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压辅助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地表变形规律研究
1
作者 张心悦 张晓平 +6 位作者 许丹 沈婕 张旗 唐少辉 王浩杰 李方毅 周智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2-301,共10页
软土地层中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变形易造成邻近建/构筑物变形开裂,构成安全隐患并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广州市地铁18号线陇枕出入场线是位于软土地层的浅埋隧道,为有效控制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变形,先后采用全土压平衡模式和气压辅助土压... 软土地层中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变形易造成邻近建/构筑物变形开裂,构成安全隐患并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广州市地铁18号线陇枕出入场线是位于软土地层的浅埋隧道,为有效控制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变形,先后采用全土压平衡模式和气压辅助土压平衡模式进行掘进。对比两种掘进模式下的实测地表变形数据,发现当地层气密性良好时,采用气压辅助土压平衡模式能更好地控制地表变形。分析两种掘进模式下的地表变形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种掘进模式下,地表变形发展均可分为5个阶段,且地表变形主要发生在第Ⅲ阶段和第Ⅳ阶段;全土压平衡模式第Ⅲ阶段地表变形以沉降为主,采取中盾注浆措施或气压辅助土压平衡模式均会导致此阶段地表隆起,第Ⅲ阶段地表变形量与气压值的线性相关性更高;气压辅助土压平衡模式第Ⅳ阶段地表变形量与盾尾注浆压力、盾尾注浆量、气压值的线性相关性依次增加,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53、0.62、0.84,通过调节气压值可有效控制地表变形量。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气压辅助土压平衡盾构工程的地表变形控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辅助土平衡模式 全土平衡模式 地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地铁隧道泥水及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地层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吴红博 周传波 +1 位作者 蒋楠 高坛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9-226,共8页
为分析圆砾地层双线地铁隧道分别采用泥水和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时的地层变形特征,以南宁地铁3号线东葛路站—滨湖路站区间盾构施工工程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数据分析2种盾构施工时的地表横向沉降特征和监测点纵向沉降历程特征。利用FLAC3D... 为分析圆砾地层双线地铁隧道分别采用泥水和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时的地层变形特征,以南宁地铁3号线东葛路站—滨湖路站区间盾构施工工程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数据分析2种盾构施工时的地表横向沉降特征和监测点纵向沉降历程特征。利用FLAC3D软件对2种盾构工法进行简化模拟,验证模拟方法的可行性;设计双线地铁隧道分别采用土压平衡盾构和泥水平衡盾构、全部采用泥水平衡盾构、全部采用土压平衡盾构3种工况的模拟方案,研究3种工况下的地层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双线地铁隧道采用2种类型盾构施工时,地层沉降曲线偏向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隧道一侧;采用同种类型盾构施工时,地层距离隧道越近,沉降曲线呈"W"特征越明显; 2)双线地铁隧道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时各地层沉降较大,地表横向沉降影响范围约50 m;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施工时各地层沉降相对较小,地表横向沉降影响范围约30 m; 3) 3种工况下,双线地铁隧道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时引起的地表水平位移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地铁隧道 平衡盾构 泥水平衡盾构 地层变形 现场监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地层双线小净距土压平衡盾构开挖面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闯 封坤 +3 位作者 戴志成 吴文彪 林辉 陈怀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2-117,124,共7页
为研究富水地层双线小净距土压平衡盾构隧道开挖面的扰动行为和稳定性,基于屈服接近度的概念,提出开挖面稳定性分析方法;并结合广佛环线沙堤隧道工程,分析不同纵向开挖间距下双线隧道施工时,先行隧道开挖面的渗流场分布、应力场扰动和... 为研究富水地层双线小净距土压平衡盾构隧道开挖面的扰动行为和稳定性,基于屈服接近度的概念,提出开挖面稳定性分析方法;并结合广佛环线沙堤隧道工程,分析不同纵向开挖间距下双线隧道施工时,先行隧道开挖面的渗流场分布、应力场扰动和极限支护压力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纵向开挖间距的增大,先行隧道开挖面的水压力分布趋向于以隧道中心为轴线呈近似对称分布,后行隧道开挖引起的先行隧道开挖面的渗透力较小;屈服接近度可以从应力扰动的角度反应隧道施工对于土体的扰动程度和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富水地层双线小净距土压平衡盾构隧道,不同纵向开挖间距下先行隧道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地层 流固耦合分析 双线土压平衡盾构隧道 开挖面稳定性 屈服接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铁土压平衡盾构隧道工程风险识别与评价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润泽 宋天田 《隧道建设》 2007年第6期98-100,104,共4页
