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管板换热器管板平均金属温度确定方法研究
1
作者 许学斌 袁博 王小鹏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国家标准GB/T 151—2014《热交换器》中对于双管板换热器的计算,需要给出内外管板的平均金属温度,但标准未给出管板平均金属温度的确定方法,为此,借助FLUENT软件对双管板换热器管板及其邻近流体区域的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理论传... 国家标准GB/T 151—2014《热交换器》中对于双管板换热器的计算,需要给出内外管板的平均金属温度,但标准未给出管板平均金属温度的确定方法,为此,借助FLUENT软件对双管板换热器管板及其邻近流体区域的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理论传热公式和数值模型基础上,对换热器在不同介质和不同流速下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了双管板换热器内外管板平均金属温度的确定方法和简易计算公式,研究结果可有助于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同时便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换热 平均金属温度 数值模拟 传热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不锈钢S32750双管板换热器的胀接工艺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海荣 邢卓 《压力容器》 2015年第7期75-80,共6页
双相不锈钢S32750强度及硬度高,以S32750为换热管的双管板换热器胀接困难。将内管板材质由原设计的16Mn,Ⅲ级锻件改为20Mn Mo Nb,Ⅲ级锻件,将管板孔槽由原设计的3-6-3结构改为8-8-8结构,采用液压胀,解决了S32750高强钢胀接难题。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S32750 双管换热 液压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管板换热器液压胀接接头性能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佳 段衍筠 +1 位作者 倪晓宇 贺小华 《石油机械》 2016年第8期96-101,107,共7页
为了研究换热管胀接后接头的密封性能和连接性能,以φ25 mm×2 mm的2块管板7孔模型为对象,在2块管板均为液压强度胀接的条件下,应用ANSYS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管板间距和初始间隙对双管板换热器胀接接头平均残余接触应力和... 为了研究换热管胀接后接头的密封性能和连接性能,以φ25 mm×2 mm的2块管板7孔模型为对象,在2块管板均为液压强度胀接的条件下,应用ANSYS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管板间距和初始间隙对双管板换热器胀接接头平均残余接触应力和拉脱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管板间距L对胀接接头的性能影响不大,由于换热管不同位置刚度不同,2块管板胀接接头的平均残余接触应力存在差异;胀接压力较低时,初始间隙对开管孔槽的强度胀接影响较大,呈线性减小;胀接压力较高时,由于"剐蹭"的影响,这种趋势不明显。所得结论可为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换热 胀接接头 残余接触应力 管板 拉脱力 初始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管板换热器A-TIG焊接技术研究
4
作者 刁志锋 杨树彪 +3 位作者 黄仁龙 嵇庆和 严华 顾芝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74-175,178,共3页
为了解决双管板换热器中内侧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难题,采用A-TIG焊接技术,自行配制了活性剂,研究了A-TIG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并设计了一种特殊的焊炬。通过焊接试验和实践应用证明,A-TIG焊满足实际焊接要求。A-TIG焊接技术在... 为了解决双管板换热器中内侧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难题,采用A-TIG焊接技术,自行配制了活性剂,研究了A-TIG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并设计了一种特殊的焊炬。通过焊接试验和实践应用证明,A-TIG焊满足实际焊接要求。A-TIG焊接技术在双管板换热器上应用可行,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IG焊 双管换热 焊炬 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管板换热器内管板液压胀接压力的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汤伟 尹侠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7,共6页
由于双管板换热器结构的特殊性,内管板的胀接是一个难点,胀接压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双管板换热器的可靠性,因此选取合适的胀接压力是关键。运用ANSYS软件对双管板换热器的内管板进行液压胀接模拟,并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对胀接压力进行了优... 由于双管板换热器结构的特殊性,内管板的胀接是一个难点,胀接压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双管板换热器的可靠性,因此选取合适的胀接压力是关键。运用ANSYS软件对双管板换热器的内管板进行液压胀接模拟,并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对胀接压力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最佳的液压胀接压力,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拟的合理性,为双管板换热器内管板胀接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换热 内管板 液压胀接 ANSYS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双管板换热器管板厚度设计探讨 被引量:21
6
作者 杨玉强 贺小华 杨建永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0-35,共6页
由于双管板换热器管板结构的多样性,其管板厚度设计方法目前国内没有标准可依。针对某U型管及固定管壳式换热器双管板结构,根据SW6软件相应模块进行管板厚度近似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ANSYS软件对管板结构进行热应力分析和优化设计,进一... 由于双管板换热器管板结构的多样性,其管板厚度设计方法目前国内没有标准可依。针对某U型管及固定管壳式换热器双管板结构,根据SW6软件相应模块进行管板厚度近似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ANSYS软件对管板结构进行热应力分析和优化设计,进一步讨论了聚液壳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双管板换热器管板厚度采用SW6软件近似计算是安全的,但结果过于保守。有限元优化设计有效地降低了管板厚度,为双管板换热器管板设计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换热 管板厚度 聚液壳 热应力 有限元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双管板换热器模拟计算和测试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力群 董金善 +2 位作者 崔峰 史为帅 刘林波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46,共6页
采用常规措施设置膨胀节以降低温差应力对管壳式换热器破坏的方法具有局限性,提出了采用预应力技术应用于双管板换热器中。采用换热管作为预紧单元,通过施加不同的预变形量,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双管板换热器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得到... 采用常规措施设置膨胀节以降低温差应力对管壳式换热器破坏的方法具有局限性,提出了采用预应力技术应用于双管板换热器中。采用换热管作为预紧单元,通过施加不同的预变形量,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双管板换热器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热-结构耦合分析结果,同时,与试验检测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施加恰当的预变形量,有效降低整体结构的温差应力,使应力以及应变的峰值得到降低,防止了温差应力对双管板换热器的损坏。从而为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以及加工制造,找到一种更加合理的方法,提高了换热器的工作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换热 预应力技术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 温差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SW6进行双管板换热器管板的计算 被引量:6
