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应用原则 被引量:20
1
作者 吴川杰 宋海庆 +1 位作者 王玉平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69-672,共4页
目前,卒中仍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致残性和致死性疾病之一),我国的卒中防治形势尤为严峻。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卒中 急性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钛夹联合医用胶与单用钛夹治疗双联抗血小板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郎海波 王平 +2 位作者 陈雪 张诗琪 张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2-404,409,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钛夹联合医用胶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0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61例,按随机数字奇、偶... 目的评价内镜下钛夹联合医用胶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0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61例,按随机数字奇、偶数分为单独钛夹治疗组和钛夹联合医用胶治疗组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2组在性别、年龄、出血量、溃疡大小、部位及Forrest分级方面无明显差异,在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种类、剂量、疗程等方面均无差异。监测术后72 h内有无再出血。结果治疗后72 h内,单独钛夹治疗组再出血率是钛夹联合医用胶治疗组的5.4倍[17.2%(5/29)vs.3.2%(1/31),χ2=1.898,P=0.168]。结论内镜下钛夹联合医用胶治疗双联抗血小板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与单纯应用钛夹止血相比,再出血率有降低趋势,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消化道出血 内镜治疗 医用胶 钛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缩短还是延长?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斌 高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751-2753,2757,共4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可有效降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风险,但同样并存出血的风险。如何决策DAPT的持续时间,以在血栓与出血间保持平衡,始终是心脏科医生面临的难题。持续至少1年的DAPT方案已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可有效降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风险,但同样并存出血的风险。如何决策DAPT的持续时间,以在血栓与出血间保持平衡,始终是心脏科医生面临的难题。持续至少1年的DAPT方案已经成为PCI术后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并被列入多个指南。最新《欧洲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指南》对于DAPT持续时间进行了相应的改动,建议部分患者接受短期DAPT。本文对近年有关缩短DAPT持续时间及延长DAPT持续时间的大型临床试验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进入个体化时代?——2016年ACC/AHA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5
4
作者 郭艺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2期-,共2页
2015年3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发布了关于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指南更新 [1].这也是ACC/AHA结合11项最新临床试验结果,对过去相关学术组织发布的6部指南中相关内容的更新.
关键词 冠心病 双联抗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cet N:卒中二级预防长期双联抗血小板的突破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中华 TOYODA K +1 位作者 UCHIYAMA S YAMAGUCHI T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2期167-168,共2页
合并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狭窄或多重血管危险因素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风险很高。对于这一部分患者,综合预防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已经被证明是有益的。不过,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比如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是治疗冠心病很有前景的药... 合并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狭窄或多重血管危险因素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风险很高。对于这一部分患者,综合预防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已经被证明是有益的。不过,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比如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是治疗冠心病很有前景的药物,在临床应用大约10年了,但是在卒中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并未发现它们优于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联合用药比单药能更加有效地预防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药物 血管危险因素 替格瑞洛 普拉格雷 颅内动脉狭窄 血小板治疗 双联抗血小板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期间提前停服替格瑞洛情况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肖雨尘 顾颖 +4 位作者 徐汝明 李攀 陈卫省 赵仙先 马丽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84-990,共7页
目的探究提前停服替格瑞洛(PTD)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发生率、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10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使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住院患者400例... 目的探究提前停服替格瑞洛(PTD)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发生率、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10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使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住院患者400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随访,分析ACS患者PTD的发生率、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出院12个月时PTD患者49例(12.2%),未PTD患者351例(87.8%)。PTD组年龄>75岁、有心力衰竭病史、既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患者比例和血钾、尿素水平均高于未PTD组(P=0.004、0.031、0.028、0.037、0.001),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比例和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均低于未PTD组(P=0.041、0.018)。呼吸困难(22.4%,11/49)、当地无药(18.4%,9/49)和出血(12.2%,6/49)是导致PTD最常见的3个原因,改良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为2级及2级以上的呼吸困难患者均停服替格瑞洛(mMRC评分1级2例,2级6例,3级2例,4级1例)。Kaplan-Meier曲线分析PTD累积发生率结果显示,67.3%(33/49)的患者PTD发生在出院后90 d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OR=2.58,95%CI 1.26~5.26,P=0.009)和尿素水平升高(OR=1.17,95%CI 1.04~1.30,P=0.007)均为ACS患者PTD的独立预测因素,血管病变严重(OR=0.95,95%CI 0.92~0.98,P=0.001)是ACS患者坚持服用替格瑞洛的相关因素。结论ACS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期间PTD的发生率为12.2%。对于呼吸困难且mMRC评分为2级及2级以上的患者,临床应及时更换P2Y12受体拮抗剂。年龄>75岁为ACS患者PTD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实践中应该高度重视服用替格瑞洛的高龄患者,关注其有无发生呼吸困难及P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替格瑞洛 提前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6个月与≥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庞思 贾海波 +7 位作者 张瑶俊 石顺懿 潘道蓉 陈晓云 任晓敏 朱灏 吴文 陈绍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39-643,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后≤6个月与≥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5-01之前公布随访数据的DES置入后≤6个月对比≥12个月DAPT的随机对照试验。