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组分转导系统CNX_RS34865/CNX_RS34870对安丝菌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研究
1
作者 张堃钰 张佩佩 +5 位作者 付加芳 康妮 宗工理 马欣 张少伟 曹广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4-360,共7页
目的探究珍贵束丝放线菌(Actinosynnema pretiosum)中双组分转导系统CNX_RS34865/CNX_RS34870对A.pretiosum中安丝菌素P-3(AP-3)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方法本研究以A.pretiosum X47菌株为出发菌株,构建双组分转导系统CNX_RS34865/CNX_RS3... 目的探究珍贵束丝放线菌(Actinosynnema pretiosum)中双组分转导系统CNX_RS34865/CNX_RS34870对A.pretiosum中安丝菌素P-3(AP-3)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方法本研究以A.pretiosum X47菌株为出发菌株,构建双组分转导系统CNX_RS34865/CNX_RS34870中调控基因CNX_RS34870的缺失突变菌株;利用HPLC分析及生物活性测定分析出发菌株X47与CNX_RS34870突变菌株(ΔRS34870)的AP-3产量差异;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菌株之间各基因的转录水平差异,分析CNX_RS34870对菌株AP-3生物合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与出发菌株X47相比,ΔRS34870菌株在液体发酵条件下AP-3生物合成量显著下降,在第6天时,ΔRS34870菌株AP-3产量降低了36.94%。转录水平分析显示ΔRS34870菌株中1524个基因的转录较X47明显不同,其中AP-3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asm1、asm2、asm30、asm32、asm33、asm34、asm35和asm37基因以及与初级代谢中与AP-3前体合成相关的pgk基因出现了显著下调。结论CNX_RS34870是菌株AP-3生物合成的正调控基因,可通过调控AP-3生物合成基因簇的转录以及影响初级代谢从而影响AP-3的产生。本研究将为了解AP-3生物合成的调控网络以及工业菌株的遗传改造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贵束丝放线菌 双组分转导系统 安丝菌素 生物合成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硫杆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余水静 彭涛 +4 位作者 周丹 潘涛 董伟 陈江安 邱廷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46-2152,共7页
为探索嗜酸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对极端矿山环境条件感知和反应分子机制的差异,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和分析了两株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一株喜温嗜酸硫杆菌和一株耐冷嗜酸硫杆菌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CS)结构多样性特征.结... 为探索嗜酸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对极端矿山环境条件感知和反应分子机制的差异,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和分析了两株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一株喜温嗜酸硫杆菌和一株耐冷嗜酸硫杆菌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CS)结构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4株嗜酸硫杆菌拥有27~38个TCS蛋白,聚类分析显示有16组配对的TCS族、4组孤儿组氨酸蛋白激酶(HK)和9组孤儿反应调节蛋白(RR),与其进化分支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9个配对和5个不配对的TCS蛋白族为嗜酸硫杆菌菌株所共有,其余特有TCS均在一个或几个菌株中缺失.嗜酸硫杆菌菌株共有的TCS功能涉及氮素固定及代谢调节、柠檬酸/苹果酸代谢调节等,特有TCS功能涉及如趋化性调控、重金属响应、铜抗性调控等,这可能有助于菌株在极端矿山环境中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硫杆菌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葡萄球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aeRS对相关蛋白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娄强 王艳歌 瞿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0-684,共5页
目的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表皮葡萄球菌菌体蛋白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寻找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aeRS的调控网络。方法对表皮葡萄球菌1457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aeRS删除株与野生株菌体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差异比较;电泳图谱采用Image Master 2DPl... 目的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表皮葡萄球菌菌体蛋白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寻找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aeRS的调控网络。方法对表皮葡萄球菌1457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aeRS删除株与野生株菌体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差异比较;电泳图谱采用Image Master 2DPlatinum软件分析;免疫印迹法验证saeRS调控的差异蛋白。结果在表皮葡萄球菌1457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aeRS删除株与野生株蛋白质图谱中共发现23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10个下调,13个上调)。结论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可以成功应用于分析表皮葡萄球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aeRS的调控网络;此图谱为进一步研究saeRS在表皮葡萄球菌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saeRS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oP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对结核分枝杆菌持留性的调控机制研究
