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能X线吸收法腰椎侧位骨密度测定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河北 张颜秋 +4 位作者 苟淑芹 刘春义 张秀华 逯亚平 王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2-163,188,共3页
目的评价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骨密度时侧位的临床价值。方法178例女性患者(按年龄分组)接受腰椎后前位和侧位骨密度测定,以BMD表示骨密度值,以T值为标准判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评价腰椎后前位与侧位T值对骨量减少程度的判... 目的评价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骨密度时侧位的临床价值。方法178例女性患者(按年龄分组)接受腰椎后前位和侧位骨密度测定,以BMD表示骨密度值,以T值为标准判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评价腰椎后前位与侧位T值对骨量减少程度的判断和骨质疏松诊断的差别。结果①各年龄组患者腰椎后前位BMD值均高于侧位值;②各年龄组患者腰椎后前位及侧位T值对骨量减少程度的判断有显著性差别;③当大于50岁时,腰椎后前位及侧位T值对骨质疏松诊断有显著性差别。结论腰椎侧位对女性患者骨量减少程度的判断和骨质疏松的诊断(>50岁)都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吸收 骨密度 骨质疏松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 被引量:7
2
作者 马锦富 王文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85-187,共3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双能x线吸收 骨密度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区1333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95
3
作者 吴青 陶国枢 +1 位作者 刘晓玲 牟善初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6-80,共5页
本文随机对北京市区20~94岁人群中1333人进行了不同部位的双能X线骨密度(BMD)的调查,其中女性740人,男性593人,按10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为8组,结果显示:腰椎骨峰值女性见于30~39岁,男性见于20~... 本文随机对北京市区20~94岁人群中1333人进行了不同部位的双能X线骨密度(BMD)的调查,其中女性740人,男性593人,按10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为8组,结果显示:腰椎骨峰值女性见于30~39岁,男性见于20~29岁,股骨上端(Neck、Ward's、Troch)骨峰值男、女均见于20~29岁。BMD累积丢失率女性较男性高,无论男、女股骨上端高于腰椎,股骨上端三个部位中又以ward's为著。女性50岁以后可见骨量丢失加速,男性呈缓慢丢失。以同性别、同部位峰值BMD减低两个标准差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骨质疏松症患病率49岁以前无论男性或女性均在10%以内,5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累积丢失率最高的部位统计,50岁以上女性约为30~40%,男性20%~30%;60岁以上女性约为60~70%,男性25~35%170岁以上女性达80~90%,男性48~56%;80岁以上女性达85~100%,男性达50~65%。股骨上端各部位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明显高于腰椎。提示:骨质疏松的研究重点在女性,但对男性也不容忽视。股骨上端各部位BMD检测敏感性高于腰椎,对腰椎BMD正常,但有明显骨质增生者应参考股骨上端BMD方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BMD 女性 股骨上端 骨质疏松症 腰椎 部位 骨峰值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患病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被引量:16
4
作者 林兵 谢海宝 +4 位作者 赵晶晶 文晓林 吕远栋 徐伟红 陶萍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 110例糖尿病的患者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BMD),并与对照组配对比较。结果糖尿病的患者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呈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配对设计,2型糖尿病患者...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 110例糖尿病的患者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BMD),并与对照组配对比较。结果糖尿病的患者骨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呈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配对设计,2型糖尿病患者多部位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患者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双能x线骨密度 对照组 应用 配对比较 配对设计 显著性 多部位 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与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测量腰椎各椎体间骨密度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张昕 王峻 +2 位作者 苏晋生 史志伟 程晓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84-886,930,共4页
目的探讨L2~L4椎体的骨密度变化趋势,并比较定量CT(QCT)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结果的差异。资料与方法从多中心合作数据库中选择11443名志愿者数据进行L2~L4椎体骨密度(BMD)分析,其中11081名志愿者选用DXA检测椎体BMD值,男性2158... 目的探讨L2~L4椎体的骨密度变化趋势,并比较定量CT(QCT)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结果的差异。资料与方法从多中心合作数据库中选择11443名志愿者数据进行L2~L4椎体骨密度(BMD)分析,其中11081名志愿者选用DXA检测椎体BMD值,男性2158名,女性8923名;362名志愿者选用QCT检测椎体中间松质骨BMD值,男性170名,女性192名,比较二者测量各腰椎BMD的差异。结果 DXA测量椎体间B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F=74.450,P<0.05;女性:F=605.388,P<0.05),从L2~L4呈增加趋势;QCT测量椎体间B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F=1.291,P>0.05;女性:F=1.653,P>0.05)。结论 QCT是真正意义上的体积骨密度测量技术,能更准确地测量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密度测定 x 线 骨密度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00例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及诊断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34