计算机检索PubM ed、EMBASE、Cochrane ... 目的:系统评价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后≤6个月与≥12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5-01之前公布随访数据的DES置入后≤6个月对比≥12个月DAPT的随机对照试验。计算机检索PubM 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copus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同时手动检索国内外相关心血管会议记录,由两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估,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随机对照研究,共包含15 378例患者,术后接受DAPT治疗≤6个月为7 672例(≤6个月DAPT组),≥12个月为7 706例(≥12个月DAPT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12个月DAPT组相比,≤6个月DAPT组可有效降低主要出血(比值比=0.58,95%可信区间:0.37~0.91,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全因死亡(比值比=0.90,95%可信区间:0.73~1.11,P=0.314)、心原性死亡(比值比=0.93,95%可信区间:0.70~1.24,P=0.617)、心肌梗死(比值比=1.13,95%可信区间:0.91~1.41,P=0.275)、支架内血栓(比值比=1.21,95%可信区间:0.79~1.85,P=0.382)、脑血管意外(比值比=1.00,95%可信区间:0.66~1.51,P=1.000)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DES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6个月DAPT组与≥12个月DAPT组在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6个月DAPT组能有效降低出血风险,更适用于新一代DES置入后,高出血风险、低血栓风险、服药依从性差和正常药物反应性的患者。然而≤6个月DAPT组对置入DES的特定中国人群临床结局的影响仍有待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去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疾病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期间消化道出血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袁景昊 汪雁博 谷新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5期508-512,共5页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的基础用药之一,在降低患者缺血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如何平衡这两种风险一直是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研究的焦点。目前已有诸多研究对DAPT应用提出了新的观点,本...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的基础用药之一,在降低患者缺血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如何平衡这两种风险一直是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研究的焦点。目前已有诸多研究对DAPT应用提出了新的观点,本文对ACS患者DAPT期间消化道出血的认识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疗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679-2682,共4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但是也会带来出血风险。目前,其最优疗程仍存在着较大争议。近年来国际指南对该疗程的推荐持续更新,从早期的"一概而论"到近期的多因素考虑。本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但是也会带来出血风险。目前,其最优疗程仍存在着较大争议。近年来国际指南对该疗程的推荐持续更新,从早期的"一概而论"到近期的多因素考虑。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指南,结合临床试验研究,分析讨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疗程,指出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支架类型、基础疾病、出血风险等,在权衡风险与获益后,最终做到个体化、精准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药物洗脱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双联抗血小板 金属裸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剂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超时间窗无影像错配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1例报告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璐瑶 熊云云 王上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6期616-618,共3页
目前指南推荐符合条件的卒中患者在发病4.5 h内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静脉注射阿替普酶的获益与发病时间相关,卒中患者在症状出现4.5 h后溶栓能否获益仍未明确,特别是对于那些无灌注成像错配的患者。此外,对符合条件的卒中患者溶栓前... 目前指南推荐符合条件的卒中患者在发病4.5 h内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静脉注射阿替普酶的获益与发病时间相关,卒中患者在症状出现4.5 h后溶栓能否获益仍未明确,特别是对于那些无灌注成像错配的患者。此外,对符合条件的卒中患者溶栓前最佳治疗方案的研究也在进行中。本文报告了一例卒中患者在RAPID软件、DWI和FLAIR中无影像错配,患者在卒中发作9.5 h后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溶栓前接受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溶栓后患者症状很快缓解,3个月随访未见缺血性事件发生,mRS 0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溶栓 影像错配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烟雾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调整及术后预防内异症复发药物选择的病例分析
11
作者 罗莉婷 金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500,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烟雾病患者围术期个体化治疗与用药监护中的工作要点。方法:参与1例烟雾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围术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调整、围术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及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预防复发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烟雾病患者围术期个体化治疗与用药监护中的工作要点。方法:参与1例烟雾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围术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调整、围术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及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预防复发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护。结果:通过对患者的个体化评估确定符合患者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围术期停药方案,制订个体化的围术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及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预防复发方案。结论: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订及用药监护是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双联抗血小板 预防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莫壁伶 易绍东 +4 位作者 阮云军 曾菁 王奇 李丹辉 向定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中国人群中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是否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方法:接受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奥美拉唑40 mg/d,n=30)... 