4
作者 邬博 雷英 +13 位作者 吴芳 章乐 吴江东 曹旭东 朱彬 何丽 李瑞山 张玉清 王钊 王君 柳小玲 张培培 梁粟 张万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6-120,142,共6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诱导结核分枝杆菌在低氧环境中进入持留状态,来比较分析不同时间不同低氧环境下结核分枝杆菌中的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探讨研究PhoP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对结核分枝杆菌持留性的调控机制。方法首先对结核分... 目的本研究通过诱导结核分枝杆菌在低氧环境中进入持留状态,来比较分析不同时间不同低氧环境下结核分枝杆菌中的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探讨研究PhoP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对结核分枝杆菌持留性的调控机制。方法首先对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和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在不同低氧环境下进行培养,提取每个样本菌株的总RNA,并进行完整性鉴定;运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每个样本菌株中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比较分析不同时间不同低氧环境下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在不同时间点对低氧环境的结核分枝杆菌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第10d相比,培养至第15d时H37Rv菌株和H37Ra菌株中的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培养至第25d时,H37Rv菌株中的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比H37Ra菌株表达均上调2.3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时间点相同毒力的结核分枝杆菌的PhoP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中PhoP基因和PhoR基因在不同低氧环境下的表达存在差异,而且在相同时间点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的PhoP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中PhoP基因和PhoR基因在不同低氧环境下的表达也存在差异,表明PhoP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持留性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持留性 PhoP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藏嗜酸菌Acidiphilium cryptum JF-5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5
作者 余水静 彭艳平 +2 位作者 邓扬悟 郭燕华 刘荷英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3年第2期61-65,共5页
为了探索隐藏嗜酸菌(Acidiphilium cryptum)对多变极端矿山环境条件的感知和反应分子机制,预测和分析了隐藏嗜酸菌JF-5菌株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TCS)的分布、结构及功能.鉴定了9对成对TCSs、... 为了探索隐藏嗜酸菌(Acidiphilium cryptum)对多变极端矿山环境条件的感知和反应分子机制,预测和分析了隐藏嗜酸菌JF-5菌株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TCS)的分布、结构及功能.鉴定了9对成对TCSs、2个杂合结构TCSs、3个孤儿组氨酸蛋白激酶(HK)和5个孤儿反应调节蛋白(RR);发现5个TCSs参与隐藏嗜酸菌对重金属响应转录调控;大多数HKs的N-末端具有接受信号的跨膜区、HAMP或PAS等结构域,RRs主要是OmpR亚家族,占总RRs的40%以上;从进化关系上来看,一些处在进化树同一分支上的共同聚簇TCS基因可能具有相同的进化途径.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隐藏嗜酸菌在极端环境中适应性分子机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藏嗜酸菌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组氨酸蛋白激酶 反应调节蛋白 功能域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群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6
作者 崔艳华 马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4-110,共7页
为明确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菌群中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分布及功能,采用HMMER、SMART、TMHMM、ClustalW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对L.acidophilus菌群中全基因组进行扫描,对其中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进行预测,并进行结构分析及功能预... 为明确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菌群中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分布及功能,采用HMMER、SMART、TMHMM、ClustalW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对L.acidophilus菌群中全基因组进行扫描,对其中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进行预测,并进行结构分析及功能预测.结果表明,L.acidophilus菌群中具有5-9个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其中部分TCS系统调控细菌的耐酸、耐胆汁能力及细菌素分泌等益生功能密切相关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群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组氨酸蛋白激酶 应答调节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乳链球菌VicRK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功能预测
