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抑郁药物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治疗中的必要性 被引量:4
1
作者 施慎逊 《上海精神医学》 2011年第3期178-179,共2页
有关双相障碍中使用抗抑郁剂问题的讨论,在中国从2003年开始逐渐成为热点,并且集中体现在《双相障碍防治指南》。
关键词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抑郁药物 治疗 抑郁 防治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碳酸锂和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子民 许环宇 +2 位作者 潘卓瑜 叶健夫 刘锐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8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疗效。方法 40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喹硫平和碳酸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疗效。方法 40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喹硫平和碳酸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段心理状态、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为(16.36±3.16)分,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18.87±3.76)分;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11.25±2.86)分,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14.42±2.98)分;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肢体震颤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发生静坐不能2例,兴奋或激越4例,肢体震颤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重复经颅磁刺激 碳酸锂 喹硫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障碍混合状态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邬俊福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混合状态与双丰u障碍抑郁发作临床特征的差异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2例双相障碍混合状态患者(双相混合组)和44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抒(双相抑郁组)的性格特征、精神症状、躯体症状等临床特征进行回顺性...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混合状态与双丰u障碍抑郁发作临床特征的差异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2例双相障碍混合状态患者(双相混合组)和44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抒(双相抑郁组)的性格特征、精神症状、躯体症状等临床特征进行回顺性分析。结果舣棚混合组性格特征的急躁、固执、易怒、冲动阳性率显著高于双相抑郁组(P〈0.05或0.01);精神症状的心境不稳定发作、睡前浮想联翩、烦躁、愤怒、思维加速、强迫阳性率照著高于双相抑郁组(P〈0.05或0.01),自责、自卑、低落、忧愁阳性率显著低于双相抑郁组(P〈0.05或0.01);躯体症状的头痛、睡眠需要减少、心慌阳性率显著高于双相抑郁组(P〈0.05或0.01),多梦、睡眠过多…性率显著低于双相抑郁组(P〈0.05)。结论双相障碍混合状态患者急躁、吲执、易怒、冲动的性格特征较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更突出,二者精神症状、躯体症状具有差异性,可作为特征忡筛查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混合状态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性格特征 精神症状 躯体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电抽搐治疗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记忆力的影响
4
作者 闫凤武 闵国庆 刘琳慧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8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临床诊断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MECT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天、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采用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C)评定患... 目的探讨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临床诊断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MECT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天、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采用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C)评定患者的记忆力水平。结果MECT治疗结束后1天,患者的MQ和各项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周,患者的MQ和各因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已接近或超过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4周,患者的MQ和各因子评分均明显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CT对患者记忆力有暂时性影响,可在治疗结束2~4周内恢复至病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电抽搐治疗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记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效果对比
5
作者 晏桂萍 朱志雾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8期72-73,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用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云南省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期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 目的:对比分析用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云南省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期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24例患者。为A组患者采用度洛西汀进行治疗,为B组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8%)高于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A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采用艾司西酞普兰相比,用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期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更好,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度洛西汀 艾司西酞普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发作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与焦虑症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峥 王体宾 +6 位作者 朱俊敬 李猛 阎琳 贾得焕 张丽霞 张岩滨 孔德荣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965-1968,共4页
目的探讨首发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发作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了解甲状腺水平与焦虑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60例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60例青少... 目的探讨首发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发作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了解甲状腺水平与焦虑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60例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60例青少年健康学生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研究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焦虑症状,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焦虑症状的相关程度。结果研究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_(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游离甲状腺素(FT_(4))、总甲状腺素(TT_(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TT_(3)水平与精神化焦虑因子、躯体化焦虑因子及HAMA总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FT_(3)水平与精神化焦虑因子、躯体化焦虑因子及HAMA总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FT_(4)与精神化焦虑因子及HAMA总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TSH水平与HAMA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首发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重度郁发作患者血清TT_(3)、FT_(3)水平升高;随着血清TT_(3)、FT_(3)、FT_(4)水平的升高,焦虑症状可能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焦虑症状 甲状腺激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双相Ⅱ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神经递质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周鑫 刘全良 +2 位作者 李晓娟 张学颖 李献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7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双相Ⅱ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神经递质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医院收治的72例双相Ⅱ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碳... 目的探讨针刺对双相Ⅱ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神经递质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医院收治的72例双相Ⅱ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锂片与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水平,并通过修订版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持续操作测验(CPT)评分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DA、NE、5-H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VLT-R、WCST、CP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P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对双相Ⅱ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及认知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Ⅱ型障碍抑郁发作 针刺 碳酸锂 盐酸帕罗西汀 神经递质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护理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容兆珍 周雪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1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个体化综合护理组(ICN组,n=15)与常规护理组(UC组,n=15)。对两... 目的:探讨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个体化综合护理组(ICN组,n=15)与常规护理组(UC组,n=15)。对两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分别采用个体化综合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对ICN组患者与UC组患者进行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的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评分及其治护的优良率。结果:经治护,ICN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BRMS评分均低于UC组患者,其MMSE评分和治护的优良率均高于UC组患者,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其疗效,缓解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 个体化综合护理 HAMD评分 BRMS评分 MMSE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对抑郁发作患者社会功能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渠婷婷 吴蓝珊 +5 位作者 王润 刘聪聪 袁钦湄 杨峘 李则宣 曹玉萍 《四川精神卫生》 2023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药物治疗对抑郁发作患者社会功能及疗效的影响,为抑郁发作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住院、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药物治疗对抑郁发作患者社会功能及疗效的影响,为抑郁发作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住院、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EECP干预。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和席汉失能量表(SDS)分别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社会功能,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及对照组HAMD-24和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49、5.791、8.016、3.488,P均<0.01),研究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8,P<0.0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63%vs. 63.33%,χ^(2)=8.725,P<0.05)。结论 EECP联合药物治疗可能有助于提升抑郁发作患者的社会功能并改善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发作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体外反搏 抑郁症状 社会功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