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组分混合物在花瓣形翅片管上的冷凝传热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兴求 王世平 邓颂九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21-126,共6页
对双组分混合物在一种新型强化传热管———花瓣形翅片管上的冷凝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双组分混合物在水平花瓣形翅片管上强制对流冷凝时的传热膜系数是光滑管的5~6倍.
关键词 冷凝 双组分混合物 传热强化 花瓣形翅片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混合物自然对流冷凝传热的研究
2
作者 周兴求 王世平 邓颂九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8期79-84,共6页
研究互溶性双组分混合物在水平光滑管上的自然对流冷凝传热性能。文章推导出了双组分理想混合物的需点与泡点之间的温度差计算公式。利用这一公式提出了双组分理想混合物在大空间水平光滑管上全冷凝时的传热膜系数的计算公式。该公式的... 研究互溶性双组分混合物在水平光滑管上的自然对流冷凝传热性能。文章推导出了双组分理想混合物的需点与泡点之间的温度差计算公式。利用这一公式提出了双组分理想混合物在大空间水平光滑管上全冷凝时的传热膜系数的计算公式。该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其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 双组分混合物 自然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互溶混合物的池沸腾传热 被引量:3
3
作者 谷俊杰 李修伦 +1 位作者 黄鸿鼎 李永成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30-235,共6页
通过对沸腾时汽泡生长规律的分析,从两相界面传热传质类似律出发,推导出双组分互溶混合物的池沸腾传热式,由此预测的结果与已有的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同时提出了探讨电解质水溶液的池沸腾传热式.
关键词 传热 池沸腾 双组分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颗粒系统流化特性的试验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立群 宋旭 +2 位作者 周浩生 唐恒 王同章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2-236,共5页
在φ129 mm的有机玻璃流化床中,对玉米芯、木屑和稻壳的流化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对流化床炉渣和河砂两种不同粒径的惰性粒子的加入进行了对比试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双组分混合颗粒系统的最小流化速度的经验公式.... 在φ129 mm的有机玻璃流化床中,对玉米芯、木屑和稻壳的流化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对流化床炉渣和河砂两种不同粒径的惰性粒子的加入进行了对比试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双组分混合颗粒系统的最小流化速度的经验公式.试验结果表明,惰性粒子的加入量应多于20%(质量分数),惰性粒子与生物质在粒径比较相近的情况下,经验公式计算所得的最小流化速度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混合物 生物质 最小流化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分气固射流床流动特性 Ⅱ流型的划分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庆杰 张济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在300×50×2600mm的二维射流流化床中,使用压力波动的功率谱分析方法,考察了9种单一、双组分混合物物性因素(粒径、密度)、操作因素(射流气速、喷口直径、静床高度、环隙气量)对射流流化床的三种流型:气泡... 在300×50×2600mm的二维射流流化床中,使用压力波动的功率谱分析方法,考察了9种单一、双组分混合物物性因素(粒径、密度)、操作因素(射流气速、喷口直径、静床高度、环隙气量)对射流流化床的三种流型:气泡串、射流、喷流相互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静床高时,随着射流气速的增大,射流床内流型由气泡串、射流过渡到喷流;而静床高较高时,射流气速增大仅由气泡串过渡到射流。环隙气量增大、粒径增大、密度增大,喷流流型出现较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混合物 射流流化床 流型转变 射流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粉和稻壳流化特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锡锋 陆强 郑冀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5-348,共4页
对木粉和稻壳的流化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木粉虽可以流化,但流化范围很窄,而稻壳则几乎完全不可以流化;②添加惰性载体砂子后,木粉和稻壳的流化特性均趋于变好,砂子所占比例越高,木粉或稻壳与砂子的混合颗粒越容易... 对木粉和稻壳的流化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木粉虽可以流化,但流化范围很窄,而稻壳则几乎完全不可以流化;②添加惰性载体砂子后,木粉和稻壳的流化特性均趋于变好,砂子所占比例越高,木粉或稻壳与砂子的混合颗粒越容易流化,流化操作范围也越宽。通过对现有单组分颗粒最小流化速度公式进行改造,获得了可以预测生物质与砂子双组分混合物料最小流化速度计算公式,生物质混合质量比较低时,该式计算所得的最小流化速度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反之则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双组分混合物 最小流化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