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煤矿瓦斯全浓度区间梯级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韩颖 单非凡 +1 位作者 张飞燕 宋金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104,共9页
在“双碳”总体目标的要求下,如何切实提高瓦斯利用率并有效降低瓦斯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是我国煤炭开采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煤矿瓦斯全浓度区间梯级利用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目前,我国已经形成... 在“双碳”总体目标的要求下,如何切实提高瓦斯利用率并有效降低瓦斯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是我国煤炭开采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煤矿瓦斯全浓度区间梯级利用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高浓度瓦斯直接利用、低浓度瓦斯及乏风瓦斯提纯增浓技术为主的阶梯式综合利用体系,其中,高浓度瓦斯主要用于发电、民用燃料、工业燃料、合成化工产品、提纯生产CNG或LNG,低浓度瓦斯主要采用内燃机发电、直燃和提纯增浓等技术加以利用,而乏风瓦斯主要采用蓄热/催化氧化、热逆流氧化、热逆流催化氧化和乏风助燃等技术加以利用。基于此,指明了下一步的重点研究工作,即研究对高浓度瓦斯利用过程中产生的CO_(2)进行有效捕集、利用和封存,攻克低浓度及乏风瓦斯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发电机组效率低、提纯技术推广难、直燃技术安全性争议大、蓄热氧化装置能耗高等诸多难题,有效提升瓦斯转化与利用装备的智能化、高效性和安全性,进而构建以煤矿瓦斯全浓度区间梯级利用为核心的近零碳排放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煤矿瓦斯 全浓度区间 梯级利用技术 低浓度瓦斯 乏风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绿色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蕊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7-240,共4页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至关重要。在加快落实“双碳”行动背景下,绿色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作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务实之举,既是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进程...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至关重要。在加快落实“双碳”行动背景下,绿色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作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务实之举,既是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进程的有力举措,也是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选择。面向“双碳”目标,绿色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从政策、市场、主体维度出发,强化高位统筹,加强品牌建设,深化协同合作,从而推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各地区在促进绿色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应大力发展数字化养殖,加速推进低碳减排;强化科技创新应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探索种养结合模式,促进农牧有机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绿色生态循环畜牧业 乡村生态振兴 农业现代化 种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认购碳汇”在生态司法中的适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顾向一 陈瑶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3,共10页
“认购碳汇”是贯彻生态恢复性司法理念的一种责任形态,是生态司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通过碳汇财产权权利属性的证成、中央与地方政策的协同推进以及碳抵消机制的健全与创新发展,可证立生态司法适用“认购碳汇”的正当性... “认购碳汇”是贯彻生态恢复性司法理念的一种责任形态,是生态司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通过碳汇财产权权利属性的证成、中央与地方政策的协同推进以及碳抵消机制的健全与创新发展,可证立生态司法适用“认购碳汇”的正当性。因缺乏法律规范的明确指引,“认购碳汇”在生态司法中的适用仍存在诸多实践困境,具体表现为适用案件范围过宽、违背生态修复内在逻辑、实施效果欠佳、碳汇价值实现机制尚未成熟等问题。为了妥当准确地在生态司法中适用“认购碳汇”,应从合理确定适用“认购碳汇”案件范围、明确“认购碳汇”的替代性修复地位、加快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和完善碳汇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认购 汇交易 生态修复 司法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双碳”目标实现的驱动路径研究——基于110个城市的组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文 刘婉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2,170,共8页
为探究碳达峰碳中和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基于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积极响应“双碳”目标的110个城市低碳成果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双碳”目标实现存在六种驱动路径,可以归结为技术主导型... 为探究碳达峰碳中和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基于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积极响应“双碳”目标的110个城市低碳成果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双碳”目标实现存在六种驱动路径,可以归结为技术主导型、组织—环境双重驱动型、技术—组织—环境均衡发展型三类组态模式;不同条件因素联动产生了组态效应。一定条件下,部分条件组态路径之间存在替代效应,表现出城市低碳发展组态的多样性;试点城市与非试点城市“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基于研究结果从因地制宜制定区域低碳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组态分析 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驱动下化工企业低碳转型的机制与路径
5
作者 王磊 郑昕 +1 位作者 陈庭强 林文娟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114,共6页
化工企业顺利高效实施低碳转型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任务。本文运用政策分析、文献分析与系统逻辑推演相结合的方法,从政府政策引导、银行转型金融助力及企业创新驱动三个方面,探讨化工企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及实现路径。研... 化工企业顺利高效实施低碳转型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任务。本文运用政策分析、文献分析与系统逻辑推演相结合的方法,从政府政策引导、银行转型金融助力及企业创新驱动三个方面,探讨化工企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表明:政府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政策、市场监管等手段,为化工企业低碳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激励措施;商业银行转型金融通过绿色债券和金融产品创新,帮助化工企业获得低碳转型所需的资金支持;化工企业自身通过绿色技术创新、管理体系优化,推动低碳产业链的构建与生态化发展。基于此,提出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协同合作,实现化工企业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化工企业 转型 转型金融 创新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货运结构优化研究——基于效用函数的多目标优化
6
作者 薛锋 周琳 王金月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67-2878,共12页