6
作者 卓铁军 210024南京 +3 位作者 周明秀 210024南京 申志祥 210024南京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3-16,共4页
目的 了解本地区正常人腰椎、髋部各部位骨密度( B M 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和骨质疏松症( O P) B M D 诊断标准探讨。方法 采用双能 X 线骨密度仪测量1600例正常人腰椎前后位、腰3侧位、股骨近段各部位 B M D ... 目的 了解本地区正常人腰椎、髋部各部位骨密度( B M 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和骨质疏松症( O P) B M D 诊断标准探讨。方法 采用双能 X 线骨密度仪测量1600例正常人腰椎前后位、腰3侧位、股骨近段各部位 B M D 值,其中女性1072例,男528例,年龄范围30~89岁,按10岁一个年龄组分为6组统计分析,同时分别以同性别、同部位峰值减低20及其25 S D 作为 O P诊断标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男女两性 B M D 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女性各部位 B M D下降趋势较男性明显,其中50~59岁和60~69岁两年龄组骨量呈快速丢失阶段。两性骨丢失速度70岁之前 W ard's> L2 L4 > Neck > Troch,70岁之后 W ard's Neck> Troch> L2 L4。在减低20 S D 患病男性有288% ,女性有351% 的人已发生骨折。结论 为本地区不同性别、各年龄段 B M D 值及变化特点积累了数据和资料,同时提出为避免部分 O P患者误诊、漏诊,鉴于国情, O P诊断标准以减低20 S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D 诊断标准 OP 部位 SD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正常人 腰椎 女性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超声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诊断骨质疏松的比较 被引量:13
7
作者 卓铁军 荣沪光 季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68-370,共3页
目的通过对同一个人的跟骨超声强度(STI)测量与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腰24、股骨近端骨密度(BMD)的临床对比,评价定量超声骨质测量仪(QUS)跟骨STI的测量,对诊断骨质疏松(OP)的敏感性和与DEXA测量BMD的相关性。方法对3266名20~89岁健... 目的通过对同一个人的跟骨超声强度(STI)测量与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腰24、股骨近端骨密度(BMD)的临床对比,评价定量超声骨质测量仪(QUS)跟骨STI的测量,对诊断骨质疏松(OP)的敏感性和与DEXA测量BMD的相关性。方法对3266名20~89岁健康人群同时采用DEXA测量L24、右股骨近端(Neck、Ward、Troch)BMD和QUS测量右跟骨STI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峰值骨量男性STI与BMD均出现在20~29岁,女性STI出现在20~29岁,BMD则出现在30~39岁;随年龄的增加腰椎、股骨近端BMD及超声强度均下降,女性在50岁后,男性在70岁后有个显著下降过程;OP检出率两种仪器无明显差异。在健康人中BMD与STI的相关系数(R=0.21-0.26),骨质疏松患者BMD与STI的相关系数(R=0.14-0.24)。结论DEXA测量的BMD与QUS测量的STI无相关关系。这表明QUS主要测量骨的结构,而DEXA则是测量骨量的变化,两者相辅相承,共同测量能更好地监测骨质疏松、预测OP性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定量超声 双能x线骨密度 骨结构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骨质疏松患者 定量超声 诊断 DExA测量 双能x线吸收 股骨近端 测量仪 超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5168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卓铁军 周明秀 申志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 探索南京地区正常人骨密度 (BMD)变化规律 ,为骨质疏松症 (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地区 2 0~ 89岁人群中 5 16 8人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 (L2 - 4)、股骨上端 (Neck、Ward’s、Troch)的骨密度 ,按 5岁为一... 目的 探索南京地区正常人骨密度 (BMD)变化规律 ,为骨质疏松症 (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地区 2 0~ 89岁人群中 5 16 8人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 (L2 - 4)、股骨上端 (Neck、Ward’s、Troch)的骨密度 ,按 5岁为一年龄组 ,将其分成 14组。结果  (1)女性骨峰值出现于 30~ 34岁 ,男性出现于 2 5~ 2 9岁。 (2 )女性 4 0岁时Ward’s区骨量已有明显丢失 ,5 0~ 5 9岁各部位骨量丢失加速 ,80岁时再加速 (BMD平均年丢失率均 >1% )。男性骨量丢失是逐渐、缓慢的 ,但在 6 5以后也有一较快骨量丢失过程 ,其主要部位是Neck、Ward’s、Troch。结论  (1) 4 0岁后应检测BMD变化 ,监测部位以股骨上端Ward’s最敏感。 (2 )OP的防治重点在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 骨峰值 DExA BMD 骨量丢失率 南京市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83例2型糖尿病人骨密度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黄际远 宋文忠 +1 位作者 陈明曦 史克俭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及髋部骨矿物密度的变化。方法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 2型糖尿病病人共 83例 (年龄 40~ 79岁 ) ,其中男性 43例 ,女性 40例 ;健康对照组 71例 (年龄 40~ 79岁 ) ,男性 38例 ,女性 33例。对比分析糖尿病...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及髋部骨矿物密度的变化。方法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 2型糖尿病病人共 83例 (年龄 40~ 79岁 ) ,其中男性 43例 ,女性 40例 ;健康对照组 71例 (年龄 40~ 79岁 ) ,男性 38例 ,女性 33例。