成都地铁一号线试验段区间隧道第一次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成都地层条件为富水的砂卵石地层,卵石含量高,盾构施工难度大,风险大。研究了工程的风险发生机理,找到了主要的工程风险,并采用R=P×C法对主要风险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确定... 成都地铁一号线试验段区间隧道第一次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成都地层条件为富水的砂卵石地层,卵石含量高,盾构施工难度大,风险大。研究了工程的风险发生机理,找到了主要的工程风险,并采用R=P×C法对主要风险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确定了主要风险的风险级别,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参考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地铁 盾构隧道 平衡盾构 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江地铁隧道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土压力分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训华 李博 季昌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2-75,共4页
在江底进行地铁盾构施工,若土仓压力控制不当,会使江水涌入掘进面,带来很大危险。为降低盾构越江施工的风险,以杭州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越江工程为背景,根据该区间工程的线形、地质水文特点及周边环境的情况,将盾构越江段分为6个区段,并... 在江底进行地铁盾构施工,若土仓压力控制不当,会使江水涌入掘进面,带来很大危险。为降低盾构越江施工的风险,以杭州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越江工程为背景,根据该区间工程的线形、地质水文特点及周边环境的情况,将盾构越江段分为6个区段,并分析了各区段的特点。在试验段施工参数实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越江段的分区情况和施工环境等条件,提出了越江段的土仓压力合理设定值为0.15~0.38 MPa。越江段土仓压力实测结果为0.21~0.52 MPa,土仓压力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值为1.08~2.17。通过对土仓压力进行分区研究,为土压平衡盾构顺利穿越钱塘江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也可为其他越江盾构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越江隧道 平衡盾构 土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土压平衡盾构隧道掘进参数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蔡兵华 冯晓腊 +2 位作者 李忠超 王伟华 石林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盾构掘进参数是隧道盾构施工安全和地层变形的主要控制参数。小型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技术在城市地下管廊隧道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武汉雄楚电力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学物理推导,建立了小型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中主要掘进参数(总推力... 盾构掘进参数是隧道盾构施工安全和地层变形的主要控制参数。小型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技术在城市地下管廊隧道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武汉雄楚电力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学物理推导,建立了小型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中主要掘进参数(总推力、刀盘扭矩、土仓压力、螺旋机转速、掘进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并采用小型盾构机内置的PDV数据采集系统所收集的隧道掘进过程中掘进参数的实时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该研究成果可为小型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中掘进参数的选取和周围地层变形的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土平衡盾构 隧道掘进参数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微距双线土压平衡盾构水下始发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林辉 李学荣 +3 位作者 吴文彪 封坤 戴志成 王闯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106,共6页
为了研究双线土压平衡盾构水下始发时的施工扰动行为,以广佛环线城际铁路沙堤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有无渗流作用下土压平衡盾构于河道中进行始发的施工响应和地层加固问题,并基于开挖面稳定系数的概念和方法对... 为了研究双线土压平衡盾构水下始发时的施工扰动行为,以广佛环线城际铁路沙堤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有无渗流作用下土压平衡盾构于河道中进行始发的施工响应和地层加固问题,并基于开挖面稳定系数的概念和方法对盾构始发过程中开挖面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渗流作用会大大增加开挖面失稳风险,引起地表发生较大沉降;始发加固作用可以有效减小地表沉降值,且可以减弱盾构掘进对加固区域外地层的超前扰动;基于开挖面稳定性系数的开挖面稳定性等级分析方法得到的开挖面稳定性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可以用于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分析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平衡盾构隧道 始发加固 地下水渗流 地表沉降 开挖面稳定性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斜穿地下连续墙推进力计算研究——以南宁市轨道交通5号线新广区间盾构隧道工程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肖昌军 陆云贤 +2 位作者 周志 付循伟 王树英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85-1491,共7页
