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局部双稳态结构的压电俘能器设计与研究
1
作者 宋秉骏 谷刘坤 +1 位作者 黄文轩 辛毅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0-555,共6页
针对单稳态压电俘能器在低频、低振幅环境下工作频带窄、能量采集效率低的问题,以及传统双稳态压电俘能器结构复杂、需要附加外部组件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局部双稳态结构的压电俘能器。该结构基于豆荚物理结构的启发,通过结合局部双... 针对单稳态压电俘能器在低频、低振幅环境下工作频带窄、能量采集效率低的问题,以及传统双稳态压电俘能器结构复杂、需要附加外部组件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局部双稳态结构的压电俘能器。该结构基于豆荚物理结构的启发,通过结合局部双稳态设计与压电材料,显著增强了对低频振动能量的捕获能力,并拓宽了工作频带。实验结果显示,在风速为2.5 m/s时,所提俘能器的输出功率密度较单稳态结构提高了2 077.78%;即使在风速高达5.1 m/s的场景下,其输出功率密度依然比单稳态结构高出66.27%,验证了该局部双稳态结构在大部分应用环境下的优越性。同时,在与LTC3588电路结合的实验中,局部双稳态结构的压电能量采集器对微弱风速提升的响应更加敏感,输出信号也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俘能器 局部双稳态结构 能量收集 风致振动 低频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加强体对预压双稳态结构跳转力学特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高仁璟 李明丽 +2 位作者 王奇 赵剑 刘书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4-893,共10页
基于轴向挤压后屈曲模态的双稳态结构,其跳转力、保持力和跳转行程等双稳态特征与预应力分布和后屈曲模态密切相关,使得难以通过仅调整预压缩量来实现特定双稳态指标的设计。本文提出引入局部加强体调控预压双稳态梁临界屈曲载荷、应力... 基于轴向挤压后屈曲模态的双稳态结构,其跳转力、保持力和跳转行程等双稳态特征与预应力分布和后屈曲模态密切相关,使得难以通过仅调整预压缩量来实现特定双稳态指标的设计。本文提出引入局部加强体调控预压双稳态梁临界屈曲载荷、应力分布及跳转特征的方法,建立了具有对称局部加强体的预压双稳态梁跳转分析模型,分析了预应力、加强体尺寸参数和位置对屈曲临界载荷、跳转力和行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局部加强体不影响原结构跳转力和保持力相等的特征;与尺寸参数相比加强体位置参数对跳转力有较大影响,随着位置的变化,跳转力存在由大变小再变大的变化过程,且调控同行程双稳态梁跳转力的幅度可达17.04%;跳转行程主要依赖于局部加强体的刚度和所承受的预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稳态结构 跳转力 局部加强体 预应力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洛增长模型中的双稳态结构及其对称群分析
3
作者 杨澄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80-284,共5页
通过引入可变的规模收益和人口增长率建立了修正的索洛增长模型,并运用对称群方法加以分析,得到了经济增长的双稳态结构和增长壁垒.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索洛增长模型 双稳态结构 对称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稳态机械超材料的力学特性及吸能特性研究
4
作者 商荣伟 刘腾飞 +2 位作者 吴玲玲 田小永 李涤尘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2-102,共11页
航空航天领域迫切需要高性能吸能材料。然而,传统吸能材料依赖塑性变形,存在重复利用率低的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典型的可重复利用性强的双稳态超材料单元进行了分析研究,选取了正弦梁单元、铰接式壳体单元和花瓣状剪纸单元3... 航空航天领域迫切需要高性能吸能材料。然而,传统吸能材料依赖塑性变形,存在重复利用率低的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典型的可重复利用性强的双稳态超材料单元进行了分析研究,选取了正弦梁单元、铰接式壳体单元和花瓣状剪纸单元3种类型的机械超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参数化扫描的方法,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探究得出了双稳态超材料单元的双稳态特性、能量吸收特性与超材料单元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3种超材料单元,并且通过力学压缩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为精密仪器及人员防护等机械能量吸收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能材料 双稳态结构 机械超材料 增材制造技术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材料双稳态壳结构力学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叶红玲 王秀华 +1 位作者 王伟伟 王振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3-1121,共9页
