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系梁对双肢薄壁高墩刚构桥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健刚 杜玉东 +1 位作者 魏燕玲 张俊波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1-34,共4页
研究目的:高墩桥梁稳定性一直是影响桥梁结构安全的关键因素,如何在保证桥梁外形美观、结构受力合理的情况下提高高墩桥梁的稳定性,是工程技术人员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本文以京承三期清水河2#桥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 研究目的:高墩桥梁稳定性一直是影响桥梁结构安全的关键因素,如何在保证桥梁外形美观、结构受力合理的情况下提高高墩桥梁的稳定性,是工程技术人员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本文以京承三期清水河2#桥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双肢薄壁高墩刚构桥进行空间稳定性分析,并对比分析在有无横系梁的情况下最大悬臂施工阶段和成桥阶段桥梁的稳定性。研究结论:初步得出了墩间横系梁对双肢薄壁高墩桥梁稳定性的影响:墩间横系梁主要对顺桥向的桥梁稳定性贡献较大,对桥梁横向稳定性基本上没有影响;随着墩间横系梁数量的增加,对稳定性的贡献也趋于稳定。恰当地设置横系梁能有效地提高双肢薄壁高墩刚构桥梁的稳定性,但随着横系梁数量的增加稳定性提高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肢薄壁高墩 刚构桥 横系梁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肢薄壁高墩施工过程稳定性分析的快速算法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开言 陈政清 韩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6-90,共5页
根据能量原理,推导了双肢薄壁高墩在施工荷载作用下静力稳定系数的代数表达式。算例分析表明,运用本文推导的稳定系数表达式计算结果与ANSYS有限元计算结果非常相近。本文方法运用方便、准确性高,具有很高的现场应用价值。
关键词 双肢薄壁高墩 稳定分析 能量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肢薄壁高墩横联墩身一次性整体灌筑施工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邓先勇 《铁道标准设计》 2006年第8期25-27,共3页
结合内昆铁路乌家坪1号大桥横联施工,介绍双肢薄壁高墩横联墩身一次性整体灌筑施工工艺,阐述横联支架梁施工、模板系统组装及钢筋安装、混凝土灌筑和横联施工时工作平台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 铁路桥 双肢薄壁高墩 横联 整体灌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耗能系梁的摇摆自复位双肢薄壁高墩抗震性能研究
4
作者 佘振扬 黎雅乐 +2 位作者 李雪红 徐秀丽 刘径恺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7-987,1020,共12页
探索适用于山区连续刚构桥双肢薄壁高墩的摇摆自复位体系,设计和制作了混凝土双肢薄壁高墩(RCDTP)和带耗能系梁的摇摆自复位双肢薄壁高墩(RSDTP)构件.开展双肢薄壁墩的拟静力试验,研究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延性和... 探索适用于山区连续刚构桥双肢薄壁高墩的摇摆自复位体系,设计和制作了混凝土双肢薄壁高墩(RCDTP)和带耗能系梁的摇摆自复位双肢薄壁高墩(RSDTP)构件.开展双肢薄壁墩的拟静力试验,研究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延性和残余位移等.与RCDTP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耗能系梁的设置和摇摆体系的设计能够显著提高墩柱抗震性能、减轻损伤程度.RSDTP墩极限承载力、延性系数、耗能能力分别提高了51.4%、12.31%、42%,RSDTP墩的残余位移降低了24%.预应力钢筋的设置为桥墩提供了自复位能力,有效地控制桥墩的震后残余位移,保障了双肢高墩的震后可恢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摇摆自复位桥 耗能系梁 薄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结构形式新型桥墩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向敏 王文雅 艾庆华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2-69,共8页
研究目的:在高地震烈度的山岭和峡谷地区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被大量建造的同时,探索和寻求适用于高烈度区该类桥型高墩的新型结构形式非常必要。本文以二郎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根据该桥双肢薄壁高墩截面(RC墩),基于承载力和墩顶刚度相同... 研究目的:在高地震烈度的山岭和峡谷地区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被大量建造的同时,探索和寻求适用于高烈度区该类桥型高墩的新型结构形式非常必要。本文以二郎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根据该桥双肢薄壁高墩截面(RC墩),基于承载力和墩顶刚度相同的原则,优化设计两种新型高墩截面:钢板连接的钢管混凝土高墩截面(CFS-1墩)和双波折腹板连接的钢管混凝土高墩截面(CFS-2墩);运用OpenS ees建立模型,采用Pushover方法研究这三种高墩截面结构的滞回曲线、累积滞回耗能、等效粘滞阻尼系数、骨架曲线、延性性能、刚度特性,对比分析三种高墩结构抗震性能的优劣。研究结论:(1)相同轴压比条件下,基于滞回曲线、累积滞回耗能、等效粘滞阻尼系数的对比分析,CFS-1墩和CFS-2墩耗能能力远远高于RC墩,CFS-2墩耗能能力略高于CFS-1墩;基于骨架曲线、位移延性系数、等效刚度退化系数的对比分析,CFS-1墩和CFS-2墩塑形变形能力明显高于RC墩,CFS-2墩塑形变形能力略好于CFS-1墩;(2)优化设计的新型CFS-1墩和CFS-2墩的抗震性能总体优于RC墩;(3)CFS-2墩的抗震性能略强于CFS-1墩,说明钢管混凝土柱间的连接方式对整个桥墩的抗震性能有影响,本研究中双波折腹板连接优于钢板连接;(4)本研究成果可供类似桥梁结构体系设计时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肢薄壁高墩 钢管混凝土柱 波折腹板 滞回性能 塑性变形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