目的:探讨在中国人群中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是否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方法:接受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奥美拉唑40 mg/d,n=30)和泮托拉唑组(泮托拉唑40 mg/d,n=30),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抽血测定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水平计算血小板反应性指数(PRI)及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P-Ag),并观察30天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组治疗后第7天与治疗前相比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反应性指数数值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泮托拉唑组治疗后第7天与治疗前相比血小板聚集率数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小板反应性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治疗后第7天和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反应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30天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应无明显影响,但泮托拉唑可能具有抑制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治疗实验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氯吡格雷 双联抗血小板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忠佑 卢长林 +1 位作者 杨跃进 雷警输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5期334-337,共4页
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中国居民的首要死因。其中,半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所致。现已经阐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激活、黏附和聚集,致使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ACS发病的关键机制。因此,抗血小板是... 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中国居民的首要死因。其中,半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所致。现已经阐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激活、黏附和聚集,致使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ACS发病的关键机制。因此,抗血小板是ACS药物治疗的基石。近年来,随着大量临床试验的展开和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抗血小板治疗领域取得许多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小板治疗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新型血小板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型指导下的抗血小板治疗在CABG后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朱韬 张明 王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3-617,共5页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是重要的药物治疗之一,它在改善患者桥血管通畅率以及减少患者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临床上发现一些患者对常用的抗血小板...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是重要的药物治疗之一,它在改善患者桥血管通畅率以及减少患者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临床上发现一些患者对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存在抵抗,导致术后桥血管狭窄及MACE事件的发生率增高,这种抵抗可能与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关;而第3代P2Y12受体拮抗剂的抗血小板效果不受CYP2C19基因型的影响。有专家共识推荐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来确定双抗治疗方案,那么依据CYP2C19基因型检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在降低患者术后的MACE发生率方面效果如何。本文将从氯吡格雷抵抗与CYP2C19基因型的关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现状及现有专家共识推荐等几方面进行回顾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YP2C19基因型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一项单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萌 马咏馨 +3 位作者 贾琼 张东威 张昕红 徐耀铭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双抗治疗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发病6 h内的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8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双抗治疗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发病6 h内的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8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5]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静脉溶栓分为静脉溶栓组(66例)和双抗组(72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将两组患者按照1∶1进行匹配,匹配后静脉溶栓组(44例)和双抗组(44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临床预后指标及不良事件。主要结局定义为发病后90 d良好功能结局[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0~2分]、发病后90 d mRS评分。次要结局为发病后24 h、72 h、7 d NIHS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比例,发病90 d内颅内出血及系统性出血事件及发病90 d内死亡。结果①匹配前静脉溶栓组年龄、入院时mRS评分均低于双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匹配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房颤、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既往脑卒中病史、吸烟史、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mRS评分、梗死部位、TOAST分型等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静脉溶栓组与双抗组患者发病后90 d良好功能结局患者比例和发病后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6%(39/44)vs 93.2%(41/44),P=0.458、P=0.308];③静脉溶栓组发病后24 h、72 h中位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双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vs 2.5、1 vs 2,P=0.018、0.043],其余有效性结局和安全性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能够为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带来显著的短期获益,有助于缩短恢复至良好神经功能结局的时间,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和病死率。然而,在发病后90 d良好功能结局方面,其效果与双抗治疗相似,尽管如此,亟需开展更大样本、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轻型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CYP2C19基因检测发现携带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双抗治疗1例报道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博 赵彩君 常立国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8期817-820,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3岁,农民。主诉“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麻木无力4.5小时”,于2021年11月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5 h吃饭时突然出现言语不清,但语句尚连贯,伴右侧肢体无力,右面部及右上、下肢麻木不适,右上肢抬举及持物尚可,右下肢行...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3岁,农民。主诉“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麻木无力4.5小时”,于2021年11月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5 h吃饭时突然出现言语不清,但语句尚连贯,伴右侧肢体无力,右面部及右上、下肢麻木不适,右上肢抬举及持物尚可,右下肢行走无明显拖拽。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无声音嘶哑,无视物模糊、变形、闪光,无耳鸣、耳聋、听力下降,无肢体抽搐,无意识障碍。