土压平衡盾构斜向掘削地下连续墙时姿态控制难度较大,需要合理控制盾构推进力。以南宁市轨道交通5号线新广区间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针对左右线斜向穿越1号线广西大学站地下连续墙的掘进工况,通过盾构推进荷载理论模型,考虑刀盘刀具破岩... 土压平衡盾构斜向掘削地下连续墙时姿态控制难度较大,需要合理控制盾构推进力。以南宁市轨道交通5号线新广区间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针对左右线斜向穿越1号线广西大学站地下连续墙的掘进工况,通过盾构推进荷载理论模型,考虑刀盘刀具破岩荷载以及盾构-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盾构作用荷载静力平衡方程的矢量计算,得到斜穿地下连续墙的盾构推进力;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对比,验证该修正理论模型的合理性。通过斜穿地下连续墙推进力计算实例的分析可以发现,盾构推进力的计算误差在20%左右,总体满足工程要求,下穿段盾构总推进力宜控制在15000~20000 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平衡盾构 复合地层 刀具破岩 推进力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土压平衡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的施工和监测技术 被引量:30
9
作者 朱红霞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8-755,共8页
以武汉地铁3号线王家墩北站—范湖站盾构区间为背景,研究在未进行加固承压水粉细砂层中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和量测技术,提出对既有线路隧道进行补充加固体系及相应的参数,同时提出土压平衡盾构在下穿位于软弱地层中的既有地铁线隧道... 以武汉地铁3号线王家墩北站—范湖站盾构区间为背景,研究在未进行加固承压水粉细砂层中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和量测技术,提出对既有线路隧道进行补充加固体系及相应的参数,同时提出土压平衡盾构在下穿位于软弱地层中的既有地铁线隧道的掘进参数体系和控制难点,采用既有线内沉降监测及隧道结构收敛监测技术对既有隧道进行变形和沉降监测,确保既有隧道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软弱地层 平衡盾构 近距离下穿 既有隧道 掘进参数 沉降变形 监控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压平衡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无配筋二次衬砌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华龙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7-846,共10页
为确保盾构近距离下穿北京地铁1号线复兴门—西单区间无配筋二次衬砌大断面隧道期间结构、设施稳定,变形可控,列车运营不受影响,结合工程实际调研情况,根据穿越区段隧道状态评定为3级(较重病害)的结果,提出盾构近距离下穿大断面素混凝... 为确保盾构近距离下穿北京地铁1号线复兴门—西单区间无配筋二次衬砌大断面隧道期间结构、设施稳定,变形可控,列车运营不受影响,结合工程实际调研情况,根据穿越区段隧道状态评定为3级(较重病害)的结果,提出盾构近距离下穿大断面素混凝土二次衬砌隧道关键施工技术,主要包括1号线结构病害治理、粘贴芳纶布、钢板带加固,1号线洞外注浆加固穿越段地层,盾构掘进参数控制,并辅以监控量测技术。结果表明:1)1号线隧道无配筋结构采用芳纶布、钢板带等加固技术,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均满足要求,未发生结构开裂及掉块情况。2)盾构与既有线之间采用施工导洞密贴穿越1号线后两侧注浆,能有效减少钻孔长度,提高钻孔及注浆的精确性,同时密贴导洞为1号线提供有效支顶作用;另外,导洞下穿段设置千斤顶支顶措施,可提高沉降控制效果。3)设置试验段、优化掘进参数、充填克泥效、同步及二次注浆等措施,在沉降控制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减小了对既有线和列车的影响,保证了施工安全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盾构 无配筋二次衬砌大断面隧道 结构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盾构机土舱压力场预测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超 朱闽湘 +2 位作者 郎志雄 陈仁朋 程红战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5,共9页
土舱压力是盾构机受力状态和掌子面稳定等核心问题中的关键因素。土舱压力具有显著的空间变异性,其形成演化机制源于装备与岩土之间的复杂耦合作用,与地质特征、掘进参数等多源参数相关。然而,现有土舱压力预测方法一般未考虑空间分布... 土舱压力是盾构机受力状态和掌子面稳定等核心问题中的关键因素。土舱压力具有显著的空间变异性,其形成演化机制源于装备与岩土之间的复杂耦合作用,与地质特征、掘进参数等多源参数相关。然而,现有土舱压力预测方法一般未考虑空间分布特征或地质参数影响。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分布物理特征函数导引深度学习的盾构机土舱压力场预测方法。该方法构建物理特征函数用于解耦土舱压力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分别提取多源参数历史信息的空间特征和特征系数的时序特征,结合多源参数实时信息对特征系数进行预测,从而实现土舱压力场的预测。以长沙地铁四号线某区段为案例,利用该方法准确预测了土舱压力空间分布实测数据,准确率高达0.98,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敏感性分析表明,不同地层中土舱压力空间分布特征系数的主要敏感参数基本一致,但其敏感度随地层地质条件的变化规律差异显著,可为复杂地层盾构机土舱压力精细化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舱力场 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物理特征函数 平衡盾构 盾构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参数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孟德鑫 谭忠盛 李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35-439,共5页
