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内聚力模型数值算法的无砟道床变形与损伤分析
1
作者 严道斌 石梓煊 许玉德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147,共9页
针对高速铁路无砟道床层间黏结数值模拟问题,推导混合断裂模式双线性内聚力模型,提出有限元分析框架下的双线性内聚力模型(CZM)数值算法,通过与有限元软件计算结果对比,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基于所提出算法,以内聚力单元模拟层间界面,建立... 针对高速铁路无砟道床层间黏结数值模拟问题,推导混合断裂模式双线性内聚力模型,提出有限元分析框架下的双线性内聚力模型(CZM)数值算法,通过与有限元软件计算结果对比,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基于所提出算法,以内聚力单元模拟层间界面,建立CRTSⅢ型板式无砟道床有限元模型,分析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结构变形与层间损伤规律。结果表明:所提出CZM数值算法与有限元软件计算结果一致,可以反映内聚力单元在受拉、受剪、受拉剪模式下的力学与损伤特性;在-50~100℃/m温度梯度范围内,正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轨道板垂向位移可达0509 mm,负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则可达0409 mm;轨道板与自密实混凝土层层间损伤受正温度梯度影响大,层间损伤萌生于板角并向板中发展,温度梯度为972℃/m时层间黏结局部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道床 结构变形 层间损伤 双线性内聚力模型 数值算法 温度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棒法C/C复合材料界面刚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廖英强 刘勇琼 嵇阿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43-145,共3页
以渐进损伤方法和双线性内聚力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ABAQUS用户子程序USDFLD对轴棒法C/C复合材料的界面刚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轴棒法C/C复合材料的界面切向刚度介于1.0×105~0.5×104 N/mm3;当界面刚度取值过高时,计算得到... 以渐进损伤方法和双线性内聚力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ABAQUS用户子程序USDFLD对轴棒法C/C复合材料的界面刚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轴棒法C/C复合材料的界面切向刚度介于1.0×105~0.5×104 N/mm3;当界面刚度取值过高时,计算得到的极限破坏载荷过低;当界面刚度取值过低时,计算得到的弹性模量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渐进损伤理论 双线性内聚力模型 界面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观尺度下大孔隙环氧沥青混合料损伤演化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江洋 钱振东 王亚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23-1229,共7页
通过数字图像技术获取了大孔隙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多相细观结构,建立了包含集料、沥青砂浆、空隙在内的细观结构有限元仿真模型,引入了内聚力模型,通过劈裂试验数值模拟,对内部结构应力响应、裂纹扩展及损伤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 通过数字图像技术获取了大孔隙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多相细观结构,建立了包含集料、沥青砂浆、空隙在内的细观结构有限元仿真模型,引入了内聚力模型,通过劈裂试验数值模拟,对内部结构应力响应、裂纹扩展及损伤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隙、集料等细观结构的不均匀分布,对混合料的应力响应及其分布均造成一定影响;劈裂试验模拟过程中,损伤变量D值达到1时,试件开始启裂,预设内聚力单元模拟的启裂位置与室内试验观察较为一致,而后裂缝开始扩展,但扩展速率逐渐变小;双线性内聚力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混合料损伤规律与裂纹启裂、扩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隙环氧沥青混合料 双线性内聚力模型 非均质细观结构 裂纹扩展与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棒法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预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廖英强 刘勇琼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78-882,共5页
为形成一套完善的轴棒法炭/炭复合材料基本力学性能预测方法,首先完成了轴棒法炭/炭复合材料代表性体积单元的建立,然后以周期性边界条件为理论基础,编写了周期性边界条件子程序,最后结合均匀化理论和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对轴棒法炭/炭复... 为形成一套完善的轴棒法炭/炭复合材料基本力学性能预测方法,首先完成了轴棒法炭/炭复合材料代表性体积单元的建立,然后以周期性边界条件为理论基础,编写了周期性边界条件子程序,最后结合均匀化理论和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对轴棒法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均匀化理论、双线性内聚力模型和周期性边界条件为基础,采用代表性体积单元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轴棒法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复合材料 均匀化理论 双线性内聚力模型 周期性边界条件 代表性体积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性能对轴棒法耐烧蚀C/C复合材料轴向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廖英强 刘勇琼 嵇阿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4期774-776,共3页