7
作者 郭桂英 徐圣杰 +5 位作者 徐港 侯国峰 蒲文渊 杨诺 曾纪峰 郑继平 《热带农业工程》 2016年第1期28-33,共6页
VicRK可调控细胞壁代谢,是部分低G+C值革兰氏阳性菌中最为关键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为预测该系统在无乳链球菌中的具体功能,依据VicR蛋白与调控基因启动子结合的17 bp保守基序,采用perl语言编写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中国鱼源无乳链球菌GD... VicRK可调控细胞壁代谢,是部分低G+C值革兰氏阳性菌中最为关键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为预测该系统在无乳链球菌中的具体功能,依据VicR蛋白与调控基因启动子结合的17 bp保守基序,采用perl语言编写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中国鱼源无乳链球菌GD201008-001全基因组进行双向探查。结果显示,在该基因组中,oppA、deoR、acpP、NPD、cas9和pcsB等11个基因启动子中存在Vic R结合位点,通过结合各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行预测可知,VicRK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在无乳链球菌中可能具有调节渗透压、脂肪酸代谢和细胞壁代谢等功能,同时具有参与细菌免疫和细菌毒力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VicRK 保守基序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伟 崔艳华 曲晓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42,共5页
乳酸菌中存在着一种重要的调控机制——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它可以通过调控乳酸菌的多种生理生化过程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就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组成、作用机制以及乳酸菌中调控耐酸机制、细菌素的合成和黏性吸附等生理过程的双组... 乳酸菌中存在着一种重要的调控机制——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它可以通过调控乳酸菌的多种生理生化过程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就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组成、作用机制以及乳酸菌中调控耐酸机制、细菌素的合成和黏性吸附等生理过程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细菌素合成 耐酸性 黏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LM201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娜 欧娅 +1 位作者 郑金水 刘梅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96-104,共9页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食品分离株LM201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s,TCSs)进行了数量统计、结构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发现:LM201有14对TCS...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食品分离株LM201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s,TCSs)进行了数量统计、结构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发现:LM201有14对TCSs和2个孤儿应答调控子(Response regulator,RR);其组氨酸激酶(Histidine kinase,HK)具有11种组成结构;其RRs分属于7个亚家族;有3对TCSs和1个孤儿RR的预测功能在Lm中未见报道,有1对TCS功能预测为未知。该研究结果能为构建Lm的TCSs交叉调控网络提供参考,以明确TCSs在Lm毒力调控方面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奶发酵剂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研究进展
10
作者 芦隐月 宋馨 +3 位作者 夏永军 王光强 艾连中 熊智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98-303,共6页
酸奶发酵剂是由多种乳酸菌复配用于酸奶发酵生产的微生物材料,主要菌种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 TCS)是细菌中常见的信号机制,经典TCS由跨膜受体组氨酸蛋白激酶和... 酸奶发酵剂是由多种乳酸菌复配用于酸奶发酵生产的微生物材料,主要菌种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 TCS)是细菌中常见的信号机制,经典TCS由跨膜受体组氨酸蛋白激酶和同源胞质内应答调控蛋白组成,使得细菌能够感知和响应外界环境刺激并且调控自身生理生化过程。与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天蓝色链霉菌等模式细菌相比,乳酸菌TCS研究相对滞后,缺乏系统阐明其响应和调控机制。该文总结酸奶发酵剂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TCS近年来研究进展,以期为乳酸菌TCS解析和酸奶工业化生产控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发酵剂 乳酸菌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保加利亚乳杆菌 嗜热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尧可 蔡靖仪 +3 位作者 赵蕾 吴亚菲 赵志河 申道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3,共6页