本文以深圳地铁11号线南山站~前海湾站区间、车公庙~红树湾区间的盾构施工为工程背景,简要介绍由中铁装备公司生产的国内首创7m大直径土压盾构的设计技术参数,并针对两个区间的盾构掘进中遇到的砾质黏性土、全风化花岗石两种地层,对比... 本文以深圳地铁11号线南山站~前海湾站区间、车公庙~红树湾区间的盾构施工为工程背景,简要介绍由中铁装备公司生产的国内首创7m大直径土压盾构的设计技术参数,并针对两个区间的盾构掘进中遇到的砾质黏性土、全风化花岗石两种地层,对比分析在相同地层下,不同掘进参数的实际应用效果。在砾质黏性土地层中,推进压力较大,刀盘转速波动较大,盾构刀盘的扭矩会显著增大,螺机转速要及时调整,保持土仓压力基本稳定。在全风化花岗石地层中,盾构推进压力基本相同,刀盘转速较大,刀盘扭矩也较大,注浆压力、螺机转速基本相同,车红区间的土仓压力控制的较好。车红区间的地表沉降基本控制在40mm,车红区间的掘进效率在砾质黏性土地层中与南前区间相差不多,在全风化花岗石地层中要高很多,掘进和管片拼装时间的合理分配,有效提高了掘进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盾构 地铁隧道 砾质黏性土 全风化花岗石 掘进参数 掘进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土压平衡盾构反扭矩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荣柱 夏唐代 +2 位作者 林存刚 孟万斌 吴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814-3821,共8页
基于土力学基本原理,综合考虑覆土、盾构自重及未脱开管片自重、千斤顶反力因素等产生的阻滞力矩,推导出在软土地层中盾构施工反扭矩理论计算方法。通过杭州软土地区盾构地铁区间实例分析,发现理论计算反扭矩为实测切削扭矩18.9到16.0倍... 基于土力学基本原理,综合考虑覆土、盾构自重及未脱开管片自重、千斤顶反力因素等产生的阻滞力矩,推导出在软土地层中盾构施工反扭矩理论计算方法。通过杭州软土地区盾构地铁区间实例分析,发现理论计算反扭矩为实测切削扭矩18.9到16.0倍,表明在盾构切削施工过程中,反扭矩足够保证盾构正常掘进而不会有产生侧翻的可能。在盾构始发掘进时,虽然理论计算反扭矩大于实测切削扭矩,但是安全系数较小。提出一种简单有效防止侧翻的措施并应用于实践。由于软黏土的黏滞特性,在刀盘切削扭矩作用下盾构体轻微回转,通过反向调整切削方向可以消除盾构回转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盾构 阻滞力矩 软土 隧道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郭玉海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8-137,共10页
受地下空间和道路路由的限制,北京地铁14号线东风北桥站至京顺站区段采用单洞双线的布置方案,隧道建设采用10m直径土压平衡盾构。为系统掌握城市大直径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在隧道沿线布设测点进行了地表变形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和... 受地下空间和道路路由的限制,北京地铁14号线东风北桥站至京顺站区段采用单洞双线的布置方案,隧道建设采用10m直径土压平衡盾构。为系统掌握城市大直径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在隧道沿线布设测点进行了地表变形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和盾构掘进参数的统计、回归和拟合分析,获得了地表沉降最大值、沉降槽宽度系数和地层损失率等关键特征参数,掌握了地表变形的总体特征。结合具体监测断面,深入分析了隧道埋深、上部土层条件(黏土或砂性土)、同步注浆量、土仓压力等对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研究成果对于城市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工程有较好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m直径土平衡盾构 地铁隧道 地表沉降 沉降槽宽度 地层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穿越闽江强透水砂层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沪生 郑世兴 易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6,共6页
地铁盾构机下穿江河段一般为风险最高段,且不同地层组合条件下的施工风险等级也不同。结合福州地铁1号线达道站—上藤站区间盾构穿越闽江的实例,系统地研究了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穿越江底强透水砂层的施工工艺,包括施工方案的整体评估... 地铁盾构机下穿江河段一般为风险最高段,且不同地层组合条件下的施工风险等级也不同。结合福州地铁1号线达道站—上藤站区间盾构穿越闽江的实例,系统地研究了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穿越江底强透水砂层的施工工艺,包括施工方案的整体评估、施工前的设备改造和渣土改良、施工难点及其对策、辅助工法等。该施工工艺实现了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穿越江底强透水砂层的突破,既保障了施工安全,又保证了施工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越江隧道 复合式土平衡盾构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穿越钱塘江大堤沉降控制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任瑛楠 王弘琦 王建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936-939,共4页