货运结构的优化是加速实现低碳货物运输体系建设的关键,也是实现交通运输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以广东省货运结构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双碳”目标下的多目标货运结构优化模型,并以货运效用最大、碳排放强度最小为目标,采用... 货运结构的优化是加速实现低碳货物运输体系建设的关键,也是实现交通运输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以广东省货运结构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双碳”目标下的多目标货运结构优化模型,并以货运效用最大、碳排放强度最小为目标,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求解。结果发现,广东省自2019年在调整运输结构方面所采取的措施颇有成效;经模型优化后的货运总周转量普遍上升,单位周转量的碳排放量普遍下降;相较于原方案,综合最优解方案的单位周转量的碳排放量和耗能分别减少了9.43%和12.13%,优于原运输结构。据此,研究从融合发展节能减排技术、落实碳减排责任和物流网络路径优化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为推动货运领域实现绿色高效发展、助力“双碳”目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绿色发展 货运结构 减排 双碳”目标 效用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7
作者 刁衍斌 谭倩 马金星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24,共8页
生态文明关乎人类福祉,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石。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实现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高校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正积极探索新模式。以系统思维、学科交叉... 生态文明关乎人类福祉,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石。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实现低碳发展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高校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正积极探索新模式。以系统思维、学科交叉等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为高校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新的方向。针对目前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平台打造等存在的问题,提出设置多样性跨学科“双碳”课程体系、建设层次性交叉学科“双碳”师资队伍、打造整体性减污降碳实践教学平台和建立动态人才培养激励保障机制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为高校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新工科 拔尖创新人才 系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与上市公司ESG审计: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8
作者 王扩建 梁雅然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1-76,共6页
ESG审计作为衡量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绩效的关键手段,与“双碳”目标紧密相连。本文通过对“双碳”目标与上市公司ESG审计之间在理念升华、责任延伸、行动协同等方面的内在机理分析,指出ESG表现成为评价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 ESG审计作为衡量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绩效的关键手段,与“双碳”目标紧密相连。本文通过对“双碳”目标与上市公司ESG审计之间在理念升华、责任延伸、行动协同等方面的内在机理分析,指出ESG表现成为评价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ESG审计可确保上市公司在“双碳”目标下履行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进而提出构建契合“双碳”目标的ESG审计体系、强化审计监督以落实企业“双碳”责任、凝聚多方资源协同助力“双碳”目标达成等建议,为上市公司在“双碳”目标下开展ESG审计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审计 双碳”目标 可持续发展 上市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新质生产力对畜牧业碳排放的缓解效应分析
9
作者 孙雪丽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4-188,共5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绿色生产力,对畜牧业低碳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对畜牧业碳排放的缓解效应及传导机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绿色生产力,对畜牧业低碳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对畜牧业碳排放的缓解效应及传导机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对畜牧业碳排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创新要素配置在新质生产力抑制畜牧业碳排放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分析说明,与中部、西部地区相比,新质生产力对东部地区畜牧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对畜牧业碳排放具有明显缓解效应,且对东部地区抑制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畜牧业排放 创新要素配置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策略
10
作者 牛亚丽 李艺菲 逯腾吉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7期33-37,共5页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冷链物流的核心业态之一,在中国物流业绿色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现阶段生鲜农产品冷链行业规模持续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但在“双碳”目标下,依然面临着能耗较高、绿色技术推广较难...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冷链物流的核心业态之一,在中国物流业绿色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现阶段生鲜农产品冷链行业规模持续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但在“双碳”目标下,依然面临着能耗较高、绿色技术推广较难、标准监管体系不完善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困境。为此,需要通过优化冷链物流节点网络布局,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与创新,构建完善的行业标准与监管体系,强化供应链协同,共同促进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冷链物流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矿山生态修复及减排增汇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伟健 孙梅霖 +2 位作者 杜锦滢 陈国梁 王闯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6,共9页
矿山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但矿山开采破坏了生态环境,降低了矿山生态系统的碳汇水平。为提高我国矿山生态修复成效,在全面总结矿山开采带来的土地资源破坏、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环境问题的基础上... 矿山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但矿山开采破坏了生态环境,降低了矿山生态系统的碳汇水平。为提高我国矿山生态修复成效,在全面总结矿山开采带来的土地资源破坏、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环境问题的基础上,从政策与修复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矿山生态修复进展,并分析了在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修复模式单一与多元激励保障失衡方面存在的不足,阐述了树立减排增汇理念、推进节能减排生产工艺、开展矿区“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生态修复4类矿山环境修复措施,提出了适于“双碳”目标下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策略及途径,为“双碳”背景下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增强碳汇功能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矿山 生态修复 减排增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湖北省耕地碳流生态网络形成机制与演变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路 林学涵 +3 位作者 葛硕 赵蓓蓓 张茂茂 李源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9-1612,共14页