8
作者 于顺民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00年第2期56-56,共1页
由于SW6-93(SW6-1998)软件包没有双管板换热器管板的计算模块 ,因此在设计计算时 ,我们将双管板换热器分成几个单管板换热器进行计算。几年来设计了数十台固定双管板换热器 (卧式、立式 )和U形管双管板换热器 ,下面介绍分解模式。
关键词 SW6 双管换热 管板 应用软件 计算 化工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管板换热器管板平均金属温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袁博 许学斌 陈仓社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6年第4期12-16,共5页
利用FLUENT软件对双管板换热器管板及其邻近流体区域的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建立传热模型,对其传热机理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描述其传热过程的传热方程,提出了管板平均金属温度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管板平均金属温度的模拟结... 利用FLUENT软件对双管板换热器管板及其邻近流体区域的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建立传热模型,对其传热机理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描述其传热过程的传热方程,提出了管板平均金属温度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管板平均金属温度的模拟结果与理论解相符,模拟结果验证了传热方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换热 平均金属温度 数值模拟 传热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管板换热器强度胀接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辉 安相清 《压力容器》 2003年第8期50-52,共3页
机械深孔强度胀接技术是双管板换热器制造的重点和难点工艺。本文结合某公司多年来生产双管板换热器的经验,以尾气换热器为例,详细介绍了实施该工艺的方案。
关键词 强度胀接 双管换热 机械胀 胀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管板换热器下管板与管束连接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玲 杨刘平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05年第2期21-22,共2页
主要介绍了双管板换热器的下管板与管束采用焊接连接的特点,并推荐了几种常用换热管的双管板间隙 G与管子中心距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双管换热 下管板 连接方法 管束 焊接连接 对应关系 中心距 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邻的双井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娟 董娟 +1 位作者 刘勇 沙占军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04-1612,共9页
目前中深层地热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文章基于有限差分法建立双管中深层换热器数值模型,并通过FLUENT软件对模型进行校验。利用双管模型研究了埋管间距、岩土热物性等因素对双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增大埋管间距可以有... 目前中深层地热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文章基于有限差分法建立双管中深层换热器数值模型,并通过FLUENT软件对模型进行校验。利用双管模型研究了埋管间距、岩土热物性等因素对双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增大埋管间距可以有效缓解地下岩土冷量堆积的现象,埋管间距较小时,埋管中心点处温度更低;当埋管间距大于50 m时,双管换热器的换热特性与单管近似;当埋管深度增加时,可以适当减小埋管间距;岩土导热系数较大时,需要加大埋管间距;岩土体积比热对换热器影响较大,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岩土体积比热大小调整埋管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 数值模拟 双管换热器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的多功能颗粒制冰机
13
作者 周成桂 《渔业机械仪器》 1988年第6期17-17,共1页
传统的制冰方法是利用金属的冷却表面将其上的水冷冻成冰,然后使之脱落。七十年代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的管冰、片冰、板冰机使制冷剂直接用于冷却水,从而改进了成冰的形状和厚度,同时又具有成冰迅速、碎冰容易、不粘接等优点。八十年... 传统的制冰方法是利用金属的冷却表面将其上的水冷冻成冰,然后使之脱落。七十年代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的管冰、片冰、板冰机使制冷剂直接用于冷却水,从而改进了成冰的形状和厚度,同时又具有成冰迅速、碎冰容易、不粘接等优点。八十年代初,由加拿大高德斯汀总栽兄弟两人创办的桑沃尔工程有限公司采用新的制冰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制冰机 双管换热器 制冷剂 水产品 贮藏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dvanced turbulator with blades and semi-conical section for heat transfer improvement in a helical double tube heat exchanger
14
作者 Seyed Hossein HASHEMI KAROUEI Seyed Soheil MOUSAVI AJAROSTAGHI +1 位作者 Saman RASHIDI Elham HOSSEINIRA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491-3506,共16页
In present work,a helical double tube heat exchanger is proposed in which an advanced turbulator with blades,semi-conical part,and two holes is inserted in inner section.Two geometrical parameters,including angle of t... In present work,a helical double tube heat exchanger is proposed in which an advanced turbulator with blades,semi-conical part,and two holes is inserted in inner section.Two geometrical parameters,including angle of turbulator’s blades(θ) and number of turbulator’s blades(N),are considered.Results indicated that firstly,the best thermal stratification is achieved at θ=180°.Furthermore,at the lowest studied mass flow rate(m = 8 × 10^(-3) kg/s),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urbulator with blade angle of 180° is 130.77%,25%,and 36.36% higher than cases including without turbulator,with turbulator with blade angle of θ =240°,and θ =360°,respectively.Moreover,case with N=12 showed the highest overall performance.At the highest studied mass flow rate(m = 5.842 × 10^(-2) kg/s),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for case with N=12 is up to 54.76%,27.45%,and 6.56% higher than cases including without turbulator,with turbulator with N=6,and with turbulator with N=9,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al double tube heat exchanger TURBULATOR BLADE thermal performance swirl flow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