对比分析糖尿病组与同性别同龄正常组的测量结果 ,另根据病程将糖尿病组分为大于 5年及小于 5年组 ,并对 2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 ;②病程大于 5年与小于 5年的 2型糖尿病患者间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骨密度 测定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成都市城区771例健康人骨密度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黄际远 宋文忠 +3 位作者 陈明曦 史克俭 黄劲 钟兴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观察成都市城区健康人群骨密度变化规律,建立该型骨密度仪成都地区骨密度正常值,为骨质疏松诊断、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①采用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 LUNAR公司生产)测定成都市城区健康体检者771例,其中男性300例,女性471... 目的观察成都市城区健康人群骨密度变化规律,建立该型骨密度仪成都地区骨密度正常值,为骨质疏松诊断、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①采用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 LUNAR公司生产)测定成都市城区健康体检者771例,其中男性300例,女性471例,测量部位包括腰椎1~4和髋部;②按年龄、性别分别输入数据,以10岁为一年龄组,分别计算各组骨密度值,结果以x-±s表示。结果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39岁,女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出现在20~29岁,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逐渐降低,男性在70岁后腰椎骨密度有反弹,而女性在50~59岁间骨密度下降迅速。结论本组健康人群骨密度数据将为成都地区骨质疏松诊断、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男性腰椎骨密度时应结合股骨近端骨密度;女性50岁后应注意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男性骨质疏松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骨密度 成都市 城区 测定 骨密度峰值 腰椎骨密度 股骨近端 男性骨质疏松 健康人群 成都地区 参考依据 健康体检者 骨密度下降 变化规律 测量部位 输入数据 骨密度 女性 正常值 年龄组 70岁 50岁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秦林林 陈金标 +3 位作者 张卫 马海波 葛崇华 肖艳霞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0-235,共6页
以Lunar公司DPX-L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为例,研究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质控措施。用自检模块、腰椎体模评定仪器的体外测量精度好于1%。对10位志愿者重复2次测量,体内精度对腰椎,MPD(平均百分差)为0.... 以Lunar公司DPX-L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为例,研究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质控措施。用自检模块、腰椎体模评定仪器的体外测量精度好于1%。对10位志愿者重复2次测量,体内精度对腰椎,MPD(平均百分差)为0.46,CV变异系数)为0.75;对股骨颈,MPD为1.26、CV为0.47;Ward’s三角区MPD为2.01、CV为1.14;大转子MPD为1.66、CV为0.72。扫描图像由2位技术人员分析比由同1人分析时的误差大。测量对象体位重复和分析技术的规范化,是减小测量误差的2个重要的技术保障。为满足数据比对的需要,建议建立我国自己的体模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双能x线吸收术 体外精度 体内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测定骨密度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晶 李新民 +3 位作者 张灵艳 赵海竹 白砚霞 程晓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87-889,共3页
目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腰椎定量CT(QCT)与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XA)测量骨密度(BMD)的结果,探讨QCT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67例骨髓瘤患者分别行腰椎QCT与DXA骨密度检测,比较2种方法对骨质疏松的... 目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腰椎定量CT(QCT)与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XA)测量骨密度(BMD)的结果,探讨QCT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67例骨髓瘤患者分别行腰椎QCT与DXA骨密度检测,比较2种方法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并经腰椎CT图像分析骨赘形成、腹主动脉钙化和椎体上下终板钙化情况。结果 QCT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50.75%,DXA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8.9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668,P<0.001)。67例患者中,腰椎CT图像分析骨赘形成35例(52.24%),腹主动脉钙化21例(31.34%),椎体上下终板钙化21例(31.34%)。结论 QCT测量腰椎骨密度在骨髓瘤患者中作为骨质疏松评价手段,有更明显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密度测定 x线 骨密度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痂骨密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尹东 杨惠林 +1 位作者 唐天驷 张亚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30-432,共3页