牙龈卟啉单胞菌被认为是主要的牙周致病菌之一,与慢性牙周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面对复杂的口腔环境,牙龈卟啉单胞菌必须及时感知环境变化并作出反应,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通常由组氨酸激酶和反应... 牙龈卟啉单胞菌被认为是主要的牙周致病菌之一,与慢性牙周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面对复杂的口腔环境,牙龈卟啉单胞菌必须及时感知环境变化并作出反应,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通常由组氨酸激酶和反应调节蛋白组成,通过控制蛋白的磷酸化状态调节信号传导。近年来,有关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陆续被报道。本文就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双组分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荧光假单胞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序列分析和功能预测
12
作者 李秋莹 徐瑾秀 +2 位作者 张婧阳 孙彤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78-184,共7页
为研究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TCS)在水产品优势腐败菌荧光假单胞菌生长繁殖和环境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水产品荧光假单胞菌PF08的TCS进行序列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荧光... 为研究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TCS)在水产品优势腐败菌荧光假单胞菌生长繁殖和环境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水产品荧光假单胞菌PF08的TCS进行序列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PF08中存在63个组氨酸激酶、84个应答调节蛋白、39个成对TCS、25个融合组氨酸激酶;该菌株中所有的组氨酸激酶均具有HATPase_c和HisKA结构域,所有应答调节蛋白均具有REC结构域;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具有相同结构域的TCS多聚于同一聚簇,其可能具有相近的功能;该菌株39对TCS有25对的生物学功能得到预测,其主要参与调控荧光假单胞菌PF08的营养元素代谢、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细胞形态分化、应对不利环境及细胞抗性和毒力等。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TCS在水产品荧光假单胞菌PF08菌株环境适应过程中的功能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荧光假单胞菌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序列分析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园禽源奇异变形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玉蕾 李垠树 +3 位作者 陈秋如 董焱斌 丁爱萍 苑丽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1-818,共8页
为研究观赏禽类中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机制,于2019年从河南省某动物园禽类养殖区绿孔雀(Pavo muticus)、红绿金刚鹦鹉(Ara chloroptera)、火鸡(Meleagris gallopavo)、帽子鸡(polish chicken)... 为研究观赏禽类中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机制,于2019年从河南省某动物园禽类养殖区绿孔雀(Pavo muticus)、红绿金刚鹦鹉(Ara chloroptera)、火鸡(Meleagris gallopavo)、帽子鸡(polish chicken)和非洲鸵鸟(Struthio camelus)5种观赏禽类中分离17株奇异变形杆菌,经药物敏感性试验、blaCTX-M基因检测、全基因组测序、PFGE和RT-qPCR等探明受试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机制。结果发现:共有6株受试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除1株(6D)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blaCTX-M-14和1株(106A)携带AmpC酶blaACT-16外,其余4株经PFGE检测证实为同一克隆型,且细菌体内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CpxAR、BaeSR和EnvZ/OmpR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敏感菌,主要通过抑制耐药菌细胞膜上OmpC和OmpF的表达减少药物吸收,同时促进OmpW表达加速药物外排,从而减少菌体内药物浓度,进而导致其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研究表明,动物园禽类养殖区的奇异变形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机制复杂多样,散播机制主要为染色体介导的克隆传播,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源奇异变形杆菌 头孢菌素类 耐药基因 膜孔蛋白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氨酸激酶HK853酸碱调控机制的NMR研究
14
作者 吉仕夏 刘乙祥 +3 位作者 姜红鹰 李从刚 姜凌 刘买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3-509,共7页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是细菌应对外界刺激和调控自身生理活动的重要系统。组氨酸激酶是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组氨酸激酶具有多功能性,不仅能自身磷酸化并能把磷酸基团传递给应激调节蛋白(Response regulator,RR)使之...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是细菌应对外界刺激和调控自身生理活动的重要系统。组氨酸激酶是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组氨酸激酶具有多功能性,不仅能自身磷酸化并能把磷酸基团传递给应激调节蛋白(Response regulator,RR)使之磷酸化,还能催化RR的去磷酸化。研究发现组氨酸激酶HK853的功能受pH值调控,该文利用选择性同位素标记方法,通过NMR技术研究了参与HK853与RR468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发现DHp结构域His260侧链的pKa值与HK853的磷酸酶活性有很好的对应关系,HK853与底物形成复合物后其pKa值降低,使His260侧链更易于去质子化,有助于HK853磷酸酶活性的提高。阐明了HK853行使磷酸酶功能时的酸碱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选择性同位素标记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磷酸化 组氨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