为指导轴棒法耐烧蚀C/C复合材料的后处理工艺的实施,以渐进损伤方法和双线性内聚力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ABAQUS用户子程序USDFLD对轴棒法C/C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对轴向弹性模量和极限破坏载荷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界面强... 为指导轴棒法耐烧蚀C/C复合材料的后处理工艺的实施,以渐进损伤方法和双线性内聚力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ABAQUS用户子程序USDFLD对轴棒法C/C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对轴向弹性模量和极限破坏载荷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界面强度的增加,轴向弹性模量和极限破坏载荷逐渐增加;随着界面断裂能的增加,轴向弹性模量几乎无变化,但极限破坏载荷有一定的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渐进损伤理论 双线性内聚力模型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拉载荷下轴棒法C/C复合材料的渐进损伤
6
作者 廖英强 刘勇琼 嵇阿琳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54,共4页
以渐进损伤方法和双线性内聚力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ABAQUS6.8用户子程序USDFLD对轴向拉伸载荷作用下轴棒法C/C复合材料的破坏模式及载荷进行了预测,对比了试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准确预测轴拉载荷作用下轴棒法C/C复合... 以渐进损伤方法和双线性内聚力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ABAQUS6.8用户子程序USDFLD对轴向拉伸载荷作用下轴棒法C/C复合材料的破坏模式及载荷进行了预测,对比了试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准确预测轴拉载荷作用下轴棒法C/C复合材料的破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渐进损伤理论 双线性内聚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混合料断裂特性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5
7
作者 郭鹏成 姚波 李木子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60-1166,1176,共8页
通过半圆弯曲断裂(SCB)试验,测试环氧树脂混合料的断裂能,并确定其最佳油石比.采用双线性内聚力模型(BCZM)模拟了环氧树脂混合料的断裂试验,并和SCB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进而分析了试件应力分布、裂缝产生和损伤破坏规律.结果表明:断裂... 通过半圆弯曲断裂(SCB)试验,测试环氧树脂混合料的断裂能,并确定其最佳油石比.采用双线性内聚力模型(BCZM)模拟了环氧树脂混合料的断裂试验,并和SCB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进而分析了试件应力分布、裂缝产生和损伤破坏规律.结果表明:断裂能可作为确定环氧树脂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重要指标;环氧树脂混合料断裂经历了初始加载、试件损伤、裂缝产生、裂缝扩展、试件破坏5个阶段;采用BCZM模拟环氧树脂混合料的断裂行为较为合理,可行性较高;增大材料的断裂能和开裂强度能够延缓裂缝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混合料 双线性内聚力模型 半圆弯曲断裂试验 断裂能 最佳油石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NN的三元乙丙橡胶薄膜粘接界面力学性能参数反演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应雷 高波 姚东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9-705,共7页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提出了一种获取粘接界面的内聚强度和断裂韧性的数值方法。在ABAQUS中建立了双悬臂夹层梁(DCSB)的三维有限元模型(FEM),引入双线性内聚力模型描述界面单元的本构关系,采用不同的内聚参数计算加载点的载荷-...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提出了一种获取粘接界面的内聚强度和断裂韧性的数值方法。在ABAQUS中建立了双悬臂夹层梁(DCSB)的三维有限元模型(FEM),引入双线性内聚力模型描述界面单元的本构关系,采用不同的内聚参数计算加载点的载荷-位移关系。将有限元计算结果整理后作为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将实验结果作为输入,预测了粘接界面的力学性能参数。结果表明,采用GRNN和Hooke-Jeeves算法获取粘接界面的力学性能参数分别需要进行25轮次和62轮次有限元分析,与GRNN和修正梁模型对应的加载点载荷-位移曲线和实验曲线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12%和6.67%,基于GRNN的反演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粘三元乙丙橡胶薄膜接界面的力学性能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性内聚力模型 内聚强度 断裂韧性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