作为人工-自然耦合的地理系统,耕地碳流生态网络的紊乱严重影响了区域碳平衡。“双碳”目标下,探究耕地碳流生态网络有助于推动其健康运转,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从复杂地理系统视角,采... 作为人工-自然耦合的地理系统,耕地碳流生态网络的紊乱严重影响了区域碳平衡。“双碳”目标下,探究耕地碳流生态网络有助于推动其健康运转,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从复杂地理系统视角,采用生态网络分析和GIS分析方法,在剖析2000—2020年湖北省耕地碳流生态网络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该网络的空间格局和内部结构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湖北省耕地碳收支为净排放状态,整体呈现明显增长态势,导致耕地碳流密度高且递增趋势明显,并且耕地净碳排放和耕地碳流密度的区域差异显著。(2)湖北省耕地碳流生态网络整体紊乱,碳流转移呈现消极净碳流态势,网络中积极碳流明显小于消极碳流,对维护区域碳平衡产生负面作用。(3)网络碳流的分布重心集中在天门市的北部,范围主要覆盖以天门市为中心的湖北省中部偏南部地区,并且总体上呈现“西北-东南”分布格局。(4)基于网络结构分析,湖北省耕地碳流生态网络在土地利用碳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凸显了优化湖北省耕地碳流生态网络的紧迫性。研究结果可为国土空间低碳优化提供新研究视角,以期为推动耕地碳流生态网络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变化 生态网络分析 双碳”目标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实现“双碳”目标研究评述与展望
13
作者 万紫微 唐承财 徐虹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157,共17页
旅游目的地实现“双碳”目标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在“双碳”目标框架下遵循识别-测度-路径的逻辑,从旅游目的地碳源-碳汇体系、碳达峰碳中和预测、“双碳”目标实... 旅游目的地实现“双碳”目标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在“双碳”目标框架下遵循识别-测度-路径的逻辑,从旅游目的地碳源-碳汇体系、碳达峰碳中和预测、“双碳”目标实现路径3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评述。研究发现,旅游目的地实现“双碳”目标研究历经3个阶段,研究视角从早期的单一关注旅游目的地碳排放量扩展至全面考量“双碳”目标下的问题,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多聚焦国家、区域层面的宏观、中观尺度,在测量碳排放量、识别影响因素以及预测碳达峰和碳中和时间节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碳源汇识别与测度方法、“双碳”目标实现的内在机理解释等方面存在不足,微观层面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的综合研究框架。文章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研究应加强基础研究、构建研究框架,强化多学科融合、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内容、深化研究议题,并提出未来值得深入探索的7大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推动旅游目的地“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旅游目的地 达峰中和 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 生态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理论机制与微观证据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维新 杨云鹏 朱晨 《系统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1-556,共16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数字经济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主赛道,处理好数字经济发展与“双碳”目标实现之间的协同问题,是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重要任务。在理论层面构建了核...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数字经济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主赛道,处理好数字经济发展与“双碳”目标实现之间的协同问题,是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重要任务。在理论层面构建了核心行为主体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的策略博弈模型,分析了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数字经济的积极作用及影响机制。基于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探讨并检验了上市公司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降低碳排放的实际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每提高1个百分点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上市公司碳排放总水平将降低0.0164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降低上市公司碳排放以实现“双碳”目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最后,通过分析双目标协同作用机制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推动双目标协同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聚合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双碳”目标 数字化转型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影响机制研究
15
作者 王娇 孙慧 廖振良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23,共13页
基于2006—2022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对“双碳”践行绩效的影响,以期为城市实现“双碳”目标寻找有效路径。研究发现:①人工智能技术与“双碳”践行绩效之间存在U型关系,当人工智能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其对“双碳”践行... 基于2006—2022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对“双碳”践行绩效的影响,以期为城市实现“双碳”目标寻找有效路径。研究发现:①人工智能技术与“双碳”践行绩效之间存在U型关系,当人工智能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其对“双碳”践行绩效的影响由抑制效应转变为促进效应。分维度看,人工智能技术对低碳潜力维度的促进效应率先凸显。②中介效应分析表明,要素升级、产业升级和动力升级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③调节效应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数字创新能力均正向调节二者间的U型关系,并且使拐点左移。④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潜力大、低碳状态差的地区,人工智能技术对“双碳”践行绩效赋能效应更强;东、中部地区二者间存在U型关系,而西部地区则上述关系不明显;中心城市相对非中心城市赋能效应更大;创新创业活跃度高、信息基础设施水平高、实施智慧城市试点的地区人工智能赋能效应更强。研究为有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经验证据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双碳”目标 碳”践行绩效 U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与金属资源利用路径的战略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芳琴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6,共9页