针对杭州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土压平衡盾构穿越钱塘江大堤的施工过程,建立隧道–土体–大堤三者相互作用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大堤沉降和变形的特点,得出盾构穿越施工对防洪堤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土体的变形和位移而造成。考虑到防... 针对杭州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土压平衡盾构穿越钱塘江大堤的施工过程,建立隧道–土体–大堤三者相互作用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大堤沉降和变形的特点,得出盾构穿越施工对防洪堤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土体的变形和位移而造成。考虑到防汛大堤的重要性,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大堤时有效控制地面沉降的措施。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数值分析反映了穿越施工的基本性状,但施工前进行沼气释放的江南大堤沉降明显大于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沼气释放引起的底层损失对于地面沉降和结构安全有巨大影响,今后同类施工中应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盾构 越江隧道 防汛大堤 地面沉降 施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埋深裂隙岩层中土压平衡盾构下穿水道施工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文彪 李锦平 +2 位作者 林辉 封坤 王闯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1-83,107,共4页
广州-佛山环线沙堤隧道在大埋深裂隙岩层中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法下穿佛山水道,采用FLAC 3D软件建立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分析隧道下穿水道施工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下穿施工时引起地下水渗流,其中横断面方向影响范围约为隧道洞径的3. 6倍,... 广州-佛山环线沙堤隧道在大埋深裂隙岩层中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法下穿佛山水道,采用FLAC 3D软件建立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分析隧道下穿水道施工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下穿施工时引起地下水渗流,其中横断面方向影响范围约为隧道洞径的3. 6倍,纵断面方向影响范围约为隧道洞径的2. 4倍;在一定支护压力下开挖面具有一定的自稳能力,支护压力较小时在水压力的作用下开挖面易发生失稳破坏;在大埋深裂隙岩层中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法施工时,应保证土仓的止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隧道 水下施工安全性 数值计算 平衡盾构 大埋深裂隙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粉质黏土地层土压平衡和泥水平衡盾构掘进模式转换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向阳 李兆平 +1 位作者 刘欣然 马翔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9-83,91,共6页
沈阳地铁4号线劳动路站—望花屯站区间隧道穿越地层为富水粉质黏土地层,细颗粒较多,其中粒径≤10μm的颗粒占比达61.23%。选取该区间0~290环作为试验段,对泥水平衡和土压平衡两种掘进模式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详细讨论土压平衡模式和泥水... 沈阳地铁4号线劳动路站—望花屯站区间隧道穿越地层为富水粉质黏土地层,细颗粒较多,其中粒径≤10μm的颗粒占比达61.23%。选取该区间0~290环作为试验段,对泥水平衡和土压平衡两种掘进模式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详细讨论土压平衡模式和泥水平衡模式相互转换的关键技术,对比分析两种模式的掘进效率和地层沉降控制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压平衡模式掘进效率远高于泥水平衡模式,对于泥水平衡模式,由于地层细颗粒含量高,泥浆分离效率低,导致盾构掘进效率降低;监测结果表明,两种掘进模式均能有效控制地层沉降。根据试验结果,对该区间隧道剩余区段全部采用土压平衡模式掘进,平均日掘进进尺由5.2环提高至10.3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粉质黏土地层 地铁隧道 平衡盾构 泥水平衡盾构 掘进模式转换 地层沉降 掘进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压平衡模式的盾构穿越密集建筑群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安伟 李兆平 +2 位作者 李阳 李明 严琪琛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92,共9页
沈阳地铁4号线劳动路站—望花屯站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在曲线段穿越密集建筑物群,且建筑物变形控制标准高,隧道穿越地层为富水黏土地层。根据试验段的土压平衡和泥水平衡两种模式掘进效果对比,提出采用土压平衡模式穿越建筑物... 沈阳地铁4号线劳动路站—望花屯站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在曲线段穿越密集建筑物群,且建筑物变形控制标准高,隧道穿越地层为富水黏土地层。根据试验段的土压平衡和泥水平衡两种模式掘进效果对比,提出采用土压平衡模式穿越建筑物。详细探讨了穿越过程的盾构掘进参数、土仓压力设定、B型管片注浆孔设置以及曲线段测量控制技术,研制了适合地层特点和盾构结构特点的同步注浆浆液及刀盘开挖轮廓与盾体外缘之间的间隙填充浆液。建筑物变形监测结果表明:隆起及沉降变形均在允许范围内,极大提高了盾构掘进工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富水黏土地层 盾构 平衡模式 下穿建筑物 变形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泥式土压平衡盾构的土压管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挺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8,共4页
结合亮马河北路污水隧道初始掘进段 ,探讨了加泥式土压平衡盾构土压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
关键词 平衡盾构 管理 目标土 污水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