目的 :研究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密度的动态变化 ,判断双能X线骨密度仪评估骨痂骨密度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 :30只犬造成右胫骨中段骨折并分断端距离 4mm ,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分别在术后 4、6、8、1 0、1 2周取双侧胫骨 ,以双能X线骨密度... 目的 :研究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密度的动态变化 ,判断双能X线骨密度仪评估骨痂骨密度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 :30只犬造成右胫骨中段骨折并分断端距离 4mm ,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分别在术后 4、6、8、1 0、1 2周取双侧胫骨 ,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折端 1cm的骨密度 ,分析骨密度变化及骨密度增长率的变化。结果 :骨折端骨密度随时间呈一定规律增加 ,在不同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自身对照的骨密度比率也随时间增加 ,在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 1 2周时骨折端骨密度达到正常侧水平。结论 :在犬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骨密度持续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骨密度 骨痂 骨折愈合 胫骨 实验研究 双侧 不同时间 过程 增加 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的三种胫骨软骨下骨骨密度测量方法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庞坚 郑昱新 +7 位作者 曹月龙 段铁骊 吴玉云 吕桦 赵文琼 郭海玲 赵咏芳 石印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5-658,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XA)的三种胫骨近端软骨下骨骨密度检测方法的信度与效度。方法招募28名健康女性,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扫描膝关节;由2名研究者分别应用三种不同测量方法选取ROI进行测量分析,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值(ICC)... 目的观察基于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XA)的三种胫骨近端软骨下骨骨密度检测方法的信度与效度。方法招募28名健康女性,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扫描膝关节;由2名研究者分别应用三种不同测量方法选取ROI进行测量分析,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值(ICC),评价各方法的复测信度与测量者间信度,利用t检验评价区分效度。结果三种方法均具有较好的复测信度(ICC 0.833~0.998)与测量者间信度(ICC 0.905~0.997),且对低年龄者和高年龄者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P<0.05)。结论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研究膝关节软骨下骨具有可行性;本研究分析的三种测量方法可有选择地用于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下骨 骨密度 双能x线吸收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两种测量侧位腰椎骨密度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郭郡浩 蔡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1010-1012,共3页
目的:探讨侧位腰椎测量法(LS)和侧位脊柱测量法(LVA)所得到的腰椎骨密度值是否一致。方法:应用GE Lunar Prod 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采取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即LS和LVA,共测量54个椎体,对骨密度值的分布情况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用箱... 目的:探讨侧位腰椎测量法(LS)和侧位脊柱测量法(LVA)所得到的腰椎骨密度值是否一致。方法:应用GE Lunar Prod 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采取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即LS和LVA,共测量54个椎体,对骨密度值的分布情况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用箱线图表示,比较两者的测量结果,对配对样本比较采用W 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测量得到的骨密度值分布基本一致,经W 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两组结果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有极显著相关关系(P=0.000)。结论:用GE Lunar Prod igy DXA采取两种方法测量的侧位腰椎骨密度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骨密度 侧位腰椎 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兰州地区491例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志信 徐香玖 +1 位作者 黄刚 胡洁玫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1-72,89,共3页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正常人群腰椎、髋部骨密度 (BMD)的年龄变化规律 ,为当地骨质疏松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 0 0 0年 9月~ 2 0 0 2年 7月 ,采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enger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 (DEXA)测量年龄在 2 0~ 89岁之间的 ...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正常人群腰椎、髋部骨密度 (BMD)的年龄变化规律 ,为当地骨质疏松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 0 0 0年 9月~ 2 0 0 2年 7月 ,采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enger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 (DEXA)测量年龄在 2 0~ 89岁之间的 491例正常人L2 ~L4 椎体前后位和左髋部BMD ,获得的数据录入SPSS软件数据库 ,并进行有关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两性BMD在 3 0岁左右达到峰值 ,约在 40岁左右开始减低 ,其中女性在 5 0岁后下降速度加快 ,但男性腰椎BMD随年龄的增高下降并不明显。结论 BMD达峰值后随年龄增加而减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兰州地区 x线 骨密度 测定 骨质疏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者腰椎和近端股骨骨密度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浩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5期163-166,共4页
