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获益,而放疗等传统抗肿瘤治疗手段对于骨转移灶的疗效不够理想,仅能起到对于局部病灶的控制作用。近年来,双膦酸盐类药物及地诺单抗等靶向药物有效降低了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且对于部分癌种提高了骨转移患者的生存获益。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的突破,探索免疫检查点阻断和其他潜在骨转移灶免疫治疗靶点的应用价值给骨转移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疗法 局部病灶 骨转移灶 恶性肿瘤骨转移 双膦酸盐类药物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