为了提高双稳态结构的承载能力,设计了一种由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组成的混合双稳态壳结构.利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其稳态转变过程中的力学性能,探讨了中间金属层厚度、铺层角度、初始横截面半径以及轴向长度对混合材料双稳态壳结构承载... 为了提高双稳态结构的承载能力,设计了一种由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组成的混合双稳态壳结构.利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其稳态转变过程中的力学性能,探讨了中间金属层厚度、铺层角度、初始横截面半径以及轴向长度对混合材料双稳态壳结构承载能力与第二稳态构型的影响规律.通过主次影响分析方法比较各几何参数对力学响应的重要程度.基于响应面方法,建立了以混合材料双稳态壳结构几何参数为设计变量、以许用应力为约束、以转变载荷最大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并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进行了求解,获得最优的设计参数.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双稳态结构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材料双稳态结构 数值仿真 力学性能 参数影响 响应面方法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在防覆冰/除冰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炳彬 张征 +2 位作者 鲁聪达 吴化平 柴国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1-776,共6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新型防覆冰/除冰系统。此多功能复合层合结构由铜基超疏水材料、非对称正交铺设的双稳态可变形结构和聚酰亚胺加热膜构成。铜基超疏水材料起到延迟水滴结冰、减少表面覆冰和降低冰层与接触面之间黏附... 设计了一种基于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新型防覆冰/除冰系统。此多功能复合层合结构由铜基超疏水材料、非对称正交铺设的双稳态可变形结构和聚酰亚胺加热膜构成。铜基超疏水材料起到延迟水滴结冰、减少表面覆冰和降低冰层与接触面之间黏附力的作用;聚酰亚胺加热膜驱动双稳态结构发生稳态突变时,产生的热量会快速融化冰层;双稳态结构形态突变时会产生机械振动,从而形成一套新型电热-机械耦合防覆冰/除冰机制。通过测试,该系统表面水接触角可达155°,具有良好的超疏水特性、可变形性、耐高低温交变性和紫外线耐性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结构 防覆冰/除冰系统 双稳态结构 铜基超疏水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体行走中收集能量的鞋上压电俘能器 被引量:18
7
作者 樊康旗 刘朝辉 +1 位作者 王连松 余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72-1280,共9页
设计了一种安装在鞋上的压电俘能器(PEH),用于收集人体行走时产生的能量。该俘能器由4根压电悬臂梁和1个弹簧-质量系统组成。弹簧-质量系统能够感知沿径骨轴的加速度激励,并通过磁耦合驱动压电梁振动从而发电。文中通过拟合实验数据获... 设计了一种安装在鞋上的压电俘能器(PEH),用于收集人体行走时产生的能量。该俘能器由4根压电悬臂梁和1个弹簧-质量系统组成。弹簧-质量系统能够感知沿径骨轴的加速度激励,并通过磁耦合驱动压电梁振动从而发电。文中通过拟合实验数据获得加速度信号表达式;然后,建立仿真模型,对俘能器的发电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加工了实验样机,并实验测试了俘能器的发电性能。结果表明,当受到沿胫骨方向的激励时,压电梁在一个步态周期内可被弹簧-质量系统激励多次从而产生多个峰值电压;受到沿胫骨和脚面两个方向激励时,压电梁的发电性能比只受到单一方向激励时好。当步行速度为2~8km/h时,每根压电梁的峰值电压可达到10V。该俘能器能够从人体行走的超低频运动中收集能量,并能够同时收集两个方向的加速度能量,提高了压电梁的发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俘能器 压电效应 人体步态 能量收集 升频 双稳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