为了观察糖皮质激素(GC)对骨矿物质密质的影响,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对照测量了94例GC治疗的患者及年龄、性别匹配的94例正常健康者的腰椎2~4(L2~L4)和右侧近端股骨(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 为了观察糖皮质激素(GC)对骨矿物质密质的影响,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对照测量了94例GC治疗的患者及年龄、性别匹配的94例正常健康者的腰椎2~4(L2~L4)和右侧近端股骨(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BMD).结果表明:GC治疗的患者L2~L4、右侧股骨近端的BMD测量值(g/cm2)明显低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健康者(P<0.001).绝经前和绝经后女性患者BMD测量值减低,而男性患者只出现近端股骨BMD减低.GC治疗者BMD的Z-值(Z-score)与GC用药时间和剂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GC治疗的患者存在明显的骨质丢失,并与GC用药时间和剂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双能x线吸收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测量骨块模型的精密度和灵敏度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辉文 廖二元 +4 位作者 戴如春 伍贤平 邓小戈 雷闽湘 钟惠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 了解扇形束 (HologicQDR 450 0A)和笔形束 (LunarDPX IQ)DXA骨密度仪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探讨两者的数据换算关系。方法  1 6个骨块模型分别在HologicQDR 450 0A型和Lu narDPX IQ型DEXA仪上测量 3次 ,比较两者的灵敏度。选取其... 目的 了解扇形束 (HologicQDR 450 0A)和笔形束 (LunarDPX IQ)DXA骨密度仪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探讨两者的数据换算关系。方法  1 6个骨块模型分别在HologicQDR 450 0A型和Lu narDPX IQ型DEXA仪上测量 3次 ,比较两者的灵敏度。选取其中 3个骨块模型连续测量 2 0次求变异系数 ,比较两仪器的批内精密度。每天测 5次连续 2 0d求变异系数 ,比较两仪器的批间精密度。人体腰椎骨块模型每天测 5次连续 8d,建立两仪器之间数据换算关系。结果  (1 )LunarDPX IQ型DEXA仪的灵敏度高于HologicQDR 450 0A型DEXA仪。 (2 )用小动物软件测量BA、BMC、BMD ,HologicDEXA仪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 0 57%、0 8%、1 1 % ;LunarDPX IQ型DEXA仪分别为 2 2 %、1 0 0 %、1 0 4%。HologicDEXA仪的批间精密度分别为 1 2 %、2 8%、2 4% ;LunarDPX IQ型DEXA仪分别为2 0 %、1 0 3 %、1 0 5 %。结果均显示HologicDEXA仪的精密度高于LunarDEXA仪。 (3)两仪器之间的BA、BMC、BMD绝对值差异明显 (P <0 0 5) ,但可用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数据换算 :①BMD :Hologic值 =0 80 2×Lunar值 +0 31 8(r=0 991 ;P <0 0 0 1 ;SEE =0 0 3g/cm2 ) ;②BMC :Hologic值 =1 2 0×Lunar值 +1 685(r=0 984;P <0 0 0 1 ;SEE =0 81 6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吸收 骨密度 测量 骨块模型 密度 灵敏度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地区1208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梁人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50-52,共3页
为了解中国辽宁省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提高辽宁省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本文采用美国LUNAR公司骨密度仪对1208例正常人的腰椎、髋骨及全身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腰椎峰值骨量女性在20~29岁。男性骨峰值在30... 为了解中国辽宁省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提高辽宁省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本文采用美国LUNAR公司骨密度仪对1208例正常人的腰椎、髋骨及全身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腰椎峰值骨量女性在20~29岁。男性骨峰值在30~39岁。股骨颈Ward氏三角区、大粗隆的峰值骨量女性均为20~29。男、女全身骨峰值均为30~39岁,男性全身骨峰值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腰椎、髋部和全身骨密度累积下降率随年龄增长而加快,尤以女性为明显。通过本组正常人骨密度的检测,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 骨峰值 正常人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腰椎 女性 骨质疏松症 结果分析 男性 峰值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XA骨密度测量结果的相关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20
作者 余卫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0,共8页
DXA测量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和T-值为骨质疏松症领域的临床医生所熟知,且常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和治疗决策制定的依据。日常临床和药物研究中,常可见到不同DXA和参考数据造成的测量结果差异、腰椎和股骨近端T-值不一... DXA测量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和T-值为骨质疏松症领域的临床医生所熟知,且常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和治疗决策制定的依据。日常临床和药物研究中,常可见到不同DXA和参考数据造成的测量结果差异、腰椎和股骨近端T-值不一致等现象,这些差异和不一致的测量结果常会使医生在骨质疏松症诊断和干预措施选择等方面产生困惑。为提高对上述等问题的认识和对BMD测量结果和T-值的进一步解析,本文进行了相关历史文献回顾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 骨密度 T-值 参照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