在“双碳”目标成为中国主要共识的时代背景下,金属资源作为支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石,更是保障现代化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原材料。传统金属资源利用模式伴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演进,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变动的推动下显现出由... 在“双碳”目标成为中国主要共识的时代背景下,金属资源作为支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石,更是保障现代化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原材料。传统金属资源利用模式伴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演进,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变动的推动下显现出由需求驱动的供需阶段性特征、载体金属与伴生金属联合生产的结构特征、金属消费后聚积为社会存量的社会特征,以及一系列诸如资源环境约束、伴生金属供给面临结构性不确定、社会存量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因此,“双碳”目标下金属资源利用路径针对的主要是金属资源全产业链系统的优化低碳转型,从重数量、重速度向重效率、重均衡转变。包括协调金属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提升金属全产业链利用效率;通过开发技术、早期设计、建立政策激励机制等方式实现社会存量金属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资源 金属循环 伴生金属 双碳”目标 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导向下饲料企业绿色转型中的数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7
作者 张博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9-172,共4页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饲料行业绿色转型亟须数字技术创新作为支撑。文章基于价值链重构与数字技术耦合逻辑,系统剖析了饲料企业绿色转型的理论路径及其对数字创新人才的核心需求,提出当前饲料行业数字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饲料行业绿色转型亟须数字技术创新作为支撑。文章基于价值链重构与数字技术耦合逻辑,系统剖析了饲料企业绿色转型的理论路径及其对数字创新人才的核心需求,提出当前饲料行业数字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核心课程优化、AR/VR标准化实训体系建设等解决方案。通过深化教育链、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为饲料行业构建“双碳”适配的数字创新人才供给机制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饲料企业 绿色转型 数字创新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绿色智慧城市的建设困境与应对策略——基于“人—技术—空间”三维互嵌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南枢 易星同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8,共9页
绿色智慧城市是在“双碳”目标指引下,遵循新时期城市发展规律的城市建设新模式。当前,无论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智慧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功能均被认可。然而,“双碳”目标要求全流程降碳,基于“人—技术—空间”三维互嵌的视角观察,... 绿色智慧城市是在“双碳”目标指引下,遵循新时期城市发展规律的城市建设新模式。当前,无论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智慧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功能均被认可。然而,“双碳”目标要求全流程降碳,基于“人—技术—空间”三维互嵌的视角观察,数字技术并非对“双碳”目标的单向赋能,其本身也面临“绿色悖论”问题,且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同主体存在协同治理困境,不同空间呈现分化失衡困境。因此,绿色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实现产业变革与技术创新,并促进主体协同以契合不同主体的需求,加强空间建设以实现效率最优与成本最低,真正将“绿色”与“智慧”贯穿到城市建设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绿色智慧城市 数字经济 “绿色悖论”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中国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收敛性
19
作者 张灿 袁振龙 李继霞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5,共9页
在“双碳”目标下分析中国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收敛性对实现强可持续发展有现实意义。论文运用Super SBM-DEA模型测算了2007—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利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核密度函数... 在“双碳”目标下分析中国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收敛性对实现强可持续发展有现实意义。论文运用Super SBM-DEA模型测算了2007—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利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核密度函数及收敛模型分析了中国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空间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差异来源主要为超变密度,其次是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贡献最小;根据Kernel核密度曲线发现中国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呈上升趋势,且城市间差异不断缩小;全国和四大区域均呈σ收敛特征,全国和东部地区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呈绝对β收敛态势,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态福利绩效呈发散趋势。控制地区间差异后,全国和四大区域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均呈条件β收敛趋势。未来,各区域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利用生态福利绩效的溢出效应,缩小城市间生态福利绩效。通过金融体制改革、优化外商投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促进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生态福利绩效 动态演进 区域差异 收敛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定位和政策建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凌婷 蒋晓俊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2,共3页
农业绿色发展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推进固碳增汇的关键途径。对此,我们通过了解农业碳排放的基本情况,清楚地认识到农业在“双碳”目标贯彻中的定位,探索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机理。针对现阶段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中面临的... 农业绿色发展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推进固碳增汇的关键途径。对此,我们通过了解农业碳排放的基本情况,清楚地认识到农业在“双碳”目标贯彻中的定位,探索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机理。针对现阶段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紧张、产业结构失衡、制度欠缺、技术薄弱等问题,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污染治理能力,推动低碳化绿色农业产业升级,完善“双碳”农业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农业绿色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绿色农业 发展定位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