为求系统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缺血性卒中”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CYP2C19基因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替格瑞洛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CEL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长期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韩雅玲 鄢高亮 +8 位作者 荆全民 李毅 王守力 马颖艳 刘海伟 栾波 王耿 王祖禄 王冬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评估EXCEL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3年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我院10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均单一置入EXCEL支架。术后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6个月,随后单用阿司匹林。术后平均8个月实施造影随... 目的:评估EXCEL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3年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我院10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均单一置入EXCEL支架。术后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6个月,随后单用阿司匹林。术后平均8个月实施造影随访及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测。观察术后3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全因死亡和血栓事件发生率。结果:100例患者均完成3年临床随访。1年时发生4例(4.0%)靶病变血运重建,无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1年MACE发生率为4.0%。3年随访时共6例(6.0%)MACE发生,包括靶病变血运重建4例(4.0%)和心性死亡2例(2.0%)。3年累计全因死亡率4%,包括心性死亡2例(2.0%),脑卒中和肺癌导致的非心性死亡各1例(2.0%),术后3年共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2例(2.0%),其中很可能的支架内血栓事件仅1例(1.0%)。造影随访支架内再狭窄率3.6%(4/112),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0.12±0.34)mm。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共发现4处晚期支架贴壁不良(发生率6.3%,4/64),但随访期间无任何临床事件发生。结论:EXCEL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靶病变血运重建及MACE发生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提示其早期临床获益可持续至术后3年。这一结论有待大规模、随机对照及随访期更长的临床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可降解涂层 双联抗血小板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内血栓形成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梅 姜铁民 +11 位作者 田军 张建起 吴振军 陈少伯 赵鹏 董军亚 刘军翔 朱勇 赵季红 岳继华 梁国庆 柴晓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分析支架内血栓形成病例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原因。方法:收集自2007-04至2008-06的所有支架内血栓的患者,共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1例置入金属裸支架,其余11例均为药物涂层支架。分析入选病例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征。... 目的:分析支架内血栓形成病例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原因。方法:收集自2007-04至2008-06的所有支架内血栓的患者,共12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1例置入金属裸支架,其余11例均为药物涂层支架。分析入选病例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结果:12例患者中,亚急性血栓5例;晚期血栓4例;极晚期血栓3例。分析病变特点及血栓形成原因显示:在早期血栓形成的5例中4例为原发性支架贴壁不良、支架膨胀不良、未完全覆盖病变;1例为糖尿病、长病变、完全闭塞病变。在晚期和极晚期血栓形成的7例病例中3例因为停用了波立维;2例有支架内严重再狭窄;1例为正性重构、获得性贴壁不良;1例为糖尿病、小血管病变,且支架中段扩张不充分不除外贴壁不良的因素。结论:支架内血栓是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后很少发生但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急性的支架内血栓可能与贴壁不良有关。晚期支架内血栓在病因学上是多因素的,主要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金属裸支架 支架内血栓形成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欧洲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管理指南解读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健 王昭 王伟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2期55-60,共6页
在2012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会议上,ESC 公布了新版的“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管理指南[1]”(以下简称“新版指南”)。与2008 年版指南[2] 相比, 新版指南依据近几年来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急诊处理、再灌注治疗... 在2012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会议上,ESC 公布了新版的“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管理指南[1]”(以下简称“新版指南”)。与2008 年版指南[2] 相比, 新版指南依据近几年来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急诊处理、再灌注治疗、抗栓治疗等多方面做出了重要修订。本文将从临床实践及相关循证研究对新版指南推荐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I 患者 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ST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 出血风险 PCI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欧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率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洋 王文君 +4 位作者 高峰 石磊 王蕾 佟英欣 庄熙晶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5期447-451,共5页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RI)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1年桥血管通畅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11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CABG手术合并CRI的58例患者。将入选患者按...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RI)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1年桥血管通畅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11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CABG手术合并CRI的58例患者。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24例(阿司匹林100 mg/d+替格瑞洛90 mg每日2次口服)和氯吡格雷组34例(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口服)。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评估桥血管通畅性。同时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等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期间共5例患者失访,其中3例死亡。共计53例患者(男性40例、女性13例)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替格瑞洛组22例,氯吡格雷组31例。桥血管数量共计133根(胸廓内动脉桥51根、大隐静脉桥82根)。两组间总的桥血管通畅率和动脉桥血管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3.2%比82.4%,100%比96.6%,均为P>0.05)。替格瑞洛组的静脉桥血管通畅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91.8%比73.3%,χ^2=4.679,P=0.03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桥血管狭窄风险(OR=0.139,95%CI:0.029~0.670,P=0.014)。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主要出血事件等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RI患者CABG术后1年内,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比较,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更好地降低静脉桥血管狭窄的风险,且未显著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肾功能不全 慢性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